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三十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三十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三十三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33
请掀开经本第十八页第一行: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所谓华髻庄严身众神」。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看第二尊:
【光照十方身众神。】
名号的功德。昨天跟诸位介绍神的别名。而身众神是通名。此地这一类都叫做身众神。大意跟诸位说过了。清凉大师他在此地有一个解释。如果就神所主之事。他说这一类的神众「专以变化多身为佛事故」。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变化多身。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譬如前面跟诸位讲过。我们走进念佛堂。念佛堂逐渐要达到我们想象当中的水平。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一定要自己真正的奋发、勇猛精进。不需要靠别人督促。这样才好。大家在一起共修。依众靠众。凡是进念佛堂的人都是来作佛的。不是做别的事情。是来作佛的。为什么说他到这里来作佛?《观经》上讲得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到念佛堂来念佛就是作佛的。本来是佛。现在又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我们心目之中。对踏进念佛堂每一位同修都要看作诸佛如来。这样久久我们自然就入佛的境界。这是我们以人身变成佛身。这是变化身。同时在念佛堂当中。昨天跟诸位提示的。除自己念佛之外。念佛要给所有念佛的同修作榜样、作模范。这就是作师作范。还要兼顾大众。护持大众。我们这一身又兼金刚神的任务。也兼身众神的任务。你看这个多圆满。所以我们进入念佛堂。如果对于教义不明白。观念转不过来。功德就不殊胜。念佛也容易懈怠。深明教义。理事圆融。真正可以做到勇猛精进。真正可以做到如佛经教相应。念一堂。一堂无量功德;念一天。一天无量功德;念一个月。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
今天我们看第二尊身众神的德号。『光照十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皆是光照十方。「光」表智慧、表慈悲。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展卷之初就看到佛放光。十种光明。大圆满光明云。这句是总说。下面给我们讲般若光明云。都是加个大字。大般若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乃至最后大皈依光明云。这些别号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琐碎的事情。无不是光照十方。光怎么照出去?从你的信心里面遍十方法界。从你的愿心里面遍十方法界。念念都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个心真实、这个心清净。这个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就是无碍光。《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十二光。这是光照十方的大意。我们要学就是要学大心大愿。本经佛说过。他的当机者是大心凡夫。大心是怎么说法?起心动念都尽虚空法界。这个心就大;信心是这样的。愿心也是这样的。身众神随着一切众生的心念。如观音菩萨一样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身众神是很会变化的。第三位:
【海音调伏身众神。】
『海』是比喻。比喻深广无际;『音』是法音。就是我们一般所谓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讲经说法。诸位要记住。不一定是在讲堂。不一定是在讲台。讲堂里面、讲台上面。只是无量形式里面的一种。一定要懂得注重在随机说法。一切时、一切处。我们接触任何一个人。常存此心。帮助他认识佛法。帮助他认识大乘。帮助他接触净土。常存此心。无论到什么地方。我们到人家商店去买一点东西。也不忘记把佛法介绍给他。我们这边印的书刊、小册子很多。摆在外面结缘的。诸位说我过去拿到已经有了。你有了不行。你还要多拿一些常常介绍给别人。这才行。我自己学佛了。我一家学佛了。广大社会大众没学佛。共业就转不过来。由此可知。我们这大心没养成习惯。一提起来大心就发了。出了讲堂心又变小了。
如何能保持初心。永远保持大心?时时刻刻都想到一切众生。我们接触就要把讯息介绍给他。在新加坡这个地方。我们要把此地讲经的讯息转达给他。把这个地方念佛堂念佛的状况也要转达给他。他来不来听经。来不来念佛。与我们无关。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不必劝他来听经。不必劝他来念佛。只是把消息转达给他。我们的责任就尽到了。转达给他了。看到讲经的时候他没来。念佛的时候他也没来。下一次碰到再告诉他一次;他还没来。我下一次遇到再告诉他一次。只要他没有来。十次、二十次都不嫌烦。次数多了。「我们去看一下」。他就会来一次。这是大心的落实。如果是外地区到我们新加坡来的。我们常常遇到。观光旅游在新加坡很多。听听他讲的是中国话。我们听得懂。看看这些是中国人。就问问你们从哪里来的?有从中国来的、有从台湾来的、有从其它国家地区来的。我们把网络的网址介绍给他。大概在国外现在每一家都有计算机。在美国现在小学生已经用计算机上课了。他们小学里面的作业全部都用计算机。很少看到有手写的。中学、大学更不必说了。我们把网址介绍给他。海音光照十方。网址我们最近印了一万张。印像小卡片、名片一样。将来都放在外面。欢迎你们同修每个人多拿几张放在身上。好去做光照十方。海音调伏。你要落实才行。『调伏』两个字在此地。我们可以省略。前面说过。一样的意思。调心。降伏烦恼习气。一定要靠法音。光照偏重在形象上。海音偏重在言说上。合起来正是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说法。第四尊:
【净华严髻身众神。】
『净』是清净。怎样才清净?断一切恶。不着断恶的相。这是断恶清净;行一切善。不着行善的相。行善清净。换句话说。一有分别执着就不清净了。『华』是表菩萨心。四摄、六度都要懂得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用《金刚经》上的经文来说。诸位印象会更深。也容易体会。无论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必须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应。这就是净华。是真实的庄严。庄严三身:庄严法身、庄严报身、庄严应化身。因为三身就是一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学习在生活里面、在工作里面、在与一切大众应酬里面。这个行法统统可以落实。你要是懂得了。无有一法不是菩萨法。无有一行不是菩萨行。我们威仪端庄。容色温和。与大众接触。给诸位说。这是布施。使一切大众看到这个样子。生欢喜心。那怎么不是布施?布施欢喜。生可爱心。生可畏心。又喜欢、又害怕。统统是布施。生羡慕心。他要向你学习。这就成就功德、福德。
无论是举止、无论是言谈、无论是工作。都有程序、有次第。有条不紊。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一切时、一切处有人见到我要守规矩。没有人见到也守规矩。把守规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学佛的人都懂。没有人见到的地方。有鬼神见到。怎么可以说没有人见到就可以随便一点、可以放逸一点?不可以。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天地神明无时无刻不在鉴察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以儒家讲慎独。独是独自。没有别人见到也要小心谨慎。如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样。成就我们自己的德行。这叫持戒。与般若相应。与「无我相、无人相」、无四相相应。那就是清净。这是清净持戒波罗蜜。
忍辱是耐心。能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现在念佛堂里面的同修。年轻人要忍。年老的念佛人可畏。他们日夜念佛不疲倦。年轻人念上几个钟点。就疲倦、就受不了。那怎么行?看到这些年老的同修应当要生惭愧心。要忍耐。实在讲前面几天忍耐过去就好了。就很正常。前面这几天是个关口。因为过去无始劫以来。懈怠成了习惯。现在叫你一下收敛。好像非常难过、非常难受。这个现象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初学都要经过这个关口。所以不要畏惧、不要害怕。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耐心。你就能够突破。突破之后。那就是精进波罗蜜。真正做到勇猛精进。讲堂跟念佛堂相结合。这里的道场解行相应。实在是希有难逢。我们在一生当中能遇到几次?居住在这个地区要知道珍惜。天天都不空过。你是这个世间第一等大福报的人。还有哪个福报能跟你相比?你这一生决定成佛。不但是决定往生成佛。而且你的品位决定高超。为什么我们能这样肯定?缘殊胜。这个事情是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此地的缘希有殊胜。住在这个地区要是没有空闲的话。难得到这个地方来共修。那是自己把这个殊胜因缘放弃了。很可惜。外地的同修。这住得远。其它国家地区。我们欢迎你每年能到这个地方来住一段时期。希望你常常来。有假期就来念佛、就来研教。不要把大好的光阴空过了。空过非常可惜。
世间许许多多年轻人。年富力强的时候把学习的机缘疏忽了。将他宝贵的时间拿去观光旅游。实在可惜。他听到我这个讲法。我们天天在研究教、在钻故纸。天天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他看到我们。「这个年轻人傻呆。不知道去玩」。到底是谁傻?这很难讲。我在年轻的时候。二、三十岁正是一般喜欢玩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去玩过。知道光阴宝贵。知道求学重要。我自己福很薄。必须要工作才能够养自己。现在你们的福报比大梵天王都大。你们进念佛堂一分钱不要带。这个地方四事供养。这还得了。我在年轻要自己养自己。没有人养我。所以要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后。剩下的时间读书。除了读书。亲近善知识。去求教。善知识怎么认识?先认识一个。一个就介绍两个。两个就介绍三个。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我那个时候在台北认识十几位名教授。我虽然没有上学。我亲近的是一流的名教授。利用我空余的时间。我去拜访他们。向他们请教。成就自己的学问。我这个学问不是从学校得来的。学校读书也要有福报。我连生活都照顾不了。哪有钱去念书?谁供给我们念书?我过的是这个日子。
我的同事朋友都笑我。那个时候叫我书呆子。天天只晓得钻在书里头。我在台北市住那么多年。我常去的地方两个地方:一个图书馆。一个书店。书店的老板都认识我。其它的场合没有我的踪迹。我那些长官同事都在旁边议论。书呆子。不知道享受。不懂得享受。也有朋友来告诉我。我听了笑笑。我说:我不是不懂得享受。我懂得。懂得。你为什么不去玩?我把玩的时间调换一下。你们现在年轻力壮就去玩。我打算到晚年玩。现在年轻我要用功发愤。到晚年的时候我到处去玩。我的话兑现了。他们退休之后很苦恼。看到我在世界上。今天飞到这里。明天飞到那里。到处去玩。非常羡慕;才点头。你的路走对了。我那个时候走。你们在旁边笑话。你现在才知道我的路走对了。迟了。你学我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精进。要把握年轻力壮这个好时候。到自己学业、道业有成就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刻意去观光旅游。都是接受别人邀请去弘法。弘法讲经一天有一定的时间。多半都是在晚上。白天没事。他们就带我去玩。我玩的地方可多了。住在当地的人。他当地很多地方没去过。我都去过。我在香港。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我都去玩过。当地人没去过。所以这是智慧。智慧的安排。晓得我在哪一种年龄应该要做哪一桩事情。把它做好。做得圆满。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自然就有多余的时间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也不是浪费时间。观光旅游做什么工作?做后面两条: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两条在观光旅游里面成就。般若。是我们到处去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众生相。芸芸众生他的体相作用、因缘果报。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般若智慧。所有一切顺逆境缘。我们接触的时候心地清净。如如不动。禅定波罗蜜。花表六度万行。净表一丝不染。禅宗里面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禅定。观光旅游是修禅定、修般若。跟一般人那怎么会一样?他们观光旅游。换句话。回来一无所得;我们观光旅游。定慧增长。这是真正庄严。这是庄严达到顶端。『髻』是代表高显。我们在这名号里头应当如是修学。第五尊:
【无量威仪身众神。】
『仪』是仪表。『威』。我们世间人常讲的威风;风是风度。这个风度令人敬畏。对你又尊敬、又喜欢。又有威可畏。不敢轻易冒犯。『无量』是指事事物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他都能成就威仪。威仪的内在是清净无染。别人怕你什么?怕你的清净无染。因为他的身心是染污的。看到你身心清净。对你很尊敬。又不敢接近你。道理在此地。这句德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风度。要成就自己的威仪。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才能够帮助社会转移不良的风俗。也就是说威仪是社会一切大众的好样子。我们不从自己本身做。如何弘法利生?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一定从本身做起。第六尊:
【最上光严身众神。】
『光严』这两个字。前面说过。此地不同的是加上『最上』。他提醒我们。智慧、威仪、教化众生的音声。这些事情不可以知足。为众生的利益。一定要达到最上。我们现在做。做得不够。还要向上提升。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到最上。再没有更上了。圆教佛果的境界。等觉菩萨还不是最上。上面还有。到如来果地那就最上。你看他这个德号的用意多深。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绝不中悔、绝不退转、绝不懈怠。教我们是这些事情。这样才是真正名符其实勇猛精进。所以。把最上的标准指给我们。第七尊:
【净光香云身众神。】
名号里头有香有光。香光一般都是表净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入香光室」。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极乐世界人身放光。所有一切万物都放光。连大地都放光。一片光明。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灯。不需要这个东西。永远没有黑暗。所以那个地方没有年、月、日、时。不但所有一切物相放光。而且放香。经上讲宝香普熏。不但普熏极乐世界。而且还普熏无量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能不能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宝香?能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光明我们也能见到。只是一些有缘的人。他们闻到、他们见到。我们没有缘。所以很少见到。也很少闻到。偶尔的时候。一念相应的那个时候。见到佛光、闻到宝香;这个香确确实实从来没有闻过的。这世间没有的。我相信有许多同修。在修学过程当中有这个感应。有这种体验。如果你见到光。多半是佛光。这个没有什么大问题。闻到香。不见得是西方极乐世界宝香。何以见得?我们在这个地方读经。或者在这个地方念佛。或者在这个地方讨论佛法。偶尔有天神从这个地方经过。他看到了。看到这些心善行善之人。天神见到欢喜。他一定向你致敬。他在那里站一会儿。合掌致敬。他只要一停留。天人身上有香气。所以你会闻到一阵异香。时间有几秒钟。也有几分钟;他走了。香气就没有了。我们乍闻异香。许许多多是天人。所以净宗称为「香光庄严」。上面又加上一个『净』字。诸位凡是看到净。都是与般若相应。与离四相相应。底下一个『云』字。云的意思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都是表事实的真相。第八尊:
【守护摄持身众神。】
我们在德号里面看到。凡是与会这些团体。无论是哪一种社团。无论他示现的是一种什么身分。对于庄严道场、护持佛法。几乎都是相同的。在这里面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体验。那就是如理如法的修持。护持的这些神众无量无边。就以这个经。这个经只是略说。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经上给我们说出席的大众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都是菩萨、声闻、天神诸众。每个团体有一个人来护法。来护持你。你身边的护法神就有一百七十多位。这不是当然之理吗?我们在华严会上。要看不到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经也就白读了。所以才晓得真正发心修学。你的护法神有多少?太多了。真正是不可思议。
『守护摄持』。一切菩萨、一切善神发心守护摄持。我们也要发心。我们如果不发心。跟他们就起不了感应道交的作用。每一位神的德号。我们念了之后。都把他落实到自己。我们跟他就相应了。世间人讲「心心相印」。我们跟所有的神众、菩萨众心心相印。他怎么不护法?他护我们。我们护他。我们怎么护他?我们照做就是护他。我们依照名号义理去学习就是护他。彼此互相的护持。不是单方面的。我不护他。他就不护我。我要懂得护他。懂得护他。这里面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一定照做。我一定学习。我护他。他护我;他落实护持。我也落实护持。
守护意思很广。我们从小的事情来说。守护修学。我们对修学要认真努力。绝不懈怠、绝不懒惰。要守护。守护道场。使道场样样都能够如理如法。循规蹈矩。守护大众。在这个团体里面。无论是清众。清众是修行的人。念佛堂念佛的人;无论是执事。执事是服务的。在道场许许多多的事务。需要义工来服务。服务的大众一般称为执事。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临时到道场来参访的。甚至于还有一些道场有观光旅游的。我们这个道场没有观光旅游的。这些所有的大众。我们都要守护。「守」。守住我们自己的原则。守住我们自己的威仪。守住我们自己的学风道风。「护」是自他都护。「摄」是摄受。就是前面所说的。把佛法随时、随处、随缘介绍给一切大众。特别是对于来到我们道场参学的。他没有参加我们的修学。这些人是来作客。我们要热诚的接待。把我们的道场介绍给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持」。永恒不息。这个工作不是做一天、二天。永无间断。时时刻刻有心帮助一切大众。成就达到究竟圆满。身众神他们这样做。我们也要这样学习。第九尊︰
【普现摄取身众神。】
『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虚空法界平等平等。这是普的意思。如果有亲疏、有远近。那就不是普的意思。诸佛菩萨、诸天善神摄受一切众生。有没有先后。有没有次第?有。合不合乎普?他合乎。他那个普我们看到是亲疏。实际上没有亲疏;我们看到好像有远近。实际上没有。那是怎么一回事情?缘成熟。缘先成熟的先得度。缘后成熟的后得度。所以从这里面看到差别现象。这种差别就是无差别。无差别当中现差别相。要明白这个意思。确确实实没有亲疏次第。没有。缘成熟。这一接触。他就相信。他就发愿。他就很喜欢;佛菩萨当然立刻要照顾他、要帮助他。要为他讲经说法。缘没成熟的。你给他讲。他半信半疑。他不想听;你说得再多。再多是叫说废话。没听进去。对这样缘分的人。佛菩萨一定少说几句。所以都在众生那边。众生的机缘有没有成熟。决定不是佛菩萨这边的事。也不是护法神边之事。
护法神也非常公平。你的缘没成熟。他并不是不护持你。他还是护持你。但是跟缘成熟的护持不一样。缘成熟。他要全心全力照顾你、帮助你。断绝一切魔障。他有责任。缘不成熟的。他照顾你。但是不是这样恳切。为什么?你还有魔障。你必须还要去还债;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护法神在此地。你造作。你应该受什么果报。你一定自己去承受。他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也是护持。不是不照顾。你没有走上菩提正道。魔来扰乱。他不干涉。为什么?应当有的果报。你应该要承受。如果你要是回心转意。一下走上菩提正道。魔来扰乱。他要劝阻、他要拦阻。让你成就;你不在这个道上。根本就不能成就。你还是搞六道三途。那该怎么受你还是要怎样去受。他清楚、他明白。所以照顾不相同。不是他的心不平等。这里面因果非常复杂。『普现摄取』。现是现身。跟前面讲的菩萨一样。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些神众亦复如是。他们也是随类化身。也是随机护法。护持也随机。「摄取」。摄是摄受。取也是摄受。此地摄取。全心全力协助。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普现一切身。应以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来帮助你、来协助你、来成全你。在身众神里有这一
【不动光明身众神。】
这名号里面教给我们的义趣就很深很远。『不动』。太重要了。无论是世法、无论是佛法。成就的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不动就是真性的显露;不动是定。『光明』是慧。这名号里给我们显示定慧等持。不动不是身不动。身要不动。什么事业都不能成就。不动是说心不动。所以说如果你心不动。你的自性就现前。明心见性。就现前了。六道凡夫见不到自性。四圣法界也没见性。这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这些人为什么没有见性?因为心动。诸位要知道。动就见不到自性。不动就见性。什么人做到不动?本经里面讲的初住菩萨。这个经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不动心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道理要懂得。决定不是释迦牟尼佛勉强。一定要要求我们入这个甚深禅定的境界。不是佛要求。佛对人什么要求都没有。佛如果对人还有要求。他是凡夫。他不是佛。凡夫才会起心动念。佛怎么会起心动念?所以佛的心永远是不动的。不动是真心、不动是本性。凡是动的。动的东西是无明。不是自性。凡夫、小乘都把动的无明误认为是自己的心性。这个错了。世尊在《楞严经》上把这桩事情辨别得很清楚。我们不能够错认了心。不要说错用。错认了都不可以。
所以佛法里面表法用法轮。法轮就含这个意思。轮是圆。圆心。圆心是不动的。它如果要动。它就不能成为圆心。它就会有偏差。有偏差。那个圆就不圆。圆一定变成椭圆。决定不是真正的圆。真正的圆。那个心决定不动;稍微动一点点。决定不是真正的圆。诸位细细去想这个意思。所以你的心能真正到不动。你才能证得大圆满。大圆满是自性的相用。不动的是体。我们这个经题上讲。不动的就是大。圆满就是方广;方是讲相。广是讲作用。相圆满。用圆满。为什么?不动。你那个心不动。所以现相圆满、作用圆满。无论现什么相。尽虚空遍法界。正如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些神众。前面跟诸位交代过。全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们示现神众也是大圆满。示现的身众神他怎么不圆?他不动。
诸位要记住。十尊身众神只有这一尊不动。别的都没有说不动。我们要这样子看经。三世佛都喊冤枉。这叫什么?「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错了。岂不闻《华严经》上跟我们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尊佛的名号里面就圆满含摄一切神的名号。不但是圆满含摄一切身众神的名号。《华严经》自始至终所列的一切大众的名号。都在这一个名号之中。为什么?圆满的性德。一个名号要是不具足。你的性德就欠缺一分。你就不圆满。由此可知。每一尊神都是互相摄持。这是一点不错。这是事实真相。千万不要说认一位。我要跟这一个学;学一个就是学一切。学一切可以融摄在一尊。菩萨一尊。神众之中。若非如是。你永远不能契入华严境界。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透彻的明了。
所以你要是修。从哪里修?首先要修不动。关系太大了。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实在讲最大的魔障就是叫你起心动念;一切时、一切处叫你起心动念。那是魔王。读经叫你起心动念。这个经是真的。那个经是假的。你读那个经。不如读这个经。叫你听了起心动念。把你那个不动破坏掉了。念佛堂里也叫你起心动念。把你那个不动破坏掉了。念佛堂里头修不动心。大家容易懂。我们念佛修的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的目的是求这个。所以我们的念佛堂一个字都没有。全是佛像。就是叫你在念佛堂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修不动。起心动念都落在阿弥陀佛佛号上。这个多殊胜。念佛堂里面所供养的佛像。完全是一致的。你怎么去看。都是看到这一尊佛像。所以不可以供不同的佛像。不同的佛像一看又起心动念了。正因为不动心太难太难。所以我们要用种种善巧方便。诸位一定要明了。无量善巧方便帮助你修不动光明。
果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智慧就透露。你的身就放光。你身放光。凡夫看不到。为什么凡夫看不到?凡夫的业障太重。障碍了他的慧眼。障碍了他的法眼。他见不到。佛菩萨看到。有一些鬼神。鬼神有五通的他看到。你以前光很小。光颜色不好。灰色的、暗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光都不好。为什么?你心里贪瞋痴慢。邪思恶念放出来的光不好。现在你是到了不动光明。你放出来的光是金色的光明。颜色不一样。光也大。都不一样。在佛法里面叫做光。在中国内地里面练气功的人叫气。外国人叫磁场。实在讲都是一桩事情。确实有。讲到这些磁场。科学仪器也可以能够侦测。如果现在再进步。像照相机一样。可以能把你的光照出来。把你光的颜色照出来。我也听说现在也有。有这些玩意儿出来。我们也有同修去照过。拿来给我看。我说靠不住。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科技将来进步。我想是可以做得到的。这不是一桩难事情。所以这一句意思很深很广。下面是这一类的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等。】
『等』就太多太多了。多少?
【有佛世界微尘数。】
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这个法会是无比的庄严。
下面是叹德。叹德跟前面菩萨来比就简单多了。诸位要晓得。只是简单略说。他们的德行实际上不比佛菩萨减少。佛菩萨那里多说。此地略说;略是广中之略。广是略中之广。广略不二。你要懂得这个意思。千万不要以为。他们赞德只一、二句。你这个想法完全错误了。他们的德行赞叹不尽。
【皆于往昔成就大愿。供养承事一切诸佛。】
这是他们德行里面的总纲领。德行要细说。说之不尽。第一个。『皆于往昔成就大愿』。它不是说往昔曾发大愿。不是的。「成就」。这两个字很重要。若在往昔发大愿。发大愿未必成。已经成就了。成就就是他的愿已经满了。已经圆满了。圆满是什么境界?这不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虽然是暗示。实际上很明显。成佛了。他是佛再来的。如果是菩萨。不能说成就大愿。成就大愿。那么这些身众神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来表演这个身分给我们看。示现的;应以身众神身得度者。他就现身众神。这么回事情。实际上早就成佛。这里面所讲的。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身众神。皆是如此。后面我们还没读到。但是我们从这一法就能够贯穿一切法。后面所有的这些诸神。想必亦复如是。这对了。真的是如是。
由此可知。佛家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真的是千佛吗?不止。一佛出世。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一切诸佛都拥护。一尊佛都没漏。无量无边诸佛。哪里只千佛?那个千不是数字。千是代表大圆满。《华严》表法用十。十是圆满。百也是圆满。千代表大圆满。表这个意思。不是一个数字。所以成佛的时候。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拥护。如果那一尊佛不拥护。我们立刻就想到那一个没成佛。决定没成佛。他要成佛。一定拥护;他不拥护。决定没成佛。如果他要不拥护。还要来找麻烦
下面教给我们两桩纲领的大事。就是示现身众神。什么事他都要做。这两桩是他主要的:一个是供养。一个是承事。『一切诸佛』。给诸位说。除自己之外。统统是诸佛。所以身众神他看我们都是诸佛。为什么?他成佛了。他是佛倒驾慈航来示现的。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所以对一切诸佛他都供养承事。哪一天我们一下意识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你就差不多了。差不多快成佛了。你还看众生。看这个不顺眼。
特别是学《华严》。学《华严》就是学普贤行愿。学《华严》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他生实报庄严土。他生常寂光净土。《华严经》对我们有这样大的殊胜的帮助。实在讲任何经典不能为比。不是我们特别赞这部经、贬抑别的经。不是的。这是应机而说。其它的经经文短。没有这么长。经文短。熏习的时间就短。《华严经》长。熏习的时间长。天天讲。要讲四年到五年。如果这四、五年的时间你一堂都不缺。你想这个熏习的力量多大。决定在阿赖耶里面熏成种子。而且是强有力的种子。那么对你这一生的成就帮助可大了。如果你没有这样深长的熏习。它不起作用。偶尔提起来都知道。在境界里面自己还是做不了主。还是被境界牵着走。那有什么用处?这是大经。我们赞叹的理由在此地。
『供养』。这个范围就太多太多了。平常讲布施。我们对待一般人、对待父母、对待师长、对待佛菩萨。就不叫布施。其实还是布施。叫供养。供养就是布施里面加上最极的恭敬心。真诚恭敬到极处。这个布施就叫做供养。换句话说。供养里面没有真诚的恭敬心。那叫做布施。布施跟供养差别在此地。所以普贤菩萨修学的十个总纲领。「广修供养」。跟六度、十波罗蜜里面讲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布施这个心不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才说。
请看底下第三段。足行神。清凉大师对足行神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说「依止足行众生及守护故」。如下面经文里面所说。「善见比丘。足行之神持华承足」。这是从事上讲。说这一类的神。为什么叫他做足行神?他对于真正修行的人。这里举了一个比丘。善见比丘。出家持戒、有修有学的一个比丘。他走路。鬼神拿着花。花是莲花。他脚踏到哪里。那个花他就给它摆在那里。步步都踏在莲花上。那个花是谁放的?足行神放的。这从事上说。说这些神众叫足行神。另外一个意思。「足所行处」。也就是讲道路神。道路神是谁?现在管道路的警察。他们就是足行神。指挥交通的。管交通的。一般现在国家都有。公路有公路警察。铁路有铁路警察。航空有航空警察。这一类都是属于足行神;由此可知。他是主道路的。管道路交通的。从名义上我们能够体会到。它着重在行。行路。路有正路、有邪路。正路是什么?成佛之道。佛道也叫菩萨道。是大道。声闻、缘觉是小道、小路;小路不能达到目的地。小路可以通到大路。但是小路它不是邪道。为什么?它能通到大路。通到大道。如果是邪道。最后它是通不到大道。那个道就是邪路。诸位从这个地方去想这个意思。然后你就晓得。此地讲的足行。我们这个足步步踏在菩提大道上。这些神管这个事情。如果我们能够行佛所行。跟他们就相应了。我们护持他。他也护持我们。我们跟这一类的神众就相应。请看经文︰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
数量跟前面讲的相同。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这一会是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们统统都来了。都来参加。如果不是这样的程度。他想来也来不了。为什么?没有智慧、没有神通、没有道力。怎么能参加世尊华严法会?我们看起来。这是凡夫知见。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在那里打坐。眼观鼻。鼻观心。一点动作都没有。二七日中、三七日中。哪里晓得他在定中讲《华严经》?定中那个境界多大?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国土、不是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看到出席大会的这些大众就明了。定中突破一切时空的障碍。所以定中境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所以感得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六道的众生、六道的形相。示现十法界的形相。都集会在道场。也许有人问。道场能容纳得下吗?此地讲的是法性。在性体之中没有大小、没有广狭。有大小、有远近、有广狭。是凡夫知见。是你
【所谓宝印手足行神。】
这个意思诸位懂不懂?『印手』。什么叫印手?印手翻过来叫手印。意思是一样。诸位知道密宗非常讲求手印。手印决定不能够错误。手印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话叫手语。盲哑学校里面他学手语。他六根有欠缺。不能发音、不能说话。他跟人交换意见。用手语比划;用手语。所以他也要学习手语。手语表示彼此都能沟通。印手就是手语。『宝印手』。手语之可贵。站在十字街头。指挥交通的。那手语。第一位就是说。如果红绿灯没有了。站在十字街头指挥交通的警察。就是宝印手足行神。你就看到了。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1213.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三十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三十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