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法海禅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历史上真实的法海禅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史上真实的法海禅师
导读:当今有关法海的话题越来越火。但是人们对于历史上法海禅师真正的认识确知之甚少。法海和尚作为沩山禅师的亲传弟子。曾主持镇江金山寺。他修持法性。超凡脱俗。正道中行。破除无明。本与红尘中的恩仇爱怨无牵无涉。真是想不到会“闭目佛前坐。骂从戏中来”。这便是宋元话本的捉刀人。张冠李戴。胡编乱写。牵强附会
历史上名为法海的僧人有数位。名最著者为金山寺法海禅师。关于这位得道高僧的公案众多。曾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中。有道高僧法海禅师可能就是据此创作。
法海就是裴休的儿子。俗名裴头陀。〔裴休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裴休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在相位五年。裴休为官廉洁。治理有方。他博学多才。书文俱佳。大家熟知的柳公权《玄秘塔白蛇传碑》便是裴休撰文。《新唐书》、《旧唐书》均为他立有其传记。)裴休。字公美。唐代
据《金山寺志》等有关资料记载。法海就是裴休的儿子。俗名裴头陀。少年时被他父亲裴休送入
现金山寺仍有法海洞。据传即修寺时所居的洞。法海是得道高僧。历史上从没有折散别人的家庭。据说法海曾驱赶一条白蟒蛇入长江。后来据此创作出了《
裴休任洪州刺史的时候。结识了黄檗希运禅师。当时。希运禅师在黄檗山大安精舍隐修。终日混迹于僧众之中。做一些诸如扫洒殿堂之类的杂务。人莫测其深浅。
一日。裴休入寺烧香。寺院主事僧负责接待。在参观一处壁画的时候。裴休问:“是何图相?”主事僧回答道:“高僧真仪(一位高僧的肖像)。”裴休问道:“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事僧无言以对。裴休又问:“此间有禅人否?”
主事僧道:“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裴休道:“可请求询问得否(请他来问一问。好吗)?”
于是。主事僧急忙把黄檗禅师叫来。裴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黄檗禅师。心里很高兴。于是对黄檗禅师道:“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
黄檗禅师道:“请相公垂问。”裴休于是把刚才的问话重复了一遍。黄檗禅师大声喊道:“裴休!”裴休应诺。黄檗禅师道:“在甚么处?”裴休当下知旨。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连声赞叹道:“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故汩没于此乎?”寺院僧众都愕然不已。
裴休送子裴文德出家。并作“警策箴”。字字句句劝勉其子精勤向道。莫荒废大好时日。其文摘录如下: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又偈: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不过这位享尽荣华的裴文德出家之初。经不起寺院的苦行生活。但父命难违。只有强忍。有一天。将满腹牢骚以一偈道出:“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院住持和尚禅师听了。微笑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深以为愧。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
如今。在镇江市金山寺外的“读经洞”中。塑有一尊慈慧明心的法海读经的高大坐像。受到众多参观者的瞻仰。据说就是法海当年的苦修之处。法海圆寂后。弟子们在他坐的石洞里雕了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宋代诗人张商英称赞他是“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据说为唐代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主持护送鉴真大师像回扬州大明寺探亲顺访金山寺。进法海洞膜拜。见法海塑像。特别审视法海手掌。果然有断指一节。十分感动。
雷峰塔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5/145866.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法海禅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上真实的法海禅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