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宝印:明辨三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宝印:明辨三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宝印:明辨三教
宝印禅师自号别峰。南宋嘉州(今四川乐山县)人。俗姓李。当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通达《诗》、《书》等儒家六部经典;稍微大了些。他又穷究《史记》、《汉书》等七大史书。而且。他自打稍知人事之日起。便十分厌恶尘俗污秽。而特别仰慕佛门净土。一心想投身其中。后来。他终于辞别父母。来到德山寺。投身于清素和尚法座之下。削发剃度。
在德山寺。宝印禅师跟随清素和尚学习、参究《华严起信论》。不多久。便完全参透了其中旨意。他想:如果整天沉醉在教本中。而不关涉佛教大义。终非解脱之道。于是便辞别清素和尚。前往中峰寺密印禅师法座之下习禅。
一天。密印禅师座下有一位弟子询问师傅:“岩石死生起灭不停。怎么还会是岩石呢?”密印禅师一
正好
听禅师如此询问。大家认为他必定又在询问。启迪某种禅师。因此。大家无不面面相觑。满座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见此情景。宝印禅师就不顾了自己后学晚辈的身份。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其中方式。便霍地站起身来。高举双拳借以示意。
圆悟禅师一见。笑着说:“你这是老和尚们常用的方式。不是先祖上圣们使用的方式。”宝印禅师一听。随即灵机一动。随意挥动起自己的一双大拳头。圆悟禅师一见。不觉大喜也举起拳头。用力挥动起来。并与宝印的拳头两相交错缠绕起来……这种心灵神通。情感契合。不禁使二人相视为之大笑。
后来。宝印禅师又远道前来径山。(在浙江余杭县西北)。拜谒一代高僧大慧禅师(即宗杲禅师。宗杲号大慧)。大慧禅师问他说:“你从何而来?”“西川(今四川西部一带)。”宝印禅师回答他说。
大慧禅师一听。说:“你尚未爬出剑门关的时候。我就已经给了你三十大棒了。”宝印禅师一听。心知大慧禅师语中带禅。意在考问自己何以不远千里。来到径山?于是便诚挚地回答说:“我冒昧惊动大师。还望大师多加宽谅。”大慧禅师一听。觉得宝印禅师的慧心不错。禅理机巧。自然心中欣喜。便留下他跟自己习禅。
后来。宝印禅师奉朝廷之命。住持雪宝寺。到了宋孝宗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年)秋天。孝宗皇帝特地诏命宝印禅师来到皇宫之内的选德殿。赏赐给他肩舆。然后便开始向他求佛问道起来。
皇帝问:“儒、道、释三教的先祖圣人。在初创教门之时。是否同出一理?”宝印禅师回答说:“这就好比虚空。东西南北。最开始的时候毫无二致。是一个道理。”
“可是。圣人们各自设立的门户却又不尽相同。比如孔丘。他就是靠中庸之道创设了儒教。”皇帝接着问。
宝印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对答道:“如果圣人不采用中庸之道。凭什么来安身立名?所以。佛教的《法华经》中说。用以统治与调理这个世界的经典语言。大体相同。而且跟社会实际不相违背:《华严经》里也说。不败坏世间成法。就能够修证得出世解脱之道。”
皇帝似有所悟。点点头。接着又说:“只可惜现在那些儒士。学习孔丘的著作。却又多只知道从文字、语言上下功夫。而全不顾孔子的思想。不懂得孔子的学说的巨大感染力。只有你们佛教中的禅宗。不 拿文字本身教人。而直指文字表象背后的思想底蕴。令人有所悟解。不致于被生死这些俗情所惑乱这才是大胜其他的修证之道啊!”
宝印禅师接着皇帝的话题说:“
皇帝对宝印禅师的对答十分称道。不觉龙心大悦。情趣大增。因此。皇帝又接着由儒家而转入道教。询问起宝印禅师:“庄周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宝印禅师评价说:“庄周虽然贵为道教之祖。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佛教之中小乘佛教声闻以下的人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小乘佛教讨厌自己的肉身如同僧恶桎梏镣铐一样。抛弃智慧如同躲避瘟疫、毒素一样。他们还追求烈火焚身。一心只想超脱生命。进入无为法界。这不正和《庄子》中所说的身体完全可以当作枯木扔掉、灵魂本来应当如同死灰一样停止思想之类的话如出一辙吗?但是。大乘佛教则不然。他们不仅仅只是尽心努力。自己修证菩提。而且努力救渡世间万民。使他们和自己一样脱离苦海。往生佛国净土。这就正如远古先师伊尹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正道法力感悟世间万民。如果还有一人没有被救助。就好像是自己忍心弃置他在深沟污水之中。而不伸手援助。这决不是一个以慈悲为怀的出家之人所能忍心不管的。……”
皇帝听罢。龙颜欢欣。龙心大悦。就任命宝印禅师住持径山寺宇。在这里。宝印禅师开堂设会。传佛示禅。盛况空前。
到了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 )二月。孝宗皇帝御笔亲注《圆觉经》完成了。就诏命宝印禅师代为作序。并印行传布。
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十一月。宝印禅师特地前去拜谒智策禅师。然后又与他诀别。智策禅师一听。知道宝印禅师已然明晓自己大行西归之期。就问他具体时间在什么时候。宝印禅师说:“水到而渠成。”他见智策禅师有些不解。就干脆让他拿来纸笔。然后大书“十二月初七晚上鸡叫之时”几个字。留在智策禅师手头。以备日后验证。
到了这一天。是雄鸡报晓、东方欲亮的时刻。宝印禅师果然圆化西去!
宝印禅师圆化之后。尸身居停了七天。而面容明润。丝毫也没有改变;全身温软。全不像早已亡化多日的样子。后来。门人弟子将他全身埋葬在径山西岗;并封谥为“慈辩”。建僧塔名“智光”。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33334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宝印:明辨三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宝印:明辨三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