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19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19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19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39:00Z 2011-10-06T12:39:00Z 1 385 2197 Microsoft 18 5 2577 11
六祖坛经讲记 (第十九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19
◎教授坐禅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
这一章经文不长。是本经里面文字最少的。但是很重要。因为坐禅是禅宗的基本修学法。若对于坐禅的理论与事相不能真正了解。则会盲修瞎练。古德说:「坐禅虽标榜身口意三业不动。然一切处心不动。则语默动静无不是禅。」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足迹遍五印度。大经常赞叹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禅定。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若只说盘腿面壁是禅。不是盘腿面壁就不是禅。这决不是祖师门中正确的禅定。所以。在六祖平常教诫中。弟子特别集结法要。告诉我们大师教授坐禅的纲领。经文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解释坐禅」。六祖说:「此法门中。无障无碍。」这一句是这一章经的总纲。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确实是无障无碍。正是《华严经》讲的四无碍法界。尤其是理事无碍、事事无
这一章题目是「教授坐禅」。似乎是偏重在禅宗的修学上。实际说来。一切大
第二段:「解释禅定」。六祖说:「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面我们能离相。这就是禅。内要是不乱。若见境心不乱者。这是真正的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是南传顿教对于禅定解释的精义。语言虽然很简单。意境确实是有相当的深度。尤其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心不乱、心不动。这才是佛祖所谓的禅定。六祖又举《净名经》做证明。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
第三段:「大师教导我们正确的修行方法」。这里面有几句话非常重要。六祖说:「于念念之中。要自见本性清净」。念念之中。就是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起作用的时候。正如宗门说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是要「自见本性清净」。特别要注意到的。大师教我们要「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修就是修正我们的毛病过失。我们念念中不见自性清净。这就是过失;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这就是正确的。这一个大前提非常重要。
六祖说:「此门坐禅。原本并不执着心。也不执着净。也不是不动。」大师在黄梅东禅寺八个月。每天舂米破柴。可见他不是不动;他在黄梅八个月是修的真定。而我们凡夫肉眼却看不出来。这是修学坐禅重要的纲领。六祖说:「四威仪中。即行住坐卧。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诸位特别要记住。前面所讲的「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不是对人。也不是对事。对人、对事则有是非曲直。对自己决定没有是非善恶。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本来不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497.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19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19;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