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1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2-18 01:5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1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1

User User 2 0 2011-10-06T12:39:00Z 2011-10-06T12:39:00Z 1 401 2292 Microsoft 19 5 2688 11.9999 Clean Clean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六祖坛经讲记  (第二十一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21

  第五段:六祖讲了几个很具体的修学方法。大师说:「若我们心中有一念邪思起来。这个时候要用正念去度邪念。若心中起迷惑。一定要以觉悟去度迷惑。以诚实去度憍诳。以信实度虚妄。以大悲心度不善心。以喜舍度嫉妒。以善度恶。以慈悲度毒害。」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这是心中的众生。众生的本意。众缘和合而生起者。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现象。这都是众生。大师指给我们看。各须自性自度。以一样来对付一样。以八万四千法门度自心中八万四千

佛教大师讲经文视频大全

尘劳烦恼。以般若智慧观照破除迷妄的众生。各各自度。这叫做真度。这就是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修行方法。以自性智慧的观照。才能除去虚妄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妄念。这才是真正的断烦恼。断烦恼与度众生是一而不二。是一桩事情从两方面来观察。从性质上来说。它是烦恼;从现象上来说。它是众生。至于自性法门的修学方法。大师指出。必须是「自性常行正法」。这一句重要的是「自性」二字。因为加上这两个字。我们才晓得。正法一定是与自性相应。违背自性就不是正法。佛法常说的「称性起修」。就是自性常行正法。这是真正的修学自性法门。至于佛果。大师教导我们要「下心行于真正」。「下心」就是谦虚、谦下、恭谨。心与行都与自性相应的真实纯正之法。这个时候。迷觉双离。觉是对迷而说的。迷要是断了。觉也不存在。迷断了之后。若还有觉存在。这个觉就是迷。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正是所谓「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就是见佛性。这就是真正的圆满修成自性无上的佛道。这一节说

佛教讲经络淤堵是什么病

力行践愿。发愿的功德才能圆满。

  既发愿。发心认真修学。修学入手必须要皈依三宝。所以大师教导我们修三皈依法。本经讲的是「无相三皈」。大师教我们所唱的三皈是:「皈依觉。二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这与普通所讲的三皈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只是在词句上的不同。义理上是相通的。通常我们讲的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师在此是完全从三宝义理来说明。「佛」就是觉。这个说法实在是非常好。一般人讲到皈依佛。总是想到心外有一个佛。一定会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皈依法。一定想到佛教的许多经典;皈依僧。立刻就想到出家人;心中起了许多的妄念、邪念。心外求法。纵然发心皈依。实际上是走错方向。得不到三皈真实的利益。

  大师在此地真正是极其善巧方便。从义理上指出。三皈原是自性三宝。「皈依佛」。佛就是觉。就是我们心性中朗然本觉。本觉是福慧具足。所以称为「二足尊」。「皈依正」。正是平等正直。平等正直当然远离五欲六尘。所以称为「离欲尊」。「皈依净」。净就是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之人在一切众生中是最尊最贵。称为「众中尊」。这个说法与自性三宝完全相应。实在是非常难得。真正是智慧的开示。从这里我们看到六祖的善巧开示。从名称上就教导我们自悟自性、自修自性。这样皈依。它的作用。内可调适我们的心性。外敬他人。这是真正的自皈依。

  大师为

佛教讲经说法视频大全

我们说了之后。特别教导我们修学三皈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凡是学佛的同修。进佛门来第一课就是受三皈。我们想想:我们皈依三宝之后。究竟得到什么功德利益?如果认真的反省就会知道。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检讨。我们读了《坛经》这一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真正明白佛门第一课是多么的重要。这一课是多么的有意义。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皈依之后。并不就算完了。皈依一定要依着三大纲领来修学佛法的基础。第一是「自心归依觉」。大师告诉我们。必须要做到「邪迷不生」。邪是邪见。迷是迷惑;真正能远离邪见、迷惑。这才是觉悟的人。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精神生活或者物质生活。要能做到「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不觉悟的人是做不到的。「能离欲尘」。欲尘是指世间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从心地里面离开。绝不沾染;六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眼见色尘不为色尘所染着。不为它所动摇。耳闻声尘不为声尘所染污。这就叫远离。果然六根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染着。这时就不称这六样东西为「尘」。为什么?「尘」是尘土。是肮脏的东西。譬如。桌子一天不擦它。上面就落许多灰尘。染污了桌面。必须天天清洁。这六样东西常常染污我们的清净心。叫做「尘」。如果我们的心不被它染污。这六样东西还是存在。这时就不称它作「尘」。称它作「性」。眼见的是色性。因为性是清净无染的。耳闻的是声性。鼻所嗅的是香性。舌所尝的是味性。身所触的是触性。意所缘的是法性。由此可知。六尘与六性原是一不是二。正是六祖所谓「佛法是不二之法」。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迷了叫六尘。悟了叫六性。

2013佛教讲经交流会

如果能远离五欲六尘。你就见性。这叫做「二足尊」。这就是修「福、慧」究竟圆满的行法。经文文字不多。实在是非常简要。虽然简要。可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者。必须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不辜负祖师苦口婆心的教诫才好。这是皈依佛的意思。就是皈依觉。

  第二是「自心皈依正」。这是皈依法的修学方法。大师教导我们。一定要做到「念念无邪见」。何谓邪见?邪见的反面就是正见。我们听到这句话。一定就会想到邪正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在佛法有种种不同的建立。譬如。人乘的佛法就有人乘邪正善恶的标准。天乘有天乘的标准。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各有各的标准。而本经所讲的是一乘佛法。在大乘之上。经典中明白的说。六祖是接上上根人。因此他的标准也就是上上乘的标准。上上乘的标准。「正见」就是与真如本性相应;若与真如本性不相应的。都叫做「邪见」。换句话说。在一切顺逆境缘之中。若有一念违背《坛经》所讲的原理原则。这个见解就是邪见;若起心动念完全符合这部经典所讲的。不相违背。我们的见解就是正知正见。这就是皈依正。大师教导我们。要「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这是一切邪见的根本;换句话说。一定要破除人我执与法我执。要想断人我执与法我执。从哪里下手?先要断除自己贡高我慢的习气。要从谦虚恭敬中。来修学皈依自性正法。这叫做「离欲尊」。在一切离欲法门中。它是最尊贵的。

  第三是「自心皈依净」。这是讲清净。也就是三业清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诸位特别要重视「自性不染着」。真如本性中。决定没有尘劳爱欲。《坛经》第一章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讲自性清净心。换句话说。一切尘劳爱欲境界。不是自性清净心中本有之物。因此我们一定不可以染着。只要你一切不染着。一切法就是真实法。所谓「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染着的时候

黑龙江省汉传佛教讲经稿

是实相。染着的时候就是虚妄。这叫做「众中尊」。能在一切法中不染着。在众中是最为尊贵。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3499.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1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1;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1162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