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09 02:0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

  编者按: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的真正奠基者、开拓者。又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佛教弘法者和组织者。而且也是两晋之际佛教界的中心人物。他上承佛图澄大师。下启慧远大师。对奠定晋代佛教兴盛的基础发挥重要作用。对佛教的发展也具有长远的影响。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他一生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对印度西域佛教全方位中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翻开佛教史籍。随意摘录几条:第一。编注经典。搜集译经。整理经录。道安大师一生。先后注解诸多佛经。后又撰成《综理众经目录》。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开创译经史著目录先例。也为后代撰写《经录》提供范例。第二。推重戒律。确立僧规。统一僧姓。道安大师认为。在佛教戒定慧三学之中。戒是基础。是修学佛法的基本保证。因此尽心翻译戒本以外。还为僧团法会制定规范。他又提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倡议中国僧人统一姓“释”。其后获《增一阿含经》全本。经中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第三。主持译经。完善译论。道安大师总结以往佛典翻译历史教训。认为将佛典翻译成汉语。始终存在“文”“质”两种风格。两派各有得失。总结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第四。道安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倡导弥勒净土信仰。为后世净土信仰开展树立了典范。总之。道安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高僧。

「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
「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

开创经录统一僧姓。中国佛教的奠基者。

在世佛教法师

  道安大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高僧。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圆寂于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十五岁时。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年十二出家”)。因为北方战乱。南下襄阳。居十五载。后

有关佛教法师说法

入长安。居七载后圆寂。因出生时手臂多长一块皮肉。时人即称之为“印手菩萨”。

  道安大师著述、译经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弟子甚多。遍布南北。慧远法师、慧持法师等名僧皆出其门下。

  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道安大师是二系佛学之集大成者。

  道安大师提倡“本无”(即性空)之学。为般若学六家之一。他重视般若学。一生研讲此系经典最力;重视戒律。搜求戒本。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又很注意禅法。对安世高所译禅籍注释甚多。由于他综合整理了前代般若、禅法、戒律等系佛学。遂使原本零散的佛学思想以较完整的面目呈现于世。因此被视为汉晋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

  道安大师是当时译经的主持者。在他的监译下。译出了《四阿含》《阿毗昙》等经共百余万言。他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订和整理工作。并编出目录。他提出的翻译文体问题和“五失本”、“三不易”翻译原则。对后世影响颇大。他博学多识。以才辩文学著称。文章为当世文人所重。

  道安大师的修行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他先依止佛图澄大师修禅而有成就。后又栖心般若。以大乘空性为所宗。虽然生年早于僧肇大师。而不及于早年通阅《肇论》完整之般若纲要。只是游心于“心无宗”的般若见地。但依于禅观证达无为而“开物成务”。使天下皆忘我而化育万物。他并不推崇禅修之后的超自然神力。而是认明禅乃通达无我之路经。他的主张其实就是相对质朴的“二无我同时修”。而由先修人无我而透脱二无我。是由先遮能知的“但无能知即遮知”。与印度月称论师“但遮所知即遮知”的原理。相辅相成而又并行不悖。虽然同样起行于“安那般那”。但与否认大乘的后世“安那般那”内观学人的路线完全相反。

  道安大师的禅观理念虽然受到佛图澄大师的影响。认为安般禅观达至高深境界时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焦不能伤其虑。甚至生发种种神变。但这些绝非禅观的真正目的。禅观真正目的乃在于契入“本无

云南丧事佛教法师

”。无为而开物成务。开物方能天下皆忘我。无物始可无事而不适。也即是说。要依禅观修静。达成

香港采访佛教法师

人我尽空。而获此成就的同时。法无我空同时呈现。即依安般禅观证获二种无我。以心物浑然的修行成就。非但超越个人精神及一切自然力量中的奇迹。乃至周乎万行而无碍、统乎万方而不留。显然。这不仅是小乘禅观的目标。而是以般若为宗。将《般若经》中的第一义谛圆满彻证于世俗谛中。不离世俗。现证胜义。依安般禅挽合般若。是道安大师迥然有别于小乘禅观之处。

  他在《安般注序》中说:“安般者。出入也。道之所寄……德之所寓……是故

赤峰佛教法师

安般寄息以成守。四禅寓骸以成定也……阶差者。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级别者。忘之又忘之。以至于无欲也。无为。故无形而不因;无欲。故无事而不适。无形而不因。故能开物;无事而不适。故能成务。成务者。即万有而自彼;开物者。使天下兼忘我也。彼我双废者。守于唯守也。故《修行经》以斯二法而成寂。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斯皆乘四禅之妙止、御六息之大辩者也。夫执寂以御有。策本以动末。有何难也?”

  拿现代的语言理解。也就是说:“安那般那。即入息出息。是道之所寄、德之所寓。故安般寄出入息而成意守。四禅寓于形骸而达心定。安般的六个阶差。应损之又损。以达至无为之地;禅定的四个级别。当忘之又忘。以至于无欲之境。无为。故无物不以其为因;无欲。故无事不可顺适。无形而不因。故能化育万物;无事而不适。故能成就诸事。成务。即万物而自成;开物。使天下皆忘我。物我双忘。唯一心守意。故《道地修行经》以安般、四禅二法而得寂灭。得此寂灭。一举足则大千震动。一挥手则日月可攀。猛然吹气则铁围飞散。微微吐息则须弥动摇。这都是乘四禅之妙止而驾驭六气之大变。持空寂来驾驭万有。执根本以动枝末。又有何难?”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3485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主持翻译百万经典佛教中国化第一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597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