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净土圣贤录白话:宋知礼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08 04:5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净土圣贤录白话:宋知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净土圣贤录白话:宋知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圣贤录白话:宋知礼

  宋 知礼

  知礼。字约言。明州(今浙江宁波市)金姓人氏的子弟。其父母曾于佛前祈祷希望能获得子嗣。然后梦见一位神异的僧人携带一名童子托付给他们并说:「这是佛陀的儿子罗

胆小懦弱佛教法师

罗也。」不久之后。就生下了知礼。知礼七岁时。丧母。哀号哭泣不止。禀白父亲要求出家。因此前往太平兴国寺。依止洪选法师而得剃度。等到年纪稍长。依止宝云寺的义通法师学习天台教观。对于圆顿大教的要旨。只要一经教导即能了解。宋太宗淳化年间(西元九九○~九九四)。所依止的义通法师既然已经入寂往生。因此接受迎请而主持乾符寺。不久又迁移到保恩院。在当地开示宣

香港有名的佛教法师排名

扬天台教观。学人门徒接踵而至。

  有一年明州大旱灾。知礼与慈云遵式法师。一起修习金光明忏法。约定如果三日内不下雨。就要自焚一只手。到了约定的日期。果然下起大雨。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西元一○一○年)重建保恩院。皇上赐名为『延庆』。祥符六年(西元一○一三年)建立念佛施戒会。自己亲手写疏文以劝导大众说:

  「原本现前一念心性本自圆融。一切诸法本来无碍。所遇的熏染因缘既有不同。所感的果报也自然产生差别。因此如果随顺本来无染觉性而修行。则能显现出诸佛庄严的清净国土;若是随着妄想情执而造作。则将依循五趣(六道)的生死之路而痛苦轮转。所以处在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想要超升解脱尤其困难。反之堕落受苦的则比较多。经典说:『能够获得人身的。如同指甲上的泥土那么稀少。而失去人身的。就如同大地的泥土一样地无穷无尽。』除非一直等到你能够将三乘的功德修行圆满。才能免除在胎卵湿化四道受生。

  然而。实在是因为娑婆世界的境界粗恶强大。无明烦恼众多炽盛。如果想要依靠自力而度脱生死。实在是难有其人。反之。如果是生于西方世界。其佛国土极乐

佛教法师jihgjie

庄严、身心清净毫无烦恼垢染。一直到究竟成佛之间。都能免于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之中。经典说:『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又说:『众生往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 』若要往生彼国。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修习彼佛的慈悲。一定为阿弥陀佛的广大本愿所摄取。当我们弃舍这个报身时。必定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完整的情况就如同经典所记载的。这实在不是任意捏造妄想推测的胡言乱语。

  今天结集万人来一起共修。而成为一个莲社。希望大家心心系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日日刻期精进发愿往生。每一年的仲春二月。集合在一起。一同修习供养。共同听闻法音。会集万人的心意。合成共同一致的志向。使大家圆满成就净土的清净功业。达到求生极乐世界的誓愿。更何况在劫浊的娑婆世界寿命短暂。生命的光芒就如同风中的烛火。只要一口气不来。三途的恶相即刻现前。怎么可以自我宽松懈怠。毫不思惟将来可能的果报呢?希望大家应当要依照佛陀的教化。不可随顺个人的情意欲望。顿时止息妄想攀缘的心。唯独精进不懈地忆佛念佛。 」自从知礼发起结集莲社之后。每年只要一

2017佛教法师招聘

到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办法会而成为贯例。

  知礼曾经集合十名僧人。一起修行法华忏法三年。期约三年忏悔完毕后。将要焚身供养《法华经》。以求生净土。后来为大众所阻止。因此没有完成愿望。然后又召集十名僧人。修习大悲忏三年。燃三根手指供养诸佛。北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驸马李遵勖将知礼的高尚德行上奏朝廷。因此皇上赐号为『法智大师』。并敕令住持世间弘扬教法。

  知礼认为从前的许多祖师。以及阐扬净土法门的贤者。大多只谈论净土的事相。而较少开示作观的法门。这样虽能暂时教化当世的根机。但是未能穷究圆顿的义理。因此取天台智者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极力研究它义理深奥的地方。究竟通达地畅演阐示其中玄妙的宗旨。而著作成《妙宗钞》万言。他在释经题时。大略是这么说:

  「『观』者。总举能观。也就是十六种观法。『无量寿佛』。是举所观境的最重要之处。并以此统摄其他十五种所观的境界。能观都是一心三观。所观的都是三谛一境。毗卢遮那佛。遍满一切处。一切诸法。都是佛法。因此。所谓众生本性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性。并非自生也非他生。非因非果。当下即是圆满具足本来清净而究竟觉悟的体性。

  所以《大乘起信论》说:『所谓觉的意义呢?就是心体离念的意思。而离念的相状。就是等同虚空法界。无处不周遍。一真法界平等一相。就是如来的常住法身。依此法身而指出众生本具的觉性。称为本觉。 』由前述可知。果地佛果圆满而明觉的体性。就是我们凡夫本来具有的性德。因此佛陀一切言教所谈的修行法门。无不是为了显示此本来具足的觉悟体性(佛性)。所以说四种三昧。通通称为念佛(一、常坐三昧。即一行三昧。二、常行三昧。即般舟三昧。三、半行半坐三昧。即法华三昧。四、非行非坐三昧。可名随自意三昧。详见《摩诃止观》)。

  虽然这些都称为念佛(念觉性)。然而这些都是以一般通途的方式来显示诸佛性体。而如果是西方净土十六观门、以及般舟三昧。就是凭借着彼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用微妙不可思议的观察。专就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显示众生本来具足的真佛性体。虽然凭借了极乐世界的境界来作观想。但是必须要知道无论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都是同居于一心之内。心性遍周法界。无

佛教法师又叫什么

有一法不是唯心所造。无有一法不是本性具足。如果有丝毫一法从心外所生。则不名为大乘观法。

  所谓的心性。是具足一切法。遍造一切法的。然而实在来说也没有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就是法。即法就是心。能造的因缘以及所造的一切法。皆悉当处全是心性。因此今日所观想的境界。无论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乃是以法界的心来观想法界的境。而往生于法界之内的依报、正报、色法、心法。如是则名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观、唯境。

  因此。解释『观』字。用一心三观。解释『无量寿』。用一体三身。 《观无量寿佛经》的经体、经宗和力用。其义理都是属于圆教。判教都是属于顿教。寄语诸位修行的人。观行虽然甚深微妙。但是本来就普被于初发心之中。若是能够精进用功。何必忧虑不能成就。纵然尚未入于圆教的净土上品。但现今在因地力量也是很强大的。一旦往生到彼极乐世界。得以登入莲池海会。所见的依报、正报。都是圆教之中微妙不可思议的法界境界。很快地就能证入圣人的阶位。所度的众生也更加广大无边。何况娑婆世界六尘境界粗恶强盛。实在是生死轮回的险难之处。因此必须在外相上作事相忏悔。在内心中勤作义理的思惟和观想。正修与助行并进。加强愿力刻期修行。如此则必定得生于净土宝刹。速证无生法忍。今日解释观门。其意义就是在此。 」知礼其他的撰述著作。大多指引归向极乐净土。而此《妙宗钞》是其中最肯切重要的。

  当时正当皇帝诏告天下。设立放生池。知礼每年遇到佛诞日。就结集放生会。集合大众一起修法。然后放生鱼鸟等众生。官府听闻到他的德行。命令枢密使刘筠撰写文章。立石碑于寺院内。北宋仁宗天圣六年(西元一○二八年)正月元旦。将要入寂往生之前。启建金光明忏七天。到第五天结跏趺坐。召集大众说法之后。突然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然后气尽而往生。时年六十九岁。往生后。开着龛柩显露遗体有十四天之久。指甲头发却变长。火化时。舌根不坏。像莲华的形状。 (四明教行录。观经疏钞。佛祖统纪)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9/59366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净土圣贤录白话:宋知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净土圣贤录白话:宋知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293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