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虚云老和尚的惜福事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虚云老和尚的惜福事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虚云老和尚的惜福事迹
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复。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然后起床洗脸。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
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和尚看到时默不做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蹋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中午吃两大碗米饭。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我们说:“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
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当中。要更加注意惜福。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9/58692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虚云老和尚的惜福事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虚云老和尚的惜福事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