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认识佛教- - 一九九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认识佛教- - 一九九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认识佛教- - 一九九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
「等」是「等於佛」。等於佛。当然还没有成佛。甚麽时候才等於佛呢?必需明心见性。才能够等於佛。没有到明心见性。你怎麽样也不可能等於佛的。因为佛跟凡夫。乃至於跟阿罗汉。用心都不一样。阿罗汉以下都用八识。我们凡夫都用八识。佛不用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明心见性。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用真心。阿罗汉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於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当然你跟佛就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觉。到正等正觉。你得的学位就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
那麽修学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再高。就是菩萨毕业了。没有比这个再高。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上的。这就是佛陀。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是佛教教育里面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成就。给他这个名称。是这个意思。
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就是「觉了」。就是决定不迷。了是明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觉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从外面得来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就。佛说这个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应当做佛。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应该有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甚麽呢?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本来有的。「不觉本无」。不觉我们现在迷了。迷甚麽呢?把我们的本觉迷了。把我们自己无上正等正觉迷了。迷失了。诸位要晓得。这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几时你觉悟。
我们供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供养他是纪念老师的意思。没有把他当神明看待。我们供养菩萨。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他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面的学生。我们是後面的学生。我们跟观音、势至菩萨是同学的关系。他学的在我先。我学的在他後。他是我的老学长。是这个关系。当然老学长学问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们也可以把他当做老师来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实际上是同学。同一个老师教的。一切菩萨跟我们是同
所以我们称「佛」。称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面才有师生关系。所以大家明白。不要迷惑了。
第五段讲它的教学方针。这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佛教里觉而不迷。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能够明了与辨别宇宙人生一切万法。那是真的、假的?你能够辨别。那是正、邪?甚麽是「是」、「非」?甚麽是「善」、「恶」?甚麽是「利」、「害」?你都
建理智。不是感情;大觉。不是迷惑;奋发。不是懈怠;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惠以真实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给我们是真实的利益。圆满大乘。解决众生一切的苦难。连生死问题都能解决。其馀的都是小问题了。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超越六道轮回。怎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生不灭。这是大问题。所以世间的小问题。鸡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问题都能解决。何况小问题呢?我们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学。学了这一身本事。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获得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所以大家要真正晓得。佛教教学目的目标。没有一个不响往来修学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为它是教育。
我过去在天主教的学院教过一个学期。他们的研究院学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神学院跟他们上过课。我都劝他们皈依三宝。好好的学佛。为甚麽呢?学佛绝对不违背他的宗教。譬如
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冲突。跟任何国家、社会通通没有冲突。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目标。那我问你。你学宗教要不要求这个?你要求这 个你没有智慧不行。你辨不到!所以一定要把佛教认识清楚。佛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情?所以现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为甚麽排斥呢?对佛教无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这种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说佛教是迷信。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为甚麽呢?你到外面寺庙一看。真的是迷信。你们这些学了佛了。皈依了。甚至受了戒了。问你们迷不迷?迷啊!佛教是甚麽?不知道。修的是甚麽?也不晓得。学的是甚麽?也不晓得。你怎麽不迷呢?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嘛!总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没辨法接受。
那麽教学的目标。我们明白了。才晓得佛教是这样的圆满。这样的美好。那麽教学的纲领是甚麽呢?这个很重要。抓到纲领。修学就容易了。大乘佛法以三皈、四弘、六度为教学最高指导纲领。这就是我们常讲佛教修行。修的是甚麽?修行後面有个简单的表-修正行为。这两个字的意义要搞清楚。
甚麽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大。佛法用三条。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体的一切造作。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念头是你心里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人家一听到修行。以为一定是吃长素。是每天敲木鱼念经。这个叫修行?这误会了。都搞错了。真正修行在那里呢?起心动念。我念头起来了。晓得我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过来。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嗔、痴、慢?这错了。马上改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 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动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
每天拜佛、念佛那是样子、形式。形式对真正修行人来讲那不重要。不重要为甚麽要有形式呢?形式跟唱戏表演一样。作秀的。做给那些人看的?做给那些还没有学佛的人看的。那些学佛的人那麽虔诚。到底佛教是甚麽?你们这样的拜。磕头。你就可以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了。他就恍然明白了。用这种方式引诱他好奇。引诱他来问。他来问。你才能教他。他不来问你。你教他没有用处。
佛教既然是教育。教育师道非常之尊严。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佛教不招生。不招生这个人怎麽来呢?就是一个传一个。让他来。我们表演。做这个样子。引诱他。他来了。来了之後再把真正的佛法教给他。所以要知道我们唱赞庄严。都像唱戏一样。唱给看戏的那些人看的。你要懂得这个意义。即然我们扮演那个唱戏的人。也要认真。要唱得很像样子。不能随便。要像那个角色才行。所以大家要明了。所以佛教教育用义非常的深。非常的完美。
在几千年前。这个教学已经做到了高度的艺术化。所以我们真的明了。那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用这个方法来招生。引诱人来发问。来向佛法来请教。所以真正自己修行是重实质。不重形式。利益一切众生是重形式。那形式就很重要了。既然晓得修行的定义了。修行要有标准。否则我修正行为。我这个行为是邪、正?善、恶?要是没有标准。那用甚麽来修?怎麽知道我的行为是恶是善呢?怎麽晓得我的行为是正是邪呢?这就要把修行的纲领教给你。用这个标准来一衡量。就晓得我们的行为是正还是邪?是善还是恶?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善。就是正。违背这个标准的就是恶。就是邪。
第一个标准。绝对的标准。就是三皈依。这三皈依跟诸位讲过。我们在录音室也录了录音带。这个题讲了五十分钟。讲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三皈就是佛、法、僧三宝。这个三宝讲的自性三宝。自性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外面的三宝。外面三宝。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诸位一定要晓得。佛的意思是觉而不迷。前面讲。佛是觉的意思。觉就不迷。皈依佛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佛。甚麽佛呢?我自性的觉悟。印度梵文叫做佛。实在讲是皈依自性觉。我们中国话就是这个意思。那麽梵文叫皈依佛。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甚麽叫「染污」呢?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一接触。合自己的意思就起了欢喜心了。你的心被欢喜染污了;不合自己意思。心里起了嗔恚心了。你被嗔恚染污了。心地本来是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那就是染污。所以你要常常保持心地清净。不要被感情。不要被烦恼染污。所以染污就是感情和烦恼。你不要被这个东西染污了。保持你心地清净。这叫皈依僧。
皈依僧不是皈依一个出家人。你靠出家人。靠不住。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们皈依常说。我皈依某个法师。那个法师还有无常。那一天还是要死的。死了之後。你怎麽辨呢?死了之後。我皈依没有地方。再去找一个皈依的。哪有这个道理的?这个搞错了。
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外面的。外面的三宝与我们修行当然有关系。但是关系不深、不亲。是一层疏远的关系。甚麽叫疏远的关系呢?因为它能够提醒我。我们无量劫以来。就是迷惑、邪染。无量劫以来就是搞这个。所以才搞六道轮回。天天造六道轮回之业。现在我们既然学佛了。学了佛。就要依佛的教训来做。把我们身心行为要修正过来。像佛一样。觉、正、净做到了极处。就成佛了。
觉、正、净三个字圆满了。就成佛了。还没有圆满。现在还在做。做得不圆满叫做菩萨。菩萨还是学生。圆满就毕业了。毕业就成佛。佛是甚麽?佛是觉、正、净这三条圆满了。菩萨还没有圆满。圆满叫成佛。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
刚才讲了。住持三宝。跟我们是疏的关系。不是亲的关系。亲的关系是自性觉、正、净。这是我们真的皈依处。疏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家里供佛像。供菩萨像。家里供养经典。你家里三宝俱足了。菩萨是僧宝。诸位要晓得菩萨就是僧宝。你见到佛像。一看到佛像。我们就想到自性觉。就想到觉而不迷。所以佛像对我们的功德就很大。没有佛像就忘掉了。常常看到佛像。常常提醒自己觉而不迷。常常看到一本经书。不管你念不念。看到经书就想到我要正知正见。我不能有邪知邪见。要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菩萨、阿罗汉。通通是僧。菩萨僧、罗汉僧、凡夫僧。都是僧。看到僧众。马上就想到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所以住持三宝。它有提醒我们自己的作用。如果我们见不到住持三宝的形像。这三皈依会忘掉。所以住持三宝就有很大的功德。它的功德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觉、正、净。提醒我们不迷、不邪、不染。所以它有这麽大的好处。
底下说显、密诸宗。佛教里面有显教。有密教。密教就是密宗。显教、密教里又分许许多多的宗派。每一个宗派里又分许多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jk/nr/0/2.html
以上是关于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认识佛教- - 一九九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认识佛教- - 一九九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