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3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3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3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07:00Z 2011-10-06T12:07:00Z 1 968 5521 Microsoft 46 12 6477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六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63
这个四法里面的第一条。是决定没有问题的。就是「诸佛护念」。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护念。我们常讲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修平等心。真心是平等。所以佛门里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无论这个人他是做善或者是作恶。佛菩萨绝对不会说。那个人是做善就对他多好一点。那个作恶就对他坏一点。没有这个道理。这是凡夫心。那是不平等的心。佛菩萨对一切善恶众生是唯一平等。他做善人、作菩萨。佛对他是这个心;他作恶堕地狱、变饿鬼。佛对他还是这个心。所以这个第一条。可以说我们统统具足的。诸佛护念。现在问题在哪里?问题在后面三个条
第二就是「入正定聚」。正定拣别不是邪定。什么叫正定?凡是与法性相应的定就叫做正定。这个聚是多的意思。经论上常讲「成就无量三昧」。三昧就是正定。怎么叫无量?你跟前面植众德本合起来看。你就明了。境缘无量无边。在这里面修善。这个善法无量无边。我们以《四十华严》做个比方。在《四十华严》。你们去看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从他们的身分上来看。从他们职业上看。从他们年龄上去看。可以说包括我们世间各行各业。这是众多。每个行业都做利他的事业。这就叫植德。单单由植德。譬如说我们以经商来说。《华严经》鬻香长者就是商人。我们经商是以经营商业的方式来服务社会。便利大众。这是植德。如果从商业上专门求自己的利润。不顾顾客这就是作恶。就不叫做植德。那就作恶。所以菩萨可以经商。上次我也跟诸位说过。有个建筑商人来跟我讲。他是很虔诚的佛教徒。
他说我们学佛的人。我们做生意的人总希望能多赚点。买房子的主顾总希望能便宜一点。所以价钱老是谈来谈去。他说我们学佛一谈价钱谈了之后。心里又不安。他说怎么办?这是什么?这没智慧。经商我们要取得的是合法的利润。就是利润是合情、合理、合法这是应该的。我们要为大众服务不能说自己生活不顾。自己也要能够养家活口。我们才能服务大众。这就是正当的利润我们要求。还有富人有钱的。我不妨把价钱提高一点。我多赚一点。为什么?这些富人你叫他做好事他不肯拿钱。我多赚你一点替你做好事。这是菩萨心肠。实在贫穷的人。我把价格降低一点给你。特别给你方便。这是菩萨商人。这就是植众德本。富人你多赚他的钱还是好事。为什么?你多赚他不是你自己享受。你或者是补贴那些贫穷的。或者给他另外做好事情。给他做善事情。我这是举个例子给诸位说。佛法是圆融的。是活活泼泼不是呆板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讲我们做事、办事。单单这样做。这是世间的善人。这是修的世间善法。这还不是佛法。
佛法怎么样?佛法一定要加上「入正定聚」。正定聚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果你心里面着相这就没有正定。见色不着色相。闻声不着声相。无量无边的境界样样都不着。就成就无量三昧。有一样着相都是麻烦事情。你的功德都不能圆满。可是要叫你是样样都不着。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所以在我们初学的人来说。我们能够在世间法里面不执着。在佛法里面我们执着一个阿弥陀佛。执着西方净土这就算不错。希望我们这一生过了之后。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求个究竟的、圆满的佛法。这是方便多。一般人能够做得到。如果我们今天说连佛法也不执着。西方净土也不执着。那就危险极了。你问他。好。他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不执着。他对于世间法真的不执着吗?他真放下了吗?这个事情不能欺骗人。如果世间还有一丝毫没有放下;换句话说。六道生死轮回他还是有分。我执没有破。我所有的没有舍掉。他怎么能离开轮回?他也没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带业他也去不了。带业是只带种子习气。不带现行;换句话说。只带旧业不带新业。如果你这个新业还天天在造作。依然样样都放不下。那怎么行?怎么能往生?所以这点带业往生的意思。我们要搞清楚。绝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能带业往生。我们可以多造业没有关系。到时候我们可以带业往生。那就大错特错了。要晓得它是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所以你要能够放得下。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要看破放下你这才能够入正定聚。就像诸佛菩萨一样游戏人间。得大自在。身心清净。决定没有累
后面这条就是大乘菩萨。「发救一切众生之心」。我们晓得二乘人没有这个大心量。他自己是成就。确实他是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二乘人是做到这个。可是他并不主动的去度众生。众生求到他了。他度他。决定不吝啬;你要不找他。他不会来找你的。菩萨不一样。菩萨发的心大。你看《无量寿经》里面所讲。「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来请你。菩萨主动的去找他。主动去度他。但是诸位要晓得。主动去度也有度众生的方便。你不必去怀疑。佛与大菩萨们太多了。菩萨竟然主动的来度化众生。为什么观音菩萨没有到我这来?普贤菩萨我也没有看到。他说他作众生不请之友。我没有请他。他来才对!实际上这些菩萨天天都来。你自己不认识。不是他不来。他哪一天跟你远离了?而是你自己不能够觉察。你不晓得这些大菩萨就在你的身边。换句话说。这是你本身有障碍。佛菩萨确实未曾远离。我们对这个应当有坚固的信心。这条也就是前面所讲的「诸佛护念」。包括这些菩萨。这些大菩萨都是倒驾慈航之人。他们虽然是在菩萨地位。实际上都是古佛再来。他怎么不护念!所以我们今天要修的当中两条。要发心的是最后一条。最后一条实际上就是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发的这个心。我们发了这个心。就是念念要为众生做得度的增上缘。我们能力只能够做到这个地方。诸佛菩萨度众生能力也只做到这个地方。给你做得度的增上缘。
你要是把这个机缘错过。这是你的事情。佛菩萨在他来说他功德圆满;他没有说是没有尽到心、没有尽到责任。他该做到的统统做到。众生接受不接受那是他的事情。佛菩萨对众生平等的。你接受我也给你这么做。你不接受他还是这么做。这跟二乘人不一样。二乘人你接受他给你做。你不接受他不做。这是二乘心。所以二乘心不平等。大乘心是平等的。我们暑假要办大专讲座。刚才发通知。我问了一问。大乘心普遍发。来不来是你的事情。我心尽到。这是有十天的机缘。十天当中我们要讲一部《了凡四训》。讲一部《普贤行愿品》。另外还有唯识简介。还有其它的课程。十天当中这么短的时间。你在那里听这些经论。这个机会难得。所以中南部的同修我们应当通知都要发。你不能来是你自己把机会放弃;如果我们不通知。我们的责任没有尽到。万一你有时间来。我们没有通知。这是我们对不起人。过失在我;我通知发到。你不来那是你的事情。所以二乘人是你来我就通知。你不来我不通知你;菩萨你来通知你。你不来还是通知你。所以菩萨心跟二乘心。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菩萨心念念想到众生。众生可不会念念想到菩萨。众生要是念念都想到菩萨。他也就成了菩萨。后头这两句好:
【以能克绍善护家国。】
你能够说是依这个方法来修。不但你这个家庭是幸福、美满、兴隆。也可以护持国家。护国、护家在于菩萨的如法的修学。底下这是讲到我们现前的环境:
【故后五百岁有能持经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不令恶鬼之所侵恼。】
这个话是佛说的。『后五百岁』。这是指佛灭度之后。五五百年的后五百年。《般若经》里面常讲的。佛灭度后第一个五百年。叫戒律成就。持戒的人多半能证果。第二个五百年叫禅定成就。持戒证果已经就很难。必须再修禅定。第三个五百年叫多闻成就;换句话说。禅定也不太容易修。可是讲经说法很普遍。所以讲是多闻成就。学问上用功夫。第四个五百年。人的根性愈来愈走下坡塔寺成就。闻法得用头脑这些事情不愿意做。着重在什么?着重在修福。建个寺庙、去建个塔这功德很大。拼命的就在这里建筑。修福。修福不修慧。第五个五百年这就斗诤坚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斗诤坚固。福慧都不要。不但是慧不修。福也不修。修什么?修斗诤。满脑袋的就是斗诤。嫉妒、瞋恚搞这个东西。这就讲纵然在后
这个经上记载得很清楚。魔王波旬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就给佛说。「他发心要破坏佛法。」佛当时告诉他。「我这个法不能破坏。你没有能力破坏。」波旬就说。「在你末法时期的时候。我把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叫他们出家。混到你佛门里面来。破坏你佛法。」这就是所谓是渗透。他的人进入到里头来做法师、做长者、做居士。四众里面统统都有他。佛听到这个话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以《楞严经》佛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是什么意思?就是魔混进佛门里面来。也在这里讲经说法。也在这里普度众生。而且法缘还非常胜。为什么?他能够投其所好。你说正法人家听了不相信。不喜欢听。不称他的意思;你说顺着他这个心去讲。他听了欢喜、他高兴。所以什么是魔、什么是佛。你自己要有能力去辨别、去拣别。别人不会跟你讲的。知道也不能讲。为什么说知道不能讲?知道要讲魔的力量更大。对佛法的障碍愈深愈重。所以有人问。好。你看到那个人被魔引诱去。看到他堕落。你的心能忍吗?不能忍也要能忍。那个事小不算太大。诸佛菩萨都能忍。我们为什么不能忍?他与魔有缘分;换句话说。他命里头注定的该要受这段挫折。佛菩萨度众生是生生世世的。不一定说这一生成就。不是的。生生世世的。这一生成熟的人这一生成就。这一生没有成熟的人后世成就。不是一生一世的。着个什么急?操个什么心?
所以在今天。最重要的自己不落魔道。这个要紧!自己要有慧眼要能够辨别。他人一概暂时放在一边。根熟的众生。就是你给他暗示。你给他提醒。他会觉悟。他马上就回头。这是根熟的众生。你给他提示、给他暗示他不觉悟。他还要跟着魔走。他的机缘没成熟。没成熟的随他去。我们也不毁谤他。也不必去责备他。各人修各人的道。各人走各人的路。大家见了面欢欢喜喜。如果你要是责备他变成什么?变成冤家对头。这个事情就更难办!所以我们要记住。菩萨度众生第一个条件。就是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是魔、他是鬼、他是冤家对头。也要叫他生欢喜心。他不喜欢我们。我们躲着他。看他来了。我们躲在一边。他心里欢喜。这是佛菩萨。所以我们读了这句。我们要真正能够信得过。就晓得诸佛菩萨常常在护念我们自己。具体表现是『除其衰患』。佛门里面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要如理如法的修学确实有求必应。我们的「衰患」当然可以离开。这是佛菩萨冥冥之中在保佑我们、在加持我们。一切魔外不会侵入。不会扰乱。这就是佛菩萨的护持。
【若人行住持经。我乘六牙白象。而自现身。供养安慰。】
这是普贤菩萨。普贤这是等觉菩萨。『若人行住持经』。前面是讲「有能持经者」。你注意看这个句子不同的地方。这边说的「行住持经」。行住怎么个说法?行是指我们的行动。我们起心动念、一切的作为就叫行;住。住是止住。就是我们身口意三业。没有造作的时候叫住。身口意三业在活动的时候叫行。这个不活动的时候叫住。这个意思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把佛经里面的理论、方法。完全跟我们实际上生活融成一个。这种持经的人。这是叫行。修行。前面的若能持经。譬如读诵这是持经。你每天把《法华经》念一遍。我们常常劝人你能够念到三千部。这是前面若能持经者。如果将《法华经》这些理论方法。统统都融会在心中。跟自己实际上生活打成一片。就是这个境界。与文殊、普贤就感应道交。所以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而自现身。供养安慰』。普贤菩萨就现身。菩萨来供养你、来慰勉你。
【若人思惟此经。我亦乘象王。现其人前。若人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还令通利。皆克绍护持之义。】
这都是讲『护持』的意思。这是讲经很熟。偶尔的时候忘掉了。忘掉一句、两句。这个时候菩萨加持你。使你又能够恢复了记忆。『通』是通达。『利』是利益。又能叫你对于经文义理通达。而没有障碍。这些话都是说明。佛菩萨护持末法时期持经的行者。由此可知。我们生在末法并不可怕。生在斗诤坚固的时代。不
【普贤者何。即人人思惟运用之念也。】
这是说明表法的义趣。『普贤』是谁?『思惟运用之念』。所以前面普眼菩萨见不到普贤。佛教他想念礼敬就见到了。我们与普贤菩萨要求得感应道交。就是「思惟运用之念」。底下接着说:
【如普眼三度欲见。入于三昧。竟不能见。】
为什么?
【以普眼入空三昧。】
前面跟诸位讲过:
【故不得见。何以知其入空三昧耶。】
底下举《圆觉经》的例子来说:
【圆觉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清净岂非空耶。以空故不能见。】
这个三行诸位要好好的把它记住。这是《圆觉经》的经文。这段的意思是说明即染之净。这是真的清净。即有之空叫做真空。才能入不二法门。才能够见普贤菩萨。前面普眼菩萨入的三昧。是『空三昧』。不是即有之空的三昧。是「空三昧」。所以他见不到普贤菩萨。为什么?空与有、染与净是二不是一。所以他没办法见。这个诸位要体悟到《华严经》。这个道理就很容易明白。《华严经》里面普贤菩萨代表的是一真法界。一是什么?染净是一。空有是一。生佛是一。不二法门。六祖所说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所以你是相对的里面。你见不到普贤;离开了相对普贤就现前。这是必须要细心体会的。《圆觉经》这段的意思相当之深。简单的说。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就统统说尽。即染之净。染净不二。这叫做真正的清净。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660.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3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3;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