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圆觉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圆觉经- - 讲于台湾 十九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8 00:3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圆觉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圆觉经- - 讲于台湾 十九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圆觉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圆觉经- - 讲于台湾 十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圆觉经- - 讲于台湾 十九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九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08-0019

  请看经文第三十七面。经文从这个地方正宗分的开始。说到最重要的部分了。

  经【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这是佛答复文殊师利菩萨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成佛之道。『一切如来』是指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那是已经成佛了。你要问:他们在『因地』怎么修成的?佛就告诉你:『皆』。都是这样的。没有例外的。都是『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圆照清净觉相」这一句。「断无明。成佛道」那是说的果。因就是这一句。至于未来的菩萨要修成佛道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得要明了什么叫「圆照」。什么叫「清净觉相」。这是问题关键的所在。《般若经》里面常常讲观照。我们在《般若经》里面依古大德说了三个层次。就是从观照到照住、照见。即使到照见还没有到圆照。「圆照」是圆满的照见。照的是什么?这个诸位要晓得。换句话说。从开始修观照的时候。因地心与果地觉就要相应。既然讲到果地是清净觉相。我们一开始观照就要照「清净觉相」。那你因地心与果地觉就完全相应。这也就是平常我们常常提醒同修们要修清净心。「清净觉相」就是清净心。注子里面讲:

  讲义【圆照。是能照之智。】

  这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虽然在理论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具足。这个东西不是外来的。是自己本性里面本具的功德。但是如果没有修德。我们本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不能现前的原因就是被无明烦恼障碍住。在初修的时候。就是刚刚学的时候。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现前应当要做的。那就是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念就是无明。不怕无明烦恼起来。无明烦恼一定要起来。如果无明烦恼不起来。那你就是已经成了佛。你就不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当然是有无明、有烦恼。但是起来的时候不怕。怕的是什么?被烦恼所转。这是可怕的事情。所谓愈迷愈深。怕这一点。所以。佛教给我们要提起觉照的功夫。

  觉照。在最初的修学就是要常常记住佛给我们讲的道理、教训。当我们烦恼一现前。想想佛讲的道理。你能够一想心就平和了。我昨天遇到一个同学。他给我说。他常常烦恼起现行(他学佛才一年多)。他就念两遍《心经》。这个心就清净多了。这是初学人用功得力的处所。他就问我般若的修学方法。我就给他讲《心经》恐怕不行。你念《心经》对治烦恼好。你要晓得了解般若的道理。从《心经》上下手很难。为什么?《心经》太深!不要看到那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以为很容易学。那就错了。《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换句话说。你不通《大般若经》。《心经》的道理你怎么会懂?所以我就劝他研究《金刚经》。研究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花个二、三年时间把《金刚经讲义》搞透彻。《心经》才会有味道。否则的话。研究《心经》都是囫囵吞枣。含糊笼统。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他也没有看过。《心经诠注》相当深。比《金刚经讲义》还要难懂。所以要想学般若。得从这两本批注下手。一定要常常提起观照的功夫。观照是智慧。

  讲义【觉相。是所照之理。】

  「觉相」就是所照之理。佛经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有原理。一切法的根本道理那是原理。有一切事的差别的事理。我们都要懂。刚刚初学还是用的第六意识。换句话说。常常把佛所讲的这些道理孕育在我们脑海里面。心里面常常想着佛所讲的这些道理。愈是了义的道理愈好。这是愈接近根本。愈接近真如本性。这些了义经所讲的道理。我们现在图书馆选的这些经典。在这里跟大家研究。给诸位讲解。全都属于了义经。所讲的纵然讲事相上差别的道理。都与原理相应。所以要常常想到。在一切境界里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这就是观照。换

佛教讲经百度盘分享地址

句话说。所谓观照是

辽宁省佛教讲经交流

常常能想得起来。不至于把它忘掉。时时刻刻都能想起。这种功夫当然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会断。断断续续。观照的相就是这样。功夫用到不中断。那就得定。就叫照住;换句话说。你心里面想着这些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不会失掉。常常现在你自己心里面不会失去。这就叫照住。也就是说念兹在兹。念念都在心里。换句话说。心就常常在道。没有离开道。

  这个境界还是用的第六意识。这是理一定要明了。理要不明了就很难了。没有理。只有识。识里面不开智慧。识可以得定。很难开智慧。譬如念阿弥陀佛。我一有烦恼。南无阿弥陀佛。行了。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烦恼打断。把这个念头转到佛号上来。这个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不过。你要是不懂道理。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归到一念。可以叫你心得定。不开智慧。不开智慧的弊病。怕的是增长无明。什么事理不懂。还是胡里胡涂的。可是烦恼确实能压得住。念佛人有的时候念得很久。念了几十年。退心了。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不明理。念久了这一句佛号念得枯燥无味。他就退心。如果他明白这个道理。他愈念愈有心得。愈念智慧愈增长。他怎么会退心?只有更精进。不会退转的。

  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里面所含的道理有多少?整个《大藏经》。要以这句佛号来说。那就像《金刚经》上讲的比喻。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比喻没有办法说的。所以十方诸佛教人用观照的功夫。第一个办法就是教你念佛。念佛号晓得这一句佛号里头的含义。这个很重要。我们简单的说。从纲领上讲。「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一切法中无有一法不觉。这是阿弥陀佛的意思。觉就是般若智慧起作用。所以二六时中。我们阿弥陀佛这个佛号不中断。像古大德

当代佛教优秀的讲经师

一天十万声佛号。那是念念唤起自己觉而不迷。这个佛号是唤醒自己。同时也唤醒别人。别的人懂佛法的。一听「南无阿弥陀佛」。他一听就把迷惑颠倒唤醒。就晓得我要处处觉悟。一切法当中不可以迷惑颠倒。这是讲照住。这是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必须明理。才能将第二个层次提升到第三个层次。照见。

  照住里面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禅定;因定开慧。从定里面开智慧。开的智慧就叫做后得智。为什么?因为定是先得到的。所以禅定叫根本智。《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无知」。那个无知就是根本智。那完全是清净心。清净代表的是根本智。「觉相」是后得智。对于一切法。没有一法不了然。一切法通达明了。因此。学佛是法法都要通达。法法都要圆融。学通达了。那就一切都必须学。一切都要学。这是佛法教学的本意。可是在修学过程当中。有教学的技巧。那就是初学的人要一门深入。才能把你修学的基础奠好。

  初学的期限。中国儒家是七年。所以七年小成。九年大成。这是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所谓十年寒窗。学佛决不是从童蒙学起。那是极少数的。古时候也有六、七岁就出家作小沙弥。那是从童蒙学起。那很少。大多数都是成年以后出家。在古代。十七、八岁出家的很多。因此他在世间的教育。童蒙已经奠定基础。佛法的基础教育一般定的是五年。可是这个不是一个固定的。它毕竟不像现在教育制度是一定的。佛法是不一定的。伸缩性很大。根性利的人也许一、二年就够。根性钝的人搞二、三十年还不行。实际上它是因人而异。

  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教是一门。你学经典学一样东西;行也是一门。就是你修行。修行。总原则来说就是「圆照」。这个圆照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哪一门不是圆照?门门都是!如果不是门门都是。那怎么门门都能成佛?像本经后面讲的二十五轮。那就是二十五种不同的方法;《楞严经》里面有二十五圆通。也是以二十五种不同的方法来修学。这都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也是代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门门平等。无有高下。那就是门门都是圆照。所以你修行要修一门。不能修两门。两门就不圆了。

  还有。道场是一个。老师是一个。这样才能成就。你要不相信。我们同学们几乎都有经验。多参访几个老师、师父。每个师父指的路都不一样。这个人说这个好。那个人说我这个比他还要好。试问问你走哪个路好?你无所适从!经典那么多。这边说《华严》好。经中之王;那个说《华严》太啰嗦。《法华》好。那你怎么办?真的门门都好。结果你也这样去学。学了一辈子。一样东西都学不成。所以真正求学讲师承。一个老师!你要是不肯听话。不肯接受。老师就不教你了;你肯接受。老师就教你。譬如我们讲经。欢迎你来听。可是讲到教学那就不一样。教学。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服从。这个学生是好学生。老师对学生要负绝对的责任。跟我们平常讲经的场合不一样。讲经是讲的人对你听的人不负责任。你听多少那是你自己的。你喜欢来就来。你不喜欢来可以不来。作学生就不行。作学生不来不行。一定要来。不能缺课的。你根本智没有得到之前。没有资格参学。外面有别的法师长者在讲佛法。我去听听可不可以?不可以。没有资格。根本智没有得到之前。不能学第二部经。你们要问:原因在哪里?你一听会受他的影响。对你自己修学就有伤害。道理在此地。

  你如果真正肯学、肯听话。最高明的老师选学生他就要这种学生;他不见得要你很聪明伶俐、基础很好。好的老师不选这些。所以在今天这个社会。求学难!无论世出世间法都难。特别是佛法。为什么讲求的是一门?唯有一门。你才能照得住!由照住到照见还要相当一段的时间。简单的讲。照住是你烦恼障伏住。伏住是不是根本智就得到?未必。根本智没得到。根本智要到什么时候得到?要到所知障也伏住。根本智就得到了。这里讲「永断无明」。永断无明是圆照。到你照见的时候。你是分断无明。佛法里面讲无明有四十一品。你断一品、断二品。分断。没有完全断。完全断就是永断。那就圆照了。由此可知。从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分断无明。都是在照见这个位置上。我们念《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从圆教初住到等觉都是照见。到如来果地那就是圆照。圆照是指如来果地的境界。

  希望同修们。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佛道!佛法不容易遇到。开经偈讲「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要是没有成就。多可惜!这个是属于因缘。这个因缘难得!不要把它看得太轻易。你们想想。今天全世界四十多亿人。在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的有几个?台湾佛教算很兴盛。信佛的人很多。皈依、受戒的很多。可是有几个遇到真正的佛法?你要仔细想一想就晓得不容易。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所欠缺的是善根福德。善根是信解。我们对佛法能不能正确的理解。我们能不能真正的相信?果然懂了。很正确的理解。没有发生错误。我们又肯相信。那你是具足了善根。福德就是刚才讲的一门深入。

  到你照见的时候。就具有资格博学多闻。可以离开老师。你这个照见。才照见老师就把你赶出去。绝对不会再把你留在身边。为什么?你已经有资格去参学。有资格去博学多闻。那你就出去。像善财童子一样五十三参。为什么?你自己有主宰。有定有慧。无论接触什么样的境界。无论接触什么样的宗教学术思想。它是正、是邪、是是、是非。你一看一听心里都明了。你转它的境界。它不会转你。你有这个本事。老师就请你出去。不再留你;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乖乖的跟老师学。还要听一个老师的。由此可知。这一个老师难。你要是碰到了。你就很容易成就。这个是机缘。所以好老师。古德常讲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能找到这个明眼人来给你指路。这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之一。不容易遇到。你遇到一个老师。那个老师自己根本就是不通。迷惑颠倒的。好。你也就跟他一个。跟一辈子。好了。他迷。你也迷一辈子。那就可惜!

  真正好老师。给诸位说。他不会撒广告。不会到外面去宣传「我是好老师。我是佛法当中什么第一者」。绝对不会。愈是遇到真正善知识。你去问他。「我不通。我什么都不知道」。他说这个话是不是谦虚?不是的。真的不知道。八万四千佛法里头。他只晓得一门。他怎么是谦虚。不谦虚!像你们读《四十华严》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一个善知识都说。我只晓得这个法门。其余的我都不知道。你去另请高明。那不是谦虚。那是真的。

  善知识到哪里去找?实在不得已。我在各处讲经。我都奉劝大众。实在找不到怎么办?现代人不太可靠。都是做自我宣传。我们怎么办?还有个方法。找古人。古人所谓是私淑弟子。譬如圆瑛法师不在了。圆瑛法师的著作在。我们今天念这个《讲义》是圆瑛法师的。我们就可以依他为老师。刚才讲了。一个老师!教是他一个人。换句话说。凡是圆瑛法师的东西我就可以看。不是

四川佛教讲经交流会

圆瑛法师的东西不看。不看第二家的东西。老师虽然不在了。你要守住这个原则。你做他一个人的学生。他的著作有二、三十种。你只能选一种。专修。老师所说的。你都可以看。可是你学只能学一样。你要晓得这个道理。学到你能照见了。才可以看诸子百家。才看你老师以外的千经万论。各家的注疏、各家的论典。不走这个路子。你要想这一生当中成功。太难太难。简直就是不可能。

  你要是选古人。像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他们都有全集。很容易找得到。一个人。一部经。努力用十年工夫。行门里面念佛就好。圆瑛法师是念佛的。他的书房叫做「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二十五岁就在《楞严》下功夫。他也办佛学院专门讲《楞严经》。大师虽然一生讲了三十多部经。但是他是以一部为主。他主修的是《楞严经》。这些都值得我们效法。

  再古一点的。可以学智者大师法华宗。可以学清凉华严宗。可以学宗密圆觉宗。《圆觉经》。宗密大师是这部经的祖师。不过宗密大师的注疏太深。所以你们学《圆觉经》从圆瑛法师下手。他这个东西浅。他距离我们近。我们看起来容易懂。你专门研究一部经。譬如《圆觉经》。先把圆瑛法师的批注研究十年。再把宗密大师的批注研究十年。那你就是现在在我们地球上的圆觉菩萨。二十年工夫你就是圆觉菩萨。谁能比得上你!你要没有二十年的功力。那不行。那没有用处的。你们自己想想看。二十年学二十部经。还是学一部经好?学二十部经。样样都懂一点皮毛。是样样都不精。没有一样东西能出人头地拿得出来。在行门上来讲。二十样东西是心分散了。分散就照不住。换句话说。你依然还是生死凡夫。你这一生想求生净土没有办法。为什么?你照不住。换句话说。功夫不能成片。带业往生都没有把握。这个问题很严重!

  我给大家说的都是真实话。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我到台湾来求学。总算很幸运遇到好老师。我是一个老师教的。这种机缘相当不容易。希望诸位要珍惜。今人找不到。找古人。找古人这很可靠的。今人哪个是善知识我们不认识。我们找古人。这是个好办法。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古来有例子。孟夫子师法孔子。那个时候孔子已经死了。已经不在世间。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孟子就依靠孔老夫子的著作来学习。所以他是孔夫子的私淑弟子。他学孔子。唐宋八大家里面第一个是韩愈。这是我们中国的大文豪。韩愈的老师是谁?司马迁。做《史记》的。司马迁是汉朝人。韩愈是唐朝人。已经死了好几百年。韩愈就是学《史记》。他学成了。学一样东西。司马迁是学左丘明的《左传》。也是私淑弟子。都不是当代。不是直接教的。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是私淑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出家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过世了。他没有能亲近得到。莲池大师的著作流传在世间。他就依照《莲池大师全集》来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好榜样。

  「圆照」二个字。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大。求的什么?一个是清净心。「觉相」是智慧相。所谓智慧相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觉相。三皈依所学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觉相。大乘佛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的什么?「圆照清净觉相」。就是这六个字。八万四千法门所修的就是圆照清净觉相。

  《圆觉经》的好处。经文只有二卷。只有一万多字(比《金刚经》多一倍)。所说的理论非常圆满。真正是言简易赅。所以这部经对今天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说最适合。为什么?今天这个世界的人最怕麻烦。一看到经太大。看到都害怕。看到《圆觉经》薄薄的一本。他看到很喜欢。它的好处就在此地。实在讲。《楞严经》今天一般人都不敢选。太大了。《华严经》更大。你看民国以来有几个道场讲《华严》?有哪个人把《华严经》从头到尾讲圆满?几乎都不可能。

  底下这四个字很重要。『永断无明』。无明里面包括我执与法执。所谓根本无明、枝末无明。「无明」怎么能断得了?要靠圆照的功夫。清净觉相现前。无明就断了。清净现前。枝末无明就断了;觉相现前。根本无明就断了。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断了;念到理一心不乱。清净觉相现前。根本无明断了一品。刚才说了。四十一品无明断一品。这到理一心不乱。这是修学的成绩。

  我一再的提醒同修。早晚功课就是考试。你们念书每个月有月考。老师严格一点每周还有周考。更严格一点天天都要随堂考试。我们这个早晚功课就是随堂考试。早晨提醒自己!课诵的中心。就是最主要的部分是在三皈。只要是佛门的修行。功课虽然大家不一样。但是都有三皈依。三皈是共同的功课。大小乘十个宗派。不管哪个宗派。没有不念三皈的。你就晓得三皈是共同功课。共同功课就是最重要的功课。其余的不管你怎么换。为什么?你们个人修习的不一样。但是三皈是共同的。三皈是什么?就是「清净觉相」。皈依佛。佛者觉也。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清净。净而不染。这是共同科目。我们就是学的这个。所以早课提醒你。「我今天一天要记住。在一切境界里不能迷惑颠倒。不能起邪知邪见。不能被境界染污」。提醒自己!晚课就检点。「我今天有没有迷惑颠倒?有没有起邪知邪见?有没有被外境染污?」这叫做真正做功课。这是真修行。

  绝对不是把课诵早晨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我是你的好徒弟。你教我念的我一堂都不缺。那有什么用处?佛菩萨泥塑木雕。我们这是瓷做的。你念给它。它听不见。不是念给它听的。诸位要懂这个意思。我们师法诸佛菩萨。以他做老师。他不在了。我们塑个像做代表。见到这个像就如同见到老师一样。是我们自己恭敬心有一个表示。我们对他来表我们的恭敬心。恭敬心就是真诚的心。我们真学。我们真修。一直到你圆照了。无明永断了。『方成佛道』。那就成佛了。这个佛是圆满的佛。

  批注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研究。修学。我们今天还是缺乏殊胜的机缘(机会)。要是有一个很理想的环境。是要怎样?是要共同来研究讨论。那是真正修学道场。而不是像现在我们在此地这种的法会。这样的法会是我在这里讲。你们在那里听。刚才讲了。我讲的只管讲。你们听的只管听。这个功德利益谈不上。真正的修学。这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是用一种研究讨论会的方式。那个功德利益就大。而不是在讲台讲解的方式。那就大大的不一样。

  我举例子给诸位说。我们大家都师法圆瑛法师。我们拿到圆瑛法师的《讲义》。就如同圆瑛法师来给我们讲经一样。我看了《讲义》。法师对我讲了。我在里面懂得多少。我听了我能悟出多少。我懂得多少。你听了你悟多少。你懂得多少。我们大家聚会在一堂就是交换心得感想。这是真正参学。书本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有。我们这个图书馆跟别的讲堂不一样。别的讲堂你们同学去听讲。你未必有书。他那个讲堂是借用经书。你不能带走。我们这个讲堂书本都送给大家。送给你就是希望你常常去研究。你来听讲。你在家里已经把《讲义》看过几遍了。你来听的时候自然不一样。你们都看过好多遍才到这儿来听。你们在这里面所看到的一些道理。所体悟的一些东西。我在此地跟诸位讲这一遍。你可以印证一下。我在这里所讲的。哪些地方你也见到、也体会到。哪些地方你没有体会到。也没有见到。哪些地方你见到。我还没有说到。学东西要这样才会有进步。所以教学不需要佛学院。天天都在学习。哪一天不是在学习?确实我们所有经典注疏大家统统都有。

  我过去在台中学《楞严》。老师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们总会用三、四天的时间去看古人这些批注。做成笔记。换句话说。我们去听。自己是有充分准备去听的。不是一无所知到那里去听的。听听老师所讲的。跟我们自己看注疏里面所领悟的东西一样不一样?我们在这里头去揣摩。在这里面去留意。哪些地方我们所体会到的。老师也讲到了。哪些地方我们觉得体会到的东西。老师没讲出来!还有老师所讲出来的东西。

佛教讲经视频直播

有一部分我们没有体会到!假如自己所体会的意思跟老师所讲的互相矛盾。有抵触。到底是我的见解正确还是老师的见解正确?这些事情常常发生。或者当场我们提出来发问。或者下课之后我们再去请教老师。说明我的悟处跟你的讲法不一样。这才叫做学习。

  过去我们在一开经的时候也就提倡。希望每一样东西大家报名来参加。也跟诸位说了。报名参加哪一部经。修学哪一部经的。参加的人坐在前面二、三排。后面算是旁听的。前面要提出问题来发问。研究讨论的。都讲过了。你们都不干。有什么办法?从来没有一个人发问。大概你们都像孔老夫子教学生。颜回一样。各个都不问。各个都是颜回。大概各个都通达了。不通达一定有疑问。一切都通达那就没有疑问了。看到好像很愚。也许是大智若愚。这个经的意思的确是很深。很有趣味。

  ◎庚二、明无明本空

  底下第二段「明无明本空」。因为一开端就给诸位说。永断无明;如果无明要是真有。就断不了。这个意思。你们在《大乘起信论》、《楞严经》里面知道不少。《起信论》里面讲。无明叫不觉。清净觉相叫本觉。「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就是无明本空!诸位想一想。烦恼是从无明里面生的。生死是从烦恼里面生的。无明本空。哪里还有什么烦恼!烦恼就本无。烦恼本无。哪来的生死?由此可知。如果把无明永断。什么叫永断?就是真正明了无明本空。无明就没有了。哪里有个什么断不断?你要真正有个「断无明」。有无明可断。那你就是无明。「断无明」这一念就是无明。由此可知。照见是什么意思?就是照见无明本空!是你智慧照见。无明本空。烦恼是假的。烦恼也没有。生死也没有。你自己怎么会不得清净自在?所得的结果是不生不灭。

  《金刚经》里面。讲如来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六祖大师《坛经》里面。法报应三身就在肉身上。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这个肉身。理体上讲是法身;智慧上面来说是报身。报身是智慧身;从作用上来讲。是应化身。三身是一身。不是一个人变成三个身体。没有这个道理。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说。「一体三身佛」。我们哪一个人不是一体三身佛?只是你迷惑颠倒你没照见。你没有照、你没有见道。如果你有觉照。见道了。你这个身原来就是三身。跟十方诸佛所证的三身无二无别。那你不就是永断无明成佛道了吗?学佛的目的是在此地。

  底下一段经文要跟我们说明什么叫无明。把「无明」的性质要搞清楚。虽然给你讲清楚了。可是你还没见道。给你讲清楚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之后。你要相信!你理解。你相信。你会有自信心。你相信自己能够照见。建立这个信心。这个信心是修行成佛的本修因。就是根本的修因。有因才有果。佛给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的真相。用意就在此地。今天就讲到这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172.html

以上是关于「圆觉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圆觉经- - 讲于台湾 十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圆觉经」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圆觉经- - 讲于台湾 十九;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74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