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德蕾莎"证严法师-富可敌国的苦行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东方德蕾莎"证严法师-富可敌国的苦行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东方德蕾莎"证严法师-富可敌国的苦行僧
证严法师
编者按:数月前我就听说。只
一位创造“慈善王国”的法师——记台湾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法师
险峻的台湾太鲁阁风景区出口附近。台东纵谷平原的顶端。处处平畴绿野。其中。可以见到一排房屋。白墙灰瓦。静穆清雅。它。就是闻名遐迩的佛教道场:慈济功德会的“静思精舍”。在台湾。只要提起它。人们都会带着崇敬和骄傲的
一、台湾最大的民间慈
慈济功德会是台湾乃至亚洲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设有分会和联络处。至2003年12月底为止。慈济已有委员16000多人。慈诚队员6000多人。正式会员80万人。它已经帮助了困难家庭27073户。每逢水、火、风、震以及空难、车祸等意外变故时。慈济人总能紧急动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前往灾区救助。奋斗不息直到灾民安顿。家园重建。
30多年。慈济人不但在台湾和祖国大陆留下深
除了慈善事业外。慈济还有医疗、教育和文化事业方面的贡献。在医疗方面。创立了现代化的花莲慈济医院、大林慈济医院和新店慈济医院。成立了“儿童发展复健中心”“骨髓移植病房”“骨髓捐赠中心”。建构起慈济医疗网。并时常组织医疗团队往世界各国义诊。在教育方面。创立了慈济技术学院和慈济大学(包括医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护士专科以及附设的幼稚园及中小学校);并且成立了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和慈济教师联谊会。通过这些组织和举办各种营队。让学生得到爱心熏陶和修行精进;在文化事业上。创办了《慈济道侣》(半月刊)《慈济月刊》(发行量都在十万以上)和《经典》等刊物。并在海外各地发行它们的英文版和日文版。同时还创办了“慈济文化出版社”“静思文化公司”“慈济世界”广播节目和慈济大爱电视台……这么复杂且有效的运作。这么巨大又不凡的贡献。这么长远而精密的规划。都是由慈济的“上人”一手促成。“上人”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证严法师。
二、顿悟人间的苦难
证严法师。俗名锦云。卢沟桥事变那一年生在台湾中部。离海边不远一个叫清水的小镇。幼年过继给叔父。随养父移居台中丰原。自有记忆起。她就经常背着弟妹去防空洞。躲避飞机轰炸。她时常奔走在伤亡的人群中。目睹了房屋的焚毁。世事的无常。顿悟了人间的苦难。八岁那年。她和母亲各自跑入了不同的防空洞。轰炸后相逢时。她抱紧母亲大哭道:“妈。我以为今生今世再见不到你了。”
锦云十五岁时。母亲因胃穿孔需要开刀。在五0、六0年代。开刀是很危险的。因此。她向天祝祷并发愿“愿减少自己十二年的寿命、茹素。为母亲增寿祈福”。也许是孝心感天。母亲的病奇迹似的不必开刀。服药而痊愈。
锦云家旁边就有一座寺庙。自幼时她就见到虔诚祈祷的盛大场面。印象深刻。19岁时。她的父亲因脑中风去世。无常的人生让她更加一心向佛。
悟道的锦云决心出家。不久她被佛学大师印顺长老收为弟子。法名“证严”。自此。她不但苦修读佛经。并在寺院中为信众讲经。招收徒弟。
三、一个病例遂成慈济
1966年。证严法师与弟子到某家医院。去看一位因患胃病而住院开刀的信徒。当法师从医院出来。看到地上有一摊血。但是没有看到病人。证严法师问:“地上怎么有那么多血呢?”有人告诉法师说:“是一位原住民女子难产。他们听说住院开刀要缴八千元的保证金及医疗费。因为缴不起所以又把那妇人抬了回去。”法师听了这句话极为心疼。当时也无从进一步了解——究竟那位妇人是死是生?法师自忖:倘若能及时发现。也需有钱适时发挥救人的功能。于是一个济世的团体的雏形——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就在四位弟子和30位信徒的愿心下组织起来了。
最初的做法。是由4名弟子和两位老人家。每人每天各加工一双4元的婴儿鞋。一天增加24元。一个月平均多720元;而30位信徒。则是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形下。每天节省五毛菜钱。以作为急难的救助金。
最初法师利用屋后的竹子。锯了30根存钱筒。发给信徒一人一根。且坚持要他们每天存进五毛钱。信徒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干脆每个月缴15元呢?法师说:“不奇怪。我要你们每天临出门前。就有一颗救人的心。节省五毛钱。即是培养节俭的心与爱人救人的心。两个心存一筒。力量是很大的。”
于是这30个人。每天提起菜篮到菜市场。逢人便欢喜地宣扬。“我们每天要存五毛钱!我们有一个救济会。我们要救人!”“五毛钱也可以救人?!”消息不胫而走。参与的人愈来愈多。就这样。在一个28岁无名僧尼的引导下。一群手挽菜篮的小镇主妇。写下了中国当代最辉煌的佛教慈善事业的第一页。
四、富可敌国的“苦行僧”
后来。证严法师发起成立了“慈济功德会”。她说。“慈”就是给众生快乐。让社会祥和;“济”就是弥补人间缺陷。使人在物质精神上都能摆脱困窘体会富足。
她发扬了传统的苦修精神。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早年苦修时。她的身体就一直犯病。有时犯心绞痛痛得几乎要晕过去。但她总是奋不顾身地工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她每年都要去台湾各地。看望灾民病人和慈济干部和会员;每年要接待近百批世界各地前来静思精舍参观拜访的各界人士以及作家、记者。同时还要筹划慈济的四大志业。深谋远虑详加规划。甚至四方奔波。比如。在筹建慈济医院时。不但要选地、购地。还要募款。更重要的是证严法师认定必须为慈济医院聘请世界第一流的医疗干部。多方努力。选定了台湾最著名的医院台大医院前任院长杜诗绵来担任慈济医院的院长。为此。证严法师三度亲自登门去说服杜院长。最后一次。终于感动了他。同意来到慈济医院共襄盛举。
五、庙虽小慈善事却大
慈济的事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但在民间。也在社会高层。1980年。蒋经国到静思精舍拜访证严法师。当了解到慈济的事业与历史。他连连称赞。你们真了不起。为社会做了那么多事。“我走遍大江南北。没见过一个寺庙那么小。做的慈善事业却是那么大的。”
随着国际信息快速交流。国际急难信息通过屏幕映入眼帘身为‘世界地球村’一员的慈济人。对世间苦难有着一分不忍之心和责无旁贷的表示。从一九九一年起。慈济便积极参与国际急难救援事务。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各国受灾受难者最适切的帮助与关怀。点燃她们希望的火炬。鼓舞大无畏的信心与勇气。祈愿她们走出伤痛。迎向未来。
基于“尊重生命”理念。法师不忍心血癌病患及家属苦候亲属间骨髓配对相符的煎熬与失落。1993年。在卫生署及各大医学中心的殷殷期盼下。成立了骨髓库。如今慈济的骨髓数据库。已累积捐赠者数据的人数达二十三万四千七百多人了(二○○二年七月底止)。是亚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数据库。也是志愿捐髓比例最高、拒绝率最低的骨髓库。而至二○○二年七月为止。配对成功且已进行移植的实例已高达四百二十九例。其中台湾一百四十九例。送海外两百八十例。而中国大陆即占了一百五十六例。可谓成效斐然。
二○○二年四月三十日。慈济骨髓库已转型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除了持续加强骨髓库功能外。也将发展干细胞研究、基因治疗。并筹组脐带血库。预定三年内募集一万笔脐带血。作为骨髓配对的第二道防线。万一骨髓配对不符。还可进行脐带血干细胞配对。
现在她的慈善事业几乎遍步全球。每天有近100万的义工在世界各地为大众服务。
人生生命是短暂的。但时空是天长地久的;几千年来人事的变迁频仍。但人间的需要却从不断。慈济的志业是应苦难众生而设。证严法师一念悲悯。以慈悲喜舍、教富济贫直接救渡众生。她的出世是比一般人更入世的出世。
不但在台湾。在大陆乃至世界。慈济人总是让人刮目相看。证严法师得了许多荣誉。有香港中文大学的荣誉博士。有“社会服务奖”。有“麦格塞塞社会领袖奖”。“国际和平奖”。“医疗奉献奖”。证严法师的言行举止影响也日益深远。她著有佛学著作及讲演集共二十余种。其中的《静思语》自1989年初版后发行量已经超过60万册。并有简体字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精心绘制的漫画版。
静思精舍。历尽几十年的风雨。依然是那样的简朴浑厚如同大地;证严法师。也依然一副瘦弱女子身材。然而和她所居的精舍一样。无数的内力蕴含其中。一个女人。在繁华红尘的世间。聚集了信众。以凡夫血肉做菩萨事业。以精卫填海的方式建构起宏伟的济世工程。这是何等的不凡。
1995年。证严法师荣获“亚洲最杰出女性奖”。她以她母性的光辉为台湾妇女树立了榜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2925.html
以上是关于"东方德蕾莎"证严法师-富可敌国的苦行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东方德蕾莎"证严法师-富可敌国的苦行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