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令人敬仰的五个老实念佛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最令人敬仰的五个老实念佛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最令人敬仰的五个老实念佛人
最令人敬仰的五个老实念佛人
一、黄铁匠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
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
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
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
——云居山方便开示(1955年)虚云老和尚
二、东瓜和尚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欢吃东瓜。人们就称他东瓜和尚。
他是杭州人。在华严庵出家。出家以后。专修念佛法门。邻近庵有一位慧照师和他打同参。二人很好的同参道友。很奇怪。东瓜和尚。吃饱就跑出去街上走。在杭州街上走来走去。走到晚上就回来。晚上继续念佛。每日都一样。都是在街上走。他的同参感觉到。好像不太肯修行。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但是也不敢对他说什么话。而他的习惯就是这样。每日吃饱就到街上走。晚上就回来。回来又有在念佛。这样的生活。经过了十多载。有一年他要往生的前一年底。见到同参慧照师的时候。他就对慧照师说:「老同参啊!我正月初六就要去西方。你正月初六要来送我!」慧照同参把他看做在开玩笑。想他一天到晚都在走街路。说他要往生。实在不太相信。但是口不敢说。心中在冷笑。口就回答说:「好啦!好啦!你若要往生。当然我会来送你!」东瓜和尚说:「我一旦话说出来就标准!不要忘记!」「好啦!好啦!我不会忘记!」年过了。正月初六。那日早上东瓜和尚就去法慧庵。受人供养吃饭。还没回来的时候。慧照师就已经来要送他。看他不在。就知道可能是在开玩笑。连他自己都没有在准备。说他会往生。那有这一回事?就在里面坐。坐到东爪和尚吃过午饭回来。回来见到老同参慧照师坐在那里。就问说:「你来做什么?」他说:「你告诉我说。你正月初六要往生。叫我来送你!你却问我要来做什么?很奇怪?」「真的!我有对你说过。你若没有提起。我也忘记。这样。好!现在我要去了!」马上就去沐浴换衣服。海青、披衣已经穿好。就去拜佛。拜好。就去坐着。就向他的同参说:「这样。我要去了。但是我有一首偈颂。请你写起来。」开始念:「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偈颂念好的时候。念一声「阿弥陀佛」。静静的坐在那里。他的同参见他静静坐着。就为他念佛。念了念。就看他。他都没有动。没有表示。再过一段时间摸他。他已经没气了。果然是走了。非常自在。看他的偈颂就可以知道:「终日走街坊」:说我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来走去。做什么呢?「心中念佛忙」:我虽然是走街坊。没有一日闲空。不是在逛街。我是在念佛!“世人都不识”。世人都不知道他在修行。也许还以为他在闲逛呢。可见念佛法门真的不简单。真是易行道。即使终日逛街。只要心中念佛不舍。必能自在往生。
三、修无师: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这是倓虚法师在《念佛论》中讲到的真人真事:倓老是哈尔滨极乐寺的住持。极乐寺建立之后。以开堂传戒作为庆祝。并请谛闲老法师当得戒和尚。因为他的老师是谛闲老法师。开坛传戒是佛门最大、最殊胜庄严的法会。需要很多人帮忙。修无师也是从外面来的。发心到戒坛修福。帮助大众。
当时的当家师是定西法师。定西法师就问修无师:‘你能做什么?’
修无师说:‘我愿意在传戒期间照顾病患。’传戒当中。戒子伤风感冒。或是身体有不适时。都必须要有人照顾。
修无师不认识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虽发心出家。也不懂得经教。所以就老实念佛。他待人谦虚恭敬。如何辛苦的工作都很欢喜、很乐意去做。从未推卸过。尤其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他也去做。这是他的德。
定西法师就把这个工作派给他。可是过了没几天。他就跟倓老与定西法师告假。倓老是很有修养的人。因为你是外面来的法师。你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不以为怪。
定西法师就有点沉不住气。就责备他:‘你这个人未免太没有恒心。传戒才两个月。你要帮忙就帮到底。来了没几天。怎么就退心想走了?’
修无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极乐世界去。’
这两位法师一听愣住了。‘你要往生?’
修无师说:‘是的!’并请求老和尚给他准备一、两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听。这是大事情。
定西法师说:‘大概多久?’
他讲:‘大概十天。’
到第二天。修无师又来说:‘禀告老法师。我今天就要走了。能否请几位法师帮我助念。送我一程?’当然。戒期当中听说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着往生。要人助念。哪个不欢喜!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说:‘修无师。从前听说往生的人。临走之前。都要作几首偈子、作几首诗。留给后人做纪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
修无师说:‘我是个苦恼的人。不认识字。也不会作诗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可以告诉你们。“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钟。他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后还有舍利子。谛闲老法师对他非常赞叹。
四、锅漏匠:
谛老法师在金山住了好些年。他在金山住时当知客。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老乡。是他小时候的玩伴。这人是个手艺人。俗语讲“锅漏匠”。也就是盘、碟、碗、瓷器摔坏了可以拿锯子补好再使用(这时候没有了)。谛老法师原是买卖人。跟他舅舅学医。这时候在金山当知客。所以老乡来找他。
这锯碗的手艺人找他说要出家。要认他做师父。谛老法师说:“你不行!都这么大岁数了!四十多了。没念过书。学经教自然是学不了;苦行你又受不了。你出家不是找麻烦吗?”劝他多次。他坚持非出家不可。这从
他说:“那当然!我认你做师父。你怎么说。我一定听。”
谛老说:“你若听我话。你这么大岁数了。现学经教也来不及。你就直接修行。就听我说。”
他说:“你说什么。我都听!只要让我出家。”
谛老说:“早先有个手艺人。出家修行成道了!你就跟他学一学。”
他说:“你只要收我做徒弟。你怎么说。我怎么听。”
于是谛老接着说:“你出家以后也不要受戒。我给你找个小庙。你不要出庙门。就老实念佛。我给你找几个功德主护持你。供你吃饭。”
谛老接着说:“南方宁波信佛的人很多。差不多每个乡村都有小庙。都有人信佛。拜佛。我去过。在那住过三年整。我给你找个小庙。在里面什么都不需要。你只须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黑夜、白天不间断的念。什么事也别管。到时候吃两顿饭。我给你找好功德主。”
谛老法师那时很有名望。信徒很多。就托人办妥这事。教他修行方法。就是闭关。也叫方便关。一个小庙一个人住着。每天有老太婆到时候来给煮两顿饭。他就不做买卖(手艺)了。听谛老法师告诉他这个修法。心想准是好道;这道一修。准能得好处。他也不知道将来会得什么好处!谛老就回金山了。
以后他念了三四年的工夫。哪儿也不去。他那时正是初发心的时候。勇猛精进。俗话说。“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过了三年。佛就到灵山”。离远了。人在初发心时。就告诉这个法门。他就心诚。一修到底。时间长了就懈怠。不当回事。
他听谛老的话。只要睡醒。就念佛。他从前做手艺。挑东西。双腿有劲。就绕着佛念
有一天。他告诉煮饭的老太太:“明天你不用给我煮饭了。我不吃午饭了。”
老太太以为明天必是有人请他。这三四年也没看他去哪儿。很奇怪。就问他。
他说。在当地有两个亲戚朋友。他出去看看。回来后。就对老太太说:“你明天早晨不用来煮饭了。”老太太以为他出去一趟。明天又有人请他吃饭。
第二天老太太惦记师父。到吃饭的时候。就去小庙看他回来没有。小庙贫穷。不怕偷盗。虽有门也没关。老太太到门口就说:“师父吃饭回来了?”里面没人答应。走进屋。看见他在床铺下边站着。脸朝窗外。手上拿着数珠。老太太一看。问他话他也不答。仔细一看。师父已经死了!站着死的。念佛站着死的。老太太吓一跳。她就向邻近人说:“师父站着死了!”这就来了好些人来看。
看师父一手拿着数珠。另一手握着灰。扳开手一看。他手里有八九块现大洋。那时南方人吐痰的痰盂不是洋磁的。有点水在里面。它都是灰盒子。是一个四方的托盘。盒子里放有灰。人吐痰在灰里。隔日倒了再换新灰。一看那吐痰的灰盒子。里里外外都是灰。再见他手上捏了一把灰。手里握着八九块现大洋。人们明白了。他一定是做手艺时存了的几块钱(当时大洋钱是很珍贵的。存了也没有柜子放。也没有锁。他就埋在痰灰盒里。谁偷东西也不会想到痰灰盒子里去偷)。他是恐怕死后别人不知道。他把钱抓在手里。站着念佛往生。他是预备拿着这些钱。让人们看看。好办理后事。应该是这个道理。这是谛老法师说的。
后来。他的几位护法给谛老法师送信说:“你的徒弟站着死了!”
谛老坐船第二天就来了。一看他那样站着都两三天。就这样直直的站着。谛老师父这才给他办后事。谛老说:“不错呀!你这出家没白出。比那当大法师。当方丈住持的高明得多了。像你这样的成就不多呀!”很赞叹他的。
我说这谛老法师两个徒弟。还有一个是参禅的。一个念佛的。你们诸位比一比。那个参禅的很有几年苦功夫。做了个土地爷。这个耍手艺的锅漏匠。人家念三四年佛。立着就走了。总算是真有功夫。我听谛老法师说过两回。这是真事。很能警诫人。
今天我说这话。大家要知道。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
你们诸位师父、居士。不管在家、出家。要知道念佛法门的真实利益。有时间就得念。不管有效用没效用。到时候准能得好处。准有好结果。
我没有工夫说这个。我自己亲眼看到的就有几个。亲耳听到的也有几个。不是古时候或多少年前的事情。都是现在的事情。好。多说不如多念!别耽误大家念佛。(倓虚老法师佛七开示)
五、具行三昧真火自化
光绪年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
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下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歉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微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的柴房去住罢!」
于是阿便就在柴房住下了。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
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
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
阿便做工一个多月之后。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对阿便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可是你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里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都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那有佛寺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
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就让他们全家都在本寺做工罢!」
阿便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跟着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了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
两年转瞬过去。阿便有一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
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
我人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
「你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懂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
虚云微笑道:「你想要学佛修道?」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现在就教你净土法门罢!」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圣号。
于是阿便从此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
即使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虚云老和尚于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想求戒出家。
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
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和尚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时。
老和尚眼里不禁涌出了热泪。感慨万千!
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
猛回头。却在何处?
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传戒的弟子也不少。怎料到。奇迹却应现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身上?
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阿便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
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
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次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天起。就把名字改为日辩!
『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再另外赐你法名。」
阿便欢喜无限地说:「我就是日辩!」
「只不过是一个代名罢了!」
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
「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虚云。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
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资质朴拙的好处。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就不会被聪明误了!」
日辩受过具足戒之后。虚云便他赐法名为「具行」。从此他就成为具行和尚了!
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发心做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耳聋了。也越发沉默。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
「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伺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但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是怎么教你无我、破执的?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
可是他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聚!」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的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
你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大都去过了。也不外如是!
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就回来了。」
虚云说:「你回来甚好!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
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没有?」
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
「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
「见见也不妨!」
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从此。具行就在两寺间每日辛勤作务。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发心勤作。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
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
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
然而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话都不开口。
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进境。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
修盖海会塔之时。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
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
「好么?」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么?」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
「谢谢师父!」
「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
「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
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
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人人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授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
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
「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
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
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您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
「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
「快去!」虚云说:「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
具行再拜。然后离去。迳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
「具行呢?」
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
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那找得到人影?
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
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
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
「说得是!」
众僧都说:「我们不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还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去找人?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
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大家一听。都楞住了:「什么军校?」
那僧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介石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知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
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
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
找到菜寮。门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
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
住在寺外的村民都看见了。这些人大多是过去逃难时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都很感念虚云的恩德。
这晚初更刚过。众人都还未睡。正在乘凉。聚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看见寺院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
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
村民好几佰人。奔入寺内。却一个和尚也不见!
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那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大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云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
「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
「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
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
「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那边。」
众僧与村民赶过去一看。点了几支火把。
「啊!具行法师!」
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
「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
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倾倒!
你们走开些!」
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手上的木鱼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了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的。连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杆子和蒲团也早就成灰烬了。
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
「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你以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
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万无可能啊!」
虚云拜罢。具行遗体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
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异香。又像仙兰!
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流传于世。以弘佛法!」
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值看守。守护具行法身!
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遵命!」众僧连忙回答。
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
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
轰动
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
「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
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倾向。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
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并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
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间。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
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
「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
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何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
虚云痛哭。「为什么要哭呢?」
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
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
白头人送黑头人!谁不伤心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212570.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最令人敬仰的五个老实念佛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最令人敬仰的五个老实念佛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