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7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7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7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41:00Z 2011-10-06T12:41:00Z 1 478 2725 Microsoft 22 6 3197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
六祖坛经讲记 (第三十七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37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薛简问:「如何是大乘见解?」大乘见解是指大乘法。尤其是指一乘佛法。六祖说:「明与无明」。明是光明。无明就是暗。「凡夫见解是两桩事。明不是暗。暗不是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我们要注意「性」字。智是具有智慧的人。所谓上智大根性的人。他晓得明暗之相是有二。相不同。可是明暗之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说是不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就是真如本性。《仁王经》云:「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实性就是哲学讲的「宇宙万有之本体」。我们迷惑了实性。被称为凡夫。虽然我们在凡夫位。我们的真如实性并没有减少;纵然是在诸佛如来的地位上。真如实性也没有增加。《大乘起信论》云:「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六祖说:「住烦恼位上。实性它不乱。像佛与大菩萨住在禅定之中。真如实性也不显得特别的寂静。」从这些形容的语句中。我们要细心体会实性的样子。经上讲。实性是「不断不常」。《楞伽经》云「非断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薛简问:「祖师所说的不生不灭。何异于外道?」印度六师外道也讲「神我不灭」。「神我」就是世俗所讲的灵魂。印度一些宗教家们也有相当的定功。他知道我们的身是有生有灭。他看到六道轮回。见到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舍身受身。所以他知道身是无常的。身是生灭的。到六道里投胎。舍身、受身的那个主人。中国人讲的灵魂。佛法讲的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
六祖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这几句话答得很妙。实在是高明。外道的概念。还是脱不了相对的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相对论。它讲的「不生不灭」。生灭是两端。它是将灭来止生。以生来显灭;换句话说。它是生灭法。它是有生有灭。既然是有生有灭。是属于相对的。相对就是错误。它说的灭。灭还是不灭。它所说的生。也不见得就是真正有生。为什么?有灭才显得生。有生才显得灭。这是在相对的境界。一句话就说破外道的境界。
六祖说:「我说的不生不灭。不是相对的。而是本自无生。今亦不灭。」这与外道的见解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它不是相对的。根本就没有生。哪来的有灭?「不生不灭」一句懂得。前面说的「不断不常。不来不去」的意思。统统可以大彻大悟。这是佛法不同于外道所说。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结论:佛法是超越相对的。外道没有超越相对;凡是超越相对的就是佛法。凡是未能超越相对的都是世间法。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这几句话很重要。对于我们初学的人来说是很精要的开示。六祖说:「汝若欲知心要」。想要真正了解修心的要诀。「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学佛。有些同修是初入门。有些
许多学人对我说。希望能求得佛教的大义。做为自己修学的方针。我自己学佛也将近三十年。三十年之中我所体会的。佛教的教学没有别的。只是教导我们「一心不乱」而已。所以。我把它归结为「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佛法的修学只是如此而已。我们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果然如是。我们就大有进益;若是相反。我们的路就走错了。我们能把握到这个纲领。就应当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心就清净、心就平等了。这两句话大家要特别注意到。不是叫你一切善事都不要做、恶事也不要去断。那就错了。断恶修善是事。是我们一天到晚必须要做的。要断恶、要修善。但是断恶修善的心不能有。事上要断。心上(心就是念头)莫思量。断恶不作断恶想。修善也不作修善想。心一味清净。这是学佛人。如果说。「我心清净。我恶事不做。我善事也不做」。这是外道。这是小乘。这不是佛法。如果是这样作法。六祖怎么能说「妙用恒沙」?「恒沙」是比喻「多」。像恒河沙一样。这是大用无方。懂得这个要领。你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清净心体就是实性。也就是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湛然常寂」是清净心体之相。心清净极了。从清净心中生出来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妙用恒沙。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毘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剌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薛简承蒙六祖这一番指教。豁然大悟!可见。他也是有相当根基的人。「礼辞归阙」。回到朝廷。把六祖大师的开示转达给皇帝。就在这一年九月初三。皇帝有诏书奖谕六祖大师。说:「大师不肯奉召。而以年老多病为辞。你为皇帝修道。为国家的福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有修道的人。就有龙天护法。此地一定蒙福报。就会消灾免难。「师若净名托疾毘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这是将他比作维摩长者。维摩长者当年示现生病。佛弟子、舍利弗尊者这些人都来问候。他藉这个机会为这些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开导。告诉他们不二法门及学佛的心要。薛简传达六祖大师指授如来知见。皇帝听了之后也非常高兴。感觉到自己是积善余庆。宿种善根。这才能遇到大师出世。顿悟上乘。为了感谢六祖大师的恩德。将袈裟、水晶宝钵赠送给他作礼物。并赐六祖大师的故乡旧宅名为国恩寺。这是礼遇有加。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51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7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7;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