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二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二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12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倒数第三行。这是这一段的最后一句:
「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识。」前面所说的是说世尊这些常随弟子们。他们实际上修证的地位都是法身大士。这几句话是讚叹他们的德行。从佛转轮。转轮就是佛教裡常讲的转法轮。轮是个比喻。在一切物品当中。轮实在是有个相当圆满的象徵。所以佛法裡常常用轮来做个标誌。或者用莲花。或者用卍字。这是佛教的标誌最常见的三种。卍字是表吉祥的意思。莲花是表清净的意思。出污泥而不染。轮是表圆满的意思。佛说法。我们知道他所依据的是真理。我们现在人讲的是真理。在佛法裡讲是诸法实相。这是一切法的真相。这
转法轮。古人的解释有三个意思。也值得我们做参考。他说轮有「摧碾」的意思。这个在中国古代用得很多。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压路机。就是碾的进化。它能够把路压平。它比喻佛说一切法。能把我们心的烦恼净化。把人心压平。心本来是不平的。一听佛法。心就平静了。所以有摧碾的意思。第二个意思。轮有「运载」的意思。像古时候的车。现在的车也是一样。它有轮。能够从这个地方把我们运载到另外一个目的地。这就比喻佛法能够帮助我们。从生死这个地方运载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像我们修学净土的。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净土法门能帮助我们、运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二个。运载的意思。这是法轮。第三个。它有「圆满」的意思。就是轮它有心。它有柱。它有周。在一切法裡面显示它是相当圆满。代表佛法也是在一切法当中最极圆满。所以常常用轮做比喻。
从佛转轮意思就是代佛弘法利生。佛从体来说。那是无所不在。但是我们从相上说。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在跡相上与我们一般人没有两样。他也是父母所生。也接受很好的教育。最后出家修行证道。然后是各处去教化眾生。完全做得跟我们一般人是相同的。在跡相上。像我们一般人就不能够分身。只能在一个地方讲学、教授。传授佛法。许多地方都需要佛去讲经说法。这怎麼办?佛有许多大弟子。这些弟子们在德行、在学问、在修养都有相当的成就。可以在一个地区代佛说法利生。这就叫「从佛转轮。广利人天」。使世尊的教学。藉这些学生们普遍的推广。利益大眾。因此这些人也就為社会大眾们所熟知。都认识、都知道他们。叫做「眾所知识」。下面列举有十六位尊者。请看经文:
【长老舍利弗。】
这底下小字是翻成中国的意思。『舍利弗』翻成中国意思叫「身子」。他的母亲长得非常好。儿子很像母亲。像母亲的身段。长得非常好。大家都喜欢、都讚叹。「舍利」就翻作身。「弗」翻作子。就是舍利这个女人的儿子。照它的意思来讲就是这个意思。是舍利这个女人的儿子。所以叫舍利弗。
【摩訶目犍连。摩訶迦叶。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訶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
总共举了十六个人。
【如是等诸大弟子。】
这个『等』就是等其餘。因為他的常随眾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能把名字都列出来。都列出就太长了。就是列举几位做个代表。我们看佛的经典。每部经典展开。前面都有这个例子。但是每部经典裡面代表的人不尽相同。於是这几个代表也不是随便写的。世尊弟子眾多。大弟子当中都标榜著特长。我们只可以说标榜。為什麼?如果说他们的德能。几乎都相同。像舍利弗。他标榜的智慧第一。难道目犍连就没有智慧吗?目犍连标榜的是神通第一。那舍利弗就没有神通吗?所以在德能上都是多才多艺。但是在才艺裡每个人标榜一样。在集结经的时候。用他们来表法。看到经首。就是经文序分这部分所列的这几个人。看看他们的特长。我们就了解这部经典的性质。正如同我们现在人开会一样。某个地方举行会议。看看会议出席的是些什麼人。我们就大致上了解他们是在开些什麼会。佛经裡头就有这个意思。所以这些人物。我们不能够含糊笼统把他看过去。现在我们看註解。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佛经裡面说到长老。这是很尊敬的称呼。必须有真正的德行、有道德、有学问。还得要有年岁。年纪太轻了也不行。要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称之為长老。但是也有特殊的。年岁虽然很轻。但是他的德能非常殊胜。那也可以称之為长老。这是从德行上对他的尊称。而不以年龄。由此可知。佛法确实是以德学為重。此地这个长老一直贯到下面。也就是这十六位都是属於长老。并不是长老就舍利弗一个。底下都不是;长老是贯下去的。十六位都是称长老。
「身子尊者」。身子就是舍利弗。前面经文小字上有註解。我们一对照就明白了。这个就是舍利弗尊者。这十六位尊者的传记。一般在《弥陀经》的註解裡面都介绍得很详细。蕅益大师这是《要解》。所以其他的註疏裡头有详细介绍。他就统统省略。对於我们喜欢简要。这个《要解》是非常适合的。如果喜欢了解这些尊者的事跡。可以看註解。也可以看释迦牟尼佛弟子的传记。此地只说出他标榜的德能。「声闻眾中。智慧第一」。因為这十六个人他示现的
「目连尊者。神通第一。」神通。实在讲非常接近我们现在所谓的科技。科学技术目犍连是专家。学科学、学技术的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為初祖。头陀行第一。」这就是第三位摩訶迦叶。我们晓得佛门裡面。在中国眾所周知的禪宗。这是佛门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个宗派。这个宗派是什麼人传下来的?当初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尊者。所以迦叶是禪宗初祖。迦叶传阿难。这样代代相传。传到菩提达摩。我们中国人讲达摩祖师。达摩是第二十八代。到中国来。禪传到中国来了。在中国。达摩算是第一代祖师。禪宗第一代祖师。要从印度来说他是第二十八代。中国六传到惠能。惠能大师才真正把禪宗发扬光大。影响到整个中国的佛教
所以在中国。我们讲中国禪宗第八代。也就是惠能大师的徒孙。马祖道一和尚、百丈大师。提倡丛林的制度。丛林是他们两个人提倡的。是他们亲手建立的。丛林提倡共修。从前修行是各人修各人的。集体在一起共修。也就是讲正式成為学校。所以丛林实在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大学。过去佛教的承传像办私塾一样。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没有什麼制度的。但是丛林一建立就制度化了。真正变成了学校。变成大学。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这是禪宗初祖。说明禪如果不修净土。单单靠禪成就是很难的。所以中国禪宗祖师。晚年专修净土念佛往生的人很多。这我们在此地看到的。迦叶尊者也是非常清高的苦行僧。在苦行裡面他是第一。叫头陀行第一。头陀行就是清高的苦行。
第四位是「文饰」。就是『摩訶迦旃延』。「婆罗门种。论议第一」。婆罗门在印度四姓阶级裡面是最高的。照习俗来说。他出身於贵族。他的特长是议论。要用我们现代名词来说。他是一位评论家。是非常有智慧。也有辩才的。第五位是「大膝尊者」。印度古时候起名字跟我们中国古人一样。他这个名字非常的朴实。『摩訶俱絺罗』。大概他的膝盖比别人大。所以人家就叫他作大膝。大膝盖。这个人博学多才。读书读得很好。而且读得很多。他是舍利弗的舅父。舍利弗的母亲是他的姊姊。他姊姊怀舍利弗的时候。突然之间辩才无碍。每次大膝尊者跟他姊姊辩论都输了。从前没有过这个现象。他心裡一想。他姊姊肚子裡怀的一定是很有智慧的人。所以他姊姊借他的光。在每次辩论输给她。这个小孩将来出世是他的外甥。如果做舅父的都辩不过他。这就很难為情了。所以就发愤拼命念书。几乎印度所有这些典籍他都读尽了。念书的时候连手指甲都没有时间剪。所以指甲长得很长。外号叫「长爪梵志」。指甲长得很长。没有时间修指甲。这样的用功。到以后舍利弗尊者出世之后。还是辩不过舍利弗尊者。这是有这麼一段故事。这是说博学多闻的人也是念佛求生净土。
「星宿尊者」。这是『离婆多』。离婆多是他的父母祈祷於星宿。求一个儿子。这样出生的。所以就用了这样一个名字。叫离婆多。这一位代表的是正觉不迷。我们常讲觉而不迷。「继道尊者」。就是『周利槃陀伽』。这个人是困学成功的。他的稟赋很钝、很愚。记性是奇差。当初他哥哥出家了。他也想出家。哥哥很聪明。哥哥就说好。你来吧!就教他四句偈。他学了三个月都学不会。哥哥就说算了。你还是回家去吧!出家你就没分了。他是哭哭啼啼很难过。释迦牟尼佛见到了把他叫回来。他说你跟我好了。释迦牟尼佛教他两句偈。他念了三个月才把这两句学会。念上句。下面一句忘掉了;念下一句。上头一句又不记得了。所以人笨到这个样子。有些人说我很迟钝、很愚痴。我不能学佛。你的愚痴能像周利槃陀伽吗?不至於吧!周利槃陀伽都能成就。你為什麼不能成就?这十六位尊者在此地代表的。就是这个法门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管你是什麼样的根性。你修学这个法门都能够圆满成就。这一句「阿弥陀佛」比两句偈更容易念。更容易成就。
周利槃陀伽在世尊会上。以后他开悟了。悟了之后辩才无碍。释迦牟尼佛派他到处代佛说法。最后也非常受人欢迎。佛就把他的因果说出来。这位尊者前世是一位三藏法师。很难得的。但是他说法。他吝法。教别人总不是很认真的教。自己要留一半。怕别人超过自己。所以这一世得了个愚痴的果报。是这麼个原因。幸亏遇到佛。要不是遇到佛。那他真的就是一生愚痴永远也不会开悟。这是缘好。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所以佛教给我们。吝财得贫穷的果报;吝法得愚痴的果报;少慈悲。就是杀害眾生。凌辱眾生。得的是短命、残疾的果报。所以。因果丝毫不爽。我们要求财富。佛告诉我们。修财布施。不要吝嗇。修财布施你得的是财富。修法布施你得的是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你得的是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都是我们世间人。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大家一心一意在追求的。有人求得了。有人求不到。原因是你过去种这个因。你这一生不求也得到;如果你过去没有种这个因。你这一生用什麼手段去求也求不到。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周利槃陀伽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八位尊者「喜尊者」。就是『难陀』。难陀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胞弟。就是同胞的兄弟。就是净饭王的儿子。他的身相非常之好。佛的相貌好。他跟佛的相貌也差不多。佛有三十二相。难陀有三十相。所以是跟佛差不多。他在弟子当中。标榜的是「仪容第一」。容貌长得最好。第九位「庆喜尊者」。这是阿难。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集结经藏是由他来复讲的。所以他是博闻强记第一。我们常说「多闻第一」。「覆障尊者」。第十位就是『罗睺罗』尊者。这位尊者是「密行第一」。这是佛的儿子。当然在僧团裡面他的年纪很小。像小沙弥一样。年岁很小。喜欢玩。别人看到他天天在外面玩耍。都没有去用功修行。佛知道。他就是在玩耍裡面修行。所以这种修行法叫「密行」。外面人看不到。他自己真正用功。真是用功。他用功并不标榜出来。也不做出用功的样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游玩之中。他成就他的定慧、成就他的道业。所以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行家。不标榜在口头上。默默的认真的去做。
「牛司尊者」。这是『憍梵波提』。这位尊者是「受天供养第一」。这也是给我们说出业报。佛说他在过去世也是个修行人。是个小沙弥。看到老比丘在那裡诵经。大概诵经的音声不太好听。他看到之后讽刺。就说这个老比丘诵经像老牛吃草一样。嘴巴在那裡动动动。牛吃草。我们晓得牛的胃跟一般动物不一样。牠把草吃下去之后。牠并不细嚼。统统储存在胃裡面。休息的时候再吐出来细嚼。再嚥下去。所以牠的嘴巴老是动的。大概这个老比丘诵经的时候没有声音。嘴巴在动。就笑话他像老牛吃草一样。这个老比丘就告诉他。他说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圣人)。你这个轻视、讥笑你将来要得果报的。他就赶紧懺悔。到了第二世堕在牛胎。憍梵波提他就变成牛。做了五百世的牛。就这样一个轻慢举动。还后悔了。还要遭这个果报。
因此在这一生当中。虽然是佛的弟子。他牛的习气在。虽然得的是人身。他嘴巴常常动。没有事他嘴巴就在那裡好像吃东西、嚼东西一样。他还有这个习气。佛就讲。你不要出去托钵。因為外面人看到你一定会骂你。你现在也证了阿罗汉果。你不是害死人吗?你阿罗汉有能力、有神通。你接受天人的供养。所以他是受天供养第一。因為天人有天眼。一看晓得他是阿罗汉、是圣人。不会讥笑他。凡夫没有智慧。看到你这个样子一定要笑话你的。这个牵涉到天神、鬼神。这是我们世间讲的宗教。所以憍梵波提在此地可以代表是宗教家。一般宗教都是以天堂為归宿的。天人也要学佛。天人也应当念佛求生净土。他表这个意思。
「不动尊者」就是『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是他的名字。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动。「颇罗堕」是他的姓。意思就是说根性很利。这个人当年在僧团裡喜欢显一点神通。神通是很容易招摇惑眾的。释迦牟尼佛知道了。狠狠的教训了他一顿。给他一点惩罚。怎麼惩罚?就不许他入灭。叫他常在人世间给后人种福田。所以后人。往往我们斋僧。他就来应供。这位尊者现在还在世间。他没有灭度。释迦牟尼佛不许他灭度。让他常住在世间。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今天。按照中国记载是有三千多年了。宾头卢尊者也有三千多岁了。他究竟是什麼样子没有人认识。他也不会暴露身分。他能变化。他也长生不老。所以不容易认出他。他确实还在人间。所以是為人天福田。应末法时期大眾供养。能够供养阿罗汉这是很有福气。
「黑光尊者」就是『迦留陀夷』。他的教学方法非常好。常常代佛教化眾生。他是个道道地地的教育家。所以称他為「教化第一」。第十四位「房宿尊者」。这是『劫宾那』。他是父母祈祷房宿。宿是星宿。我们中国讲二十八宿。印度也是这个说法。是祈祷星宿求一个儿子而生了他。这个人他是通达天文。所以在僧团裡面称他為「知星宿第一」。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天文学家。「善容尊者」这是『薄拘罗』尊者。这一位尊者在僧团裡面年岁最大。他那个时候已经一百六十岁了。虽然年岁大。身体非常健康。佛為大家说出。他在过去世。这是过去很久了。不是一个短时间。在毘婆尸佛的时候。说出来是论劫数来算的。曾经用食物。这个食物经上讲的是果实。就是水果。供养一个生病的出家人。这是出自於真诚的供养。所以他得的果报是九十一劫长寿、健康。因為这个布施叫无畏布施。这一世遇到佛。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的容貌端正。健康长寿。所以称他做「寿命第一」。他在这个地方显示是善因善果。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最后一位尊者是「无贫尊者」。就是『阿「少/兔」楼驮』。在《楞严经》裡面叫阿那律陀。就是他。翻译的字翻得不一样。是同一个人。《楞严经》上翻作阿那律陀。他的意思就是无贫。这也是一种果报。也是在久远劫之前。这个世间闹飢荒。当时有一位辟支佛出来托钵。托钵托不到东西。佛在经上给我们说。饮食是供给我们身体的能量的。好像燃料一样。供给能量的。能量的消耗每个人不一样。可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想上。所以妄想愈少的人。他的饭量自然就少。為什麼?他摄取一点点。他就够用了。就足够了。当时出家人他一切都捨掉了。所以妄想少。常常在禪定当中。他一天吃一餐就够了。我们凡夫妄念多。三餐不够还要吃点心。这没有法子。你能量补充不够。身体就出毛病。阿罗汉心更清净。他见思烦恼都断了。心非常清净。都住在定中。所以阿罗汉是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一个星期吃一餐饭。辟支佛比阿罗汉更清净。定功更深。所以辟支佛是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他吃一餐就可以维持这个身体半个月。这个道理事实我们都应该了解。诸位晓得。你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為什麼?中国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疾病从哪裡来?吃的东西不乾净。惹起疾病。所以吃得愈简单、愈清爽、愈少。对於你身体健康愈有帮助。但是心地要清净。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饮食不能够勉强。我们懂得理论。知道事实。然后知道怎样去养身。养我们这个身体。
他遇到一个辟支佛。辟支佛半个月才出来一次。出来又托不到。他自己也没东西吃。吃杂粮。这个杂粮是很坏的杂粮。在荒年能有这个也算不错了。他就问这个辟支佛。他说我这个东西你能不能吃?那个辟支佛很慈悲。就接受了。他就把他自己吃的这份东西供养辟支佛。这个果报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所以他叫无贫尊者。他也是佛的堂弟。我们在《楞严经》裡面看到那一段因缘。他是「天眼第一」。这个天眼怎麼得来的?他出了家之后很懈怠。就是不用功、不努力。释迦牟尼佛讲经。当然他来听。听的时候打瞌睡。在讲堂裡面打瞌睡。被释迦牟尼佛教训了一顿。释迦牟尼佛对他很不客气。说他提不起精神容易睡觉。骂他像螺螄蚌蛤一类的。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受了责备之后非常难过、非常惭愧。就发愤用功。七天七夜就没有闭眼睛。把眼睛搞坏了。眼睛需要休息。七天七夜不睡。眼睛坏了。释迦牟尼佛就教他修一种定。叫「乐见光明定」。这个定他修成了。修成之后。他看东西不要用眼。他半个头都能见。所以叫「半头天眼」。他连后面、上面。他统统都见得到。而且能力非常之强。一般阿罗汉的能力。阿罗汉的天眼只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他这个定修成之后。他的能力能观察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就变成了诸弟子当中是天眼第一。这位他有福德。过去布施。他有大福报。他无贫。他也是困学。跟周利槃陀伽一样。他比周利槃陀伽强。周利槃陀伽不如他。他能够很发愤。能够修成天眼。虽然肉眼坏掉了。他能够修成天眼。
这个十六位。实在讲如果就本经内容。蕅益大师判為三分。信愿行。正宗裡面三分。信愿行三分。序分裡头同样也是信愿行三分。这十六位尊者劝信。排列在这个地方。我们对於修西方净土。求生极乐世界。自己有没有信心?如果说聪明。靠自己聪明就行了。舍利弗比我们更聪明。人家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要向他看齐。向他学习。如果说笨。恐怕不能去。周利槃陀伽你跟他比比。你比他强得太多了。他都能成功。你為什麼不能成功?这十六位尊者所代表的是各种不同的才艺。修学这个法门都能圆满成就。足以激发我们自己求愿往生的信心。所以这十六个人是劝信。『如是等诸大弟子』。这个「等」是其餘没有列名的常随大眾。前面说过了。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法身大士示现做佛的弟子。来帮助佛教化眾生。形式上。一切经中他们做当机人。做发起的人。而实际。他们真正都是属於影响眾。来影响我们。使我们见到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產生对佛的恭敬心。对道业的信心、愿心。更难得他们替我们做了一个修学的榜样。正是以身作则。是我们学习的好样子。这是十六位尊者在此地表的意义。
「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眾矣。」这个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什麼叫做增道损生?这句话特别是讚叹净土法门。由此可知。这些人跟著释迦牟尼佛一生。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专修净土的。在其他法会裡面。佛说一切大小乘经论。他们都参加的。他们是影响眾。在净宗法门他们是当机眾。信愿行。这些人才是真信、真愿、真正的在奉行。因為法身大士他的知见纯正。不像我们听了半信半疑。他们对於理论、事实
【并诸菩萨摩訶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訶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刚才我说序分裡头也有信愿行这三个意思。就是三资粮的意思。前面十六位声闻眾的尊者是劝信。菩萨眾前面两位劝我们发愿。『文殊师利法王子』。佛子很多。就像中国古时候帝王。帝王的儿子很多。但是他要立一个作太子。太子将来是继承王位的。佛家用这个做比喻。叫「法王子」。这是等於说将来继承王位的。是菩萨裡面最殊胜的。文殊菩萨特别代表的是智慧第一。大乘菩萨裡智慧第一。文殊师利确实是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会上看到。他跟普贤菩萨两个人同时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助手。我们中国人称為华严三圣。这个地位不可思议。非常的不寻常。他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值得我们深深的去思考。说前面这些阿罗汉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我们还不难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断两种生死。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一生成就。我们可以理解的。文殊、普贤是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麼?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可是我们在《华严经》上依然见到这两个人发愿求生。
华藏会上的后补佛。等觉菩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只有一个目的。成佛。成佛。在华藏世界成佛还不行吗?还要到西方世界?大概西方世界成佛快速、稳当。所以他要到那裡去。这就说明。西方世界如果不超胜华藏世界。他们两个去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这两个人去。我们也明白了一桩大事。什麼大事?佛法修学。在我们这个世界。无论你学哪一宗。无论你学哪一个法门。你将来的归宿都是华藏世界。都是以这个地方為归宿。是你修学真正成就了。你要不成就。还是搞六道轮迴。这是讲你真正成就了。你最后的归宿在华藏世界。你到了华藏世界之后。你再遇到文殊、普贤。他们还劝你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拐了好大一个弯才去。你想想看。你要到华藏世界去作菩萨。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像佛讲的至少是三个阿僧祇劫。吃尽了辛苦。到最后还是老实念佛去见阿弥陀佛。我们现在很幸运。一下就遇到这个。我们这一生就去了。他们要搞几个阿僧祇劫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跟我们碰头。这一碰头。我们在西方世界已经是老资格。他是刚来的。诸位好好的想一想这个问题。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可贵。这个法门的殊胜。
所以说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殊途同归。今天不管人家修什麼法门。我们听了。阿弥陀佛。你学你的。你有本事你慢慢学你的。他不清楚。我们清楚。我们走直路。一下就到了。他却绕圈子。绕大圈子。不晓得绕哪一生、哪一劫才绕到。我们晓得。将来统统都是归到这个地方的。所以这个道场、这个国度是十方一切诸佛所讚叹的。一切诸佛都劝眾生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也许你要问了。為什麼诸佛如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这一部经就好了。何必要四十九年讲那麼多?说那麼多废话?诸位要知道。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眾生机缘不成熟。跟他讲这个法门。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前面蕅益大师说得好。是对什麼人说的?成佛机熟。是对这样的人说的。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给你说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是对佛说的。不是对菩萨说的。那些人是菩萨根性。佛就跟他讲大乘经。去教他作菩萨;小乘根性。那就跟他讲小乘经。教他去作阿罗汉;人天的根性。那就连三界都出不了。叫他来生做个好人。得人天福报。就如此而已!唯独这个法门。是对成佛机缘成熟的眾生而说的。
所以世尊出世才说了无量的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是最精、最纯、最為第一。我们今天得到了。也没有生欢喜心。好像很平常。换句话说。我们成佛的机缘还没有成熟。如果真成熟了。得到这个。发无量的欢喜心。无量劫来找这个门路没找到。这下一下遇到了。这一生当中我们这个身体在娑婆世界六道轮迴叫最后身。来生作佛了。不是作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所以文殊、普贤他不在华藏世界成佛。他要到极乐世界去成佛。我们细心去想想这个道理。我从前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我对於这个法门採信。就是读《华严经》看到文殊、普贤。看到善财童子。他们一个个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才认真的去反省、仔细去思量。这才明瞭西方世界的殊胜。才回过头来把经教捨弃掉。来修学这个法门。如果不是这些人给我的啟示。虽然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还是很难接受。在华严、法华、楞严会上看出门道。才认识清楚。得来实在不容易。所以这两个人劝愿。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他现在是后补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了。将来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他什麼时候来?现在有人造谣。说释迦牟尼佛退位了。弥勒佛现在掌天盘。现在是弥勒佛的时代。这叫胡说八道。佛在《弥勒下生经》裡面告诉我们。弥勒菩萨什麼时候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佛讲了。以我们这个世界时间来算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是经上说的概略的数字。实际上详
弥勒菩萨。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就看得更清楚、更明瞭了。《无量寿经》前一半。阿难尊者当机。后一半。弥勒菩萨当机。弥勒菩萨现在在哪裡?说实在话。弥勒菩萨也在极乐世界。兜率天那是他住的地方。他的家。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他天天上学。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裡还要多。这个我们要知道的。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见到弥勒菩萨了。我们这世间有些人跟弥勒菩萨感情很厚。一定想生弥勒净土。将来弥勒下生成佛。他们就做弥勒的大弟子。就像释迦牟尼佛身边的舍利弗、目犍连一样。他们想这样做法。但是到兜率天亲近弥勒佛不容易。没有那麼简单。兜率天去的条件要修定。你没有定功去不了。夜摩天以上都要修定。四王天、忉利天。修福可以生天。夜摩以上单单修福不够。还要修定。兜率内院的条件更高了。弥勒菩萨是唯识学专家。他是学法相唯识的。他们修行方法是修「唯心识定」。根据法相唯识的理论修这个定。这个定修成功了。才能够到达兜率天。修不成功去不了。难!非常难!比起念佛求生净土的话。那就困难太多了。
所以我也曾经教给一些对弥勒菩萨感情很深厚的。我说不要修这个定。我有办法叫你见弥勒菩萨。什麼办法?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一到极乐世界去。弥勒菩萨天天到西方世界去上课。我们拉著弥勒菩萨。今天我到兜率内院去参观好不好?弥勒菩萨一定说。欢迎。走。跟我一道去。你看走径路。不修唯心识定也去了。也见到了。这个实在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诸位要晓得。我们是弥陀弟子。弥勒菩萨也是弥陀弟子。我们跟弥勒菩萨是学长、学弟的关系。身分大大不同。你在这裡修唯心识定。去到兜率内院。他是老师。你是学生。是晚一辈。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他是平辈。大大的不相同。这些事实真相都应当要明白、要了解。然后你才知道这个法门实在是无比的殊胜。真实不可思议!
下面这两位菩萨。『乾陀訶提菩萨』。翻成中国意思叫「不休息」。这有小字。叫不休息。『常精进菩萨』。这个意思就更明显了。这两位菩萨就劝行。教给我们。我们修学这个法门。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那就是「常精进」、「不休息」了。所以表法裡面。声闻跟菩萨劝信、劝愿、劝行。从上首名号裡面。就把本经三资粮的重要性為我们完全显示出来了。『与如是等诸大菩萨』。与会的菩萨眾之多超过声闻眾。為什麼?因為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是以菩萨為对象。声闻裡面。也是不是真正的小乘。都是回小向大的大菩萨示现的。所以菩萨眾与会的人多。非常之多。但是举出上首只举出四个。两个人劝愿。两个人劝行。这个意思也就很圆满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571.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