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6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17 02:1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6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6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6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38:00Z 2011-10-06T12:38:00Z 1 656 3741 Microsoft 31 8 4389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六祖坛经讲记  (第六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06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五祖又说:「过去初祖达摩大师初到中国传教。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师承。如果没有信物。谁能相信?传此衣钵表信。代代相传。续佛慧命。法门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什么是法?《血脉论》云:「三界兴起。同归一心。」《楞严经》云:「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血脉论》云:「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黄檗禅师说:不得一法。名为传心。如果真的彻底了悟真心。就是无心无法。既然是说无心无法。怎么能传?怎么叫做传?禅师说。你听说以心传心这句话。就以为真有可得。可以得到吗?祖师说: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古德说:「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耳。」是以悟须自悟。解要自解。要知道。记问之学原来是人家的知见。不是自家悟解。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本体』是指宇宙人生万有的本体、理体。佛法称为自性、本性。从上祖师代代承传。唯传一心。别无二法。一心就是本体、真心。指心是佛。顿超等妙二觉之表。决定不流至第二念。才是禅门的宗旨。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五祖说:「衣钵乃是争夺的祸端。传到你手中为止。不可再传。倘若再传衣钵。必定会由此引起杀身之祸。你必须赶快离开这里。恐怕有人要伤害你。」惠能问:「我要向什么地方去?」五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是指广西怀集县。「会」是指广东四会县。这两句话。是指点惠能大师潜修养道、隐藏的处所。下面一段是讲六祖依教南隐潜修之事。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在三更接受衣钵后。说:「能本是岭南中人。来此虽久。却不知此地山路。如何能走得出去而到达江口?」五祖说:「你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去。」五祖一直送惠能到九江驿边。已经预备好的船只。五祖叫惠能上船。五祖自己把橹来摇。惠能说:「请和尚坐下。弟子应该摇橹。」五祖说:「应该是我渡你。」惠能道:「迷时要靠师父度。悟了以后就要自度;度的名词虽然一样。但是它的用处是不一样的。惠能生长在边方。说话的语音不正确。承蒙师父传授心法。今已得悟入。应该自性自度。」五祖说:「如是!如是!以后的佛法。由于你的弘扬。将来大行于世。你去后三年。我方逝世。你现在好好的去吧!努力向南方去。也不宜早出来说法。因为弘扬佛法的机缘是很难兴起的。」

  「自性自度」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学佛未悟。依善师。只能得生人天善果;如果想了生死、超越三界六道、证得无上菩提。必须自性自度。古德说:「如果佛能度众生。过去诸佛数目超过恒河沙。一切众生早该度尽。为何我们到现今还流转生死。还未成佛?」是故当知:诸佛菩萨只能诱导我们见性自度的方法。正如指点我们方向途径。方向还是要自己明辨。路还是要自己走。所以说。

佛教讲经典故事

众生自度。佛不能度。六祖悟后。知道度生自度的道理。五祖这才赞叹他说:如是如是!其次是五祖的入灭。自知时至。他说:「汝去三年。吾方逝世。」五祖传法付衣之后。又过了四年。上元二年他老人家去世。世寿七十四岁。古今修道之人。临终自知时至不胜枚举。此乃常事。并无奇特。其实。前面五祖指点惠能「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已经显示他预知未来之事。

  【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情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于能。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良久谓明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能辞别五祖。放开脚步往南行。走了两个多月。到了大庾岭。再说五祖回到东禅寺之后。好多天都没有上堂说法。大众心中都疑惑。问五祖说:「和尚少病少恼吗?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五祖说:「病倒是没有。衣法却已经到南方去。」大众问:「是什么人传授去的?」五祖说:「能者得之。」大众这才知道惠能得衣法已经走了。于是众中有数百人分道追逐。企图夺回衣钵。其中有一位出家人。俗姓陈。名字叫惠明。在家的时候曾经当过四品将军。性情粗鲁。积极的参加追寻。走在别人的前面。惠能大师被他追上。于是惠能将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钵只是表信之物。祖祖承传。岂可用暴力争得!」惠能于是躲藏在茅草丛中。惠明赶到之后。看见衣钵在石头上。就上来提取。但是他却拿不动。于是他就叫着说:「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争夺衣钵而来的。请你出来吧!」于是惠能从茅草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惠明先行礼。然后说:「希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求法而来。可以屏息诸缘。放下一切。勿生一念。我为你说。」这样静默许久。六祖告诉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在此时。哪个是惠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惠明本来是为夺回衣钵而来。他虽然在黄梅多日。并未悟明心地。这才兴奋的参加大众追逐惠能夺回衣钵的任务。果然被他追到。却提不动衣钵。反激发其过去的善根。真诚下学求法。终于在言下大悟。这是他的善缘成熟。也是了不起的成就。试问:他是怎么悟入的?原来是在他真正放下万缘。止息念虑。良久时。被六祖一句话点醒了无始迷梦。大彻大悟。其实。六祖所用之法并无奇特。五祖又何尝不是这样天天提醒大众?就是我们学佛。也常听到老和尚、善友们。挂在口头上的「放下万缘。提起正念」。问题是在我们自己把它当作口头禅。从来没有认真体会过。何况奉行?我们曾几何时放下过境缘。放下过妄念?这就是不能悟入、不能言下大悟的原因。惠明为我们做示范

佛教老师王建宾讲经

、做榜样。他在黄梅时日。由于未能放下。所以不悟。今日于此处发真实心。依六祖教。果然亲见自家不思善、不思恶、离开一切善恶境缘后的空寂灵知之心。原来就是自己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正、真实的自我。是永恒存在、不生不灭的真我。此处六祖对惠明的指授。只是在教他直接证取无住六尘缘影的真心。这就是见自本性。顿教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往昔达摩祖师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海禅师说:「万缘具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六根对境永无妄想起动。就是无念。黄檗禅师说:「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修心诀》云:「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的法印。若悟此心。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虽登佛地。绝无佛地想。上来诸师种种开示。都是指引我们悟入心性的秘诀。只要善于用心。不怕不能悟入。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惠明悟了以后。再问道:「从上代祖师以来。所传授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其它密意吗?」六祖说:「对你说。就不是密意。你若依无住清净心返照。密意就在你面前。」惠明说:「惠明虽然是在黄梅五祖会中。实未曾省悟到自己本来面目。今日承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行者就是我惠明的师父。」六祖说:「你如果这样。我和你同师黄梅五祖。好好的自己护持吧!」惠明又问:「惠明今后要向什么地方去?」六祖指示他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惠明于是礼辞六祖。

  在这一段谈话中。惠明问:「祖祖相传。还有密意否?」六祖直指。「返照自性。密在汝边」。此密非是秘密。而是深秘。唯返观者才能亲自见得。否则说亦不懂。因为此事非思议所及也。亲证得后。必须善自护持。像六祖一样。等待机缘成熟。利乐人天。普度众生。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

  惠明回到山林之下。遇到追逐六祖的那些同伴。他告诉大众说:「这一条路我已经走过。没有见到惠能的踪迹。我们还是向别的方向赶快去追吧!」大众听了以后。都以为然。惠明于是独自前往庐山布水台。经三年。终于在袁州蒙山定居。弘化一方。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

武当山佛教道院讲经视频

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六祖后来到了曲江曹溪。又被恶人追寻到了。于是。就在四会县处。避难于猎人队里隐藏。这样经过十五年。在此期间。他也常为猎人们随机说法。猎人常叫六祖看守围捕禽兽的网。而六祖每当看到禽兽落入网中。就将牠们统统放生。每当吃饭时。六祖总是将蔬菜寄煮在猎人肉锅之中。有人就问他何必如此。六祖说:「但吃肉边菜。」

  六祖在得法之后。遭遇难以想象的困境。经历十五年长时间隐藏流浪。善自护念。防人加害。等待时节机缘成熟。弘法利生。大振宗风。影响千余年。不负佛祖的期望。真正是为后世佛弟子们最好的榜样。此十余年的确是六祖真参密印的时代。正如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般若波罗蜜圆融应用于日用平常事理。的确是证得性相一

佛教讲经说法祝福语

如、平等不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效法的。

  佛家修行。乃指修正行为。修正的标准也因修学程度而有不同。其最初入门标准就是戒律。戒律乃行持的规范。也是基本的标准。戒律中严持不杀生。许食三净肉。唯有中国佛教提倡不食众生肉。目的是培养大慈悲心。是真正懂得卫生、卫性(保卫善良的性情)、卫心(慈悲心)的养生之道。六祖因环境不许可。吃肉边菜实在是不得已之事。下面一段是讲六祖大

佛教讲经证件

师的弘护因缘。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48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6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6;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55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