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1072岁的高僧—宝掌和尚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1072岁的高僧—宝掌和尚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1072岁的高僧—宝掌和尚
宝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儿子。出生时间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时。他生下来就有很多瑞象。骨气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长。两耳垂肩。双眉高挑。左手紧握成拳总不展开。父母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同寻常。
千岁高僧 宝掌和尚
才满九岁。父母就带他投奔佛陀精舍出家作沙弥。当师父帮他剃度落发的时刻。他突然愉快自然地放开了一直握拳的左手。掌心还露出了一颗珍珠。他虔诚地把这颗掌中明珠呈献到本师像前。还首次双手合十顶礼。在场亲见的和众多听说此事的人们都说这是奇事。他的剃度师父也就以此命名他法号宝掌。
宝掌法师既实现了夙愿。离尘出家。从此就精勤修行。严持戒律。举止威仪。如同高山顶上虬劲的青松。肃然挺立于霜雪之中。虽名闻利养、喜怒哀乐的八风轮番吹袭。都不能动摇他励志修行的德操。
由于他是在佛陀入灭后九十多年才出生人世。所以常叹息自己没有能够亲自听闻佛陀的言教。于是。他就不顾寒冬酷暑。废寝忘餐。殚精竭虑研读佛陀宣讲的经、律、论三藏。依教奉行。历练不殆。他还期望能学到教外别传的禅宗。为了这个目标。他发足外出。参访圣贤知识。广受教益。走遍了五个天竺国度。历时五百多年。
时在东汉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兴年间(公元147—153)。从今天的尼泊尔进入中国的云南到达四川。第一站是和宾头卢尊者登峨嵋山。朝礼普贤菩萨。住在大慈寺十余年。经常二十天才吃一餐饭。而且坚持诵经不断。
当时汉灵帝丞相何进大为惊叹而赞诗说:“他是如此勤奋勉力,当经文从他的口齿里飞快地诵读出来的时候,就像岩壁上的清泉急速地喷泻。当他半夜里息心静
宝掌师常对人说:“我有夙愿要住世千岁。今年已是六百二十六岁了”。因此。世人都尊称他为千岁和尚。接着他又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于金刚窟。
当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事不断的时候。有道家李道元麻衣子法号达真人等。皈依佛门。改穿僧衣随侍千岁和尚。到了古义丰郡。就是现在的黄梅县。那里是上古时代伏羲皇帝演画卦爻的场所。汉代称为云台山的山区。正确的名称应当是“云丹山”。
千岁和尚看见这里山连着山、岭叠着岭。还有高峻巍峨的两峰并立。不禁高歌赞叹:“我站在高山顶上举目四望。见万里无云、群山如画、风烟弥漫。翠绿的丛林里不时传来牧童的笛声。那皎洁的月光把满天照得像秋天碧水般剔透清澈。我不禁紧系鞋带。撩起衣袍。乘着白云。和大伙同到那清凉的天国去悠闲地嬉戏。”于是就在这块古佛住过的地方。搭起了栖身修行的茅蓬草庵住了下来。一直停留了百十几年。却很少有人知道。
某一天。偶然听说高德佛图澄隐住在陕西终南山。于是他又背着衣钵。拄着竹杖前往询问佛法。佛图澄接待千岁和尚。问道:“这些平凡庸俗的世中人。忠与奸、好与坏之间想化解、融洽。是不可能的啊。”千岁和尚回答说:“我说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只有见到葭灰飞动方可能说妥当准确。”
这个时期。西晋的朝纲腐败。政局动乱。塞外五个民族起兵渡过了黄河。烽烟四起。千岁和尚辞别了佛图澄。仍然回到了双峰茅蓬隐修。他的精神感动了山中猛虎。处处跟随护卫。
虽然外面战祸纵横。然而紫云山中的晨钟暮鼓却没有停息间断。因此。千岁和尚经常告诫常住大众。说:“窗外射进来的霞光随着帘子的摆动照在空榻上。外面十里松荫邀伴着绿色青苔。一切都那么安静。你们不要去驱赶在竹林里啼叫的子规鸟。恐怕会惊醒那些雷虎。从树林脚下出来。”
这时有一位来自海上仙岛的仙人来到这里。邀千岁和尚同上南岳山去。在祝融峰上为群仙说戒。感化了白猿进果、黑虎守门、神龟献上灵芝草、紫鸾伏于法座下。千岁和尚在南岳度过了数十个结夏安居。
之后。又到庐山去访问耶舍尊者。尊者一见到千岁和尚就盘问道:“这里路深猿啼、虬松起舞。乱石坐卧、云雾飘浮。只有牧童能够到达这里唱歌。请问老大德是从哪里来的?”千岁和尚笑着回答:“藤萝长到万年就盘挂到树木上。请问土地到什么时候生出荠草来?”尊者说:“药苗刚刚出土成长。竹根刚刚栽种。”说罢。就和千岁和尚相互搀扶着。登上金轮峰。礼拜舍利塔。
住了一夜。他们又一起下山到南康。在这里听说达摩祖师从广东来到了建邺。千岁和尚就与耶舍尊者珍重道别。前往白下。去见达摩。咨询决疑悟道的心要。
达摩祖师见了高声唤他一声:“老阇黎!”千岁和尚顿然地应答一声。达摩大师哈哈大笑。千岁和尚立即言下大悟。顿时觉得“七百多年来心中的疙瘩。竟然如坚冰一下子融化开了。”在回归的路上作偈说:“我在梁国的都城遇见了达摩导师。参究禅法。明心见性了。现在我要飘然行脚到浙东浙西。去看尽那里的好山好水。”
于是。千岁和尚往来于泗洲。寻访了智者大师。又和他顺着泗水东流而下。由千顷到达了琴溪。在现在被称为赤鲤古潭的地方。还留有唐代裴休手书的宝掌石存在啊。千岁和尚又到延陵。去访紫髯道士。邀他一同到天台山去。经过石梁飞瀑。登上了赤城山。拜访昙猷尊者。
千岁和尚指着麦田说:“这起伏的麦浪就象波涛汹涌的大海水。那满车满车装的是不是汗水呀?”昙猷尊者听罢振摇着锡杖说:“漂亮的言词。满口的空话。果报如此。功德如此!”
千岁和尚辞别了尊者。接下来就是上华顶峰。礼拜长耳定光古佛;航南海。拜观音大士;遂即到四明山。带领竺历法师进入四川。拜谒禅宗二祖神光和尚;又越过棉竹山。过白帝城。在旅途凉亭的墙上题写:“日出东边雨又飘。栈前栈后草萧萧。不知道良师益友居住何处?在弯弯山道和白云深处。数次向樵夫打听过。都不知晓。”
于是就离开了四川。再返回雁荡山。重新遍游那气势磅礴、莽莽苍苍的雁荡七十二峰上的寺庵。在大龙湫瀑布休息的时候。友会了博具那尊者。榜庵曰:“观不足。额手望天柱岩的美景而忘记归来。”
隐士陶弘景真人就是为此而建造了这“忘归”和“观不足”二座游亭啊。还镌写了一首诗:“我曾经过目观尝了天下的名山。其中只有这里的美景难以用图画记录下来。山前的白头老翁在这里已经住了一千年。仍然说这一生都还观不足。”
千岁和尚听说傅大士住在双林寺宏扬佛法。特地前往参访。他请问“如何是佛的正法眼藏”。傅大士把十指交叉躬敬地回答说:“两手空空提着锄头。步行的人骑着水牛。人明明从桥上走过。却只见桥在流动而水不流。”。千岁和尚又接着追问。“莫不是教外别传?”大士说:“碧水倒映着
千岁和尚与大士居游了数年后。就前往渔浦。攀越赤符、大岩等许多名山胜地。又回到司空山。隐居于古庙之中。高士沈约经过这里看望了千岁和尚。在石上镌书曰:“寒风吹破了故旧的窗纸。片片雪花飘落在供台。把三衣统统都披到身上。仍然象浸到水中一样的冷。还是去捡柴草。拨开地炉深深的积灰。看有没有未熄的火种。”
已经是冬天了。千岁和尚应约到了舒城。他邀三祖僧璨大师游罗浮山。参访道家大德葛洪真人于梅花坞的洗耳泉。千岁和尚见了吟诗曰:万顷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行吟住宿。难道只许你仙人独享?”葛洪真人也和道:“
此时。唐王朝刚刚开始建立。千岁和尚又回到双峰老祖寺。他说过“我走尽了中国的八百个洲。这座山偏偏可称得上修道之人游访居住的地方”的话。这期间。他礼拜了禅宗四祖道信和尚。逗留请益。并且请他去住持老祖寺。
在一切安顿就绪之后。千岁和尚就北渡黄河至嵩山少林寺。礼拜初祖达摩的面壁崖。接着又北
千岁和尚和他对话。使他感到真诚挚爱。千岁和尚就带他又回到黄梅。访问五祖弘忍大师于东禅寺。和他们来往十分莫逆。达数十年之久。后因兵扰蕲黄。时局不安。千岁和尚又重返江浙。隐居于浦江与赤岩之间。
当时在淀溪。有位朗圣僧。是五祖弘忍的法孙。他平静安逸。独居修行。千岁和尚和他十分友善。经常写信叫白狗送给朗禅师。朗师养了一只黑猿。由黑猿把回信带给千岁和尚。所以唐南康郡王韦皋就此在墙上题诗说“白犬驰书至。青猿洗钵回”。不久。朗公圆寂。千岁和尚也就渡过涛涛长江。挂笠在会稽云门寺。
当时正是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岁(657)。千岁和尚已经是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了。这年七月七日。他忽然向如光、慧云二位徒弟说了一段偈语:“本来以为没有生和死。今天也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于成佛之道心。来生我还要转世再来到这个世界。”说完就闭目入定。
七日之后。又苏醒过来。嘱咐徒众说“我灭度之后。你们就在这里修塔供养。日后。会有人来迎接我的遗骨回归中天竺。希望你们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绝啊!”说罢就与世长辞。徒众们谨遵遗命。就在若耶溪的南岸建塔。掩葬千岁和尚的真身。每当风雨交加的时候。墓塔会放出亮丽的光来。
到了龙朔二年(662)五月初五日。正好有一位印度僧人来到。环绕师塔顶礼。塔门自动打开。人们看见塔内大师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宝骨洁白庄严。带有明
那位印度僧人祷礼完毕。提起千岁和尚头骨振动着。那全身的骨架关节紧密有系。没有一块散落。印度僧人把骨架放入池中漂洗后。仔细藏入包裹。背负着向西而去。这时。天空云霄中显现出种种瑞相。还隐隐传来美妙的佛音梵曲。多日不绝于耳。洗骨池至今还在舍利塔的左边。
查阅千岁和尚生前所经历的地方有数十余处。处处都已建成了寺庙。唯有黄梅双峰老祖寺最为庄严壮观。因为是在四祖、五祖于黄梅弘扬佛法之前所建。而千岁和尚年岁又最高。所以后人都尊称为老祖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3779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1072岁的高僧—宝掌和尚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1072岁的高僧—宝掌和尚;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