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陈国祥:圣严法师 禅慧辟净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陈国祥:圣严法师 禅慧辟净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国祥:圣严法师 禅慧辟净土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一代宗师圣严法师如其自我惕励,拖着孱弱的身子,戮力弘扬佛法,化育无数信众,而于日前走到生命尽头,圆寂
圣严法师无疑是当代承先启后的高僧大德。他不仅是佛教领袖,也是佛学大师;不仅是佛学教育家,也是心灵启蒙者;不仅以文字般若弘法,更创建法鼓山道场,成为一个集教育、研究、弘法、修持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园区。他跨越研究与弘扬之间、宗门与学派之间、宗教与社会之间的界线,浑然自成系统,优游自得,而能成就无量功德,足堪永垂不朽。
法师禅学思想承继禅宗临济与曹洞禅法,尤能将整体佛法融通贯串,相互包容涵摄,冶于一体,而不固守一宗一派之见,且摒除一时一地之限。他对于佛法的融通,次第分明
他是“人间佛教”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深信“心净国土净”,因此强调“人间净土”的理念。圣严法师认为,佛教的净土不只在于“他方的佛国”、“婆娑世界的天国净土”、“理想的北俱卢洲”,更在于“我们内心的净土”。他强调:“如果不能把自新中的贪、嗔、痴等种种烦恼放下,我们就不会见到净土。”若能放下“与不满意、痛苦、不自由、不自在相应的烦恼心”,净土就会在我们面前出现。在具体的行为上,要以“持戒”净身口,以“禅定”安乱心,以“智慧”修慈悲。
圣严法师最为人所记诵的精言是“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他曾以“以慈悲的感性照顾所有的人,以智慧的理性处理一切的事”来勉励信众。道理就在法师所谓“内心清净,便见处处是净土”的智慧中,否则既不持戒,又不净心,当然要烦恼无穷了。基于此,圣严念兹在兹的是导正人的价值观偏差的“心灵环保”。
圣严法师深入人间的佛法弘扬工作,正是因为如此紧扣社会,从社会人心的需求为立足点,建构了安顿现代人身心的“人间净土”理念,才能广泛地启迪人心,净化社会,从而发挥深远的化育效能。对于佛教的发展而言,“人间净土”理念是为了建立“此世”的净土,而不以死后的极乐世界为主要的修持目的,正可纠正佛教沦于鬼神化、民间信仰化的现实际遇。
整体而言,圣严法师对佛教的改革与发展居功厥伟,对佛法的弘扬及人心的引领超越凡俗。深究其源,应可归因于他的禅学观念以“众生皆有佛性”的清净心为基础,重视智慧开展而次第分明,重视生活实践又兼顾基础训,以“一念清净念念清净”原则,透过顿渐法门的融摄,达于人间净土的目标。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0902/t20090207_107644.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陈国祥:圣严法师 禅慧辟净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陈国祥:圣严法师 禅慧辟净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