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1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1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06:00Z 2011-10-06T12:06:00Z 1 855 4879 Microsoft 40 11 5723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五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51
掀开经本第十五页。「药王菩萨本事品」。在第六行这个地方说:
【佛号日月净明德者。人空智破惑未尽。见不明了。如月照夜。法空智破惑无余。见乃了了。如日照昼。二智圆照。二执双消。名净明德。】
这是解释佛的德号。『佛号』是性德果地上所建立的。菩萨名号则是从因地上建立的。因与果。都是说的本性;换
【如是二智。一念顿圆。】
人家是真正肯发心修行的人。一念。这一念时间多长?给诸位说太短了。一弹指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念头。『一念顿圆』。没有先后次第。圆到什么程度?这个底下给我们讲:
【迥超四十二位。】
这个『四十二位』是说菩萨的果位。从初住到等觉是四十一个位次。再加上妙觉就是「四十二位」。一念之间可以顿超。药王菩萨有这个本事。如果我们也要能够效法药王菩萨。实在讲我们也是能超得了!我们之所以没有办法。无可奈何。是我们执著名相。要从唯识里面讲我们执着相。着相。执着名字。执着虚妄分别。所以你就不能顿超。如果能把这三个舍弃掉。舍得干干净净。就一念圆超。现前就成佛。这个话在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就是不肯放下。样样事执着。样样事认真。不知道这些名相、妄念。全不是真实的。没有一桩是真实的。我们在这些妄相里头天天计较。枉费心机。制造生死轮回。制造无量无边的烦恼。自作自受怪谁?前面我们也讨论过很多。修行人只修自己。不问境界。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学常不轻菩萨。所有境界是佛境界。好人做好事是佛境界。恶人做坏事还是佛境界。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上面到诸佛菩萨。下面到阿鼻地狱是一个境界。清净平等。无二无别。你的心才清净。你的二智才现前。人我执、法我执才能够破得干干净净;在这个里面起一念心。执着就起来。一切明达。不起一念。不起一丝毫执着。心永远像明镜一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像明镜一样。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照了。清清楚楚、明明
【净明德者。非离染有净。】
而是什么?
【即染而净。】
这个一句话要特别的记住。这个地方讲义。我们为了时间起见。不能一句一句给诸位细解。从这一堂我们只有十个钟点。就十堂课课程就圆满了。所以讲义诸位要细细去看。这个地方讲的『净』。是超越染净之净。『离染有净』。「离染有净」的净是相对的净。不是真正的净。为什么?他的法执还是没有断。晓得一切法。净固然是净。染还是净。为什么?因为一切法相。清净庄严的相也是虚妄相。污秽不堪的相还是虚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等于虚妄。这才是真正的真净。所以如来果地上所建的境界是清净寂灭相。诸位不要以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跟我们这个境界不一样。那就错了。如来见我们现前这个相。没有一相不是清净寂灭相。大菩萨们见到我们这个相。是不生不灭的相。不垢不净;我们今天事实上。确实是看错了。这是佛号所代表的意思。底下再给我们说明:
【菩萨号一切众生喜见者。】
『喜』是欢喜。一切众生都喜欢见他。我们把此地的文念几句:
【二乘之人离染求净。】
一切大乘经常常给我们说。修学佛法。固然我们应当远离魔外。同时也不要亲近二乘。为什么?因为二乘也是障难。是障碍。我们要问问。『二乘之人』到底障了什么?诸位如果能将本经的义趣。稍微体会到一些。你自然就明了。《法华》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华严》也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一切大乘了义经典目标都是相同的。希望我们圆满成佛。要多少时间?就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你要是遇到二乘。你要生二乘心。好了。你就是证到须陀洹之后。还要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才证个阿罗汉。证了阿罗汉之后。二万大劫才能够回头。才能够回小向大。这就是障碍。哪里能够比得上我们现在。一生成就!这就是佛常常跟我们讲。小乘是难。遭了难。我们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小乘心?有小乘心。与小乘就很容易相应。所谓什么?气味相投。一听就很入耳。这有道理。他就去了。所以你是外道心。就很容易被外道诱惑去;你是大乘心。你一听大乘佛法。你很欢喜。你心地深信不疑。坚定不移。这样一生才能成就。『离染求净』。许多人都有这个想法。都是有这个心。这就叫小乘心。比起我们凡夫外道是高、是好。我们不能不赞叹。佛为什么呵斥他?就是刚才所讲的。因为他对于明心见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原因在此地。所以说:
【为佛所呵。菩萨所轻。众生不慕其德。】
所以二乘心我们确实是有。而且这个心还很执着。这也就是我们对于大乘了义经典不能开悟。不能修行的原因。我们现在是真糟透了。大乘不能入门。小乘怎么样?小乘也不能入门。你说好了。我离染求净。那个染离得掉吗?又离不掉。真是大小乘的门都没有办法入进去。修来修去都是魔外所摄。这是现前一般修学的情形。我们要了解。特别是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我们今天修学究竟修个什么?再看看菩萨为什么一切众生喜见?
【菩萨闻法华即染即净之理。善解随宜说法。称根与益。是故一切众生之所喜见也。】
这就是大乘种性菩萨修学的方法。与小乘人、凡夫、外道见地迥然不同。『即染即净』。就是根本没有染净。《心经》里面讲的「不垢不净」。但是诸位要晓得。不垢不净是相。它的体性是什么?是五蕴皆空。我们为什么在一切法里头分垢、分净?因为我们五蕴不空。才有垢净
【了证假我。随类出生。故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了』是明了。『证』是亲自见到了。事实真相明白了。我是『假我』。这个我在此地是通人我与法我。人我、法我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既不是真的。就不能在这上面计较。你的心才清净。我们是把人我、法我都当真。所以在这里头起嫉妒分别。普遍的执着。病就生在这个地方。『随类出生』这是讲教化众生。也就是《楞严》里面所讲的。「随心应量」的意思。假如我执、法执都离开。我们就超越相对的世界。这个底下有一句说:
【我空则一切不立。】
到『一切不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清净。诸位要晓得「一切不立」。反面就是一切也不舍。所以像这些文字你要是执着在一边。你就错误。没有立也没有舍。一切法无不如如。天台大师从《法华》十如是里面。开出来百界千如。无有一法不如。如是说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底下有几句表法很重要。第七行:
【香油涂身。天衣缠身者。内被忍辱之力也。灌诸香油者。外托诸佛功德也。】
我们今天学佛要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虽然有心。可是得不到感应。为什么得不到感应?自己不具足条件。没有『忍辱之力』。不但要忍辱。忍辱要产生力量。你才能够感得外面诸佛菩萨功德加持。我们求佛菩萨保佑要凭这个条件来求。绝不是在菩萨面前讨讨好。给他多磕几个头。多供养他一点。他就会保佑你。没这个道理。内成就德行。外面自然感应。
【我执顿空。真智显露。】
这是讲光明遍照。光明是什么光明?真智慧。我们现前有没有真智慧?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烦恼障重。所知障轻。这个话说的经上有。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的权说不是实说。是方便说。烦恼障是我执。你有了这个东西。你的根本智不能现前。根本智不现前你的所知就有障碍。本性里面的般若透不出来。所以我执没有断尽的时候。所有的智慧都是从第六意识里头生的。说得不好听的。全是虚妄分别。所以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起心动念。凡是想的全是错误的。没有一点是真实的。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你的根本智现前。真智慧现前!所以我们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我执破尽这是正觉。阿罗汉以前都不叫正觉。到阿罗汉才叫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什么?等于佛。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三乘圣者。而我们没有破我执以前。以为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正确的。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对。都认为自己想得很对。不读佛经。我们怎么晓得有这回事情?不闻佛法。我们又如何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学佛修行是要以开智慧、破二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人法二空。这是菩萨修行的本事。
但是你要是想在一生短短期间当中修道、证得。不学善财、常不轻。那真是太难。善财、常不轻的态度。弟子、凡夫就是我一个。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示现种种境界给我看。叫我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什么?不取相、不分别、不动念、不起心。成就自己二空智慧。破自己的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个境界不是佛示现的?你要问佛菩萨在哪里?除了自己一身之外。遍地都是佛菩萨。可惜你自己不认识。你自己见不到。一天到晚在谤佛、毁谤菩萨。你就干这个事业。你还说是你学佛。这怎么能成就?这些事理。不仅仅《法华经》给我们这么说。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这样说法。所以我们应当要觉悟。下面有几句话也很重要。在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
【以我空智观十二因缘。了不可得。我执方空。我执空则出分段生死。故曰命终。】
六道轮回的事情是永远解决了。
【法执未空。未度变易。】
『法执未空』。变易生死还在。
【变易润生。依净功德。】
跟这个分段生死性质完全不相同。所以经里面用的这个表法:
【故父名净德。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
表这个意思。
【乃至我今当还供养此佛者。显果地不动。三世性空。因有去来。生死宛尔。所以为法华流通之旨也。】
所以读经要晓得。佛的真实义。此地说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你塑个佛像天天供养他。那错了。你不懂佛所说之义。「净明德」是谁?是你自己!你自己在一切境界里面。不取相、不执着修清净心。拿念佛人来讲。你要是修理一心不乱。这就是供养净明德如来。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二乘执身有我。有生死可出。有涅盘可证。】
这就是小乘人的思想。小乘人的知见。经里面表示:
【菩萨然身。以显其执为谬。】
我们中国佛教这出家。出家燃顶。在家菩萨受戒燃臂香。就这个意思。破小乘的执着。希望把我们这个小乘的思想、小乘的观念把它烧掉。一般人哪里晓得叫什么戒疤。戒还疤的。你受二百五十戒。应当烧二百五十个疤。否则的话。你的戒就没有!妳们女众受三百多条戒。也得烧三百多个疤。错了。大错特错。实际上是不是要烧?不是的。你把整个身体烧毁了你还是二乘心。有什么用?没用处的。这是表法而已。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全世界佛教里头。没有烧香疤。没有燃香这个事情。有这个理。没有这个事。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国外的。甚至于看到边疆。你看密宗的这些活佛。西藏边疆这些喇嘛他们不烧。他们头顶上头发是剃。剃头这是有的。但是决定不燃香疤。你不能一看到。他都没有受过戒。所以这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燃身、燃指都是破这种执着。破小乘人的执着。这个文诸位自己去读去。后面也提到:
【菩萨即以身示生灭不生灭。】
说明灭即无灭的道理。说明这个道理。灭既然无灭。当然生亦不生。这才能够将一切法本自不生理事。给我们显示出来。就在这一面倒数第三行。有三行经文说明二乘人的境界。我们把它念一念。
【二乘六识虽空。七识全在。不信有第八识。即执此识以为涅盘。既破七识。则八识现前。了知此识。具含世出世间一切种子。人人皆可成佛。故令无数求声闻众。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现前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总有半数以上。依佛法来讲可以说之为不定性。不定性有好处。但是不定性的人。他的成败关键决定在缘上。就是决定在老师上。经上常说。他要遇到佛他这一生能成佛。遇到菩萨他成菩萨。遇到二乘他成二乘。遇到外道他成外道。这就叫不定种性的人。遇到善知识这就是他的福德因缘。所以不定种性有这个好处。定性的就很困难。譬如说定性声闻。他这个小乘的思想。他遇到菩萨他不相信。他遇到外道他也能够辨别。遇到小乘他就跟他去。为什么?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他就去了。我们所见到的、接触到的。毕竟定性的少。不定性的多。就看他的遭遇了。好。下课。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648.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1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1;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