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十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2 00:1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十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40

  请掀开经本六十三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这是怀疑西方净土距离我们这边是很遥远的距离。怎麼可能就快速的到达了?「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这是从理上说的。法界。大乘经上常讲。十法界都是心性变现之物。心性是能变。十方诸佛剎

佛教禅林集讲经研经

土是所变。能变的心性无量。这大乘经裡讲得很多。所变的剎土也是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佛说是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要比起无量的心性。说实在话这是个很短的距离。不是很长的距离。因為是一念心变现的。哪有远近?所以经上告诉我们。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弹指间就到达了。这是个事实。许多人执著在相上。认為这个距离非常遥远。又想到佛讲到弥勒菩萨的净土。弥勒在兜率天是在我们三界之内。这个近。西方极乐世界远。所以有人说為什麼我们捨近求远?他不知道心性没有内外、没有远近。底下还有比喻会说到。这是一个道理。一个理。也是事实。

  「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这个统统都是从自性上来说明。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绝对不是自性之外还有个阿弥陀佛。没有这个道理;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个根本的道理搞通了、搞明白了。大小乘佛法裡所有的疑问都可以断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接引。哪裡不往生?往生有什麼困难?下面举个比喻说。「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这个比喻很容易懂。我们用一面镜子。照到外面山水。这个镜子一照。不会说近的先照到。远的后照到。不会。一照统统都照到了。这个比喻。用「镜」来比喻我们的心性。用外面境界比喻镜子裡面心性所现之物。实在没有远近。远近从什麼地方產生的?这个我们要晓得。為什麼诸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想什麼地方就到达什麼地方。速度就那麼快?我们去旧金山。开车还要开一小时。你说这多麼麻烦!这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还是《华严经》上把这个原因给我们说出来。妄想、分别、执著。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离开一切妄想执著。远近、大小统统都没有了。我们心裡头有这些妄念、有这些执著。所以才会產生这个现象。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这就像前面的比喻一样。用这个比喻来合西方极乐世界的事实。看它依报、正报。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这些状况。就像这一重一重的山水楼阁。我们这个心。一念。前面说过。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议。我们念佛。能念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一照统统都照到了。没有先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实在说这是蒙阿弥陀佛本愿愿力的加持。使我们不能得到的东西也得到了。什麼东西不能得到?大圆镜智。大圆镜智。照一般大乘经上讲。八地以上才证得。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那个心就像个圆满的镜子一样。照起来作用就大了。那不是十万亿佛国土。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统统照见。一个都漏不掉。

  平常这些菩萨一定要修到八地。这个能力。实在讲这都是本能。本能才能恢复。这个法门之殊胜。就是带业往生。我们实在讲一品惑都没有断。确实是凡夫。凡夫怎麼能跟八地菩萨比?这实在是四十八愿的加持。因為阿弥陀佛说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个人都得天眼、天耳、他心、神足。神通统统都具足。他发了这个愿。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就发愿不成佛。他现在在那个地方成佛已经十劫。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所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桩事情。真的叫难信之法。博地凡夫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神通、道力、智慧、作用就等於八地菩萨。诸位想想。如果有一个人彻底明白这个事实。他怎麼会不愿意求生?如果清楚。还不愿意求生。这不仅是李老师说的。古大德也说过。「非愚即狂」。那就是头脑不正常。神经不正常。是个正常的人。知道这样殊胜功德利益。哪有不愿意去的?不但愿意去。赶快去。绝对不会迟疑。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眾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这是讲往生的。前面是讲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镜子照得清清楚楚。没有先后。这是讲这个人往生。临命终时往生。佛与圣眾不来而来。往生的人不去而去。妙极了!说来去是从事上讲的。事上真的有来有去;说不来不去。是从理上讲。是从心性上讲。没有离开心性。还在心性之中。这个镜子比喻得好!你看那镜子。来去都在一面镜子裡面。没有出镜子之外。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影。现在有电视、电影。你每天看电视。电视裡面来来去去。都没有出那方框框。都在萤幕裡面。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当知

佛教法师讲经开示

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这是总结。结在心性上。统统都是心性起的作用。当知。是教我们应当要知道、应当要明瞭。这部

搜索佛教讲经经典

经每一个字。字字句句都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是从理上说的。海是比喻其大。广大。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能够观察到的。海是最大的。海水是有波浪。因為它太大了。所以波浪也就影响不了什麼。外面境界照在海水裡面。没有一样不照在裡面。把它来比喻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界。通常我们讲十法界。叫它做海印三昧。说明森罗万象这些景观都照在大海之中。取的是这个意思。大圆镜是从事上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大圆镜圆光普照。无法不现。一切法都现在大圆镜裡面。海印三昧是比喻心性的本体。大圆镜智是比喻心性的作用。心性的作用是无所不知。无法不现。这是结归到本经字字句句都是海印三昧。都是大圆镜智的灵文。这两句总结。是把这部经它在整个佛法裡面。它的地位、它的崇高、它的重要性都给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要能够懂得这两句话。才知道《阿弥陀经》是一切经的大总持法门。我们如果要说。它跟《无量寿经》比较。《弥陀经》第一。《无量寿经》是第二。為什麼?因為《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精华。这个要知道。《弥陀经》的精华。没有了。到此為止。一切眾经裡面它是顶尖。这真正是精华。為什麼我们这些年来极力提倡教大家念《无量寿经》。不念《阿弥陀经》?诸位要晓得。现代人根性很劣。《弥陀经》虽然是第一。他不懂。不懂。念了没味道。这个味道十足。他尝不到。舌根有问题。尝不到味道。不喜欢念。《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讲得明白。念起来就有味道。其实《弥陀经》的味道比《无量寿经》还要足。我们看《要解》才晓得这部经不可思议。不看《要解》。单看经文。真的是没有什麼意思。像神话一样。像小说一样。提不起兴趣。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这个判法是蕅益大师判的。持名判作行行。信愿。蕅益大师判作慧行。所以。念佛裡面有定、有慧。有不少人对净宗确实没下功夫。毫无认识。说念佛是小乘。念佛是小乘吗?《无量寿经》讲得明明白白。不但是大乘。大乘当中的大乘。怎麼会变成小乘?明理的人念佛是大乘。不明这个道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大乘。他的成就是所有一切大乘菩萨都比不上的。所以是大乘之大乘。极圆极顿。这个句子我们在《要解》裡面看到很多遍。哪裡是小乘?哪裡是自了汉?小乘自了汉决定不能往生。讲信愿是慧。持名是行行。这就是定慧等学了。可见得句句佛号当中充满了定慧。不但充满了定慧。而且是圆定、圆慧。这个人怀疑。判作行行应该是助行。為什麼叫它做正行?下面蕅益大师解释。「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这个不能不知道。為了说话方便起见讲信、愿、行。信愿行是三桩事情。三资粮。其实这三资粮在一心当中、在一念之中。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常说一念

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万泉法师

相应一念佛。怎麼叫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裡面。与信相应。与愿相应。与行相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叫相应。念这句阿弥陀佛。这裡头没有信愿。这个佛号就不相应。不具足三资粮。所以说相应。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信愿行在一心当中。一心称念。这裡头信愿行就具足了。所以它没有先后。不是定三。是一而三。三而一。

  下面為我们解释。「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没有愿。不肯念佛。这哪裡算是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没有信。不肯念佛。这个愿不是真的。「无信愿不名真行」。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信心。也不发愿。这也不是真行。所以说。一分做三个。三个都落空。三个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必须一心当中具足这三个。那信愿行都是真的。「今全由信愿持名」。信愿持名就是一心。我们看课诵本裡面、懺仪裡面常常见到一心顶礼、一心称念。这重要。如果没有一心。就没有感应。一心就是真心。真心就圆满具足信愿行。不是一心。佛经上常讲。凡夫用心。用什麼心?三心二意。用这个心念佛不能往生。诸位要记住。為什麼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用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一心念佛的人少。道理在此地。三心是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这叫三心;二意。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这叫二意。三心二意都是出在佛法裡头。

  凡夫用的心都是三心二意。这哪能成功?给诸位说。用这个心念佛不相应。用这个心持咒也不相应。用这个心去研究教理。还是不相应。这个心要不得。一定要懂得用一心。一心裡面不但具足信愿行。也具足觉正净。具足戒定慧;换句话说。就是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一心。一心就是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讲的自性就是这部经上讲的一心。所以你用一心称念。就统统都具足了。圆圆满满。「今」是讲现在。「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每一声佛号裡头都圆满具足三资粮。圆满具足三学、三慧。「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这经上说。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多善根福德因缘就必定得生。善根、福德、因缘怎样培?从哪个地方来看?就是从一心称念。底下这一段很好。说明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

  「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这是举《观无量寿经》来证明。证明一心持名确实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观无量寿经》说。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每一声名号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如果这个善根、福德不多。怎麼能除这样多的罪过?我们读了这个经文。不少人怀疑。怀疑什麼?释迦牟尼佛很会安慰人。很会说大话。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罪没有消掉。不但没消掉。好像还天天增加。哪裡灭了这麼多罪?其实。我们念这句佛号确实这裡面没有这麼多的善根、福德。那佛在经上有没有说错?佛没有说错。佛说的完全正确。我们听错了。我们搞误会了。佛教我们一心称念。我们三心二意称念。这就不相应。毛病就发生在这个地方。不知道一心称念。不知道信愿持名。一心裡头一定具足信、愿、持名。这三桩事情在一念当中圆满具足。那个力量就能够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要知道。

  「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这个问题也问得好。临终那个时候。念头猛。信愿恳切。所以持名实在讲很容易真正达到一心。平时心散漫。精神不能集中。不像临终那种恳切。不要说临终。平常念佛。跟在紧要关头遇到灾难、急难那时候心情。念佛都不一样。都不相同。可见得平常悠悠泛泛。精神振作不起来。力量不能集中。所以效果很小。「答。如日出。群闇消。称洪名。万罪灭。」这个答覆是用比喻来说明。好像太阳出来。黑暗没有了。称佛名。一切罪都灭了。无论是临终。无论是平时。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个地方用的字。平日「至心」称名。这两个字不要疏忽掉。至心就是一心。要不是至心的话。灭罪的效果很少。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这就是问一般人。不是一心。散心就是讲的三心二意。不是一心。这样念佛能不能灭罪?前面所讲的统统是至心、是一心。这个决定灭罪。「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这是真的。蕅益大师没有欺骗我们。散心称名。散心就是用三心二意。就是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用的这个心。用这个心念佛。当然也灭罪。灭罪的力量薄弱。不能往生。他这裡说得好。「不定往生」。為什麼说「不定」?看你临终那时候会不会至心?如果说临终那一念。你至心了。那就往生了;临终那一念还跟平常一样散心。那就不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诸位要知道。平常能够一心称念。决定往生。所以往生有没有把握。不要问别人。自己知道。

  果然至心称念。要多久的时间见到真正的效果?我们在《往生传》裡面、《净土圣贤录》裡面仔细去观察。於是乎我们得到一个答案。大概是在三年左右。怎麼知道?古来不少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就预知时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不生病的。近代往生的这些人当中。三年成就的很多。倓虚老法师告诉我们。諦老有一个徒弟。做锅漏匠的。他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念了三年。站著往生。预知时至站著走的。这就说明了。至心念。一般人大概三年就可以成功。我们念佛念了几十年。消息都没有。这就是三心二意在念。就是散心念。不是一心念。要一心念的话早就成就了。也有人一听到。三年就往生。三年就死了。这个法门不能修。这还得了!三年就死了。可见得嘴皮上说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这个世间非常贪恋。他那个信、愿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平常念佛装模作样。统统是三心二意。能不能往生都是问题。

  蕅益大师把这些事实的真相都為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自己是不是要想真的往生?真要求往生。没有别的。万缘放下。这个重要!一天到晚牢牢的抓住这一句佛号。这个要紧。其他的事情都不要紧。其他的事情。说实在话统统不相干。随缘随分就好了。这个事情要看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无量劫以来。可以说生生世世都在学佛、都在念佛。都没有成就。原因在哪裡、毛病在哪裡。不能不知道。把原因、毛病找出来。把它消除掉。我们这一生当然就圆满成就了。自己实在找不到这个原因。经上说得清楚。祖师大德讲得明白。这对我们来说真正是紧要的关头。

  底下讲。「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罪是什麼?习气。贪瞋痴慢的习气。妄想、执著、烦恼的习气。这个东西不断。这怎麼得了!可是诸位要晓得。如果一心称念。习气纵然没有断。真的全降伏了;因為你心无二用。习气它不会起作用。不会起现行。这叫伏烦恼。这一句佛号念得好。念得功夫得力。烦恼真的伏住了。伏住烦恼。就叫做功夫成片。在本经裡面、《要解》裡面所讲的。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从伏住烦恼起。一直到断烦恼。统统都叫做事一心。假如说事一心有九品的话。烦恼能伏住。这是初品。这是下下品。就能往生。带业往生;能够把烦恼断掉。那上上品。上上品的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下下品的事一心。生凡圣同居土。假如念佛的功夫伏不住烦恼。贪瞋痴慢的念头还常常会起来。我们应该要有大惭愧。要真正痛切懺悔。為什麼自己功夫不得力?為什麼还有烦恼现行?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改过。不知道自新。还是继续不断这样糊裡糊涂下去。这一生就不能往生了。所以能不能往生。这个权完全在自己手中。下面再為我们说明无始积罪。

  「当知积罪」。积是累积。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所累积的这些罪业。「假使有体相者」。我们今天讲体积。如果真的罪业像个物体一样。哪怕物体再小。「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无始劫到今天造的罪业之多。那个罪业就像微尘一样。今天我们讲像原子、像电子一样。尽虚空遍法界都装不下。好在它没有体积。「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这是讲一心念佛的。这是假设一心念佛的。每一声佛号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他念多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他一百年都没有间断。这个灭得可多了。「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自己要承认。是实在话。一点都不夸张;换句话说。罪业真的是重。真的是可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到西方世界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生西方世界。麻烦就大了。这个麻烦也是不可思议。為什麼?不能生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迴是随业流转。就是你积的这些罪。你到哪一道去投胎。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强者先牵。你心裡面的烦恼。贪瞋痴慢的烦恼。哪一个烦恼的力量强。它就先牵引著你去投胎。罪业不好的贪、瞋、痴、慢。如果说贪的念头强。不管你是贪财、贪色、贪名。无论你贪什麼。只要你贪的念头强。你来生就到饿鬼道去了。瞋恚心强、嫉妒心强。嫉妒是瞋恚裡面的一部分。地狱道去。愚痴就是我们常讲这个人糊裡糊涂。善恶分不清。不能辨别是非善恶。糊涂人。糊涂就堕畜生。愚痴。这是三恶道的业因。称它叫做三毒烦恼。这是罪业裡头最重的。所以我们要想想。我们来生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搞轮迴。搞轮迴搞哪一道去?心裡自己想想。就知道自己到哪一道去。都不需要问别人。五戒的念头强。也就是世间人人伦道德的念头强。来生才能得人身。十善、慈悲喜捨这个念头强。来生才生天。五戒十善、慈悲喜捨。这样的人少数。搞贪瞋痴的佔大多数。我们自己想想自己。这些念头哪个念头最强?自己到哪一道就清楚了。

  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决定会发愿求生净土。因為不生净土。这个问题永远不能解决。不能解决。诸位就要记住。六道裡头决定堕三途机会多。三途裡面的时间就太长了。实在是可怕!饿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我们祭鬼神。初一、十五去供养他、祭他。正是他吃早饭、吃午饭。他一天是我们一个月。他的寿命。经上说得很好。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他的寿命。短命的都是千岁。长命的是千千岁。出来很难!地狱裡头更可怕!李炳老从前办大专讲座。编了一个教材。《佛学十四讲》。那裡面有一段就是讲六道。他给我们说地狱道的状况。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我们中国人号称五千年的文化。在地狱裡还不到两天。你说这个地方能去吗?地狱裡面短命的都是万岁。长命的就万万岁了。这不得了!太可怕了。《楞严经》裡面讲地狱讲得最清楚。《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讲得清楚。诸位要知道。地狱像陷阱一样。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是。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无始的罪业这麼重。所以这桩事情非常可怕!

  下面讲。「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这个比喻。像军队。许多的军队把你包围在裡头。军队比喻恶业。无始的积罪。比喻三军重重包围你。只有一个方法突围。什麼方法?你念到一心不乱。带业往生。就突围了。就超越了。这个比喻是健人。健是非常勇健、非常强壮、非常勇猛。他能够突围而出。所以最重要的就在「一心」。我们一定要一心称念。「不乱」是不為一切环境所乱。眼不為色所乱。耳不為声所乱。浅而言之。就是常讲的「八风吹不动」。我们不会受一切环境的扰乱。不会被一切境界干扰。你念佛的功夫就得到了。我们念佛人。看到这个也动心。看到那个也动心;世间法不动心了。佛法也动心。看到人家参禪。也想跟他去打个禪七。去坐几天;看那个人持咒。也想跟他学几句咒语。完了!这就不是一心。都是搞三心二意。来生还是搞六道轮迴。说老实话。六道轮迴裡面三善道都得不到。决定是搞三恶道。為什麼搞三恶道?你的心自私自利。与纲常伦理不相应。纲常伦理是人道;与慈悲喜捨不相应。慈悲喜捨是天道。所以。来生往哪裡去。这就摆得很明白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然称名便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这是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不管你是一心、是散心。不管你是恭敬乃至於毁谤。只要你嘴裡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成為金刚种子。这个种子决定不坏。哪一天缘成熟了。这个种子起作用。会帮助你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我们要帮助眾生这就好办了。不管他信不信。我们手上拿一串念珠。他一看到。「阿弥陀佛」。漫不经心念出来。阿弥陀佛的种子就种下去了。所以同修当中。真正有心自利利他的。帮助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这一生不能去。来生来世、多生多劫以后。缘会成熟。我们如何帮助他。使他有机会听到这一句佛号、看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我们印了很多阿弥陀佛的贴纸。在台湾是很方便的。到处都贴。人人都看见。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都看见。他们将来统统都会到极乐世界去。我们看到都很欢喜。為什麼?他是后一批去的。我们先去。他后一批去。他阿赖耶识裡头已经有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就是多给眾生机会。

  下面举一个例子。「佛世一老人求出家」。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老人想出家。「五百圣眾皆谓无善根」。这些圣眾就是佛的弟子。这些阿罗汉们。阿罗汉有神通。他有宿命通。能观察五百世。这个老人五百世当中都没有善根。怎麼能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五百世都没有善根。最后佛还是把这个人叫回来。收了他。收他做徒弟。「佛言。此人无量劫前為虎偪。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这桩事情《法华经》裡头也有记载。佛也说过。这个人在无量劫之前是个樵夫。砍柴的。这个在美国已经没有了。在中国现在内陆裡还有。内陆他们还是烧柴。要砍柴。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没有法子爬到一棵树上。老虎不会上树。爬到树上在那个时候很恐怖。就叫了一句「南无佛」。就这一个种子。这是无量劫之前。阿罗汉的能力见不到。佛看到他无量劫之前。他有佛的种子。因此释迦牟尼佛出现。遇到了之后。他有这个缘分可以出家。这个善根成熟。遇到佛。出家了。所以二乘声闻、缘觉。他们的道眼所见不到的。

  「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法华经》上所讲的。从这个故事上来看。哪有不相信的道理?过去佛到现在佛。时劫太久远了。一尊佛修行成就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古佛那个时代。眾生就是无心叫一句南无佛。那些人现在都成佛了、都成就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我们要随缘随分帮助一切大眾。接引一切大眾。用这句佛号。现在人用念佛机。念佛机放在车上。车停在那个地方。佛号还照样放。周围的人、外国人他能够听得懂声音。他也会念南无阿弥陀佛。阿赖耶识裡统统种下佛的种子。

  「伏愿緇素智愚。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為难而輒生退

佛教宏海法师讲经书

諉。勿视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為深而弗敢承任。」这是蕅益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蕅益大师我们晓得这是佛菩萨再来。你看他的言语、言辞多麼谦虚。伏愿。几乎是恳求的口吻。緇是出家人。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染色衣。叫緇衣。素是在家人。古时候印度在家人穿白色的衣服。白衣。所以素是指白衣。智愚是指世间聪明智慧的才子。或者是下愚之人。不识字没有读过书的人。这四个字。就是一切大眾。统统都包括在其中了。「於此简易直捷」。「此」是指《阿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法门。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因為简单容易。人人能念。人人能接受。人人都能成就。直捷是什麼意思?是直捷成佛的法门。诸位要知道。其他法门成佛不是直捷的。是要经过很多的等级。大乘法门裡面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不是直捷的。唯独这个法门是直捷成佛。说老实话。当中五十一个阶级统统没有。所以它是直捷的。因為直捷。那就是无上圆顿法门。圆满到极处了。顿是讲快速、顿超。顿超。在所有一切顿超法门裡面。这是第一法门。这就是难信之法。可是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太难。看作太难就不敢修了。不敢学了。也不能看得太容易。太容易就掉以轻心。自己不能成就。不能看它太浅。《阿弥陀经》许多人都把它看浅了。没有瞧得起它。不肯修学。认為修学念佛法门。都感觉到没有面子。感觉到好像是耻辱。

  美国这些年来好太多了。我是八二年来。我来的时候许多同修告诉我。在美国千万不可以讲念佛法门。人家会耻笑!在美国都讲禪、都讲密。大家很尊重。耻笑净土法门。瞧不起念佛人。所以。我初到美国的两、三年。统统讲口头禪。讲口头禪。他们讲不过我。把那些学禪的人降伏住了。然后再讲些密。糊裡糊涂的密。我那个糊涂密他们也搞不过我。我在章嘉大师那裡三年。密宗东西、常识我知道很多。他们搞的那一套骗不了我的眼睛。然后我再把净土法门介绍给他们。他们不接受也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这就成功了。那时候还有一样东西把他们伏住了。我从台湾带了一套《阿弥陀经疏钞》讲演的录音带。一共有三百三十多个。一问。《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有三百三十多个带子?大家不敢再说《阿弥陀经》是浅的。不敢讲了。慢慢这麼多年来。大家才相信。所以。不能把它看得太浅。也不能把它看得太深。

  这个法门确实是最深奥的。佛祖都说这是佛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界(九界包括等觉菩萨)他自己能力所能够理解的。等觉菩萨一定要得佛力加持。他才能理解。才能说得出来。等觉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夫。它真的是深。但是这个事很容易。这个法门修学起来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信愿持名」。你看多简单!无量法门裡面没有一个比这个更简单。没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容易。这是一切法门做个比较。简单容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信愿持名」这四个字你能不能真的做到?真做到了。净土你就有分了。假如还是三心二意。信愿持名四个字没有做到。这是真正能不能往生的关键。一定要把这四个字老老实实的做到。换句话说。一心称名。简单的说。心裡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麼念头都没有。什麼心思都没有。这就是信愿持名。这就是一心称念。

  后面又重复前面所说的。「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怎麼不可思议法?前面说过了。而且讲得很详细。「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就是能念的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议。為什麼?真心;信愿持名。就是真心。就是一心。这不是普通凡夫用的三心二意。这是真心。真心功德不可思议!真心是能感。佛菩萨是所感。感应道交。真心。眾生用的真心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就是真诚之心。所持的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从理上说。是真如本性、虚空法界的德号。阿弥陀佛是无量。从事上说。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名号。也就是说。念这个名号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功德相应。

  所以「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这段文裡面。古德跟我们讲。它含有三要。所念的佛是「境要」。境界;能念的心是「心要」;能所不二。心佛一如。是「法门要」。「要」是妙的意思。玄妙之极。不可思议。这妙!心、境、法门这三者都不可思议。蕅益大师他老人家的《要解》也不可思议。这《要解》解得实在太好了。难怪印光大师讚叹道。就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个註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曾经有人问过我。印光法师说这个话。是不是对蕅益大师捧得太过分了?诸位同修读了《要解》之后。你们的感想如何?我这个《要解》读了很多遍。也讲过很多遍。我认為印光大师的讚叹是真实语。一点都不过分。可以说他老人家的讚叹恰到好处。实实在在把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度眾生的心愿。统统都说出来了。

  这是讲能持、所持俱不可思议。我们能够抓到这个纲领。依教奉行。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也就是说决定得生。在没有往生之前。所得到的功德利益。绝不是修学其他法门能够得到的。什麼功德、什麼利益?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他所显示的就是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现前得到的。世间人天天梦寐追求。求不到。念佛人得到了。将来的成就那更不必说了。那是一切诸佛菩萨都讚叹的。声闻、缘觉。连法身大士都羡慕的。成就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不可思议。所持的名号不可思议。往生成就是更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599.html

以上是关于「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50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