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9 02:3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

「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
「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

六祖惠能

唐朝时候。在岭南新州地方(今广东省新兴县)。有一位原籍范阳(今河北省宛平县)的卢行瑫先生。本是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的官吏。因贬官削职流放到新州作老百姓。夫人李氏有一天梦见庭前白花竞放。白鹤双飞。异香满室。即觉有娠。遂竭诚斋戒。怀妊六年。于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岁次戊戌年二月初八日子时生一男婴。这时只见合府毫光腾空。满室香气芬馥。到了拂晓。有两位异僧来访。对瑫公说:“恭喜夫人生子。我等特来祝贺。并为令郎命名。”瑫公问何名。僧说:“惠能。”公又问其意。僧答:“惠是将以大法惠济众生。能是能随众缘而作佛事。”两僧说罢。就忽然不见。瑫公夫妇惊异不己。因此即名此儿为惠能。——这就是我国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大师诞生的经过。

六祖诞生后。不肯饮母乳。夜遇神人。灌饮甘露。才维持了幼小的生命。但不幸的是。在他三岁的时候。父王瑫公去世。葬在宅畔。寡母守志鞠养。母子俩就迁往南海(今广东南海)居住。

惠能长大后就上山打柴。每天运柴去街市出售。用来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

有一天。惠能打柴回来。便挑着进城。很快地就卖给一家客店。他收了柴钱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位客人在那里高声朗读着《金刚经》。惠能因为年幼失父。未受教育。虽然听不懂那位客人念的是什么经。但听来好像有所启悟似的。便很恭敬地上前向这位客人请教:“先生!您念的是什么书?”这位客人告诉他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惠能又问:“您这部经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告诉惠能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省境内)的东禅寺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住持教化。我也曾到那里顶礼膜拜。去听受这部经典。忍大师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五祖常劝四众弟子。只要诵持这部《金刚经》。便能破除我执的障碍。显出自己的本性来。直截了当地成佛。”

惠能听了非常欢喜。就想要去黄梅东禅寺依五祖出家。可是老母在堂。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因此。他不免踌躇不决。也许是宿世的因缘吧。这时另一位客人听说他有出世之意。非常高兴。当即慷慨解囊。送给惠能十两白银。要他拿去安顿老母、备置衣粮。并且指示他速去黄梅参拜五祖。惠能拿了银子回家。禀明母亲要去黄梅出家的事。母亲知子非凡。便允许他去出家。惠能非常高兴。把母亲安置好后。就拜辞堂上。束装启程。一路上走了三十多天。便来到黄梅。

惠能到了黄梅。便找到东禅寺。即拜谒五祖弘忍大师。大礼已毕。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想要求什么呢?”

“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此次远道专程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他物!”惠能答道。

“哦!你是岭南人。那里多獦獠蛮族。蛮子也能作佛?”五祖故意试探他道。  

“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分?獠蛮身与和尚身虽不同。但其佛性又有什么差别?”惠能应答如流。言词锋利。  

五祖听了惠能应答的话。知道这是堪作法器的人才。本想再试问几句。但见徒众左右围绕。恐他锋芒露得太明显了会招人妒忌。便对惠能说:“好吧!你且随着大众去工作服务

如何向佛教法师问号

吧!”

“启禀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若不离自性。即是福田。不知和尚叫我去作什么务?”惠能的悟性很高。这几句话问得很透彻。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心性本来是清净光明的。只要不离自性便是功德圆满的福田。五祖听了心中很是赞叹。暗喜这蛮子的根性太利了。怕他遭嫉。便对他挥着手说:“你不要啰嗦了!赶快到槽坊去吧!”

惠能退到后院。这时有一行者给他派了砍柴舂米的工作。

惠能在后院槽厂。每日劈柴舂米。这样无声无息地工作了八个多月。他工作勤奋。虽苦无怨。

有一天。五祖大师来到后院。对惠能说:“我在初次接见你时。就看出你的见地与众不同。堪作法器。但恐有恶人嫉妒害汝。所以我不和你多说什么。不知你可晓得否?”  

惠能答道:“是的。弟子也知道和尚的慈悲和苦衷。所以也不敢到前院去。只有在这里埋头苦干。免得抛头露面、多出是非。”  

次日。五祖忽然召集众弟子。于是诸门人纷集祖堂。五祖对众宣布说:“世间众生。惟生死事大!你们终日只知修福。妄求有漏福田。不知此有漏之福终非究竟。对于生死苦海

佛教法师的生日祝福语

反不求出离。要知自性若迷。福田又焉能相救哉?今命汝等各自回寮。收摄六根。观察你们的智慧。取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前来见我。若能悟得大意。我将衣法传汝。为第六代祖。火速去作。不得迟滞!若用思量。即不中用。凡是见到自己本性的人。言下即见。若能作到这样的。即使抡刀上阵。亦得见性。”

诸门弟子听了五祖的宣布。退出祖堂。大家都窃窃私议:“我等何必多此一举。即使思量作偈。亦非见性之作。枉费心力。又有何益?神秀上座是本寺教授师。除了他以外。还有谁能传得衣法呢!”大家听了这些话也就死心。索性就不去作偈。心想:“反正我等以后依止神秀大师就是了。”  

神秀本人不见大家动静。心中想道:“他们不作偈的意思。必以我为他们的教授师。但我必须作偈呈和尚。否则和尚又焉知我心中见解的深浅

佛教法师梦见佛

呢!然而我呈偈的用意。为求和尚印可即善。若为希图祖位则恶。这与凡夫一般欲谋祖位的名利之心又有什么分别!但若不呈偈印证。又终不得法。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在五祖堂前有走廊三间。原拟请官居供奉之职的卢珍居士绘画《楞伽经》说法图及历代祖师代代相承之血脉图。俾流传后世供养。是夜神秀作好了偈。曾几度行至祖堂前。总因自己见地不真。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欲进又退。前后经四日。去了十三次。终未呈偈。

神秀想道:“不如在祖堂前走廊下。把它写在墙壁上。任和尚自己去发现。得赞许。便出而礼拜。承认是自己作的。若此偈不堪见性。就让它去。也只好怨我自己修学不足。枉住山中数年。受人崇敬礼拜。我更修何道呢!”于是。神秀在是夜三更。不使别人知道。左手执灯。右手执笔。书偈壁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写了偈就归寮房。谁也不知何人所作。神秀想:“明天五祖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说我不堪见性。则怪我自己迷惑。宿业障重。不能受法。总之。圣法难以测度耳。”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难安。

直至五更。五祖已知神秀未曾入门。不见自性。天明即着侍者去请了卢供奉来。走向南廊壁间。准备照前拟绘画图相。但见壁上书偈。便对卢居士说:“劳你远来。却不用画了。盖《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不用画了。”

五祖为保留此偈。与人诵持。以慰众望。故引经作证。取消了画相的计划。于是令众弟子:“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得大利益!”又令门人。焚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可见性。

众门人诵偈。多赞叹称善!

五祖到了夜间三更人静时。唤神秀入堂。问偈是否他作。神秀只得实告。但说明自己不敢妄求祖位。只希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小智慧。

五祖告诉神秀:“这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尚未入门。这般见解。要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你且回去。重作一偈送来吾看。若得入门。便传衣法。”

神秀回寮房后。虽又经过多曰。偈仍作不出来。

这时。有一沙弥从磨坊经过。口里却唱着神秀作的那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恰巧被惠能听见。惠能心里有数。这首偈子并未见到本性。但不知是谁作的。于是将童子唤住问他:“上人!您口诵的是什么人作的偈子?”

“你这蛮子!啥事都不知。这是我们寺里鼎鼎大名的神秀上座所作的偈子!写在南廊壁间。五祖大师令人皆诵。还要我们向它礼拜。依偈去修。便不堕恶道。更得大利益!

佛教法师梦见大蛇

看来五祖要把这衣钵传给他了……”

惠能听了。就对小沙弥说:“上人!我在这里踏碓已经八个多月。还没有到堂前去过。敢烦您引我到南廊去拜拜偈子好吗?”

童子立刻答应。遂引惠能到偈前礼拜。礼毕。惠能因不识字。又拜托沙弥再朗读一遍给他听。

这时有一位江州(今江西九江等县)刺史的佐吏官姓张名日用。也正在读偈。惠能听了对张说:“我也有一偈。请先生为我写上。”

这位佐吏官听了。颇感惊奇。带着怀疑的口吻说:“你!你也有一偈?”

惠能知其有轻视的意思。便对他说:“众生本来即佛。欲求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因为菩提之性非因缘而生。是超脱言语文字的。所以下下人也能有上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这位官吏听了他这番高论。心中便不敢再存傲慢之意。不但答应为他写偈。还要求惠能:如若得法。须先度他。

于是惠能口唱。张日用就替他写在壁上。只见写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时五祖门下弟子莫不投以惊讶的眼光。异口同声连连啧啧称奇:真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才多久。竟已成了肉身菩萨。于是立刻传到五祖丈室。五祖出来一看众人惊奇的眼色。立刻拿起僧鞋。把惠能作的那首墨迹未干的偈子给抹擦了。还连说:“这偈也没有见性啊!”一时。门徒们惊奇的心情才见平静下来。

次日。五祖偷偷来到磨坊。见惠能腰间缠着一块石头。正在舂米。心中暗叹:“求道的人。应当这样么?”又问惠能:“米熟了没有?”

惠能立刻应道:“早就熟了。只还未筛(师)过!”

他俩一问一答。言下之意。聪明的读者当能了然。五祖见他应答恰当。就用锡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会得祖意。等到三更鼓响。暗暗来到丈室。五祖怕被别人看见。还把门窗的孔隙用袈裟遮住了。即为惠能一人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豁然大悟。明了一切万法是不离自性的。惠能悟后。对五祖说:“真想不到自己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并无生灭的。本来自己具足的。本来没有动摇的。本来能生万法的啊!”

五祖听了他的话。知惠能已经彻悟本性。就对他说:“不识本性的人。学法亦徒然无益。若识得自己的本心。见了自己的本性。那就是大丈夫、天上人间的师表。与佛一般无二。”

于是。五祖就在是夜三更人静、大家都不知不觉的时候。传给惠能顿悟的教法。并授给衣钵。还对他说:“你已是禅宗第六代祖。你要好好地护念住。普遍地去度化有情的众生。使它流布将来。不要使它断绝了啊!”

五祖说罢就把衣钵授给了惠能。还叮咛了一番。又说了一首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又对惠能说:“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此地。恐人不信。所以传授此衣以为信证。代代相承;其实以心传心。都是要自悟自证。自古以来。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是争的开端。到你为止。勿再相传。若再传此衣。则生祸害。吾宗命脉。反保不了。你现在快去吧!久了恐怕有人会害你!”

惠能听了。不免犹豫。便启问五祖。要向何处去?

五祖告诉他说:“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是夜三更。惠能领了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五祖与惠能上船。惠能撑杆开船。五祖又试着问他说:“应该是我渡你啊!”

“迷的时候师度。悟了以后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长于边疆。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

贵州省福泉陆坪佛教法师

悟。只合自性自度!”惠能不假思索。应答得很恰当。

五祖听了。也立刻为他印证说: “如是如是!以后诸佛心法。由你来大行于世!汝今此去向南。时机未熟。不宜速说。否则佛法难以兴起。”

于是惠能辞别五祖。舍舟登陆。向南而去。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3263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怀胎六年神奇诞生目不识丁终成祖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00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