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鸠摩罗什」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
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八年的时间。但这八年的时间。成果丰硕。翻译的经论有九十八部。一共是四百二十一卷。
姚兴护持佛法。是举全国之力来帮助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佛经的。三千人的译场。有宣梵本的、有定字义的、有润文的、有校正的。经过很多道流程、把关。才能出一个经本。最后再报请皇帝批准流传。是非常慎重、严谨的。
参与译经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其中更有八百沙门——高僧大德!
其中有僧法师。据《高僧传》记载。僧法师出身贵族。博通经论。很有才华。姚兴令他做僧主(就是僧团里面的负责人)。僧法师讲究戒律。非常严肃。佛驮跋陀罗尊者(与东林寺很有因缘)被摈时的羯磨法。就是他主持的。
还有僧睿法师(在我们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里也有他的名字)。也是博通经论。对《中论》《般
当时《法华经》已经翻译过好几次了。实际上竺法护就翻译过《正法华经》。鸠摩罗什大师看到原来的翻译有很多错谬。就决定重新翻译。在重译时。常常是鸠摩罗什大师拿着梵本。姚兴拿着原来旧的译本来对照。这些义学沙门就来证义或进行语言上的润色。
比如翻译到《正法华经·授决品》(就是《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时。原来的本子讲“天见人。人见天”。竺法护译为:“人见到天。天也见到人”。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到这里。就皱眉头了。说:“这句话有点过于朴实。”
僧睿在旁边就建议。是
鸠摩罗什大师不禁慨叹道:“我传译经论能够与你相遇。那真是没有遗憾。”
僧睿法师之所以能成为东林莲社的十八高贤之一。就是因为他不仅教理非常通达。还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临终时是面西合掌念佛往生的。
《南山感通传》中有一句“七佛以来。译经师”。来证明鸠摩罗什大师的功德。
这个信息的传达是有神秘渠道的。《南山感通录》又叫《道宣律师感通录》。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得天人来护持、护法。这部《感通录》里。就收录了道宣律师与王璠、陆玄畅、费氏等天人的对话。
这个《感通录》很有意思。现在不是讲地外文明吗?这本书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唐代时的一位沙门与外星人的对话。比如道宣律师问费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至今被人受持读诵。非常盛行。而且越来越盛行。这是什么原因?”
《法华经显应录》中引《南山感通传》中费氏回答说:“什公聪明。善解大乘。彼自七佛以来传译。得法王之遗寄也。”
“什公聪明。善解大乘”。是说鸠摩罗什深刻把握大乘佛法的精髓。而且参与译经的人员都是“一代之宝”。用现在话都是一代精英。所以他翻译的佛经是“绝后光前”。
以后就再没有像鸠摩罗什大师这样的译经盛况了。“绝后光前”。就是发扬光大了前人的事业。做出了后人再也做不出的事情。这个说法就是推尊鸠摩罗什是古今佛经翻译师中的翘楚。
而且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是意译。“以悟达为先”。不是吭吭哧哧地对着文句一句一句翻译的。他是先“悟”。就是先了悟、通达义理。以佛的法义为先。然后再转为中国人所能够习惯的表现方式来翻译。不是一句句很呆板地翻译。
所以。他所译的经典得佛“遗寄之意”。能够得到佛说法的本来义味。
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以来的译经师。而且是过去七佛以来的译经师。这就很神妙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七佛是指庄严劫的后三尊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尸弃佛;贤劫的前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七佛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七佛是五不还天(净居天)的天人都能够看到的。就是一百小劫之内。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一百小劫修相好时能看到的。
过去七佛降诞在南阎浮提。都是在西天竺。就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所以。迦毗罗卫国才叫中国——世界的中心。一四天下的中心。
过去七佛灭度之后。或者在他们的正法时期。或者在像法时期。他们的梵典必定会传到震旦国。这说明震旦国也是很了不起的国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通常说是佛灭度千年以后。到了东汉明帝年间才传过来。从历史记载来看。实际上在殷商时期就有佛法了。在周朝——周昭王、周章公这
《道宣律师感应录》里面谈到周穆王的时候建佛塔以及建佛像的过程。那就不是汉明帝时候的事情。所以。佛法在中土的流传。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历代都有译经师把梵文译成华文。像从汉明帝以来。来自天竺和西域的三藏法师都是以翻译经典开始传播佛法的。
这些译经师里面。惟有鸠摩罗什大师是自七佛以来。常为我震旦国做译经师的。这些信息都是南山道宣律师问费氏天人而得知的。
在这个《感通录》里还有一个问答。道宣律师问:“世间人常常议论鸠摩罗什大师的戒律清不清净。”这就是为什么鸠摩罗什大师的母亲对他说:“你到震旦国。对自己不利。”
在吕光占领龟兹国的时候。就用尽手段逼着鸠摩罗什大师跟龟兹国王的女儿在一起;到了姚秦。姚兴又逼他生后代——你智慧太高了。得有后代来遗传。不让鸠摩罗什大师住僧房。让他住在逍遥园。这好像是一个污点。其实鸠摩罗什大师都是被逼的。
他每次讲经论的时候。必先要说一句话——一个比喻: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
费氏天人说:“不须相评。非悠悠者所议。”说这个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评议的。“罗什师今位阶三贤。所在通化”。就是位证三贤。是三贤位的菩萨!圆教三贤位。那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是菩萨摩诃萨。
三贤位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智慧广大。可以游戏神通。有种种善巧方便。鸠摩罗什大师为了弘扬佛法。忍辱负重。哪是要去破戒呢?
当时还有一个公案。叫“罗什吞针”。鸠摩罗什大师下面有八百沙门。觉得你住在逍遥园。天天跟美女在一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为了阻断这些不正确的想法。有一天在过斋的时候。鸠摩罗什大师在每位比丘面前摆了针。叫他们把针吃下去。可是谁敢吞针呢?自然是没一个敢吃的。
鸠摩罗什大师就叫下面人把所有的针全都收上来。那是一大把。当着众人的面吞下去。这样一来。下面人再不敢说要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了。
大师此举也就是说。你如果能够像我一样敢吞针。就可以跟我一样;你吞不了针。就不能一样。
所以想想鸠摩罗什大师这个三贤位菩萨。那是真实不虚的。不能用一般人的价值标准去判断他。哪是我们所能够随便评价的呢?
鸠摩罗什大师舌舍利塔
鸠摩罗什大师在临终的时候。曾经发过一个愿:我所翻译的经典流传后世。弘通永远。今在众人面前“发诚实誓”。若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谬的话。“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就是说我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如果没有错谬。就要有舌不燋烂的瑞相。以此来证信。大师圆寂。真的做到了“薪灭形碎。唯舌不灭”。也尸体全碎。舌头独存。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能够到中国——震旦国来传扬大乘经典。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我们要感恩这位菩萨!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54442.html
以上是关于「鸠摩罗什」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鸠摩罗什」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