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二OO八年讲于台湾华藏电视台 30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16 01:2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二OO八年讲于台湾华藏电视台 30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二OO八年讲于台湾华藏电视台 30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二OO八年讲于台湾华藏电视台 30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15:00Z 2011-10-06T12:15:00Z 1 2086 11893 Microsoft 99 27 13952 11.9999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神通等』。是十波罗蜜最后的三种:愿、力、智。前面我们学普贤十愿。将「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略略的说过。接着是第四「忏除业障」。十愿里面。每一愿都是其余的九愿。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法都圆满含摄一切法。为什么?我们到底下一段就看到了。自性法尔如是。确实法法

黑龙江省汉传佛教讲经稿

圆融。没有障碍。在修行来说。忏悔可以说是这十愿里面最主要的一条。前面是助缘、是善根、是福德。到这个地方真的成就了。业障除掉。不就成就了吗?十方诸佛如来与我们差别在哪里?可以说诸佛是把业障除尽。就像我们这篇文章题目上讲的妄尽。妄尽是什么意思?业障统统忏除了。没有业障。那就还源。还源就是回归自性。圆成佛道。这不是菩萨。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在现在这个社会。健康的人不多。不健康的人到处都是。这个不健康是怎么说?就是有业障;换句话说。就是有病。不是身病就是心病。实际上讲。因为你有心病。所以才有身病;心要没有病。身体怎么会长病?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这里得到一个光盘。刘有生先生讲的。人家称刘善人。说病。他给人治病。疑难杂症。医院中西医没有法子治疗的。找到他了。他用什么方法治?把你得病的这个原因说出来。让你自己生惭愧心。真正忏悔。这一忏悔。身体马上就有反应。你就会呕吐。吐出来这些脏的东西。那就是身体里的病。把它吐光了。身体就好了。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时候一身都是病。遇到一个老人给他一本书。王凤仪老先生着的。实在讲。这个说病最早是王凤仪先生。在中国东北一带。也是年轻时候受了病苦。得到高人指点。真心忏悔。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后就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人称之为善人。他的学生代代相传。刘善人也是王凤仪再传的学生。现在在国内很有名。他的光盘没有版权。欢迎拷贝流通。我看了。只有一片。我看了。还有一些同学看了之后。把它写成文字。很好。因为北方口音。有些人还是不能完全听懂。用文字写出来。我看了。我把它做了一个删节。一共有二十页。可是现在确实有许多工作非常繁忙的同修。这二十页对他来讲太长。他没有时间看;所以第二次再做一次删节。这次删节是八页。这就容易多了。希望从这个地方来入门、接引。看出兴趣了。你再看第一次的删节本二十页。如果再喜欢。你看他的原文。听他的光盘。大概是两个小时。这一堂课。

  有同修告诉我。看了他的文字文件。或者看了光盘。真的受了感动。感到自己一身病苦。听听老先生所说的话。很有道理。自己一反省。痛哭流涕。反省什么?真的是自己错了。以前都是认为别人错。我没错。所以得一身病。现在认真一反省。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别人没错。有这个勇气承认。承认过失。向父母忏悔。或者向兄弟忏悔。做对不起兄弟事情。对不起朋友的事情;在单位里面服务。对不起长官。对不起同事。总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重的自己得病。有的时候影响你的家人得病。影响你的小孩得病。小孩在十二岁以下。他要是得病。多半是父母的业障。这样一忏悔。真正是痛哭。痛哭这五脏六腑它就起作用。就起反应。里面这些脏东西(业障)就往外吐。吐得很难过。刘有生先生他的报告里面。他在二十几岁看到王凤仪这本书。感到惭愧。他吐了好几天。吐得很难过。真的把病统统吐干净了。从此之后。他这些病不要治就好了。自己好了。这个光盘应该是不太远。最近录的。我听他讲。他今年六十七岁。这四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生过病。没有打过针。没有吃过药。身体健康。哪个地方人找他。他就到哪去。他那个时候。二十几岁时候。那都要死了。活不成了。他活过来了。活过来他就发了一个愿。我要是不死能活过来。我这一生不为自己。我为别人。我要把这个好方法普遍传授给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每个家庭快快乐乐。远离病苦。所以他给人说病、给人治病不要钱。不收钱的。我们想想。这个人虽然他不是佛教徒。他是不是在行菩萨道?是的。一点都没错。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所以佛门讲到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的行为犯了过失。犯了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念经是不是修行?打坐是不是修行?念佛是不是修行?不一定。古人有句话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念佛是不是修行?一天十万声佛号。心里是散乱的。起心动念还打别人主意。还要占别人便宜。这叫修行吗?真正反省。真正改过。真正自新。一句佛号也没念。我觉得那个人叫真修行。所以净土宗念佛往生的。不在乎念的佛号多少。在什么?在清净心。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那就晓得。我们念这句佛号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把清净心给念出来。因为你不念佛。你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那不是清净心。杂心妄念。现在人讲心浮气躁。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个最好的方便法。你念着阿弥陀佛。想着阿弥陀佛。经上讲。大势至菩萨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可是念佛。你不能不尽孝道。为什么?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把这个法门传给韦提希夫人。这是频婆娑罗王家庭的事情。遭遇儿子要夺取政权。害他的父亲。把母亲也囚禁起来。遭这么大的难。这个故事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观无量寿佛经》的缘起就从这里来的。韦提希夫人觉悟了。这个世间太苦。向释迦牟尼佛求助。希望佛陀能够介绍她。诸佛国土里面有没有净土。有没有没有这些灾难的。她想求往生。释迦牟尼佛很慈悲。用佛陀的神力。把十方诸佛的国土显现在她面前。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她统统看到了。她很欢喜。她选择阿弥陀佛的净土。她说这个地方好。我希望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怎样去?希望世尊开导她。她真选中了。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没有主动介绍她到极乐世界。把诸佛净土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自己选择。这个好。世尊教给她怎么修法?先教她修「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我们今天念佛求生净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问题在哪里?把净业三福忘掉了。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佛教她求往生先做准备工作。你要把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具备的条件统统准备好。你才能去得了。

  所以念佛。天天念这句阿弥陀佛。得要有净业三福的基础。没这个基础不行。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没有?我们想想看。我们有没有罪业?能对得起父母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就在《弟子规》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这两句你做到了;「慈心不杀」。《太上感应篇》做到了。「修十善业」。佛陀的《十善业道》你做到了。儒释道的三个根。你没这三个根。你念佛跟阿弥陀佛不能感应。这当中有障碍。没学的。没听说在学。可是他念佛真往生了。五十年前。我们这边将军乡的这个老太太站着往生的。她有没有学过《弟子规》?没学过。有没有学过《感应篇》?没学过。可是你问她。这个人是不是孝顺父母?是不是尊敬师长?肯定是的。是不是慈心不杀具足十善业道?你去问问。肯定都具足。所以她有条件。人家那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管用。真成功。我们念了三年、三十年都没消息。什么原因?想一想。我们能对得起父母吗?我们能对得起师长吗?在这个社会里服务。我们能对得起领导吗?能对得起社会大众吗?好好去想想。

  所以。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你要是说这个话是不是太过分一点?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起心动念是不是自私自利?我们起心动念是不是名闻利养?是不是贪瞋痴慢?是不是损人利己?如果都是这些念头。那《地藏经》上的话全讲对了。你起心动念统统在造业。所以诵经、听教、念佛。只是跟佛菩萨结个善缘。这一生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你还警觉不到。你就常常想象现在日常生活。你所遇到的一些困难。想想我们处在今天这个环境里面。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大的。最大的人祸是战争。小的人祸太多了。别人来要挟你、威胁你。来毁谤你。来陷害你。人祸。大乘教里面讲的共业、别业。哪个人没有?为什么做事情这么困难?古人说得好。这个世间在一般人而论。在比例上讲。十之八九你都会遇到障碍。很多是意想不到的障碍。障碍从哪来的?业障。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警觉心高的人。他在这个环境里面会觉悟。觉悟好。一觉悟肯定就忏悔。回过头来改过自新。从今之后重新做人。

  这个做人里头有个秘诀。那就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重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天灾人祸。意料之中的、意想不到的。我们遇到了。立刻就要记到祖宗的话。因。你这个灾难是果报。有果必有因。果报现前不能不受。大乘教里面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造了恶的、不善的业。果报现前。他害怕了;菩萨聪明。果报来了知道。那没有法子。自己一定要承当。要去接受。转变果报在哪里?在因上转。我要好好反省、好好检点。我做了哪些不善的业。一定要把自己这个不善的恶业找出来。怎么消除?忏悔就消除了。真正忏悔。从内心里头忏悔。发露忏悔。真正忏悔的时候不是隐瞒着别人。面对着家人。面对着大众。自己能把自己做错的事情说出来。这叫发露忏悔。别人听了。指责你、批评你。你的罪就消了。真正改过自新。没有人不赞叹你。没有人不佩服你。没有人不帮助你。

  我们遇到顺境。如何处理?决定不能有丝毫骄慢之心。总要知道我们做得太少。做得不够。别人赞叹我好。我不够好。我差得很远。跟佛不能比。跟菩萨不能比。跟这些祖师大德我们都比不上。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别人愈赞叹。我们愈害怕。愈要努力。愈要谨慎。天天反省。找自己的毛病。怎么找法?不难。你每天拿着《弟子规》。拿着《感应篇》。拿着我们净宗修行的五个科目。三福。三福我们才讲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头一条里面包括了儒释道的三个根。你天天读。天天反省。这三个根文字不多。要把它订在一起。不到十页。很薄的一本小册子。用这个做标准。这都是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这叫经典。所谓经典。它超越了空间、超越时间。三千年前一般人学习。正确的。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还是正确的;中国人学习是正确的。外国人学习还是正确的。真理永恒不变。

  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想想看。我们学佛了。我们能对得起佛陀吗?能对得起菩萨吗?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师大德吗?这三条做到没有?三皈是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有没有回头?我有没有真的依靠三宝?佛法僧是什么意思。总得清楚。佛是觉悟。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不染。我们想想。皈依佛就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自性觉。三宝是性德。我要真的天天这样干。那就真的是皈依了。觉而不迷。这皈依了。依靠自性觉。没有这样做。还是迷惑颠倒?那我们就对不起佛。为什么?我们皈依是假的。有名无实。这就是造罪业。法是正知正见。我们现在是邪知邪见。心里面充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哪里是正知正见?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我们在学经教。经教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现象、因果。我们统统清楚了。把我们从前错误的那个知见放下。我们依着佛在经教里所讲的认真学习。这叫皈依法。佛教我们孝养父母。你做到没有?佛教我们奉事师长。做到没有?佛教我们慈心不杀。起心动念是大慈大悲。「杀」。引申的意思。凡是伤害众生的事情不可以做。不容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伤害别人?要是让别人感到难受。我们就做错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是菩萨。这个众生见到你就讨厌。那我看到他。赶快我就躲开。不要让他烦恼。这都是菩萨行。

  僧。不管他自己修行怎么样。这与我们不相干。我见到这个样子、这个形相。立刻就要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僧的相功德很大。时时刻刻他在提醒我。我尊重他。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修行不修行。那是他的事情。与我毫不相关;我看到他那个相。我就想到我要皈依僧。皈依僧是我从一切染污回归。回过头来。我要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三皈依。我们三皈依要是做到。我们对得起佛。是佛的好学生;三皈依没做。我们欺骗佛菩萨。为什么?冒充!冒充是佛的皈依弟子。三皈完全没做到。所做的统统是相反的。每天所干的还是迷邪染。哪来的觉正净?想到这个地方。你不痛哭流涕吗?「具足众戒」。五戒有没有做到?不要说多了。十善有没有做到?这是最低的限度。你必须要做到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叫五戒。十戒里面。也包含这几件事。但说得多一点。详细一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跟五戒是一样;那个不妄语它就开了。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恶口。恶口是说粗话。人家听起来很难受;再加上不贪、不瞋、不痴。这一入佛门。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是不是真做到?

  现在灾难这么多。在佛门里面讲。在宗教里面讲。它的认识跟一般凡夫不一样。佛门跟宗教里面讲。灾难是属于业报。自作自受。它是果报。果报有因。因是什么?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才遭遇的灾难。为什么真正一忏悔。几次痛哭流涕之后。身上病没有了。好了。很多癌症。刘善人报告里面讲得很多。举了很多例子。癌症。非常严重的癌症。医生都讲他大概顶多只能活到一、二个月。遇到他。他给他一说。他真的一想。想到什么?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儿女。这一反悔、一痛心。几次呕吐。病就好了。再到医院去检查。没有了。医生问他。你吃的是什么药?谁给你治的?这是刘善人治得高明。我在之前还遇到一个大夫。他是祖传秘方。也是这些疑难杂症像癌症这些。他治好很多人。他是祖传的方子。自己在山上采药。采回来之后把它泡。应该是泡在酒里面。药酒。治病的时候是把这个药涂在身上。这个药很厉害。把里面的毒。这里面的毒把它吸到皮肤的表层。用刮痧的方法来刮。刮出来的时候黏黏的。就把里面那些病刮出来了。刘大夫是叫你自己吐出来。他那是把它吸着刮出来。一刮之后你就很轻松。里面这些病毒全部吸出来了。我亲自看他做过这个。这也非常高明。道理是一样的。一个是用药物吸出来刮掉。一个是你从口里吐出来。是一个道理。但是吐出来的。我觉得比刮的还高明。所以你得真心认错。你不认错。你回不了头。你要有勇气。这叫大勇。大勇是什么?大勇是肯对着大众承认自己的过失。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哪个人没有过失?要没有过失。你就成圣人。你不是凡夫。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是你不是圣贤。哪有没过失的!只是你自己不认真去检讨。不肯忏悔。不承认。处处还自以为是。你的病怎么能好?

  业障。什么叫业?起心动念就是业。分别执着那就是障。我们有没有?六道凡夫个个都有。哪有不造业?念念想着别人。善业。好不好?好。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还会执着。这是佛经上讲得清楚。只要有执着。六道就出不去。但是你念念都是善业。你在六道里头三善道受报。三善道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虽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也很容易迷惑。迷惑之后就造业了。他又造恶业。那你福报享完之后。恶业现前。岂不是又要回到三恶道去吗?你什么时候能脱离六道轮回?真想脱离六道轮回。要靠佛法。它真的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真能帮助你回归自性。那就圆满成佛了。首先你得要认识。认识在佛法里叫解悟;把业障忏悔尽了。那叫证悟。由此可知。八万四千行门。就是修行的方法。门是门径。法是方法。叫法门。也就是忏悔的方法。修行就是忏悔、就是放下。把自己这些习性全部都放下。业障就忏除了。才能帮助自己提升。业障不但是这一生。我也曾经提到。因为我们从国外得到很多心理医生治疗的信息。就用深度的催眠。我鼓励一些学佛的同修。信心不足。还有怀疑。可以去找找这些外国心理医生。接受他们的催眠。让催眠当中讲到你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如果你要有这么多的信息。知道过去世。过去一世、过去二世、过去三世。五、六世。这生生世世造的些什么业你都晓得的话。能帮助你忏悔。能帮助你把五脏六腑里的病毒全部给吐光。

  所以讲到修行就离不开忏悔。佛法里面无论是诵经、拜忏、礼佛。甚至念佛。念完都做一个回向。回向就是属于忏悔。不能不认真。我们今天最具体的。用《感应篇》。虽然是道教的。在佛门里面。祖师大德用它来帮助忏悔。很多。特别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之间盛行「功过格」。佛门也不例外。你看看。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那个功过格不是佛经上的。就是《感应篇》。里面的条目就是《感应篇》。用它来帮助你忏悔业障。很有效果。它不是从印度传来的。是我们中国本土的。我们翻开来是特别亲切。一条一条的。回过头来问自己有没有犯?这叫真修行。所以我们现前一定要记住。现前特别是什么?身体不好。毛病很多。年纪轻轻的已经一身病了。唯有真正忏悔。你的病痛可以化解了。彻底忏悔

佛教学讲经

。你的生死可以了了。

  佛法里修行。可以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忏悔而已。所有的法门都可以说之为忏悔法门。特别要想到孝亲尊师。净业三福。世尊特别提出这两条。父母之恩报不尽。老师之恩亦如是。要晓得佛菩萨是老师。你看我们佛弟子。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本师」。本师是什么?根本的老师。建立佛教在这个世间第一个老师。建立佛教的老师。我们称本师。所以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个关系是属于伦理。总得要搞清楚。跟一般宗教不一样。我们跟佛、跟菩萨是师生关系。要是跟菩萨讲的。实际上我们跟菩萨是同学的关系。因为他是佛的学生。我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届的学生。我是后来的学生。所以我们跟菩萨是前后同学。菩萨修得不错。修得很好了。他可以教我。所以我们对菩萨。甚至于对祖师大德。都以老师之礼来奉事。关系搞清楚了。同一个本师。前后不同。关系非常亲密。菩萨教我们的。祖师教我们的。就跟世尊教导我们的没有两样。我们得依教奉行。佛在戒律里面跟我们讲到三聚净戒。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虽然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还是有限。还是很多东西没有提到。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的原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佛没有说到。要好好的学;对自己有害的。佛没有说到。你也得要放下。不能说佛没有说。我就可以放逸了。那错了。譬如。这是我们一般常常讲的。佛戒律里没有说抽烟是犯戒。那好了。你就去抽烟了。可是抽烟对身体怎么?对身体决定有害处。没有好处。这个就属于摄善法戒里面。这不善。你就应该要把它断绝。第三种是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对大众有利益。你一定要做。所以要通权达变。要有善巧。戒律不是死的。它有开遮持犯。在某一种状况之下灵活的运用。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五「随喜功德」。对治什么?对治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烦恼。这个烦恼也是很多人都有。嫉妒。我们看别人好。心里总觉得很难受。严重一点的。想办法障碍他。想办法破坏他。嫉妒。这个是专门对付嫉妒心的。佛教我们不嫉妒别人。要懂得随喜。随喜的功德。跟那个造作功德的人是一样大。他修的那么大功德。我这一随喜。他的功德我都得到了。你说这个便宜多大。如果你要是嫉妒他、障碍他。你造的罪业可大了。在这种境界里头。何必要造罪业?为什么不成就自己的功德?真正修随喜。这个人。特别是我们不喜欢的人。或者是我们的冤亲债主。跟我们是对立的人。但是他做出这一桩事情是有利于社会的。要不要去帮助他?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叫随喜。没有力量。没有大力量。小的力量去帮助他。尽心尽力。这一点力量都没有。欢喜赞叹。给他宣扬。希望社会大众成就他。这是好事。

  在现前的社会。在全世界。今天社会的动乱因素很复杂。不是单纯的。我这些年来。有这个机缘参加国际和平会议这些活动。也认识了许多的国家领导人。我们在一起交流都会提到社会严重的弊病怎么解决。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会上不再有冲突。能够回归到安定和平。现在最普遍的这个冲突。而且是一切冲突里的根本。这个冲突是什么?夫妻冲突。这是所有整个世界冲突的根本。什么是夫妻冲突?离婚就是冲突。他要不冲突。怎么会离婚?所以离婚这个事情不要小看它。影响太大。这是冲突的根源。家不和了。中国古人常讲「家和万事兴」。夫妻冲突。家不和了。如果你还有小孩的话。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孩童的长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夫妻一分离。受害最严重的是谁?小孩。小孩长大的时候他有怨恨。他没有爱心;换句话说。你就制造将来社会动乱的分子。你要不要负责任?你可不可以这样做法?不是你自己得方便。你在伤害社会。你造的这个业可重了。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拯救社会从哪里拯救起?要从教学上。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教宗教。现在这个社会不讲这些了。可是除了这些之外。没有方法来拯救这个社会。我们就晓得今天随喜功德应该怎么做法。我这么多年来。无论接触什么人。我都告诉他结缘重要。伦理是讲关系。人活在这个世间。不能不知道。人际的关系。首先要晓得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兄弟的关系。踏进社会。所以有君臣的关系。就是现在所讲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关系搞清楚。关系处好。那你人际上的问题就没有了。你不懂这些关系。人际关系处不好。就处处遇到障碍。怎样把关系处好?那是道德问题。你要是明白道理。你自然就懂得怎样去处理了。还得要懂得因果。你做事情就不会越分。因为人不是一世就完了。一世完了就好办。他有前生有后世。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知道过去。知道未来。你处事待人接物就会很谨慎。而且你要知道随喜功德非常重要。为什么?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不但现在结善缘。还结来生的善缘。过去无知。不知道事实真相。做了很多错事情。结了很多怨。现在明白了。总得要把这些怨结化解。不要等到来世。

  除这个之外。宗教教育好。我接触许许多多宗教界的人士。我跟他们大家谈中国人对「宗教」两个字的解释。我们要宣传。把中国这个宗教的理念。希望所有宗教都能接受。我在这里推销。还没有遇到反对的。还没有遇到不愿意接受的。这个很难得。中国文化太好了。圆融。博大。精深。中国人讲「宗」。什么叫宗?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非常尊贵。非常崇高。就这三个意思。宗。教是什么?教是教育。是教学。是教化。合起来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崇高的教化。你看。这宗教意思多好。大家都愿意接受。与多神、一神没有关系。你看这宗教意思有多好。所以希望各个宗教都来推动宗教教学。宗教教育。宗教的仪式我们不反对。仪式可以照做。但是教学比仪式还要重要。所以宗教教育是宗教的灵魂。不能够只有形式没有灵魂。那就变成迷信。所以我们找不同宗教的经典。我找了十种。把他们经典里面有关于伦理的教诲、道德的教诲、因果的教诲。把它抄下来。印成一本书。普遍赠送给不同的宗教。你看我们学自己的。同时也学别人的。关于这方面。每个宗教所讲的大同小异。所以宗教可以团结。真正要想化解一切冲突。能够得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从宗教教学下手。宗教教学。首先当然要求得宗教的团结。这是整个地球上的居民有福了。这桩事情我们要随喜。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宗教领袖在做了。罗马天主教教皇。很难得。他这次拜访伊斯兰教、拜访犹太教。我看到这个信息。好事情。肯定宗教都是一家人。所以我们在这上做出随喜功德。

  下面第六。「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我们把这四个字省略一下。中国人喜欢简单。请法。加个「转」、加个「轮」。反而把人搞迷惑了。「请法」就简单了。这个请法是什么意思?我们这里办一些短期的佛学讲座。请这些法师长者居士来为我们上课。就是这个意思。你看最近这两年。我们推动《弟子规》。《弟子规》这些老师们很有智慧。他们想出一个短期讲座。订的名字订得好。「幸福人生的讲座」。时间期限四天到五天。短期的。免费。鼓励社会一般大众来学习。幸福人生讲座。办得很成功。这两年来。各地方办的大概已经超过三百次。每一堂都办得很成功。我听说高雄准备在九月份要办一次。应该也是四天到五天的。台北、台中。好像台南也办过。这是愈多愈好。这都是属于请转法轮。在佛法里面讲。这一条就是请出家或者是在家的这些大德来为我们讲解经典。我们要学佛。学佛先决的条件就是要相信。不信你就没有意思去学了。首先要相信。信了之后要求解。信了之后不解。很容易退心。那就得上课。这个很重要。真正理解明白了。修行是自己。所以大众在一起共修的例子不多。佛陀在世没有。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就是上课。就是讲经。没有在一起共修的。在一起共修是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他们提倡的。佛陀时代的时候没有提倡这个。你看看佛经里面。没有哪一部佛经讲佛陀在世的时候大家打个佛七。没有。打个禅七也没有。全都是教学。研究讨论。解答辩论。这佛陀时代就有了。所以它确确实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学术。跟西方这些宗教不一样。

  佛教传到中国来。把教学摆在第一。一直到前清的初期还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在历史上记载到的。前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个时代。每个寺庙里都是讲堂。都上课。这个风气逐渐衰下来应该是在嘉庆以后。实在讲。也随着清朝国运慢慢衰了。嘉庆以后。道光、咸丰、同治那就变质。讲经教学的风气衰了。经忏佛事超度的这个逐渐多起来。法会也多起来了。这些历史我们不能不知道。但是现在你说我们请法。在出家在家里面哪些是善知识?几乎找不到了。在从前。讲经教学的人。不但是他有修。他有证。李老师以前告诉我们。古时候这些大德上台讲经、能够著书立说传给后世都不是普通人。至少也证二果、三果。再不然肯定有初果。只要有证就叫圣人。小圣。我们称小乘叫小圣。小乘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叫小圣。至少也是小小圣。那就是初果须陀洹。他证了什么?我们能不能跟他比?他放下身见了。也就是他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换句话说。他自私自利没有了。我们能不能做到?小乘觉悟了。五种见惑断掉了。见惑是什么?惑是迷惑。见是见解。五种。五种错误的见解他放下了。他断掉了。这五种头一个就是「身见」。你看我们六道里面的众生。哪一个不把身当作我?佛告诉我们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体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所以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换一个。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叫生死。生死是什么?换身体。我们每天都要换衣服。换衣服难不难过?不难过。你要是懂得身体不是我。换身体就像换衣服一样很自在。六道就是衣服不一样。你的心地善、行为善。你身体愈换愈好;如果不善。愈换愈坏。你投胎到这个世间来。身体不错。很好。为什么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得一身病?那个病绝对不是父母他们带来的。那是什么?那是你造的不善业。

  刘善人讲的。十二岁以前。你的身体受父母影响。十二岁以后。你自己造的业影响你自己。所以他说小孩得病。老人的心行不善。他感染的。所谓「儿女的身。父母的心」。他真有感应。父母的心地善良。儿女健康;父母的心不善。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往往他得病的病因是在父母。十二岁以后他造的业。他是自己要负责。连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出来。现在这个身。我们这个念头在主宰。我们的心清净。身就清净;心染污。身就染污。心善。身体就好。心不善它就得病。病不是从外头来的。像现在这个传染病。瘟疫。是有传染。如果心地善良。就等于说你有很强的免疫能力。它传不到你身上来。你有一层保护膜。真诚、清净、慈悲。这是好的保护。不会受传染。如果心思不正。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那就很容易感染。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现在我们想找一个好老师。到哪里去找?古人说得很好。学生找个好老师可遇不可求。这个东西要靠感应。善与善相感。我们真的想学道。真的想学好。上天不负苦心人。你会遇到好老师。如果没有这种恳切的愿望。你一生遇不到。纵然遇到。你也不得利益。遇到怎么样?对他怀疑。对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你不会成就。我年轻的时候。在台湾。遇到三个好老师。可是这三个好老师不是教我一个人的。他有很多学生。方老师的学生多。章嘉大师就更多。李老师的学生也不少。我在台中住了十年。我估计至少超过五十万跟李老师修净土。这么多学生。有几个成就?有没有一个能超过李老师?不要说超过。跟李老师达到平等境界的有没有?没有。这就是说明一代不如一代。这个麻烦大了。为什么我们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现在明白了。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了。我们的基础不如他。好像盖大楼一样。他是个几十层的。我们怎么盖都盖不上去。为什么?地基没打好。地基不好。怎么往上提升都提不上去。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他们真的从小(婴儿时代)父母就把《弟子规》表演给他们看了。他们的根从什么时候扎的?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真正是讲的扎根教育。这种教育的时候。婴儿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他一出生。他眼睛就能看。耳朵就能听。大人在他面前言谈举止。他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这有道理。

  现在我们这一代的人扎根的教育是什么?是电视。你们想想看。现在小孩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什么?看电视。在电视里面学。学暴力、学色情、学杀盗淫妄。这是他的根。这还得了!这个要把圣贤伦理道德教给他。那多费劲!所以现在愈来愈困难了。尤其现在的法律学外国。跟着外国人走。问题严重。为什么?父亲不能教儿女。老师不能教学生了。中国古人所谓「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现在父母要是处分儿女。打骂他。你侵犯人权。邻居。在外国是这样的。邻居打抱不平。去打电话给警察。让警察来把小孩带走。处罚他的父母。你对你的小孩。虐待他。不人道。你怎么办?不能教了。学校的老师。现在我听说现在的学校学生给老师评分。这老师教得好不好。学生来认定。所以老师想要留在学校得讨好学生、得巴结学生。学生不高兴了。都说你不好。下一学期学校就把你解聘。就不要你了。这怎么办?人生在世。这两个是大根大本。所以佛。你看三福头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完了。这两条没有了。根本的根本断掉、拔掉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你说这多可怕!这怎么办?

  所以亲近善知识。没有孝亲尊师的心。你就得不到东西。我们跟

佛教台湾法师讲经

老师还能得一点点。得个老师百分之一。不敢说多。靠什么?靠小时候父母教的孝亲尊师。现在人不懂。没有这种心态。你就学不到东西。尤其现在的学生心浮气躁。从前我们对心浮气躁没重视。说说。现在提到这句话。我们真正看到了。而且看到危机。所以说我们想办班。到哪里去找老师?今天几个好老师。叫凤毛麟角。到哪里去找?每次他们办「幸福人生讲座」。还能找到七、八个老师。不容易!我觉得这是三宝加持。是不是佛菩萨应化的不敢讲。但是在理上说是有可能。这些老师那么热心。不辞辛劳来跟大家讲课。讲得那么样感动人。谈何容易?我们看到很欢喜。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这些老师如果说不退心。认真学习古圣先贤。他们将来的成就不可思议。这也得要大众有求好的心。才能得到佛菩萨的感应。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真正的好事。我们要怎样培养下一代优秀的老师。儒释道都缺老师。谁来干?劝人不如劝自己。自己真正觉悟。真正回头发心。这个事情没人干。我来干。真干。真能成就。得守住两个条件。这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最后留下来的遗教。第一个是「以戒为师」。第二个是「以苦为师」。你得具备这两个条件。你就能成就。什么是戒?《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那是戒律的根本。世尊在世。没有《感应篇》。没有《弟子规》。世尊的教学是从小乘开始。在鹿野苑讲《阿含经》十二年。《弟子规》的教义。《感应篇》的教义。在《阿含》里面。《阿含》分量太大。散在《阿含经》里面。《感应篇》跟《弟子规》是在中国古圣先贤教诲里面。把它抄在一起。集合在一起。这个很难得。所以世尊教学。教导后人。要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不先学小乘就学大乘。佛不承认。非佛弟子。

  佛教传到中国。小乘经典翻译得很完备。我们的《四阿含》跟现在的巴利文经典。南传的。两个一对照。我没做这个工作。这个话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这一对照。巴利文的经典比我们小乘经大概只多五十部的样子。那就很少了。小乘经将近三千部。你看多五十部。这分量很小。可见得翻译得非常完整。当时在中国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都是从这里打基础的。可是唐朝中叶以后。我们中国佛教界就不学小乘。所以这两个宗也没有了。不学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无论是出家在家。用儒、用道来代替小乘。这个行。所以在最近这一千五百多年。代代都有高僧大德出现。说明用儒道来代替是可以的。我们今天学佛。小乘丢掉了。《弟子规》不肯学。《感应篇》、《阴骘文》不肯学。所以我们学佛就出了问题。因为没有根。怎么向上都提升不了。问题出在这里。能在这上扎根就会有成就。你扎得深你有大成就。你扎得浅有小成就。没有这个根。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可以说在佛法里头结个缘而已。

  今天「请转法轮」使我们想到没有师资了。眼前最重要的大事。我们怎样来帮助佛法。来培养师资。我们真有心。这就有感。我们相信佛菩萨会有应。真正求佛菩萨人多了。我加个「真正」。真正求佛菩萨。怎么叫真正?我们依教奉行就是真正。口皮上求佛菩萨。心里留恋五欲六尘。那不会有感应。我们真能把自私自利。我常常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那就是真心。会有感应。我们这样启请。佛菩萨会应。佛菩萨会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接受我们供养。接受我们护持。他来做样子。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像祖师大德示现在中国这片广大的佛土来教化众生。如果不是真正干。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还是损人利己。这样念佛有什么用?这样求佛也没用处。跟佛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次江本博士在高雄做的报告。很多同学们去听过。江本跟我也是老朋友。他这十几年水结晶的实验做得好。我很赞叹。水实验说明什么一桩事情?感应道交。你看我们人有感。有起心动念感。它就有应。我们以善心感。它的结晶非常之美。你们从照片上可以看见。那个照片是从显微镜拍摄下来放大的。我们的心行不善去对着这个水。水结晶就很丑陋。我们怎样跟佛起感应?善。纯净纯善。就能跟佛菩萨起感应;我们

宜昌市佛教讲经交流会普强

的心不善。跟妖魔鬼怪起感应。这是真理。这一点都不假。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真正懂得我们老祖宗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就解决了。解决问题不在外面。解决问题在自己。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天下问题。统统在自己。这妙绝了。向外。决定解决不了问题。纵然解决。是一时。后头有后遗症;唯有向内心去求解决。什么后遗症都没有。圆满解决。这是佛法。这是圣贤教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讲经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360.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二OO八年讲于台湾华藏电视台 30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二OO八年讲于台湾华藏电视台 30;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41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