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14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20 01:3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14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14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14

佛教海涛老师讲经说法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03:00Z 2011-10-06T12:03:00Z 1 1103 6291 Microsoft 52 14 7380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十四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14

  上一点钟讲到:

  【以平等慧。断人我惑。故其土平正。】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看佛经。它最难懂的地方实在讲就是表法。不懂这些道理的人。往往只是在文句里面去着眼。不晓得它的意思全在言外。所以古人讲佛法是言外有音奇特。它的意思是在语言文字之外。语言文字全是方便门。前面「方便品」说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它言语文字以外的意思。才能够悟入这个境界。这个迷惑里面最严重的就是人我执。当然根本的是无明。也就是法我执。如果要是讲从破迷开悟、断惑证真上来说。一定是先破人我执。后破法我执。一定是这么个顺序。平等慧才可以破人我执。也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就平等性智现前。佛门里面常说心净则土净。又说境随心转。外面的境界随着我们心转。我们在第一堂课就跟诸位说明。佛法的教学与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的教学求的是学问、是知识;佛法的教学在根本智上。跟他们不一样。佛法的教学是断烦恼、开智慧、证菩提。因此。虽然都讲方便法。你看佛法里面讲的方便。跟世法的方便。确实是不相同。佛法特别重视于行。也就是讲行的教学。特别重视行。为什么对解的方面说得那么多?因为解是帮助于行的。古人有个比喻。解好比眼睛。行好比两只脚。你要没有两只眼睛你不认识路。虽然有脚你往哪里走。走到险道、走到火坑。你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是一定要先解后行。解是为了行。解不是目的。行才是目的。行着重在心行。身行次之。不是说身行不重要。心正了。这个身的一切行为都正。都得其正。心不正的时候。这个时候专门在身上做功夫。希望用身来影响心。是这个意思。譬如小乘戒律着重在身。希望身影响在心;大乘戒律着重在心了。不讲求身。不讲求了。说到这个地方。就是讲这个平等性。这是很重要。心平等。行就平等。在前面我记得也给大家提出一点。就是佛门的戒律跟宗教戒律不一样的。宗教的戒条是神圣不可侵犯。佛门的戒条不是如此。佛门戒条有开缘。开遮持犯。它是手段。它不是目的。这点大家要记住。所以不可以死在戒律之下。那就错了。死在戒律之下怎么能得定?怎么能开智慧?昨天我跟诸位说。好像爬楼梯一样。死在楼梯上那你就上不去了。就不能上去。所以《戒经》要研究。要懂得世尊当年制戒的用意在哪里、目的在哪里。我们应当如何来修学才是符合世尊教学的旨意。不至于把这个教学科目误会、错用了。那就麻烦了。譬如说素食。诸位要晓得。学

讲经说法佛教图片

佛吃素在全世界只有中国。你们要晓得这个道理。你到外国去。看到外国出家人不吃素。你就奇怪了。或者你就毁谤。说他不对。这是错误。这个不可以说。你要是这样说法。就是前面讲的你不知道机宜。你不晓得环境。

  佛教传到我们中国来也没有吃素。吃素是梁武帝提倡。是他老人家提倡素食运动。从哪里开始?从我们佛门开始。他是以帝王之尊。他是读《楞伽经》。读到菩萨大慈大悲不食一切众生肉。他很受感动。你看在《戒经》里面。学佛的人不杀生。肉可以吃。吃三净肉。《戒经》里面三净肉;也有地方讲五净肉。五净肉的地方修头陀行的。一般三净肉。三净肉是什么?不见杀、不闻杀。杀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叫的声音;不为我杀。不是为我杀的。那个市场里面杀的。现成的都可以吃。三净肉。这要晓得。所以外国他们学佛。他们照这个戒律去做吃三净肉。他们没有梁武帝提倡。没有叫他们素食。当然素食好处实在是太多。好处太多。从前三净肉。我还觉得可以吃。现在的肉不能吃。现在肉怎么样?你看养的鸡、喂的猪都不是正常的。都不是把牠放在野外去养的。从一出生就等于说是坐监牢狱。终身监禁。终身监禁你想想看。牠的情绪多坏。牠那个肉会好吗?不会好。我是二十多年没吃肉了。所以我常常问他们。你们现在吃的肉。跟二十年以前的肉味道一样、不一样?他们有的时候想想是有点不一样。现在尤其用化学的东西来喂牠。希望牠快快的长大好卖钱。所以那个肉必定不正常。会带来很多的病菌。现在的人一切怪病很多。都是吃来的。古人所谓是病从口入。都是吃来的。

  现在的鸡蛋看到是满大一个的。那个味道一定不像从前那个蛋的味道。譬如我们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跟一生关在监牢狱里。这个心情不一样。心理影响到生理。那个生理的肉会正常吗?不正常。所以我想想那不正常。不大对劲。有人他这放不下。肉食不能断。我就劝他吃鱼。鱼总是长在水里面。在海洋里面。不是人关起来养的。那个总要好得多。那个样子味道大概还没有什么变。海洋虽然也讲污染。还没有污染到这个程度。总还会好一点。这个肉我觉得是很不对劲。这是我的一个感官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于这些学佛不要坚持。就是接引众生的时候。学佛要吃素食。吓得人不敢来学了。我们目的是要他学佛。目的不是要他吃素的!对于接引众生来讲。李老师他就两个原则。第一个不劝众生吃素。第二个不劝受戒。所以很容易接引人。受戒。他不懂得戒律。他看到戒律害怕。要说这个戒律会约束我。这样不能做。那个不能动。他恐惧。所以我们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那人人都可以来学佛。放心大胆

中华佛教网讲经台官方网版

来学佛。而我们对于一切学佛之人。或者不学佛之人。我们都以平等恭敬心来看待他。

  还有五荤菜诸位也要晓得。这是佛在经里头也是屡次告诫的。五荤菜是蔬菜。荤腥。诸位要搞清楚。那个肉食叫腥不叫荤。好像我们吃荤了那不对。吃荤还是吃素食。肉食是腥。荤腥。荤你看看草字头。是指的什么?大蒜、葱、韭菜、再一种荞头。荞头像小蒜。这都是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兴渠。兴渠在从前中国没有。大概就是现在的洋葱。很大颗的洋葱。大概是那个东西。这些东西佛为什么禁止我们吃?诸位要晓得。它对我们修行会妨碍。这个东西可以生吃。有很多人喜欢生吃。生吃它刺激我们生理。就是容易增长肝火。容易发脾气。所以这脾气暴躁的人。如果吃这个东西。那真是很容易冲动。很容易发脾气。动瞋恚心。我们修行要断瞋恚烦恼。所以这个东西不吃。熟吃它增长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就是淫欲。我们学佛的人要断除淫欲。所以说熟也不吃它。生的也不吃它。熟的也不吃它。它的性质不好。这个两桩事情。并不是其它的原因。但是诸位要晓得。无论是荤腥。药用都有开缘。这个要记住。合药的时候就可以用。譬如今天治肺病。这些药里头、针剂里面。都是从大蒜里面提炼出来的。实际上如果是有肺病。这个蒜治肺病是最好的。但是要生吃。熟吃没有用处。生吃很难吃。很辣很难吃。要把它当像水果一样吃。要大量的吃。对这个肺是有特殊的功效。

  过去我在佛光山的时候。佛光山有一个就是唐老师。唐一玄老师。那个时候我们民国五十六年的时候在一起。佛光山东方佛学院那个时候刚刚创办没有多久。我在那里做教务主任。唐老师他是学医。医道也相当高明。他就讲这段故事给我们听。在民国初年的时候。他在北京协和医院。那是北京很有名的医院。遇到一个病例。就是肺病第四期。诊断的时候他的寿命只有三个月。没有办法治。所以医院里就嘱咐他的家里面人。把他隔离。他喜欢吃什么东西就给他吃。寿命没有好久。只有三个月。他家里看看也没有办法。这是请的是外国高明的医生来治。都治不好。就把他在家里面。在大陆上差不多人家都有菜园。那菜园都很大。而且菜园里都有小茅蓬。这看果木园工人住的地方。就把他安置在菜园里面。每天三餐送饭菜给他吃。他住在菜园里面。空气也很好。这个菜园里就有很多大蒜。他也不晓得是怎么搞的。就是把大蒜拿来。吃完了饭之后他就吃几颗。他觉得吃得很舒服。所以他就把它当作饭后水果一样吃。每天三餐都吃。吃到了三个月之后他精神很好。医院的医生说他三个月就不行了。看他精神、气色都不错。家里人对医生就怀疑。大概这个医生看病靠不住。以后就再看继续看到六个月。六个月他身体很好。于是乎向医院报告。医院吃了一惊。照诊断他决定活不了三个月。怎么六个月还在?你把人找来。找来一检查这个病好了。于是协和医院就组织一个小组项目来调查。就调查去看他住的地方。每天给他吃的东西。统统检查不出来。以后就问他除这个之外。你还有吃些什么东西?他就告诉他。想好了。没有别的。就是吃了大蒜。以后就研究大蒜。发现大蒜是治肺结核最好的东西。所以以后治肺结核的东西。统统是从大蒜里面提炼出来。

  我们佛门里面有很多年轻人有肺病。那个时候我在佛光山。佛光山就有差不多十几个肺病。这个星云法师、唐老师、我都劝他们吃蒜。他们不肯吃。这个吃了犯戒的。不肯吃。这是有开缘的。你不肯吃去打针吃药。那个针与药还是从蒜里头提出来的;换句话说。你不直接吃。还是间接去吃。不是一样的事情吗?所以这样子学戒就学死了。诸位一定要晓得。我们这个身体留在世间。最要紧的是要成就道业。道业没有成就。甚至于死了。你这个戒律守得再清净也是枉然。为什么?你还没见道。你念佛还没有到一心不乱!所以这身体有疾病的时候。一定要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里面不要去考虑。这个动物不可以。那个又是犯了戒了。不要去考虑。药用没有的。还有酒。酒是戒。可是有些老法师们年岁大了。血液循环很缓慢。身体不健康。这好像没有什么大病。但是酒很有用处。能够帮助你血液循环。所以老和尚饭后喝一杯酒。你不能说他犯戒。不可以这样说法。那是我们对戒律无知。如果你要是假借我的身体不太好。血液循环不太好。那我也每天喝一杯酒。我给医生看的时候。医生就说我血液循环缓慢。好了。我每天也可以多喝几杯。那就叫犯戒。为什么?那是假借这个来贪图去饮酒。那就错。真正为了治病。帮助健康。这是对的。

  所以你们读欧阳大师的《内学院训释》。他在民国十几年办支那内学院。支那内学院的院训。你去看看他讲得就很清楚、讲得就很明白

佛教讲经文化交流会

。那真正是正法。正知正见。这个书最初出版是问学出版社。当时一出来。台大有个教授就寄了一本送给我。以后广定法师就是佛教书店曾经翻印过。我不晓得你们有没有?我们图书馆在去年也曾经翻印过一次。大概印了有一千本的样子。将来如果我看有多的话。找出来送给大家。你看看人家说的。真正正法是什么样子。所以佛法里面讲求的是通权达变。它是讲这个。讲活活泼泼而不是死呆板。这个欧阳大师特别提示出来。佛教不是宗教。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宗教来看待。它也不是学问。也不是哲学。你把它看作哲学也是不对的。所以他说得很好。「宗教是戒取见。哲学是见取见」。说得很好。我们愈想愈有道理。戒取见、见取见佛教都要把它去掉。见惑里面那身见、边见、戒取见、戒取见、邪见。确实不错。愈想愈有道理。所以我们要离开。我们要懂得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他讲的不是随便说的。他是根据一切经论义理发挥出来。给我们指示出来。我们中国人从前讲宗教。宗是讲宗门。教是讲教下。跟现在的宗教的意思不一样。这是附带说这点。希望诸位留意。如果我们自己身体有病要治。小病开始治很容易恢复。如果拖久了。拖久了就很麻烦。拖久了就没有办法。小病容易治。拖不得。下面这就讲果了:

  【离垢故清净严饰。】

  『清净严饰』就是『离垢』的结果。「离垢」是修因证得的果报。你说我们读《华严经》。看到毘卢遮那佛依正庄严;我们读《无量寿经》、读《观经》。看到西方世界的庄严。它为什么有那么清净庄严?人家前面有修因。什么样的因。后来得什么样的果报。是一定的。因与果一定相符合。一定是相应的。

  【除惑故安隐丰乐。惑断垢除。宜乎地如琉璃也。】

  佛国土的地都是琉璃为地。琉璃类似我们世间的翡翠。就是绿色的玉。这是七宝之一。要是讲到佛国的庄严实在是说不尽。讲佛国土的庄严也并不是引起我们的贪心。那个地方太好了。我们赶紧去。贪图享受。不是的。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可是说出来。那是事实上他修因所感的果报是如是;对于那些初机、根性下劣的人。也有点鼓舞的作用。就像此地比喻里头三车鼓舞的作用。也有这个作用。可是你大彻大悟之后晓得事实。这个理与事是相应的。确实是这样一点都不假。不是骗人。西方极乐世界琉璃为地。七宝楼阁。七宝池。八功德水。黄金为地。黄金为地就像我们柏油马路一样。铺的柏油一样。人家路面上铺的是黄金的。黄金就像我们柏油一样。黄金的路面。我们想到佛国土这样殊胜。我们学佛的人哪个不想去?这想去诸位要晓得要把这个世界舍掉。不舍掉的时候不能带着这个世界去。要舍掉。心地里面舍掉。换句话说。我们的家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到娑婆世界来是作客的。千万不要在娑婆世界。在这个地方置这些产业准备在这里常住。这就麻烦。到这来是作客的。我们是客居。你果然是作客来客居的。给诸位说我拿一句俗话说。「譬喻品」。都打譬喻!你今天在这个世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可以说客观。你会看得清清楚楚。你不受欺骗、不受蒙蔽。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纯粹的客观。如果你要是娑婆世界的人。打算在这里置产业常居。在这

苍南佛教讲经交流会

个地方说安家立业。以此为家;换句话说。你今天在世间样样你是主观。主观是什么?主观就是执着妄想。这个观念要是转过来。确实是两种不同的看法。两种不同的感受。所以说千万不要把这个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家乡。这个世界一丝一毫都不可以留恋。诸位要记住这点。然后才能真正做到出苦飞航。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下面这一段讲:

  【彼佛亦以三乘教化者。】

  这个『彼佛』就是指的华光佛。像释迦牟尼佛、像诸佛一样也以『三乘教化』。不但他以三乘教化。还给诸位说。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是「三乘教化」。怎么晓得他三乘教化?你一看经典就晓得。极乐世界有声闻弟子。无三恶道。无三恶道就有人天两道!可见得他有人天乘。有二乘、有菩萨乘。所以说极乐世界亦是有三乘教化。它三乘教化:

  【有二意。一以智慧通达权实并行。】

  这是不但诸佛是如此。菩萨、祖师大德们可以说都是效法诸佛。在教学里面必定是权实并用。当用权的时候他用权。权就是方便法。随顺众生。恒顺众生;当用真实。就用真实。如果说一昧用权而没有实。众生不会开悟;要是完全用实不用权。众生不容易接受。所以一定要能够配合得很好。完全看时节因缘。应当在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法就说什么。

  【二由因中婆罗门乞目。知菩萨行难以顿行。故立愿兼说如此。】

  这是讲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在小乘法里面。他豁然发了大心。修菩萨道了。这段故事你们大家都晓得。行菩萨道在路上碰到一个人哭哭啼啼。他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家里老人有病。现在要配药。找不到药引子。所以我很难过在这哭。」他说要什么药引子?他说「要阿罗汉的眼睛配药。」他一想好!我是阿罗汉。他说「我的眼睛好!布施一个给你去配药。」他就挖了个眼睛给他。结果挖了之后他说「唉呀!错了、错了。这个药引子要右眼。你挖的是左眼。没有用处。」于是乎那怎么办?「你不早讲。早讲我还可以留一个眼睛。好。这个眼睛再挖给他。」挖了那个人拿来闻一闻。不行这个还是不好。丢在旁边不要了。算了不要了。走了。这个舍利弗气死了。菩萨道难行。算了。我还是行小乘。不行菩萨退了心。菩萨道难行。这是什么?这是举个比喻。说个例子。菩萨道真的难行。如果说挖这两只眼睛。给诸位说。这个不是难事情。为什么?这个痛痛的一时。有些众生刚强难化。一天到晚找麻烦。一年到头来刁难。这个难!这要是没有极大忍耐的功夫。不容易。所以菩萨道难。这个比喻菩萨道难行。

  因为菩萨道难行。真正发大心、行菩萨道的人就不多。说老实话。我们今天虽然讲的三坛大戒。受了菩萨戒。比丘戒也受了。菩萨戒也受了。不但菩萨行没有。连比丘行也没有。你们细细想想。有没有比丘?比丘行都没有。真正像弘一大师讲。如果能做个出家优婆塞。那在今天就不得了。所以我们今天期望不必太高。能做到一个出家优婆塞就不错了;换句话说。五戒清净就很好。沙弥戒就做不到。同时还要告诉诸位。我们现在还要练习吃苦。今天我们台湾经济繁荣。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大家逐渐趋向于享受。工业时代享受。你们有没有想到。大陆上那么样广大的幅员。十亿人口在那里受苦受难?我们将来自己道业成就了。弘法利生第一个是大陆。为什么?大陆上有根有本。到大陆上弘法容易。你到外国不容易。为什么?人家的历史文化跟我们不一样。虽然共产党在那里实行马克思主义三十年。那是没有根的。我们文化有五千年。它三十年不起什么作用的。他那个就跟中国历史上三武灭法一样。很短时间它就过去。过去之后佛法一定要复兴。将来在大陆上弘法利生的时候。哪里有这么舒服的讲堂。也没有日光灯。也没有扩音器。吃水要去挑。烧柴火要自己去砍。要做这个工作了。

  所以我们今天舒服日子过惯了。你将来菩萨道怎么个行法?所以说应当要吃苦。我们的生活。固然是一般生活水平都提高。我们着重在营养上。不可以贪图口味。身体强壮。营养够就可以。不要讲求吃这个味道。那个要怎么好法。不讲求这些。要注意自己的劳作。要真正能够说操劳自己的身体。样样都要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譬如种菜我们自己要会种。这个烧饭自己也行。砍柴火也行。搭个炉灶。甚至于自己搭个茅蓬也行。要有这个能力。将来共产党灭亡之后。你们回到大陆上这才是菩萨。才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不是回到大陆上享福去。菩萨不享福。菩萨是叫众生享福。而不是自家享福。这是我们都要注意到的。心理上要有准备。否则的话。一到将来那个环境我们不适应。你纵然学得很多也没有用处。所以要能够适应贫苦落后的环境。菩萨道难行我们要能行。不怕。难舍能舍。难行能行。这是讲华光佛说三乘的意思。也是契机契理。底下说:

  【或失不失。或得不得。皆自心之影像。于佛何有。】

  这个几句话表面上说的是华光佛。佛是清凉自在。没有得失。所以晓得得失都是自心的影像。不是真实的。其实给诸位说。就是说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这个修行。诸位我们先前跟大家讲的。下手的地方。章嘉大师教给我们布施。实际上布施里面头一桩就是要把得失布施掉。心就自在了。得如不得。失如未失。没有得失心。得到决定没有欢喜心。失掉了也没有懊恼心。能够在得失里面修平等心。这个功夫就很得力。你才能够真正放下。世间人不如此。得到了欢喜。失掉了忧虑。所以在八苦里头有求不得苦。有爱别离苦。爱别离是什么?爱别离失掉了。所以世间人是患得患失。道人是无得无失。没有得当然就没有失。有得才有失。得的时候你觉得快乐。失的时候你痛苦。你要是不愿意有失的痛苦;换句话说。你就不应该有得。没有得的因。当然就没有失的苦。首先我们要把得失这一关突破。要把它突破。自己这个心才能够达到清凉自在。下课。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611.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14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14;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82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