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7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7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7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04:00Z 2011-10-06T12:04:00Z 1 1158 6603 Microsoft 55 15 7746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二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27
这后面的几行。倒数第六行:
【宝塔中有全身者。即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
这句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是不太容易在经本上。能够看得出这个意思。若不是古大德给我们这样详细的批注出来。可以说许多人都是迷惑在字里行间。不晓得佛所说的真实义趣。底下这念下去:
【过去者。言前也。东方者。动处也。】
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
【言前则静。】
说前意思是在静。说东方这个意思是在动。
【此心非静非动。】
动静不二。『非静非动』也就是动静不二。
【故复过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也。】
这是诸位对照经文意思就明显。
【实相心宝。清净无垢。故国名宝净。清净实相。出生一切法宝。故佛号多宝。】
由此可知。『宝净』与『多宝』。都是说我们自心的体用。自心的德用。
【作大誓愿者。】
什么誓愿叫『大誓愿』?
【发心弘经。】
这就是「大誓愿」。就是『发心弘经』。要是从事相上来说当然是弘扬《妙法莲华经》。就如同我们中国过去天台宗所建立的。这是狭义的;广义的是指大乘一切经典。弘扬大乘一切经典这是广义的。「弘经」向下大概都是开示这个意思。要具备些什么条件?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弘扬?这些事情。概略的在前面都已经给诸位说过。诸位要是忘记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们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个录音机。你们可以重复再温习两遍。就不会忘记。我给大家在此地这几天。三十个小时所讲的。可以说句句都是很重要的话。希望诸位要认真的学习。弘经的先决条件此地也有几句话这个意思。我们只取它的几句话。第一个要:
【收摄妄心。】
这个地方讲得很好。
【妄尽觉圆。】
换句话说。我们要是不断妄。你在自行化他上都有障碍。魔障重重。我们读《楞严》。看到经里面讲的五十种阴魔。可见得魔上都加一个阴魔。你们想想这味道。加上阴魔就是那个魔是五阴变现的。五阴就是妄心。色受想行识。所以你只要能够『收摄妄心』。五十种阴魔就不作怪。自行。少魔障。纵有魔障也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你心清净。教化众生心清净。一切外在的魔障也没有办法来干扰你;换句话说。自行化他无不自在。虽然是讲的「忍难弘经」。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楚。总不如无难弘经。那就是更好。而一切灾难。给诸位说。虽然与共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真正的枢纽还是在别业。所以在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里面有共业。正因为事实是如此。理论是如此。我们愈是在大灾难、魔障现前。愈要坚定信心成就自己。利益众生。这样就对了。底下还有一句这很重要。释迦牟尼佛也入到多宝塔中。跟多宝如来两个共同坐在一起。这一个宝塔里有两个佛。这什么意思?这个文在第十面第三行:
【二佛同处塔中者。权实融会也。】
释迦佛代表权。多宝如来代表实。『权实』不二。表这个意思。
【大众俱住空中者。同证实相也。】
『空中』是一切没有依靠。表示『实相』非空非有。
【既凡有说法花处。】
这个『花』就是华。花和华在古时候是一个意思。凡是有说《法华经》的处所。
【皆往证明。岂不证前。授记皆自心之应分。而非外与耶。】
这个大意讲解。到这里是一个段落。下面这是
由此可知。定中的心清净。在定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他。他没有迹相。鬼神能够见到我们这个人。不是见色身。我们的色身他见不到。你晓得!他见不到我们色身。他见到什么?他见到我们的妄念。我们起心动念现的相他见到。鬼神见到;所以我们一入定。我们身体在此地鬼神见不到。鬼神跟我们。给诸位说是凡圣同居土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因为色相不相妨碍。譬如我们这个房间在此地。也许这个鬼房子正是建在我们这里。我们的房子跟房子重在一起。我们见的是我们的色相。他见的是他的色相。我们的色相他见不到。所以他无碍;他的色相我们也见不到。彼此都不相妨碍。可是我们起心动念他见到了。所以鬼要找人的话。你有念头他就找
好像有一个是金碧峰禅师。我记得不太清楚。他的寿命到了。寿命到阎王就派个小鬼去找他。禅师在禅房里入定。小鬼找不到。找不到到时候要交差。交不了差要受处罚的。这怎么办?他就请教别人。他说禅师有个钵。钵是个宝钵。他最心爱的。你把那个钵敲动。一敲动他就出现。他就动那个钵。那个钵一动有声音。禅师出定。谁动我的钵?那个鬼马上抓到。抓到之后跟他讲你寿命到了。阎王派我来抓你。他说你怎么弄?我一动你的钵你就出了定。我就能抓到。他说这样的。好。那再试试看。再试试看他一入定他不起定。小鬼就找不着。不见了。又没有了。所以你们想想看。这个心有念就现相。就现妄相。我们心里面想一个人就有个人相。想一桩事就有一桩事情的相。所以想。心里面就有相。有相鬼就见到。鬼神就见到;没有想。心里头没有相。鬼神什么都见不到。想还算好。再一到思就麻烦了。你看看这个思就有分别。有界限;想还没有界限。单单是有相。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着;到了思就有分别、有执着。所以我们讲造业。思就造业。想还不造业。想不造业。思就造业。所以思跟想是两桩事情。想轻微。只现一个相;思里面就有分别。就有妄念在里面。这就造业。我们讲意的行为就是思想。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请看底下一品「提婆达多品」。底下这个三品。就是底下「持品」、「安乐行品」。这是在《法华经》的上半部。进入到这个地方有很重要的开示。希望大家特别的留意。
【前品中殷勤劝发诸比丘忍难弘经。欲其慧命不断故。虽有弘经之人。无求法者。弘之何益。】
这个事情。恰好讲到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实在讲这个法只闻来求。今天有几个求法的人?你是真正有道、有法。没有人来求。你送也送不出去。我们那个时候求学。老师也给我们说。你们求学那真是跪到地下求。可是求得了之后。将来你想送出去。还得跪到地下磕头作揖送给大家。人家还未必要。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没有这个精神不行!只有觉悟的人才求法。迷惑颠倒的人他再也不求法。他求的是世间名闻利养。有名利可求。他可以跪下来求;你说法。法既不是名。又不是利。他不要。不是名利他就不要。你送给他他还嫌麻烦。送给他他心不安。他有愧良心。他不要。所以说这『弘之何益』?诸位要晓得。妙法必须要弘扬。没有人听。总不能说一个人也没有。总有几个。没有多人听而已。还有少人听到那就行。除了这个少数几个人。诸位要晓得。龙天鬼神在座听法的那就不少。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有了定功的人晓得。这个道场殊胜庄严。有许多的护法龙天、八部鬼神都在讲堂里。可见得不是没有人听!这里就给我们说出来。
【故引轮王求法。以启末世之心。】
下面给我们说出:
【求法之要有二。一者。不得观其行业。二者。不得观其种性。】
这个两条相当的重要。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下面有解释『不得观其行业』。这就是说到提婆达多。
【如提婆达多。是佛积世恶友。而佛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乃至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你们看看这段话。『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冤家对头。处处找麻烦。处心积虑要把释迦牟尼佛害死。你们在释迦牟尼佛传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眼光看他怎么样?大善知识。所以我们世间人跟菩萨不一样。世间人看到冤家对头。心里头忿忿不平。常常怀着有报复之心。某人与我过不去。我应当要报复。这个一报复所谓说冤冤相报。永远没完的时候。冤冤相报的仇恨就愈积愈深。不得了。到后来就一同入地狱。这么来的。一次的报复比一次的报复一定要重。所以学佛的人觉悟。真正觉悟。觉悟怎么样?别人对我怎么样的侮辱加害。我不报复。他想方法来害我、破坏我。因为我过去世这样。他报复过来。我受了。不报复。他这个帐到此就了了。以后再也不结冤仇。逆来顺受。什么事情都有因果的。你走到马路上有一个人给你点点头笑笑。你看看不认识。前世有善缘;一个人也是不认识。无缘无故瞪你一眼。前世恶缘。都有因果的。他为什么不瞪别人。他为什么要瞪你。都是有因。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们晓得前因后果。自己心里明明白白一点不迷惑。这个逆境来我们就可以忍受。坦然处之。决定不报复、不躲避。也不厌恶。消自己的业障!你们每个人都希望消业障。天天在佛面前磕头业障就消掉吗?消不掉。天天要受人家气。挨打、挨骂业障就消掉。自己心里一点怨恨心都没有。为什么?都报掉。这东西报掉了。
所以从前古大德。祖师大德传法要传给某个人。天天找他的麻烦。没事也找他麻烦。那是什么?消他的业障。成就他的忍辱波罗蜜。以后能够担负起教化众生的重责。如果要不是这样的人。你看祖师大德待人和颜悦色客气得很。看到你是个法器。一天到晚找麻烦。为什么?不把你的业障消尽。你将来不能成就。不能担负起续佛慧命的这一个重担子。所以千万不要:这个老师对我不好。跟我两个是冤家对头。看到我就讨厌。他是成就你!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成就他;释迦牟尼佛有这个好老师。提婆达多有个好学生。都成就了。这是我们要学习。末法时期这一关最难过。小不如意就不能够忍受。这种人一生没有成就。对这种人就客客气气不要计较。为什么?我们俗话讲「薄福之人」。他的福太薄了。给他计较的话有伤慈悲心。有伤厚道。要计较就是大福报的人这才计较。没有福报的人、可怜人。你跟他有什么计较?一个小纸条贴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做个座右铭。天天看看。好好认真的来学。这后面讲:
【此乃处逆为顺之象也。】
就是俗话讲的「逆来顺受」。他才成就六度。成就神通道业。乃至成佛广度众生。都是提婆达多成就的。诸位要记住。就是你在自行化他的时候。凡是来找麻烦的。那个人就叫提婆达多。你不要说释迦牟尼佛有提婆达多成就他。我们都没有碰到提婆达多。你那所有的冤亲债主、找麻烦的人。全是提婆达多。你自己能不能像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真是不乏其人。常在左右。就是问问自己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把提婆达多看作善知识?下面再用世间法来作证。证明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舜称大孝。父母成之也。】
你们要读过《书经》。《尚书》里头有记载
【仙人忍辱。利王成之也。】
你们在《金刚经》里头读到的。《金刚经》就引出的忍辱仙人。他的忍辱波罗蜜圆满。谁成就他的?歌利王成就的。歌利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暴君。无道之君就叫歌利。梵文叫歌利。所以我们一般讲暴君。暴虐无道。他成就他的。没有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罗蜜不能圆满。这些统统都是说出了逆境的成就人。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处在这个境界里头。那真是求都求不到。成就自己的功德、智慧。怎么还能够说是把他当作冤家对头?那就错了。下面这是举出植物来说:
【松柏之操。在霜雪之严。刀剑之利。在砥石之坚。】
这是讲自然界;换句话说。得要禁得起考验的才能成就。『松柏』之耐寒。寒冷就是对它的考验;其余的植物就不行。一到冬天叶子都落掉。这个现象在台湾看不到。台湾这个地方处在亚热带。四季常春。你到大陆上江南一带就看到。四季分明。秋天叶子都红了、黄了都落掉。冬天你去看看树。所有的树只有树枝。树叶都没有。有树叶的就是「松柏」。这是竹子有树叶。叫松竹梅岁寒三友。冬天它不凋谢。它能够禁得起风霜考验。就比方一个人要能够受得了逆境的考验一样。
【木因匠凿而成梁栋。金由火烈而获精纯。】
这也是说这个意思。『木』是讲木材。必须要经过木匠。匠人来雕琢才能成就为栋梁之材。否则的话。它不能起作用。它能够有这个大用它要靠人。金从矿里面要经过提炼。不经过烈火的锻炼。不能够得到纯金。底下总说:
【情与无情。】
前面讲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拿今天来讲动物、植物、矿物。全都说到『情与无情』。
【莫不皆由逆缘而得成办。】
这句话。大家要好好的记住。
【故曰。善虽易为而难升。恶虽难处而易就。】
处善的境。就是处顺境。顺境好处。不容易有进步。很难有进步。逆境难处能够锻炼人。所以容易成就。这个『就』是成就。只要你有耐心。你能够忍受得了。你一定有成就。就是逆境、逆缘。怕的是你忍受不了。就是说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头。我什么东西也学不到。光受这些折磨。这个环境我们还是要待下去。还是要离开另外去找个地方?诸位要晓得。什么东西都学不到。忍辱波罗蜜学到了没有?学到这就行了。你还想学些什么。你能够学到忍辱波罗蜜。你以后什么东西都能学得成就。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俗话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你想到别的人家那里去。好。那真正善知识有道、有学。你到那里去。人家问你。你从哪里来?我从某地方来。你到那里住多久?没住了几天。人家马上对你很客气、很恭惟。为什么?你不能成就。今天跑到这里。明天跑到那里。后天又跑到那里。到处这一跑别人就瞧不起你。他不是没有原因。因为你心不定。你心不定你到我这来也是住几天。还是要跑掉的。不定!没有用处。所以从前你学东西。人家一问你。你在某地方住住了多久?我住了三年以上。三年、五年。至少是三年。别人欢迎你。为什么?你有三年的耐心。人家可以考虑成就你;你三年的耐心都没有。人家不考虑。所以这个大家要留意。你没有三年的耐心。你走到那个地方人家瞧不起你。
所以我们一出家选择住处。最低限度在那里住三年。选择的时候要谨慎。住进去了就不能动。住进去了发现这里什么都不对。对我什么都不利。至少也要住三年才离开。佛学院住进来了。这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也学不到。也要念毕业。也不能够说半路就开溜。你这个佛学院溜一次。那个佛学院溜一次。诸佛菩萨办佛学院也不收你。为什么?晓得你念不了两天要溜掉。不收你。所以这个忍辱。你们想想看多重要!你们不能处逆境。哪里会有成就?这是我在此地奉劝诸位的。你们要是能够信受奉行。对你后来有大利益。你在此地至少是训练说心定了。再有一个就是心既然是定。这是你学问的根本;再能够说是背几部经典。这是准备后来遇到善知识自己开悟、明心见性的张本。这多重要!你这个到处跑行吗?不行。不能成就。所以学什么东西心要定、神要定。精神要能够统一。要能够贯注。会教不如会学。会学自己成功。会教不一定成功。古人常讲有状元学生。没听说有状元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什么?会学。
佛经里头还有个小公案。出在哪里我一下忘掉了。有这个公案好像在《法苑珠林》。好像《经律异相》里头有。在哪部经里头我一下记不得。说有个求道的。有个求法的人心非常虔诚。有个出家人跟他开玩笑。他说你不是想求法吗?我可以给你。他说好。但是他说你要好好的请我吃一顿。好好的供养。他就把他家里值钱东西都卖掉。办最好的菜来供养他。哪里晓得这个人开玩笑。主要要骗他。叫他好好的供养吃一顿。好了。吃了之后说那你得要传我法了。好!他在房子坐在当中。他说你坐在那个墙角上。他拿个皮球在头上打一下。你证了须陀洹果。他好。点点头。证须陀洹果。好。你到那个墙角上去。他就乖乖的到那个墙角上。他又拿皮球打他一下。你证斯陀含果。四个角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个打了四下。转了四圈之后他给他磕头顶礼谢谢他。我跟你开玩笑。我真证阿罗汉果。吓了一跳。他怎么是真证了?十分的诚敬他得了十分的利益。真证果。这个人教他。自己什么也没证。完全是开玩笑。他证了果。所以说是会教不如会学!
你们不要怪这些。这个老师不行。那个老师也不行。谁不行?你们自己不行。你们自己行不是各个都证阿罗汉了。所以大家要晓得学忍辱。忍辱以后才有精进。你看六度的顺序。你不能忍就是懈怠堕落。这个忍太要紧了。要能够处逆缘。不能够处逆缘。我们通常讲境缘。境是讲环境。多半是讲物质上的环境;讲缘是人事。人与人之间相处。所以这是冤家对头。怨憎会。这些不如意的人与事。我们不要离开。不要躲避。离开躲避了。我们的忍辱波罗蜜到哪里去修去?要把这些境缘都看作善知识。成就我们忍辱波罗蜜。这在学佛就是要在境界里面历事炼心。在这个境界里头锻炼。把自己的心炼平。不平把它锻炼平。不清净把它锻炼清净。这叫功夫。这叫修学。早晚在课诵里头那是提醒你。真正用功在哪里?就是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头就在炼。我们这个心不把它炼平那怎么行?不把它锻炼清净还会有什么成就?心平、心清净一切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了。所以诸位要了解这点。无处不是善知识。无处不是好道场。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62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7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7;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