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在古老的大雁塔上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在佛国印度巡礼时,分别在屈支国、乌仗那国和摩揭陀国等处,先后观礼过西域或印度几处佛足造像遗迹。《法师传》中记载其中一处曰:在摩揭陀国,“一精舍中有如来所履石,石上有佛双迹,长一尺八寸,广六寸,两足下有千辐轮相,十指端有万字华纹及瓶鱼等,皎然明著。是如来将入涅槃发吠舍厘至此,于河南岸大方石上立,顾谓阿难:此是吾最后望金刚座及王舍城所留之迹也”。佛寂灭后,就留下了其神奇的足迹。
在佛国印度,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非常敬仰,对佛教十分虔诚,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见足如见佛,一样地顶礼膜拜。
传说释迦牟尼寂灭留下的足迹石,佛教徒争先前往礼拜。其他邪教非常忌恨和仇视,为了消除佛的影响,他们前去用斧子、凿子把足印石破坏掉。可是第二天,又完好无缺,恢复原样。邪教徒又去把佛足印石搬到河里,但总是搬不动,好不容易搬倒,扔到河里,可第二天,又神奇般地回到原处,自此以后佛教影响更大。
还传说佛足印的大小是变化的,可以随各人的福量大小呈现其长短。还据《观佛三昧海经》载,如果人们画佛脚印迹,会给人们带来喜悦和福气,可以消除劫难等等。另外,传说佛寂灭时,大弟子迦叶不在场,尔后在殓葬佛灵骨的金棺旁哀悼时,佛即显灵,金棺露出一双脚。
据有关资料,佛足雕造约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在佛教早期艺术中,佛足印的雕刻绘制为独立题材和表现形式。据说在公元二、三世纪,在
玄奘印度求法时,对于像他这样一位被后世称为罗汉、菩萨甚至“弥勒佛再生”的高僧来说,巡礼圣迹时,专程去瞻仰印度的几处佛足印石,必然虔诚备至,其情感完全可以想见。玄奘法师不仅隆重瞻礼,并将其图案携带回国,进呈给唐太宗,遂奉旨按图刻石供奉。在他晚年,专门在玉华宫刻石造像,制佛足印迹石,虔诚供养。只可惜因历史远久,原刻佛足印石已残缺不全,漫漶不清,难识庐山真面目,终成憾事。
佛足遗迹在古代印度有三处,随着佛教东传,在我国和日本、韩国都有多处佛足造像碑石,如山西五台山、陕西宜君玉华宫、耀县文化馆、西安卧龙寺都有遗存。当前陈列于大雁塔上的佛足迹石,其史料依据完全来源于玄奘法师的传记著作及所刻制供奉的实物资料,今陈列于大雁塔上,其意义更非一般。
关于佛足的具体资料,佛经描写如:“如来手足,诸指广大圆满,并皆柔软,足下平满,不容一毛”,等等。在如来足迹上分布有体现三宝佛相的图案:大趾刻有莲花纹,其余四趾刻“卐”字纹,每趾第二趾骨部位刻眼状纹,大趾下刻三钴,二趾下刻双鱼,四趾下刻宝瓶,五趾下刻宝螺,足掌心刻千辐轮纹,千辐轮上方刻月牙纹,下方刻象牙纹,轮下刻三株并蒂莲及小千辐轮组成的“梵王顶”相图案。图案含意为:莲花象征圣洁
佛足掌心的大千辐轮之辐数为50条,外围轮柄为30个,象征法轮常转。整个佛足丰腴圆满,构图丰富,含义深刻,其尺寸硕大,非常人所能及,佛足长一尺八寸,宽约七寸,折合为长50厘米,宽20厘米,与玄奘所记载的摩揭国佛足印长宽相似。
经考,玄奘法师所刻制的佛足印石的佛足图案,较国内其他几处的佛足印造型,更原始、更生动、更珍贵,佛足五趾微张,方颐圆满,具有典型的异国风格。我们曾经接待过的泰国僧王和印度僧王,特别是泰国僧王,参观大雁塔
来源:《大慈恩寺志卷十二·考古与文物》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730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5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