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9 04: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乐至报国寺前任住持离欲禅师。法号觉空。俗名侯喻君。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今属重庆市合川区)人。生于1885年。1992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十五日)预知时至。安详坐化。世寿124岁。

1简介

离欲上人(1868-1992)。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今属重庆市合川区)人。俗名侯喻君。

秉性刚毅。智慧过人。家世经商。年十五时。家道衰落。一贫如洗。一日在姑母家偶阅《金刚经》。顿有所悟。从此。看破名利。离家访道。民国十一年(1922)在射洪东山寺。依本空、思摩二位老禅师披剃。法名觉空。字离欲。修头陀行。寒暑不辍。历十三载。忽然大悟。

继后。于新都宝光寺方丈祖道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并承宝光堂上无下穷老和尚。付与衣钵。法号圆空。为临济宗二十二代禅师。师于晚年。每忆及当年学道情景。常慨叹说:“现在的青年人。连句重话都受不了。还能放得下么!”

2生平

游化各地中兴报国

师悟道后。游化各地。建寺弘法。民国十九年(一九三0年)。由中江县行脚至乐至报国寺(时报国寺长年失修。殿堂倾塌。然师目为绝好道场)。师身穿破衲衣。背负烂蒲团。来寺挂单。正值举办观音法会。四众云集。师声称自己是穷和尚。别无供养。愿在殿上打坐七天七夜。陪伴菩萨。众以为妄人。会首谢某说:“你如果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愿拜你为师。留你当住持。否则赶出山门!”并派人监视。师入定七昼夜;出定时。法会尚未结束。师又入定三天。众大惊。会首及信众当即争相皈依。师乃依法化度。广结善缘。致力修复。先后修复观音殿、藏经楼、东西丈室及楼廊、寮房等。规模臻于完善。师又飘然他往。

慈悲济世著手成春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五)师行脚成都。川军师长范绍曾。中弹深入肩胛骨。发炎剧痛。医院主张截肢。范不从。请一法国医生治疗。每次诊费银币四百元。连治四十天。痛更甚。一次在周某家偶遇师。求治。师随手给蜜枣二枚。范吃后。少时觉痛缓解;当夜醒来。肿痛俱消。忽觉一物抵背。视之为子弹。范大为惊异、感激。以银元十万供养师。时川北大旱。饥民遍野。师建议用此款“以工代赈”。仿宝光寺规模。建射洪县古佛寺。作为十方丛林。遵百丈遗风。农禅并举。建盐厂一座。植树三万余株。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举行传戒会。受戒僧众一百三十六人。旋以寺务付欲空法师。主动退院。师悲愿至深。平时弘教之余。有求医者。辄随缘施治。不少中西医束手的难症绝病。往往著手成春。活人无数。师治病。有时开中药处方;有时给患者水果或食品吃;有时与之闲谈;有时留在寺内小住。善巧方便。不拘一法。而疗效甚佳。因之远近求医者。络绎不绝。奇异事亦颇多。现报国寺已编辑出版《离欲上人遗方》(点击查看具体药方。可供参考)一书。索阅者甚众。

成都弘法大众倾仰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师应三宝弟子请。复至成都弘法。大众倾仰;共捐净财。在北郊任家湾(现人民北路)。为建“离欲念佛堂”一座。总面积达四千九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二千一百平方米。一时法缘殊胜。捐宝者不少为危症获救。深感再生之恩的患者。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

佛教法师心经

期。日机频繁轰炸成都。每遇空袭。前来避难者不少。而该处始终未被轰炸。一九四零年夏。一日。日军一百零八架飞机狂炸成都。饭后。师忽言有事。须往铁脚巷叶青成家。众人苦陈利害。师不从。抵叶家。警报大作。市民奔相逃命。师跏跌坐。从容嘱叶:“家中人勿惊乱。即将有人到此。”话毕。叩门声甚急。一中年妇女。仓惶入门。见师。扑地求皈依。师微笑。收为弟子。法名昌逃。笑谓:“昌逃、逃命的逃。”事后。人们上街。见房屋倒塌。遍地瓦砾。独存师所在两间铺房。完好无损。顿时好奇者涌进铺房。充塞小屋。有认识师者惊呼:“离欲法师!神仙!神仙!活佛!”立刻。求皈依者接踵而至。川军将领邓锡侯等人。亦先后皈依座下。

艰难创业梵宇重辉

一九五一年。师重返报国寺。守寺护林。种地养蜂。纺织草鞋。躬亲劳动。怡然自得。至一九八四年落实宗教政策。当时报国寺经历十年浩劫。又遭火灾。几成废墟。而师亦已年满九十七岁。出于爱国爱教的一片赤诚。毅然独肩重建千年古刹的艰巨任务。从整体规划到具体施工。都亲自料理。在其纯洁高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各地四众弟子。踊跃捐输。不费国库分文。经八年的惨淡经营。终于重新建造起琳宇梵宫。气象一新;寺内广植树木花果。绿荫密布。环境幽静宜人;并从缅甸迎回玉佛十三尊。其中四尊均高达二点五米;重新规划原千佛岩造像。已精工造就长达十三米的卧佛像一龛。及高约四米的接引佛像一尊。药师佛像一尊。观音菩萨像二尊。报国寺已成为瞻礼朝拜和旅游观光胜地。

诲人不倦普度有缘

离欲禅师一生。刻苦修行。深入禅观。悟佛心要。而对广大弟子。则据根机。普遍教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说:“人的自力是有限的。佛的愿力和慈悲则是无限的。人的自力好比微细的针。佛力则好比巨大无比的磁山。我们学佛修行。必须明心见性以求清除自身的一切诸缘障碍。再加以诚心勤力、老实念佛。接受无限的佛力接引。才是事半功倍之道”

上人自行化他。诲人不倦。普度有缘。言简而意赅。严肃而热忱。刚毅而温和。常把高深博大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明晓易懂。或引佛言祖语。或谈修行故事。或联系生活小事。稍加点拨。启迪弟子去体悟。

怎样学佛修行。禅师认为:学道之要领。必须从去妄念入手。三藏十二部。可用“去妄”二字概括。妄心与真心本来是一体两面。妄心附着于真心。妄心去。则真心自显。古德云:“打得念头(妄心)死。许汝法身(真心)活”。真实不虚。如何去妄?须

佛教法师 骗局

发大心。用功修行。立志了脱生死。广度有情。同时。应时时处处检查身口意三业。管好六个弟子——眼、耳、鼻、舌、身、意。还常举古德修行的例子。每天身上挂一个袋子。心中起一个恶念。即捡一粒黑豆放人袋内;起一个善念。即捡一粒白豆放入。夜里总结一天善恶念头的多少。最初黑豆多。白豆少;以后逐渐白豆增多。黑豆减少。这样就把修行的重点放在行上了。总之一句话。要从起心动念处脚踏实地用功夫。别无取巧之法。

几位初学佛的居土问:“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很多。怎么办?”

禅师答复:“你们要随时随地管好自己的六个徒弟。”

众人面面相觑。“我们哪有徒弟!”

一位居土若有所悟:“眼、耳、鼻、舌、身、意?”

禅师笑道:“不错。凡夫学道。妄念太多。犹如一块染污了的白布。要想洗净。不容易呀!要多念佛。清净身口意三业。同时多诵经礼佛。总有一天会有所悟入。”

生活检朴乐道安贫

师生活检朴。布衣蔬食。终身不变;清心寡欲。不求名利。乐道安贫。从不攀缘;非为弘法利生之事。芒鞋不出山门。日食仅用园蔬咸菜和豆制品佐餐;有供养珍贵食品者。每派人携往市场变卖作建庙用。所用被盖床褥均有无数补丁。家具用品皆旧破损。师安之若素。不许更换。一九九一年荣昌县部分居士。见师卧具破旧。特选购高档商品供养。师终不愿使用。仍变价用于基建;寺内开辟荒地数亩。除种植果树外。其余种杂粮、蔬菜;僧众功课之余。出坡劳作;师虽年过期颐。有时亦亲自下地浇水除草。农禅并举。以身示范。

离欲禅师又说:“

四川成都佛教法师

你们还不晓得。我年轻时还拣过字纸哩!我捡字纸不是为了卖钱。师父告诉过我:修行要爱惜字纸。这也很重要。我们今天能认得这些字。都是古圣先贤遗留下来的传世育人之宝物。怎能随地乱丢。任意践踏?把字纸收集起来。到庙上字库去焚化。坚持做下去。肯定会增福长慧的。我如此做了几年。智慧明显增长。看书时。可以一目数行。过目不忘。这叫做因果关系。什么事情都有因果关系呀!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拣字纸的本身就是在积福、积德。心生善念。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同样可以说他是在修行。若修实证。就能使人开慧。

出家是为了修行。修行的人要过苦日子。苦其心志。远离私欲。生清净心。这便是道业的成就。道心不坚固的人。哪能经受得起如此的考验。贪图享受。追求舒适、安逸、豪华、名利等。道念早就丢光了。一下从天上堕入了十八层地狱。正因为初心易违。而道心方显得特别珍贵。离欲禅师的成就正在于此。心不散乱。安贫乐道。长期过着清苦生活。道心坚固不移。禅师常年居住在一间小小的房里。从一扇小窗透进微弱的光线。照着一张三尺多宽的旧木床。床上的土麻布蚊帐。老蓝布的被褥和床单;一张烂草席。一个土蓝布包糠壳的枕头。都是疤上重疤。深浅不一的各色补丁。共有一百多个;一张旧书桌。一把旧竹椅。一个装满杂物的旧衣柜。屋侧一间小厨房内。一个泥糊的土灶。放着一口直径约一尺五寸缺一个边边的小铁锅;小缸边一张烂木桌。这就是1981年离欲禅师的寮房和厨房。以后。报国寺扩建重辉。僧人增多。设施改善。但禅师的寮房设备仍然是陈旧桌椅。无一新式家具。直到圆寂。每隔一段时间。禅师侍者就要去请附近的老居士来。为禅师的衣服或床单被褥补疤。

1985年的一天。一位老居士应邀来到离欲禅师的寮房为法师补疤。看见师父的寮房还是老样子。劝师父不要太亏待身体了。把床上的东西换成新的。禅师说:“身体是个臭皮囊。世人误认为我。并费尽苦心去维护它。越维护越迷。学佛是为了脱生死。不能被‘假我’所迷。要识破‘假我’。无私无我。忘我。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是地狱五条根。修行的人要远离私欲。欲望多了。烦恼痛苦就多。心就不能清净。心不净。土就不能净。土不净。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过去许多年都常常在大石头上坐卧。日晒雨淋。现在能够睡上床铺。就很不错了。铺的。不管有多少个疤。只要洗干净就行。”老太婆说:“师父。你讲得太好了。我虽然学佛多年。但懂得的实在太

佛教法师解释灵异事件

少。满脑子的凡念。听了师父的开示。我明白了很多。从今以后。我要加倍忏悔。”说着。就认认真真地给师父一针一线地补起疤来。还喃喃念着:“忘我。忘我。”

四川荣昌县佛云寺一位比丘尼是离欲禅师的弟子。禅师对她住的寺院支持很大。为了表示对禅师的崇敬。于1985年同几位居士诚心诚意地送上崭新的鸭绒被子、鸭绒枕头、俄国呢毯。禅师一见。连忙摆手说:“这些东西我用不着。拿回去吧!”比丘尼顶礼。十分恭敬地说:“师父。我们看到你年事已高。还盖这么破烂的被子。你就收下吧!”居士们也上前你一言我一语恳求禅师收下。禅师在她们面前不便多讲。点了点头。她们就叫侍者把这些东西铺在禅师的床上。等她们一走。禅师叫来侍者说:“我怎么会用这么奢华的东西。出家人贪图享受。奢侈豪华。还修什么行?当和尚是为世人造福的。不是来享福的。享福是折福。是道行的退化。”侍者点头称“是”。很理解师父的心意。立即把铺在床上的“礼品”收起来。放进保管室里去。两年后。四川某地发生大地震。省佛协发动各寺院支援灾区。禅师立即响应。托人变卖了那三件奢侈用品。加上积累的现金700多元。又发动乐至县的信众踊跃捐助。共集资4000多元寄去支援灾区。

1986年。四川江油县杨居士。满怀虔诚之心买来两部黑白电视机供养离欲法师。侍者和几位僧人推辞不受。但杨居士哪肯就此了结。还是把电视抱进来了。并直接找到离欲禅师软缠硬磨说:“为了寺院更好地学习。特地带来两部电视机。”禅师勉强收下一部。但规定只准晚上收看新闻。事过不久。就出了问题。一天。趁禅师不在。在看完新闻节目之后。有人收看起其他节目来。禅师知道后。把电视机收起来。不再开放。过后。禅师叫潘近仁居士来。他俩是几十年的患难之交。说把电视机送给潘近仁居士。潘赶忙推辞。禅师说:“你对寺庙做的事很多。这回收下电视机。也是件功德。这东西。僧人怎能看。能拴得着心性吗?修行的人。乱了心性是件大事啊!”潘居士虽然勉强收下。但他深知“只能担金上庙。不能扯草下山”的道理。庙子的东西一草一木也不能沾。回家后。托人给法师送去200元钱。心想:“这也算是一举两得。”

很多人谈论离欲禅师的清苦生活:“衣食非常俭朴。不仅床上用品疤重疤。连穿的衣裤也是补了又补。”从不为他自己乱花一分钱。听寺内僧人讲:许多年来。除招待客人吃新鲜蔬菜外。禅师和僧众常年都吃酸菜。而且不用油炒;收到供养的挂面也舍不得吃。留着招待客人。为了保护树木。不剔树枝烧。厨房里经常烧的是树叶、杂草。运来修建的土砖要及时下车。轻轻放下。堆好。禅师说:“两角钱都要讲因果。不能随便浪费。信众好不容易节约到一块砖的钱呀。打烂一块砖。就造下很大的罪过。”一次庙上待客。饭桌上中间摆两样素菜。一碟咸菜;四方整整齐齐摆八个盛满稀饭的土碗。八双木筷。客人们默念后开始用斋。四川蓬溪县河边区一位妇女不小心掉了几颗饭在桌子上。不大介意。过了一阵。同桌的禅师也掉了一颗饭在桌上。立即推开饭碗。拣起来吃了。大家见了。敬仰之心油然而生。那位掉饭的妇女满脸通红。立即把掉的饭一一地捡来吃了。低头不语。这时禅师说:“粮食是宝中这宝。来之不易。农民要流多少汗水。才能换来几粒米啊!我过去住山洞。吃野菜。二十年没沾过一颗粮食。现在能吃上大米。咋能浪费一颗呢?”有一次。乐至县欧志宏见禅师把掉在桌上的饭拣来吃了。便说:“你老人家身体要紧。这样做不卫生。”禅师说:“你还不懂一粒米的重要性。你知道一粒米大过须弥山吗?”欧志宏回答:“听说过。‘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离欲禅师说:“不错。懂得的就要照着去做;不做。就是没有真正懂得啊!”

农禅并举世外田园

夏日。来报国寺的游客想洗个冷水脸。自来水管无水。问僧人何故?僧人说:“自来水管是李多林居士花了几千元安装的。师父说要节约用水。只能在会期时才能用自来水。平时只能挑水吃。这是我们的庙风。”

乐至报国寺历来就有天天劳动的习惯。离欲禅师说。要遵照百丈法师的遗规“一日不作。一日食”。这叫农禅并举。僧人寮房都放有锄头、扁担、箩筐。禅师还亲自参加劳动。言传身教。离欲禅师说:“享福就是消福。福消尽了。就要堕三恶道。人人都要惜福。节约用水也是惜福”。禅师还说:“劳动也是修行嘛!修行的人就是要吃得苦。要磨练。吃不得苦的人。怎么能悟道?”离欲禅师的劳动那要算一把好手。他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常常打赤脚。寺院开放以前。基本上是他一人坚守庙子。在庙侧的乱石堆上。挑泥面土。栽种红苕。还搞副业。师父打的草鞋又结实又好看又耐穿。顶好卖。供不应求。大家说师父是有道法的。穿他编的草鞋会化险为夷。百事顺遂。称为“神仙草鞋”。师父还响应政府号召。喂了几十只鸡。每天把鸡放出来。只把铃子几摇。鸡就从四面八方跑回来吃食。奇怪的是这些鸡从不到寺外去损坏农民的青苗。母鸡生的蛋。师父从没卖过高价。师父还养蜂十多桶。能造蜂王。随时可以伸手进去查找。每年分箱从未逃跑过。师父还发明了简易离心机取蜂蜜。并传授养蜂技术。使大家都受益。

乐至县三星桥老中医郭元卿医术精良。与离欲禅师交往密切。关系很好。郭元卿的儿子叫汉东。对离欲禅师十分敬佩。很想去报国寺看看古刹的风光胜迹。听听离欲大师的教化开示。离欲禅师知道汉东的心事。1971年初夏的一天傍晚。、郭元卿叫汉东去报国寺。离欲禅师要送一桶蜜蜂给他家喂。汉东高兴得一夜睡不好觉。第二天赶到三星桥。离欲禅师早在诊断室等他了。下午3点多钟。汉东跟随离欲禅师。步行在田间小路上。老和尚虽然年逾八旬。走起路来却很轻快。飘然若仙。不亚于年轻人。当时年仅二十的汉东。稍不加劲。便要落后。一路上。离欲禅师不断向汉东讲解养蜂的基本知识。传授他养蜂的绝技;并再次鼓励汉东要好好学习父亲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他们走到报国寺。天还未黑。离欲禅师立即带汉东上藏经楼查看蜂群。汉东四处张望。见藏经楼下的观音殿和两边的厢房。楼下都作了小学的教室。老和尚被挤在靠近公路旁的一间耳房内。十来桶蜜蜂全部置放在藏经楼上。那天是星期日。小学生照例没来读书。整个报国寺显得冷冷清清。除了蜜蜂的嗡嗡声之外。偶尔听到古树林中几声鸟鸣。因为“文革”“破四旧”的冲击。报国寺的殿堂楼廊破损不堪。只有老禅师独自充当报国寺的守护神。在藏经楼上。汉东看到离欲禅师戴上纱窗面罩。打开蜂箱。逐桶仔细检查。他用手特别轻慢。深怕惊动蜜蜂。群蜂也特别温顺。彼此显得十分友好。离欲禅师也给汉东戴上面罩。边查看边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繁殖分群和酿蜜情况。将养蜂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汉东。待到傍晚。等蜜蜂全部飞回蜂箱后。老禅师即将箱门封闭。用手指着那桶手提式蜂箱对汉东说:“这一桶。就是送给你的。明天早上。就可以提回家去放养了。”天色黑了。从藏经楼下来。这一老一少在一块共做晚饭。汉东烧火。禅师洗锅。他用少许几滴菜油炒了两个鸡蛋。煮成鸡蛋面条。满满地给汉东挑了一碗。吃碗鸡蛋面。在现在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可在当时却非常难得。那鸡蛋是离欲禅师用他摇出来

感恩佛教法会的带动法师

的蜂蜜。拿去跟附近的农民掉换得来的。汉东的口福真不浅呀!更可欣喜的是。当天晚上老禅师陪他同床共寝。汉东脱衣上床。感觉到床单有数不清的补疤。但却十分干净。年轻人瞌睡真大。倒上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还不知道老禅师是哪阵上床来给他盖好了被单。汉东睡得那么宁静。那么香甜。等他一觉醒来。天空已出现万丈霞光。老禅师早已把饭煮好。汉东吃了两大碗南瓜稀饭。便提着那桶蜜蜂。谢别离欲禅师。兴高采烈地返回三星桥家中。

郭元卿的女儿回三星桥老家探望父母。听说离欲禅师送了一桶蜜蜂给自己家。非常高兴。父亲告诉女儿。他听离欲禅师讲。养蜂不花钱。对农业生产有好处。人吃了蜂糖。对身体有好处。养蜂是一项有益无害的技术。卖一群蜜蜂。就教一个学生。将来走不动了。学会养蜂的人可不少了。这对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非常有利。乐至龙门、三星、新建。乃至遂宁新民、栏江一带养蜂的人不少。几乎都是当年离欲法师教出来的学生。

离欲禅师养蜂产出来的蜂蜜质量很高。数量也不少。但他自己很少食用。其中。大部分是托人带去卖给供销社。把卖得的钱用来买口粮和维持寺庙日常开支。小部分用来赠送老弱病残和好友。70年代乐至县居士郭惠兰终年被病魔缠身。离不开药罐。一位老中医开了一剂《专翕大生膏》。要用蜂蜜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一位老前辈送给郭惠兰一瓶蜂蜜。郭惠兰带回去做成丸药服用。效果很好。从那以后。缠身多年的肺结核、肝肿大、胃溃疡、眩晕症等诸多疾患再不复发。后来。在那位前辈的言谈中。郭惠兰才知道底细。原来用来做丸药的蜂蜜就是离欲禅师送的。那瓶洁白的上等蜂蜜。是离欲禅师亲手酿出来的蜂蜜。是他老人家冥冥加持过的蜂蜜。吃了这瓶蜂蜜。不仅身体康复。还延年益寿。郭惠兰在青少年时期多次病危大难不死。多次被人断定满不了60岁。至今活得健康自在。有精力学佛念佛、护法弘法。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效力。

可是。还是有起心不良的人偷走师父的蜂桶。有一次。有人偷去离欲禅师两桶蜜蜂。禅师先找区武装部杨富知查找。杨想试师父的功夫。请他提供参考的方向和距离。师父说。可能是在报国寺的东、西方。大约十到三十里的地方。经武装部查实。在乐至县永和乡靠三星断石岗一个农民家里找到一桶。正是西方十里。盗蜂者自己招认。赔礼道歉。未作追究。另一桶无法找到。师父亲自出马去找。十多天后。师父去四川遂宁县分水乡查到了。正是东方三十里处。师父看到自己熟悉的蜂桶。直截了当地说请把蜜蜂还给我。偷蜂人不肯承认。离欲禅师请来大队书记。指出蜂桶的特点。偷蜂人还是抵赖。禅师说:蜂桶里有我亲手造的蜂王。我可以取出来。如果是他的。那就请他把蜂王取出来看看。这下偷蜂人傻了。既说不出道理。又不敢去取蜂王。离欲禅师镇定自若。把手伸进蜂桶。眨眼功夫。把蜂王取出来了。还讲了蜂王的巢穴怎样构造的情形。然后把蜂王又放回去。平安无事。偷蜂人丑态毕露。只得低头认罪。师父一直是以慈悲为本。宽恕了偷蜂人。要回蜂桶了事。

1985年。全寺种了二十来亩地。挖红苕一万多斤。油菜籽卖了一千多斤。收豌豆八百斤。种的蔬菜足够寺里吃。有时还吃不完。1986年乡上收回土地。只留下八亩地种麦子、葫豆等。僧人每天除早晚上殿和举行其他佛事活动外。都要劳动。分配的活路没做完不能用斋。下雨天。也要安排洗桌椅、板凳、磨锈、油漆桶等。离欲法师说:“劳动不但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种福田。培植福根。”他已年高百岁。仍然到地里亲自指导播种、施肥等。对于花草。他管理得很精细。亲自剪叶、除草、施肥。当年。离欲法师独居古刹。含辛茹苦。守庙护林。在“文革”中。成群结队的人“造反”。要砍伐几百年参天古树。离欲法师挺身而出。多次据理力争挡住砍伐;并写信向中央、省、地、县各级有关部门反映。才由当时的“县革委”出面落实管理措施。转危为安。保护了这片林木。有一种雪松。全县栽过都没有成活。说是乐至水土不合。专家也说不易栽活。但是。师父拿到报国寺不仅栽活了。而且长势很好。还有一种容易倒伏的中山柏。师父一栽。竟然枝繁叶茂。苗圃里都不好种的铁藜芭刺。经离欲法师育苗移栽。成活率很高。

走路也是修行

1986年盛夏。101岁的离欲禅师带领弟子一行数人。背上行李。从四川乐至县去射洪县东山寺拜祭本空禅师。到了洋溪镇。距东山寺还有七八里的山路。有人劝离欲禅师坐滑竿。离欲禅师说:“修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吃苦。走路也是修行。”居士们一听为之震动。有所领悟。所谓“行、住、坐、卧都是禅”、“一念净心成正觉”。学什么、修什么、证什么、悟什么。惟一颗清净之心。

预知时至安详坐化

师身材修长。银髯飘逸。目光炯炯。气朗神清。视听聪明。步履矫健。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七日(农历壬申年三月十五日)预知时至。于报国禅寺丈室。安详坐化。世寿一百零七岁。至于师之年龄。据乐至县佛教界人士。赴合川、射洪等地调查结果:师生时为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终年应为一百二十四岁。师生前于年龄素不在意。有人曾问:“师父。人家都说你瞒了岁数。是吗?”师微笑答道:“何必说那么大嘛。”有年轻人问:“师父。你多大岁数?”“和你同年。”说完一笑。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离欲上人圆寂后端坐像

师生前曾任射洪县古佛寺方丈。乐至县报国寺方丈。乐至县佛教协会会长。内江市佛教协会名誉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乐至县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内江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上人和他的部分弟子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上人用了几十年的床单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上人使用多年的蜂桶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上人用过的草鞋机头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

上人亲手编制的帐目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30004.html

以上是关于「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报国寺」百年高僧之:一代圣僧离欲上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05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