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六十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六十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六十四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4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第一行:
【复有无量摩睺罗伽王。】
第一句是标数辨类。说明这是哪一个团体。哪一类的大众。『摩睺罗伽』是梵语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大腹行」。「摩睺」是大。「罗伽」是腹行。这是指蛇一类的。我们知道蛇牠没有脚。牠的行动是用牠的腹部。大腹行就是大蟒蛇一类。这也是八部鬼神之一。在佛法里面也有发心做世尊的护法。护持末世修行的大众。他在此地是以他这种形相来表法。表菩萨遍行一切行而不执着的意思。从相状上我们去体会。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无住生心」。生心是行。六度万行要齐修。同时去做。要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做。虽然做他又不着相。虽然有行但是牠没有脚。没有脚就是比喻不着相的意思。一切不执着就是无住。由此可知。无住跟生心是一桩事情。不可以把它分做两截来看。分开来看那全就错了。请看上首表法:
【所谓善慧摩睺罗伽王。】
表回向法都是偏重在利益众生。第一位上首教导我们的是『善慧』。「慧」是智慧。智慧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方便。你有巧妙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于现前大众。也适合于现代社会环境。这是慧。慧里面有善。善是决定饶益有情。对于社会大众带来最丰富的利益。这才叫「善」。利他行。这是根本的一个原则。决定不可以疏忽。我们看到世间有很多发现。他也很聪明。他也很能干。他也有许多方法。但是不善。如果不能与善相应。如果是作恶的话。他这个慧就变成恶慧。不是好的智慧。变成邪慧。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细心体会。我们在历史上看许多作奸犯科。你能说他没智能吗?在中国历史上。印光大师《文钞》上好几次提到。三国时代的曹操。你能说他没智慧吗?他的智慧比人家高。他的方法策略都胜过一般人。死后堕地狱。那个慧不善。如果他没有智慧。说老实话。纵然造恶业。恶业造得有限。不至于堕落三途受大苦报。由此可知。智慧一定要与善相应、要与德相应。这个智慧才是好的。如果与善、与德不相应。有这个慧还不如没有的好。没有。不造重罪。由此可知。世出世间过去、现在、此界、他方。造极重罪业的人都是很聪明的、很有智慧的。他为什么会造罪业?不善。不善的原因。佛法里面讲他的心地邪恶。所以聪明智慧成就他的恶业。使他恶业增长。果报必然在最苦之处。极苦之处就叫地狱。
这桩事情。我们仔细去分析、去观察。总不外乎「名利」这两个字看得太重。争名夺利。在现在就是讲权。要抓权。要争地位。在一个道场里面。我们也曾经见到。出家人道场里面争夺权力、争夺地位。这桩事情在家尚且不可。何况出家?只要有这个意念。有这种行为。没有不堕恶道的。你说你修积功德。功德修积再多也没用。在佛法里面罪福是不能抵消的。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真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能说我作恶。现在我多多修善将功折罪。可以抵消。没有这回事情。那是你完全想错了。世间法里面有这个事情。可以将功抵罪。因果里面没有。因果里面。果报现前。佛讲得很清楚。「强者先牵」。你善业跟恶业力量哪一个力量强。力量强的先受果报。而不是抵消。先受果报。力量弱的后受果报。果报受报的先后顺序可以调动。但是业因决定不会消失。永远都不会消失。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报应就现前。佛在经论里千言万语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希望我们觉悟明白事实真相。你就能把邪恶的念头、争名夺利的这些欲望。能够消除、能够降低。我们就得佛法真实的受用。
造作罪业的时候。诸位一定要晓得。口业最重。所以《无量寿经》叫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头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句话极重要。我们跟大众相处。总不能不说话。真正修行人言语愈少愈好。你的心永远是定的、永远是静的;多听别人的。少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过失。口业里面妄语。妄语实在说是自欺欺人;两舌是挑拨是非。叫人家彼此不和。这个罪业是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罪受满了。才到八大地狱里面受余报。八大地狱里头。拔舌地狱、犁舌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恶口、绮语的罪也不轻。这四种过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常常犯。怎么得了?有一些人犯了之后不知道忏悔。这个罪就重。犯了之后能够忏悔还有救。犯了之后不知道忏悔。佛法里面讲惭愧的心他完全没有。人没有惭愧心就是不知耻。一般人讲不要脸。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他都能做得出来。这个人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就是佛说没有善根。佛菩萨都不能救他。
佛菩萨能救的人是要有善根的。你劝他他能听得进去。他能觉悟。这是有善根的。没有善根的人。自己做错事情。他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你说这个多恶;自己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陷害他。他没有过失。他也很会说。能言善道。说得振振有辞。我们听起来好像满有道理。世间人可以被他蒙骗
今天早晨吉隆坡悟教师打过电话给我。告诉我他一个人在那边现在练习讲经。讲《无量寿经》。大概每隔一段时期。他就有很消沉的念头。精神提不起来。他问我是怎么回事情?我安慰他。这种状况人人都有。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在生活的过程当中。有高潮、有低潮。不可能永远保持高潮。那是做不到的。永远能保持高潮而不退转的。你是大菩萨、法身大士。你就不是凡夫。凡夫决定有低潮。低潮是什么?退转。高潮是进步。低潮是退转。有进有退。八地菩萨才不退。永远保持高潮。你又不是八地菩萨。你怎么能不退转?他问我有没有这个情形?我说有。过去我学也有。他问我怎么办?我说我有办法。我遇到低潮的时候我去找老师。亲近老师。那个时候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师。在台北有方东美老师。我在情绪不太好的时候我就去亲近老师。这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进念佛堂。但是那个时候在台湾没有念佛堂。所以我就告诉他。当你情绪低潮的时候。赶紧到居士林念佛堂去念佛。念几天什么事都没有了。他懂了。这是防止退转、防止情绪低落最好的方法。比亲近善知识效果还要殊胜。
今天此地有念佛堂、有讲堂。解行相应。这个因缘不可多得。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离开这个道场。这都看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别人没法子勉强。我们只能提醒他。不能勉强他要做。提醒他。他听。果然明白了、觉悟了。自然就来了。你要想学讲经、学弘法。我说过先在念佛堂住三年。这三年你的心定下来了。这三年是修定。定能开慧。先念三年佛。然后再学三年经教。你就成大功了。如果你没有三年念佛堂的基础。你在教下三十年未必有成就。可是念佛堂三年的根扎下去。学教的时候决定三年成就。这三年决定超过一般人三十年。为什么?你心是定的。你有智慧。有智慧研教会开悟。我想老同修一定也懂得这个道理。
从前讲经说法的法师。他的基础多半是在禅堂。教下的功夫也是参禅;没有禅堂的基础。你讲经说法没人听。这个法师到某个地方讲经。人家要打听他在哪里住过禅堂。听说住过禅堂。这个法师行。我们可以去听他的。如果这个法师没住过禅堂。他讲得天花乱坠。人家对他没有信心。不能接受。你们看近代谛闲老和尚的《传记》。谛老和尚是近代清朝末年天台宗的祖师。是个讲经的大法师。最初出来讲经。人家听说他没有住过禅堂。不听他的。他没法子跑到金山寺去参禅。现在人不重视这个。现在人重视的是什么?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有没有学位?现在人重这个。从前人着重你在哪个禅堂住过。你住过多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慧与善要相应。在禅堂里面磨炼过、念佛堂里面磨炼过是善。经教是慧。这才能连得起来。慧与善相应。与定心相应。与清净心相应。第一尊菩萨教给我们善慧。这个意义很深很深。再看第二尊:
【清净威音摩睺罗伽王。】
德号里面意思更清楚。清净心、清净行。怎样才叫清净?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算不算清净?不算。那只是修学世间有漏的善法。清净行。断恶修善而不着相就清净。着相就不清净。换句话说。还有人我、还有是非、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着。无论修学什么样的善法都不清净。大乘菩萨法里面根本的课程、基础的修学方法。破我见、破我执。《金刚经》上说得好。《金刚经》前半部经义比较浅。后半部深。过去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分成三十二分。也像现在所讲的科判一样。把它分成三十二段。前半部十六分。后半部也是十六分。前半部佛教给我们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教我们破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四见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比前半部的意思深。我们先从离相下手。怎么离法?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说得好。大乘法比小乘的确高明太多了。这个方法是世尊《般若经》里面常说的。江居士说得浅显、说得明白。用现代的话来讲大家好懂。这个方法叫「大而化之」。这意思就是叫我们要拓开心量。要包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佛的心量大。佛之所以成佛。经上常讲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逐渐逐渐放大。我执就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这比小乘人勉强去断我执、断法执。实在讲是容易太多。在时间也缩短。成就非常殊胜。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法?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想自己你的心地是污染的;想别人。心地是清净的。想别人就「生心」。不想自己是「无住」。最好能把自己忘掉。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这个念头就是无量功德。我们所作所为一定圆满这个意愿。
李木源居士发起正式成立佛学院。长期培养弘法人才。这个佛学院跟其它的佛学院不一样。其它的佛学院有解门没有行门。我们这个佛学院解行并重。佛学院的同学。每个星期天。每个星期要到念佛堂念三十六个小时的佛。换句话说。五天学教。两天念佛。解行相应。这在其它佛学院我们看不到的。而佛学院教学。我们也跟一般佛学院不一样。课程虽然有很多门。但是一门深入。学生在许多门功课里面只能够选一门。我们有教学的方法。帮助同学把他所选的经论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在讲台上讲得令听众满意。他才算是学会。如果我们的学程是三年。他应当可以学好几部经。在一般说一个学期至少要学会讲一部经。在这里住三年的话。他至少学会讲六部经。这六部经不但他自己一生受用不尽。而且给将来弘法利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李居士发这个大心大愿。为佛法培育继起的人才。续佛慧命。我们听到欢喜。欢喜不是空口赞叹。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圆满他的愿望。尽心尽力去协助。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就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整个团体的成就。他的成就就是整个佛教界的成就。这个地方不要执着是他、是自。他成就与我有什么相干?我又何必要帮助他?那你就完全错了。诸位要知道。随喜功德跟发起人的功德无二无别。这样子我们的心量才能拓开。我们才能够获得清净心。成就清净业。此地清净业里面就是讲经说法。『威音』。「威」是威德。「音」就是说法的音声。我们虽然不能像世尊那样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可是用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供养一切大众的心。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就能得三宝加持。也能把这个工作做得很顺利、做得很圆满。第三尊菩萨的德号:
【胜慧庄严髻摩睺罗伽王。】
『胜』是殊胜。『慧』是智慧。胜慧。拣别不是世间的聪明。世间人聪明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是什么?八难之一。我们周边的人就有。他遭难!人很精明、很伶俐。很有辩才。世智辩聪。强词夺理。一般人跟他辩论辩不过他。可是他的心、他的行、他的言全是邪知邪见。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他不知道。以为自己聪明。以为自己有智慧。以为别人都不如他。那叫邪慧。邪慧就是世智辩聪。这遭难。为什么?正法入不进去。听到正法他把正法扭曲、曲解。他有他一套的说法。说得很动听。也能够诱惑大众。但是他这个力量不能持久。大众过一个时期之后就发现错了、发现上当了、发现被骗了。会回头。这样的现象我们也看到很多。《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是属于邪师一类。这样的邪师。诸位一定要晓得。现在家相的比现出家相的多。不知道多多少倍。他的言语绮语。花言巧语。听起来很好听。你要没有智慧就上当。你就被他蒙骗。所以佛教给我们求智慧。求殊胜的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这才叫「胜慧」。
一切言行与般若智慧相应。这就是『庄严髻』的意思。庄严。世间人总是着重形式上的美。所以只看外表。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重视外表。他重视内在美。这就是胜慧。心地善良、心地清净、心地慈悲。这是内在美。真正能够爱护众生。能够帮助众生。而不是嫉妒别人、瞋恨别人、障碍别人、陷害别人。那就造罪业。那是邪慧。不是正慧。不是胜慧。所以看一个人。一定要看他内在美。我们在讲席里也常常提醒诸位同修。我们要学诸佛菩萨。要能够观察一切众生善的一面、美的一面。对我们自己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修学希望能够精进。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念佛人。希望提升能达到功夫成片;达到功夫成片。再希望能提升达到一心不乱。不断向上提升。《华严经》上讲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帮助你提升的秘诀。就是你能看到一切众生、天地万物善的这一面、美的这一面。你能够觉察到真善美。你的境界就不断向上提升。为什么你会退转?为什么你会堕落?你看到众生恶的一面。不善的这一面。你就往下堕落了。
蕅益大师说得好。外面的境缘没有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我们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好丑。好丑生于心。生在你自己的心。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你能看到一切法的真善美。一切境缘就是好的;你要是见不到一切境缘当中的真善美。一切境缘就是恶的。由此可知。这不正是佛所讲的境随心转吗?确确实实境是随心转的。我们的心真。看到境缘是真的;我们的心善。看到一切境缘是善的;我们的心很美。看到一切境缘都是美的。都在自己用的是什么心?你用丑陋的心。看佛菩萨都是丑陋的。那有什么法子!真实智慧重要。《无量寿经》世尊给我们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利」。「住真实慧」。你住真实慧。前面两种真实你就得到了。这三个真实里。关键还在「住真实慧」这一句。你有真实的智慧。那就是「胜慧」。你看到天地万物一切都是真善美的。那就是「庄严髻」;髻是表明显。非常鲜明的真善美。很容易观察、很容易体会。这一尊菩萨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去接触广大的群众。第四尊菩萨:
【妙目主摩睺罗伽王。】
『妙目』。可见得不是我们普通的观察。我们普通。「目」是眼。凡夫用的是眼识见色尘。能所都迷。这就不妙。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像《楞严经》上所说。用见性见色性。那就妙了。『主』这个字意思很深。如果用《楞严经》上的话。《楞严经》里面的意思经义。「主」就是娑婆世界众生。应当以这个做主修法门。一切有情众生与外界接触第一个就是眼根。其它的实在讲都没有眼根这么利。可是凡夫往往在见色闻声的时候被外境迷了。接触外面境界心里面就起心动念。就生起好恶之心、生起贪瞋之心。顺自己的意思起贪爱。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起厌恶。烦恼就起现行。于是自己随境所转。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何转境?见色闻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真实智慧;清楚明了。心里面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己做得了主。你才能转境界。不会被境界所转。我们能够帮助众生。纵然这个众生是一阐提。完全没有善根。我们给他种了一点善根。这一点善根。这一生决定不起作用。为什么?他的业障太重了。不起作用。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种下去了。他要受苦。他要堕三途。他要堕地狱;地狱罪业受满了。将来再得人身。再遇佛法。因缘成熟。可能就是现在种的善根帮助他得度了。
学佛的人要存慈悲心、清净心。善人我们要帮助他。恶人也要帮助他。记住。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恶人也要帮助。实在他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念一声阿弥陀佛让他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没有办法不听。他一定听进去了。听进去不管他怎么感受。他听了不高兴也行。听了骂人也可以。总是听进去了。我们把阿弥陀佛输进。像计算机一样。我们已经给他输进去了。他洗也洗不掉。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实的利益。但是他业障习气重。确实他是要受很多很多的苦难。长劫的苦报。这是没办法的。不但我们对他无能为力。诸佛如来对他也没有办法。业障薄的人。福德还算深厚的人。如果一提起。他真正肯认错、肯忏悔。行!这种人能得度。最怕的是什么?死不认错。要面子。认为什么?堕地狱没有人看到。不要紧;现在认错。这个面子很难看。不好看。要面子。宁愿堕阿鼻地狱。还要顾全面子。你说这怎么得了?这面子害死人。他不晓得真正忏悔反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社会大众能够谅解你。还能够尊敬你。你真的回头了。死不认错。实在说。你那个过失大家都看得清楚、都看得明白。只是你自己不肯承认。反而没有人瞧得起你。没有人愿意亲近你。换句话说。反而孤立了自己。这是愚痴的过失。这个人没有智慧。愚痴到了极处。所以诸佛如来都不能救他。
经上虽然说一个「目」。我们要联想其余的五根。妙目主、妙耳主、妙鼻主。六根就能当得了家。六根都妙。《楞严经》上世尊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修行证果的这些人。都从这个地方下手。在相宗里面说。妙目就是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在眼就是妙目主。在耳就是妙耳主。在舌就是妙舌主。妙观察智是转第六识。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法相宗的修行。转八识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我们就晓得。法相宗的修行完全用在转变自己的观念。怎样能把六、七识。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着。如何把妄想分别执着转过来。你就成就了。不执着就平等。心就平等。不分别。人就开智慧;这两个转了之后。所有全都转了。心心所统统都转过来了。关键是在两个。在六、七识。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因为教化一切众生。决定不能够脱离人群。不能够脱离大众;跟大众在一起现同类身为众生说法。如果你自己没有功夫。你不但度不了众生。很容易被众生度跑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道场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常常听经的同学。甚至于在这个道场听经听了几年。外面来了一个善知识。讲的是另外一套。他去听个一次、两次就被人家拉跑了。这是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见异思迁。谚语常讲「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常住在这个地方。这个法师天天见面。恭敬心生不起来。为什么?天天见面。你的毛病习气他都知道。所以他对你生轻慢心。外来的和尚毛病习气完全不知道。很生疏。只看到外面的样子。这了不起。庄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毛病没看到。你没有妙眼。很容易受骗。很容易被境界迷住了;等到哪一天发现不对劲。回头又太迟了。还有一些人爱面子。不好意思回头。那就更糟糕。从这个地方
【如灯幢为众所归摩睺罗伽王。】
前面第四尊着重在观机。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尊要帮助他。要以行动去帮助他。德号里面讲的『如灯幢』。佛法里面日、月、灯都是表智慧。都是表照见。日能照白天不能照晚上。月能照晚上不能照白天。意思都不圆满;灯圆满。白天、晚上都照。所以在智慧光明里面。灯表的意思圆满。这个意思就是说无所不照。智照永远没有间断。这是真实慈悲。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对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帮助永远没有间断。念念都相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幢』是高、是明显。说明你的关怀、你的爱护、你的协助对方很清楚、很明了。意思不是暗中在帮助他。帮助他。他自己还不知道。不是的。明显的帮助。这是幢的意思。
记住我们前面所说的。善慧、清净里头所讲的。果然能够专看别人的真善美。你看这个层面。但是对于众生阴暗的那一面不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没有智慧。阴暗的那一面也清楚、也明了。菩萨不说。这正是所谓隐恶扬善、劝善规过。能收到这个效果。你的过失。原谅你。不说;你的好处赞叹你。久而久之让你自己觉悟。让你自己生惭愧心。他自动就改过迁善。这是教学的手段。有一等劣根性很重的。用这个手段得不到效果。反而欺负你。认为什么?你这个人胡涂。我做的坏事你都不知道。我做的好事你都看出来了。反而欺负人。那怎么办?自然有那些阎罗鬼王去治他的病。《地藏经》上阎罗天子、诸大鬼王。那些人是什么人?都是诸佛菩萨现那种身来度这一类众生。恶度!恶度是鬼王的事情。我这话里头有意思。世间人常讲「恶人自有恶人磨」。还有比他更恶的。我们不要用这个手段。还有比他更恶的。他将来遇到比他更恶的。他要后悔了。他就回头。回头要找你做依靠了。『为众所归』。「归」就是皈依。他觉得你还是有慈悲心。你可以原谅他的过失。那些鬼王不会原谅他的过失。要严厉的惩罚他。想想还是你这里慈悲。还是你这里可以能包容他。到最后他还要到这里来皈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可不可以用鬼王那种手段恶度呢?有智慧、有功夫。行!如果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没有善巧方便。不学。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知道。我们是逐渐把自己往上提升。往上提升自己一定要晓得。清净、平等、觉、慈悲、欢喜才能把自己向上提升。如果用那些方法。怕的是我们真的生气。真的动瞋恚。那就糟了!马上一落千丈就下去了。我们没有那个定力。没有那个功夫。不行!那是大起大落。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讲不
【最胜光明幢摩睺罗伽王。】
这名号意思很明显。前面说得很多。我想大家都能够体会。『最胜』是最极殊胜。『光明幢』是表权实两种智慧。两种智慧都能达到圆满这才是最胜。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名号。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知道这些摩睺罗伽王。都是诸佛如来变现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可能有最胜光明幢?不可能的。说老实话。法身大士也不行。可以说胜光明幢。行!不可以加最。加一个「最」就到顶头。如来果地上才加最。最就是无上的意思。没有这个字就是正等正觉。是这个地位;加上最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知道无上正等正觉是圆满的果位。不是分证果位。是究竟位的如来。这是告诉我们。这些摩睺罗伽王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这个意思我们从经前面一直看下来。早就体会到了。他们示现这种身分。教化一真法界里面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是给法身大士做榜样。我们凡夫位更应当要学习。法身大士还要效法他们。何况我们?第七尊:
【师子臆摩睺罗伽王。】
『师子』在佛法里面也是表法。佛说法比喻作狮子吼。狮子是百兽之王。用牠来比喻佛陀。比喻佛陀的威猛。有能力降伏魔王外道。有这个能力。狮子能伏一切这些野兽。这意思教导我们入众。接触广大的群众要有无畏的精神。才能够让大众对你生起信心;我们讲的是心服口服。听从教诲。依教奉行。可是。这种威德从哪里建立?是从我们真正修持功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浅而言之。我们的生活、言行与戒定慧相应。自然你就能显示出威德;与六波罗蜜相应。这是从原则上说。落实在生活当中。决定要依教奉行。修戒、守法。规规矩矩。奉公守法。出世间佛陀的教诫我们遵守。最低限度五戒十善要做得很清净、很圆满。世间的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要明了、要遵守。现在人虽然是不讲礼。你能够懂礼数。在在处处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另外接触大众。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要广学多闻。经典。常说了。要读诵。要深解义趣。这是我们自己修行、帮助别人的基础根本。另外还要有丰富的学识。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才无畏。丰富的学识就要平素的涉
我们不看报纸。我们也不听广播。保持自己心地清净。可是为了讲经说法。为了要接引广大的群众。重要的讯息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些广播。我们只看一些重要的新闻。报纸也在此地。全世界发生些什么事情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一切众生都关心。你是个法师。你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这一问你都不知道。那怎么行?这不可以。我们虽然看得少。有很多同修他们常常看。重要的消息他们会告诉我们。传达这个讯息。于是我们对于发生一些事情也就不陌生。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说。弘法利生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才有能力应付广大的群众。
所以李居士要办佛学院。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图书馆。提供诸位一些参考数据。我就想到要去找书。要有完备的参考数据。不过现在居士林的图书馆也算是不错。内容也相当丰富。这里面可以提供给我们参考。将来那边建立弥陀村。或者有佛学院。还是需要建图书馆。这是帮助大家。因为培训的工作是要一直做下去。这些参考数据。世出世间法。中国、外国。各个方面我们统统都要有。诸位要抽出一些时间去阅读。这个时间决定不是浪费。而且里面也有许多的讯息。也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机缘帮助你开悟。帮助你对于经教有更深一层的领悟。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无畏。第八尊:
【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
这德号里面着重在『音』。音声也是说法。第二尊讲的是「清净威音」。是总说;佛菩萨说法决定是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清净心就是自性。『众妙庄严』是从相上说的。「众」是多。像我们刚才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虽然不是说精通。不能说不懂。到如来果地上真正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诸位说。所有一切法不需要学都精通。我们今天没有开慧。智慧没开那怎么办?只有多多的浏览。多多的吸取一些常识。使我们接触大众。提到任何问题我们不会陌生。能够应付就行了。我们毕竟不是专家。对于佛法也如是。佛法宗派很多。我们专修专弘净宗。其它宗派他们的思想、他们修学的宗旨。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外行。那也不行。也要懂得一些。这一部分看看佛学概论大概就差不多。我们有这些知识。也不必用太多的时间去涉猎。毕竟我们的时间太有限。真正的功力是一门深入。这很要紧。所以修学宾主一定要清楚。如果为自己。不发心出来讲经说法。不知道没有关系;为自己。你就老实读一部经。这一句名号就决定成功。如果为一切众生。为佛法久住世间。必须要牺牲自己。这是舍己为人。
为什么要花这些时间去涉猎世法、佛法?都是为众生。都是要应付不同根性的众生。培养自己广泛丰富的学识。至少你在讲席上不至于被人难倒。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情形比较少。如果在外国就非常普遍。法师讲经讲一个小时。至少要留半个小时给听众发问。几乎每一会都有。这是听众大家要求的。你去讲经。主办单位就要求你。一定要给大家发问的时间。发问的人很多。问题奇奇怪怪。有许多问题你意想不到的。他提出来了。你怎么办?这就要靠平常常识丰富。我早年到美国洛杉矶讲经。我是叫他们把问题统统集中到最后来问。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经验。许许多多同修那些问题。听完经之后就没有了。你何必耽误时间?所以我在那里讲一个星期。我讲五天或者讲六天。最后一天让你发问。我给你三个小时。给你六个小时。多的时候我给你九个小时。让大家发问。这是在国外很平常的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准备。第九尊:
【须弥坚固摩睺罗伽王。】
『须弥』是比喻须弥山坚固不动。这是表示定力。表示你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那个心像须弥山一样。特别是讲信心。对我们初学人来说。我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法门。所依靠的经论。决定不动摇。决定一门深入。那你就有决定性的成就。最怕的是轻易动摇。什么都不能成就。这一句放在此地意思很深很深。无论是我们自己修学。或者将来我们劝导别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结。一定要告诉大家。决定不可以见异思迁。一定要深深相信。深深的明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动摇。法门是平等。没有高下。成就与否就看你是不是专心。你果然是专攻。你决定成就;你要不是专学、专攻。你就很难有成就。为什么?专。心是定的。定能生慧。慧开了就成功。你这个也好。那个比这个还好。你的心不定。你就错在这个地方。你心是散乱的。你心是不定的。你学什么都不能成功。净土易行道你也不能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有坚定的信心。成功的人必定是一门深入。
你看看古时候。就是本经末后五十三参也显示出来。修学的时候只依靠一个老师你才行。一个老师带你是一条路。很单纯。决定不准你亲近第二个老师。再高明。名气再大也不可以。为什么?怕你受影响。怕你信心动摇。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都能够接触?必须到你自己信心坚定了。你有定力、你有智慧。你能辨别是非、能辨别邪正、能辨别善恶。老师不留你了。请你出去参学。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什么境界都可以接触。对你只有利没有害。成就你无量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244.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六十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六十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