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德高望众道俗归仰:慧远大师画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德高望众道俗归仰:慧远大师画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德高望众道俗归仰:慧远大师画传
德高望众 道俗归仰:慧远大师画传
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法名释慧远。俗姓贾氏。(334年-416年)。历史著名高僧。是佛教(净土宗)的开山祖师、创始人之一、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一、出生书香。聪颖博学
中国净土
二、听经彻悟。舍俗出家
远公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三、精进办道。师寄重托
远公大师出家后。卓尔不群。发心广大。“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进为道。无时或懈。道念日纯。道安大师常常赞叹说:“使佛道流布中国的使命。就寄托在慧远身上了!”于此可见远公的器识超出常伦。
四、讲经说法。辩才无碍
远公二十四岁时。便开始升座讲经说法。听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远公便援引庄子的义理为连类。采用格义方法。令听众清楚地领悟。由于这种讲经的善巧方便。道安大师便特许远公阅读外道典籍。
五、着述妙论。暗与道合
远公讲道之余亦勤以着述。相传鸠摩罗什大师读到远公所着《法性论》后。大加赞叹云:“边方未见经。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
六、师徒离别。驻锡庐山
在弘法传道的过程中。许多人皈投到远公座下。东晋太元四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往长安。其徒众星散。远公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广东罗浮山。路过浔阳。见庐山清净。足可息心敛影办道。于是驻锡庐山的龙泉精舍。
七、广开法筵
时有远公的道友慧永。对刺史桓伊说:“远公刚刚开始弘法。就有很多的徒众来亲近他。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追随者。如没有一个比较大的道场。那怎么行呢?”桓伊听了这话。发心建造东林寺。
八、影不出山。修身弘道
远公自此以东林为道场。修身弘道。着书立说。三十余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由于远公的德望。使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天竺僧侣。望风遥仰。“东向稽首。献心庐岳”。庐山东林寺与长安逍遥园鸠摩罗什译场。作为南北两大佛教中心。遥相呼应。
九
远公荷负至教。垂裕天人。举几事为例:陶渊明耽湎于酒。而远公与之交往甚密。欲其参加莲社。简小节而取其旷达;朝廷叛军首领卢循。远公执手叙旧。慈怀平等。足证祖师风范。高山仰止。
十、结社念佛。共期西方
远公在庐山东林寺结莲社。率众精进念佛。共期西方。凿池种莲。在水中立十二品莲叶。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称为莲漏。由于修行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莲社一百二十三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
十一、三见阿弥。上品往生
远公临终预知时至。将一生三次见佛的事实告知弟子。制订遗嘱。依古礼露其形骸于松林。与鸟兽结缘。至期果然安坐而化。上品往生。享寿八十三岁。
十二、塔落西岭。德被千古
远公大师往生。道俗奔丧。络绎不绝。四众弟子不忍露骸松林。便奉其全躯葬于西岭。治冢垒塔。谢灵运作碑
编辑|慧旻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5299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德高望众道俗归仰:慧远大师画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德高望众道俗归仰:慧远大师画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