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8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8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8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04:00Z 2011-10-06T12:04:00Z 1 1241 7080 Microsoft 59 16 8305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二十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28
我们接着看提婆达多这一段:
【永嘉云。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这个几句是《证道歌》里面的话。《证道歌》可以说句句都是格言。应当要把它念背。在日常修行可
【由是而推。佛从提婆闻法者。在逆缘也。由以逆缘。成就人之菩提。故成佛时号曰天王。】
世出世间。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哪一行哪一业。要是有真正的成就。都是从慈忍而成就的。如果他这个成就要不是慈忍。他的成就
【如来虽作状头。实在劝诫后人也。盖后之求法者。多因逆缘而退。如身子乞目等。若能处逆常顺。则无法不为知识矣。】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讲求法之要有二。第一段讲「不得观其行业」到这个地方。这是前面这一段。『如来』在此地指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起了个带头作用。遇到冤家『提婆达多』。实际上诸位晓得。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提婆达多」也是大菩萨示现的。他们两个在唱戏。一个唱正派。一个唱反派。是唱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在这里面学习。所以他的用意实在是『劝诫后人』。我们是这一堆后人里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劝诫我们的。给我们讲的。为什么佛当时这样慈悲示现?佛晓得后来求法的人。遇逆缘而退心的不晓得有多少。禁不起考验。遇『逆缘而退』。小小一点的障碍就退了心。这怎么能成就?这个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不是一桩小事情。是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长远心。修道。你看经典里面常讲的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多长的时间?这就是要我们培养长远心、恒心、耐心。特别是在逆境。诸位要晓得。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世间。古人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的事情才十分之一。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你要找个一切都顺心如意的。环境里头去修行。你到哪里去找?你有多大的福德?有的环境很好、很舒适。这道场有财富。有许多护法来拥护。它里面没有道。顺境。在生活上是顺境没有道。
有的有道的那个环境非常之贫苦。甚至于连饭都没得吃。特别是在求学的时候。诸位要晓得。真正有道的老师。他是很守本分。不作怪。常说「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来拜」。老师很守本分不作怪。拜的人就少了。拜的人少供养就少。所以你跟他学学什么?跟他学只学个清净心而已;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的精神上的享受。出门没车坐。要走路的。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千万不要误会。这个老师这样有道德学问。又具有无量功德。一生做这么多好事怎么还会这么穷?你们看看台中李老师是个榜样。是个修行人的榜样。他今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自己照顾自己。出门还是要走路。他如果要是不做这好事。就是以他薪水来说。他自己本分赚的钱来说。买几辆轿车都够了。买几栋楼房也够!他老人家怎么样?除了很简单的衣食以外。全都布施掉。他给我们做的榜样。他的衣服。一件衣服都穿三、四十年的。不会天天去做新衣服穿。穿没穿坏还能穿。吃饭吃得最简单的。我在这个地方十天。你们看到我的饮食怎么样?李老师的饮食就跟我这一样简单。一点都不麻烦。统统布施尽了。你要跟他学道。就学他这样。一样吃苦。看起来好像物质生活很苦。精神生活比谁都乐。为什么?身心无事。这个多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快乐的事。这种乐谁知道?你跟人家讲。人家作梦都想不到。想不到他乐在哪里?看他这么苦。乐在哪里?一生穿个布鞋。皮鞋也没穿过。李老师没穿过皮鞋。粗布衣。清茶淡饭。
我们不要说别的。他在台湾这三十多年来。所教化的众生。如果说是连听他讲过经的人算起来。我给他估计至少有五十万人以上。这个估计是最保守的估计。绝没有一点夸大。他怎么不乐!他太乐了。今天一般人说竞选台中市长。还要到处去拜托、去拉票。李老师如果是在台中点点头。我要做台中市长。我相信他马上就做。为什么?他不需要拉票。他台中莲社有姓名、有住址的。我看就有二十多万人。一个人拉个十人太简单了!他笃定当选。只要大家点点头。他就当选了。人家不干。人家不干这个事情这就叫高人。清高!诸位要记住清一定就贫。浊富。清贫浊富。你要高。高一定要清。一定就贫。所以我们过去修道的人。你不要看别人。看看小说上面。贫僧、贫道。现在我们要出去称个贫僧。人家要怀疑。现在是富僧、富道。现在富。贫僧出门怎么可以有轿车、有私家车?从前僧道真贫。穿草鞋。甚至于草鞋都没有买得起。这草鞋值几个钱?这从前两个铜板一双草鞋。两个铜板只能够买一套烧饼油条。草鞋你们也没见过。所以说连草鞋钱都没有。换句话说。连吃一套烧饼油条的钱都没有。真贫。这是教给我们。要能够处逆境不退心。学世尊、学忍辱仙人、学舜王。这都是我们的榜样。在眼前的李炳老是我们的榜样。他只是个没有剃头的出家人而已。相是在家相。他的生活纯粹是出家人生活。甚至于我们出家人做不到他的样子。第二就是:
【不观种性者。】
这个底下说。『不得观种性』就是不得观其。拿我们现在来讲他的身分。或者是家庭背景。那个某人出身富有之家。或者出身贫贱之家。或者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他没有念过书。「种性」。这些都是包括在种性里头。不要看那个人好像呆头呆脑。好像没什么知识。比我们自己差得远。说不定将来他成佛在我们之前。不但对人不敢轻慢。对于畜生也不敢轻慢。蚊虫蚂蚁不能轻慢。说不定什么?牠一转世就做人了。这一修行就成佛。说不定我们堕三途。牠不会堕。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非常可能。不要认为我们现在很聪明、很伶俐。不见得。底下就举出例子说:
【托龙女以明其事也。】
『龙』是畜生。畜生比不上人。这个底下说得很清楚。经里面多宝如来表的是实相之体。智积菩萨表实相之用。
【白佛欲还本土者。摄用归体之象也。】
诸位合在经里头一看意思就明了。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意是它的表法。我们往往读经不晓得经里面表法的义趣。死在经文里面。这个得不到受用。不会开悟的。
【释迦不许。当与文殊论明妙法者。不废大用之象也。】
大家只注重这两句就好。『摄用归体。不废大用』。佛法有体有用。「体」是清净无为。「用」是无所不为。体是根本智。用是后得智;体上讲真空。用上说妙法。但是诸位要晓得。体与用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就可以废用。因为它是一。一就不能废用。所以体与用是一不是二。底下说的:
【文殊与无数菩萨。俱从大海涌出者。】
这是表:
【智行皆依心海出生之象也。】
要注意表法的意思。『文殊』是表智。『无数菩萨』就是表行。大智与大
梦里头也有时候知道自己在作梦。但是没醒过来。菩萨就是这样并没有醒过来。自己晓得作梦。晓得作梦什么?他态度就不一样。慈悲心现前。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现前。晓得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体。像《老子》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知道是一体。所以他对于逆境能够容忍。那是自己变现的。不是外面的;顺境他不贪恋。因为也是自己变现的。所以顺逆境界他就等观。平等观。在这里面不动心了。渐
【人龙之可分耶。】
这个话是比喻六道。『人』是人道。『龙』是畜生道;换句话说。哪有人畜之分?
【以不可分故。即彼龙类而修菩萨行。】
诸位要晓得。畜生里面修菩萨行的很多。不但是这些灵性高的畜生类里面修菩萨行。我们知道很多。还有这些低等动物也有修菩萨行。灵性高的。大概晓得龙是灵性最高的。畜生里面最高的狐狸灵性高的。猩猩灵性都很高的。除这个之外一般的畜生修菩萨行也不少。你们看看我们佛教里有小册子。《物犹如此》。也许你们有人看过这本书。那里面专门记载过去现在这些动物。牠们学佛。牠们的成就。畜生修行往生的也很多。我是前一个月在高雄讲经。高雄就发现了一桩很奇怪的事情。在高雄有个草衙。那有个什么庙我一下忘掉了。就在今年前几个月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这个庙里头有一条小狗。牠这个小狗通灵性。每天寺庙里头早晚课诵牠都来。来的时候牠站在当中。到打三皈依了牠就走。一打三皈依就走。早晚课都不缺。所以有人就很奇怪。这个小狗会做早晚课。可是到打三皈就走。有一天有个外地的法师从那里过。听说这个事情要随喜课诵。看到小狗到打三皈依牠要走了。他就叫牠住。「你不能走。你怎么可以走?你要晓得你现在的身分不是住持。打三皈走是住持和尚。你不是住持。你要把课诵做完了你才能够离开。」这个小狗听了乖乖的。课诵完了才走。
这个小狗就是这个庙里头以前的住持和尚。死了之后投胎还到他的庙里。还跟着大众课诵。人家晓得以前这个和尚人非常好。投落到畜生道。讲什么好像牠都知道。所以诸位这不简单。这还是个好的榜样。如果落到饿鬼道、畜生道恐怕不晓得了。这千真万确的事实。一讲牠就觉悟。牠就知道自己的身分不对。现在是条狗!所以你们要晓得。寺庙里有的时候看到小狗、小猫。甚至于老鼠。乃至于更下一点蟑螂。许多都是本庙以前的出家人。在家也不例外。家里养的这些动物。可能都是过去的老人转世。因为什么?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他留恋。留恋怎么样?又得不到人身。罪业深重得不到人身。五戒不全得不到人身。那怎么办?就投到畜生道里。牠还认定了这是牠的家。有的时候
我在过去还看到一段文章。文章上写的也是一个事实。它是讲一个人记得三世。记得三世的事情。他前一世是个修行人。修行得很好。死了以后。他的神识隔了很多年都没有去投胎。他神识在什么地方?就在他自己书房里。白天就藏在书架的后面。晚上就出来。他修行有功夫。所以并不是四十九天就投胎。他隔了很多年以后投胎了。投什么胎?投鸡。公鸡。那个鸡就在他家里。牠很清楚。每天那个鸡又往桌子上跑。又要往床上跑。牠那个媳妇、儿子来赶。牠总觉得媳妇、儿子不孝顺牠。原来是牠自己的床。牠要上去的时候人家把牠赶下来。那个桌子从前是牠读书的桌子。牠跑到上面去看看。人家也把牠赶走。所以牠就很生气。到后来发现这个鸡太讨厌。牠的媳妇就把牠杀掉杀了吃好了。媳妇把牠杀掉。杀掉以后又投胎了。这次投了人胎。都记得清清楚楚。当中堕落是鸡。被他媳妇杀了。如果他媳妇要晓得。那个鸡原来是她公公。那她对牠就很尊重。就不会那么虐待牠了。所以说总是把牠当畜生来看待。不会把牠当人看待。佛经里面常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六道是永远在那里轮回。我们千万不要欺负那畜生。说不定畜生前世是有恩于我们的人。是我们的相识。我们没有天眼通。没有宿命通。如果有天眼、有宿命。你再一看六道里头多少畜生。与我们都有亲属关系。
【龙乃异类。女非男子。】
这龙女年岁才:
【八岁非耆德。】
并不是年岁很大。『八岁』。龙女八岁成佛。
【剎那非久修。】
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修行成就。实在讲是没有时间的短长。问题就是在你悟不悟?前面给大家讲的。看破放下关键就在此地。看破了叫解悟。放下了叫证悟。所以悟有两种。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好比是什么?解悟好比是认识路。路虽然认识你没走。你还在老地方。你没走;证悟是走到了。说得有道理。所以说悟有两种。禅宗里面常讲「悟后起修」。就是指解悟以后才开始修行。悟后起修他们修行快。为什么?他们认识路。有方向、有目标。进展得快。不走岔路。不走冤枉路。不走迂回路。不退转。所以很容易成就。绝非盲修瞎练。不认识路的人那个修行就盲修瞎练。不认识路也不晓得这个目标在哪里。对于教义不能够通达。这麻烦在此地。世尊四十九年讲经。目的就是叫我们认识路。认识之后这个路是自己走的。无需要老师带我们走。所以这个悟就是剎那之间。每个人悟都是剎那之间。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悟?你要找出自己不悟的原因。把原因消除掉。那你一剎那之间也开悟。这很简单的道理。我们之所以不开悟。就是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没看破。不肯放下。这个东西就是堵塞了你的悟门。我们为什么没看破?为什么不肯放下?不晓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真相。不晓得。如果晓得它的真实相立刻就看破。立刻就放下。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看破放下。
不了解真相。以为这一切法是实实在在有的。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的!好比作梦一样。在梦里头不知道是作梦。把那个梦的境界都当作真实的。不晓得是作梦。如果你要是晓得作梦。梦里头有人送给你一个金山。你也不会欢喜。晓得这是作梦不是真的。梦一醒来之后什么也没有。那得了金山有什么欢喜。梦里头有人杀我头。杀我头也不怕。杀就杀。作梦假的。醒了以后头还在脖子上。没被杀掉。所以你自然就看破放下。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之后在一切境界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自然不动心。自自然然晓得怎样待人、怎样处世。见什么样的人晓得说什么样的话。处什么境界晓得该怎么做事。用不用头脑去想一下我该怎样?不用。自自然然的;如果一想。那就落在心意识里头。不想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他动过念头没有?没有动过念。没动念就说这么多东西出来。不动念。所以说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身体一切造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整个身心境界都在三昧之中。这是悟了的境界。我们讲明白人的境界;没悟是胡里胡涂的人。醉生梦死迷迷糊糊的过日子。
所以佛在此地。对于这个问题。以龙女做个榜样给我们看。说明这个事情不是难事;虽不是难事。我们自己这个障碍实在太大。如果诸位没障碍。那就可以证果。经还没有听一半就开悟。就证果了。龙女在法华会上。你看看一半还没有到。「安乐行品」讲完才一半。她一半还没到。讲了「提婆达多品」的时候。她就成佛。所以由这里看这又不难。前面给诸位说的。此法非难非易。没有难。就在当人自己肯不肯承当?悟了的人他决定不会贪恋世缘。这是给我们自己做一个借镜。不要以为我们自己我开悟了。开悟怎么样?还贪财、还贪名那开什么悟?那这叫什么?叫增上慢。没开悟。悟了之后对于这个世缘。心里面确实没有印象。这个心干干净净。无论是在顺境、是在逆境。心都是清净的。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六祖大师开悟。他的心本来无一物。自本以来就无一物。这个心清净。悟是觉的;心里头有一物。有个佛也不行。有一个佛。佛还是一物。前面给诸位讲《心经》上说的。「无智亦无得」。这才是真正悟入境界。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小悟、大悟、彻悟。我们先要从名利上放下。从这下手。看到别人有了名利。有了富贵。你的心还会动。功夫不到家。
自己是个出家人穷得不得了。有道。有道谁晓得?哪个知道你有道?道又值几个钱?看到富僧坐了私家车。盖了个大庙。侍候的人众那么多。信徒那么多。你动不动心?心里头才动你要晓得你是凡夫。你没开悟。确实不动心。这个心才真正开悟。悟的心是净的。悟的心是无一物的。所以你要问。修行在哪里修行?在境界里头修。时时刻刻考验自己。我心动了没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动了没有?修的什么行?用的什么功?用的不动心的功夫。一切顺逆境界里头不动心。给诸位说。这是真功夫。这个功夫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证大菩提、大涅盘。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念佛。目的都是要达到这个境界。那些是什么?那叫方便法。我们的心接触外面境界还动了。动了怎么办?念佛的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动念的心压下来。心里面想阿弥陀佛。不想这个境界。参禅的人或者用观心的方法远离境界。或者用参话头的方法离开外面境界。所以这些是方便方法你要会用!绝不是念佛人每天在阿弥陀佛像面前。念个一万声佛号。阿弥陀佛我今天对得起你。我念了一万声。离开佛像还是起心动念。那有什么用处?接触外面的境界心里面还动贪瞋痴。给诸位说。这样念佛念了一辈子。就算他每天一万声佛号一天也不缺。他也不能往生。
为什么?譬如说他的病天天吃那个药。病没有治好。药投下去了不生效。没治好。治的不是地方。这搞错了。譬如说病痛。我这个膀子很痛。那个医生给他开了药。叫你用药敷一敷、贴一贴。他把那个药贴在这里来那有什么用处?贴了多少服药。告诉医生不行。我这里还是痛。为什么还是痛?药贴到这边来。现在的修行人都是干这个事情。都干这个事情。他不晓得把佛号去伏贪瞋痴。去伏烦恼!他念了个佛号这是有口无心。要唱给阿弥陀佛听的。巴结阿弥陀佛。去讨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一天念你这么多。到时候你要接我去。他用的这个心糟糕不糟糕?他没有用在降伏烦恼上。我们见到外面境界称心的。心里起了贪心。一句阿弥陀佛压下去。贪心压下去;见了逆境。心里面不高兴。起了瞋恨心。一句阿弥陀佛把瞋恨心压下去。这个药是正好用对了地方。
所以诸位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佛堂里的课诵不重要。那等于说学生在学校上课的课堂作业。那是课堂作业。初学的人的课堂作业。怎么最重要?心里头起念头这个时候最重要。这个病起来了。立刻这个药投下去。把那个病立刻控制住。这顶重要的。所以说二六时中课诵功夫不间断。不间断念佛。这叫真正会念佛。真正会诵经。所以诵经那个诵是背诵。你要不背诵什么?一天到晚把经本拿在手上。走路也拿着。站着也拿着。坐着也拿着那多麻烦!念背了不要拿经书。而这个经是一遍一遍在心里头诵。注意力精神都注意在这经上。把外面这个事情喜怒衰乐。渐渐就伏住了。才能够发生功效。初学的人。给诸位说。诵经的功效比念佛功效大。因为佛号太短。一面念阿弥陀佛还打妄想。就这个妄念很容易掺杂在里面。很容易渗透。背诵一部经不容易渗透。因为一部经要渗透。底下就背不下去了。所以初学的人诵经。比念佛效果要来得显著。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62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8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28;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