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李炳南居士简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李炳南居士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炳南居士简介
【李炳南居士(1890~1986年)】 李炳南。名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名德明。别署雪庐、雪叟。山东济南人。清光绪十六年(一八九〇年)庚寅腊月七日生。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卷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 雪庐自幼聪颖好学。诸经子史。循次读诵。善诗。能奏笛。好剑术。兼治岐黄之术。无不精妙。 民国纪元初。雪庐二十三岁。与济南学界组织“通俗教育会”。担任会长。一九一六年。更名为“通俗教育研究会”。设讲座于西门月洞。又时往各集镇游行演讲。编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风俗。为省政当局奖誉有加。 一九二〇年。出任莒县典狱长。目击监房湫隘。垂悯囚徒。谋有以改善。纡折五年。卒得重建监舍。设施完善。炳焕宽敞。同时又倡德化重于刑齐。加强狱中教化。俾囚人知非向善。 时。南昌孝廉梅撷芸光羲。任山东高等检察厅长。撷芸为祇洹精舍杨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于济南大明湖畔设佛学讲座。讲授唯识。雪庐每讲必与。深受赞赏。 一九二七年北伐期间。兵临莒城。县知事弃城走。城内秩序混乱。雪庐率警兵维持秩序。安定人心。一九二八年。悍匪刘桂堂部犯莒城。县长北去。雪庐联合机关及邑中士绅。组织临时县政委员会。抢救灾民。守城待援军。一九三〇年。阎冯反蒋之中原大战。莒城被围。日遭炮击。民食殆尽。人命不保。雪庐在城中。偶阅及丰子恺《护生画集》。深感弭兵之本乃在戒杀护生。遂为苍生立誓。是难不死。决定终身茹素。未几莒城解围。乃实践誓言。自此不复肉食。 是时。印光法师驻锡苏州。创办弘化社、印赠佛书。远地但付邮资即寄。雪庐函索。获寄赠《学佛浅说》、《佛法导论》等小册。读之欢喜。心仪印光法师。而路遥无由皈依。越数年。遇一居士系印光法师弟子。雪庐说明素愿。居士允为函介。以此因缘。通信皈依于印光法师。又三年。专诚到苏州报国寺谒印光法师。师在关中接见。勉励有加。师在关中接叩见者。例语十数分钟。而雪庐竟蒙开示终日。 一九三四年。莒县重修县志。总纂为庄太史心如。分纂及预其事者均邑之鸿儒。雪庐由狱政转任分纂。其中古迹、军事、司法、金石四类。皆由雪庐负责纂修。三年事竣。因庄太史之推荐。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任秘书。旋晋任主任秘书。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华北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重庆。雪庐亦随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庆时。一日路过长安寺。闻太虚大师卓锡寺内。雪庐早年读《海潮音杂志》。久慕大师德风。今得是缘。即求谒见。既入室。欣见梅撷芸居士亦在座。是时。长安寺设佛学社。太虚大师选人赴监狱弘法。梅撷芸以雪庐荐。雪庐乃与蜀僧定九师。遍莅重庆及附近各县监所作佛法演讲。颇有绩效。太虚大师曾题字奖慰之。 战时重庆。日机轰炸无间日。雪庐随孔奉祀官迁重庆西郊歌乐山。林间平屋数间。命名曰绮兰别墅。歌乐山巅有云顶寺。无僧住持。为公教眷属所杂居。殿楹悬标曰“佛学讲演会”。为太虚大师所书。询问之下。知为大师所设。雪庐喜其幽静。每晨必陟登礼佛诵经。日久未见有人来讲演。始悟楹额是为护法保权所悬挂。乃请于太虚大师。愿任讲席。大师许之。数年间听讲者日众。终致庙宇为之重新。 抗战胜利后。随孔奉祀官还都。居南京三载。曾随孔奉祀官三返曲阜。以道路梗阻。仅一返济南探视家人。在京期间。以普照寺及正因莲社为道场。讲经弘法。一九四九年。雪庐六十岁。只身随孔奉祀官来台湾。 雪庐抵台后。奉祀官府设于台中市复兴路一陋巷里的一幢日式平房中。他办公于斯。食宿于斯。于公务安顿后。即觅弘法之所。初觅得法华寺。首开讲《心经》。继讲《四十二章经》。他是一位有执照的中医师。在寺内设中医诊所。施医济众。又辟图书阅览室。广置佛书。供听众阅读。由是法缘日广。讲经场所扩充到灵山寺、宝觉寺、宝善寺、慎斋堂、菩提场、佛教会馆等处。 台中县市素有慈善堂、赞化堂、龙意堂等先天大道或龙华教之鸾坛。这些场所也多请他去讲经。日久之后。鸾坛中的信众也皈依了佛教。修持净土法门。他除了多处讲经弘法外。复在许多杂志上开“佛学问答”栏。藉杂志而广为流通。如《觉群》、《觉生》、《菩提树》、《慈光》、《明伦》等佛教刊物。均有雪庐老人佛学问答之园地。 自慧远大师庐山结社念佛。净土宗大弘于中土。唐宋之世。至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风尚。雪庐有鉴于此。遂发倡建莲社之弘愿。一九五〇年。与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张松柏诸居士筹组台中佛教莲社。社址设于法华寺内。雪卢当选首届社长。翌年。由许克绥、朱炎煌二居士捐赀购得民宅一栋为社址。以后屡经扩建。乃成为中台湾巍峨庄严之净土道场。 一九五一年十月。莲社成立男女二众弘法团。男众到台中监狱弘法。女众到各地莲友家中弘法。一九五二年元月。莲社大殿落成。礼请证莲老和尚传授三皈五戒。一九五五年六月。复礼请斌宗和尚、忏云、净念诸法师传授菩萨戒。前后得戒者各数百人。是年。并在莲社开办佛学讲座、国文补习班。雪庐亲讲佛学。孔德成、刘汝浩、周邦道、许祖成诸教授讲论语、国文。以后率以为常。一九六〇年六月。莲社十周年社庆。复请证莲老和尚启建戒场。得皈依戒者千余人。名曰千人戒会。 由于台中莲社的成立。各地念佛风气大盛。一九五五年。他到台湾北部桃园县讲经。辅导该地莲友成立了桃园佛教莲社。一九五六年五月。他到屏东讲经。也成立了念佛团。后来。台湾中部如雾峰、丰原、员林、东势、后里、鹿港、卓兰等地。都成立了布教所或念佛会。 一九五六年。以台中莲社讲堂容纳不下众多的听众。雪庐老人与莲社弟子筹议兴建佛教图书馆及讲堂。莲社女弟子首先发起各种缝纫品义卖。章嘉大师亦具名发起。雪庐老人撰文呼吁。终于一九五七年。在台中市柳川西路购得土地千坪。兴建了台湾第一所佛教图书馆──私立慈光图书馆。一九五八年。正式对外开放。馆中有《大藏经》六部、《法宝总目录》两部、《太虚大师全集》一部、各种佛学辞典七部、其他佛书一万余册、一般学术书如《二十五史》、《通鉴》、《十三经》等均齐备。附有大讲堂。可容纳千人。 一九五九年。莲社联体机构中又成立了慈光育幼院。育幼院之成立。首由莲友许克绥、李绣莺各捐土地百余坪。其他莲友相继捐输。共购土地七百余坪。即在此土地上兴建了台湾第一所佛教孤儿院。于一九六一年六月落成。这所孤儿院经常收容孤儿百余名。由院中照应其生活。并送入小、中学就读。至高中毕业后离院。 继慈光育幼院成立之后。一九六三年又创办了台湾第一所现代化的佛教医院──菩提医院。先是。雪庐老人弟子于凌波医师。原在公立医院服务。于一九六〇年秋受《菩提树》月刊发行人朱斐之约。到狮头山为闭关浅修的会性法师诊病。于凌波山居数日。构想若由佛教人士办一所医院。为缁素四众服务。解决出家人住院的素食问题。及修净土者临终助念问题。应是一件佛门功德。下山后。将此构想与朱斐居士相商。并向雪庐老人陈述。获得他两位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在雪庐老人的领导下。由莲社社员黄雪银居士免租提供闹区店房一幢。于凌波提供医疗设备。先开设佛教医院门诊部。再筹画正式医院的兴建。此门诊部于一九六三年佛诞节开幕。命名曰佛教菩提医院。由于凌波医师任院长。于凌波在《菩提树》月刊撰文〈佛教菩提医院的现状和未来的理想〉。继之周宣德居士也撰文为筹建佛教菩提医院而呼吁。并提出捐建病室的办法。由于雪庐老人的德望。在《菩提树》月刊的宣传下。获得海内外佛教界的支持和响应。纷纷捐建病室。侨居加拿大的詹励吾居士更独捐生西圣莲室一座。旅居美国的法亮法师、法明法师。越南的寿冶和尚。马来西亚的圣进长老。夏威夷的李伍春华、李传新居士等各有钜款捐助。在如此殊胜因缘下。雪庐老人乃聘请地方名流组织了筹建委员会。在台中市郊购一公顷余土地。兴建了一百张床位的现代化医院。这所医院于一九六六年七月九日正式开幕。由内政部部长徐庆钟主持剪采。盛况空前。在当时的台湾社会上。菩提医院是一所一流的新型医院。 继之在医院空地上又增建了安老所、施医
贵州盘县坪地乡佛教法师
所。改组为菩提救济院。成为社会上著名的救济机构之一。 雪庐老人创办的社会福利事业。以菩提医院、菩提救济院的成立而达到巅峰。在弘法事业方面。则方兴未艾。以后他又成立了“内典班”。培育弘法人才;创办了《明伦》月刊社、青莲出版社、台中莲社受托印经会、台中佛经注疏语译会等弘法文化机构。 雪庐在台湾弘法垂四十年。创下大片佛教社会事业。经手钱财不啻钜亿。而其个人生活较苦行僧尤有过之。蔡念生居士于〈雪庐述学汇稿序〉文中称: 公无一时一刻不殚心于弘法利生。虽眠食不得从容。客有问者。则曰忙、忙。夫世人所忙者。官爵利禄。妻子田宅。饮食游乐。而公不与焉。公寄身斗室。无眷属之奉(老人只身在台)。日中蔬食。赖及门弟子轮流供养。虽苦行头陀。不过是也。 雪庐初来台湾。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办公室后间辟一斗室。饮食起居于斯。数年后。在台中和平街租一旧木楼之二楼。一室一厅。兼作佛堂。与《菩提树》杂志发行人朱斐夫妇比邻而居。后来在正气街顶得一砖造平房。一客厅二卧室。佛堂半间。走廊墙壁放置赠人之书刊。狭隘可知。他每天食物。晨午两餐。一馒头一菜一汤。多由弟子轮流供养。晚餐泡面糊半碗。率以为常。平时一袭布长衫。遇有庆典。著中山装。从不著西服。出门步行。步履轻捷。胜过少年。七十余后。时坐侍者郑胜阳居士机车后座。八十余后。郑胜阳居士购得旧汽车一辆。自任司机。为其代步。 他日常除于奉祀官府埋首案牍外。晚间在各道场讲经。并兼各大学教授。于中兴大学、东海大学授国文、诗选、《礼记》。于中国医药学院授《内经》。他讲经授课时。中气充沛。音声宏亮。九十高龄。语无
佛教法师的言论是真的吗
衰亏。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安详往生。世寿九十七岁。元配张夫人早卒。继配赵夫人、子俊龙、孙女珊、彤均在济南故里。老人生平著述。由受业弟子辑为《雪庐述学汇稿》。 附录一雪庐述学汇稿 雪庐老人早年著述。以屡经播迁。业已散佚。一九四九年。渡海抵台后。讲经说法。大学授课。垂四十年。积讲稿数百万言。老人往生后。门下弟子徐醒民、郑胜阳、王炯如等组织委员会。整理老人遗作。汇编为《雪庐全书》。 一九六八年。老人八十岁时。门下弟子周邦道、许祖成、朱时英等。曾集老人当时之著述。包括佛学、医学、文学等。辑为《雪庐述学汇稿》刊刻行世。全书计为八种。分订十余巨册。名称如下: 一、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及义蕴 二、大专学生佛学讲座六种 三、佛学问答类编 四、弘护小品汇存 五、内经摘疑抒见 六、内经撰要表解 七、诗阶述唐 八、雪庐诗文集 《雪庐述学汇稿》出版时。《中华大藏经》总编纂、国大代表、满分优婆塞念生蔡运辰老居士。写了一篇〈雪庐述学汇稿序〉。刊印在卷首
佛教法师爱国电影
。文曰: 自佛教东来二千年中。现居士身。以净土法门鼓舞当时、沾溉
佛教法师人的痛苦
后世者。吾得三人焉。曰宋之王龙舒、清之周安士、彭二林。若夫传记所载。远者如宗少文、刘遗民;近者如袁中郎昆仲。乃至并世之杨仁山、丁仲祜诸公。何啻千百人。然或勤于自修。而疏于接众;或富于著作。而简于讲说。即龙舒、安士、二林三大老。其于自行化他。信今传后亦有未若今之盛者。则李公雪庐之高树法幢、接纳群品。其为不可及已。 公。济南人。近圣人之乡。尝入衍圣公幕。于周孔遗教习之熟矣。而独能舍儒从佛。遍研各宗。皈心净业。违难南来。税驾台中。最初偶假寺庙静室披演梵筴。而寖假而从如归市。建立台中莲社。建立菩提树杂志社。建立慈光图书馆。建立保护动物会。建立慈光托儿所。建立慈光育幼院。建立菩提医院。最后汇为菩提救济院。举台湾远及港澳南洋各地。无不知有李老师者…… 公。所行。虽求之龙舒、安士、二林三大老。容有未逮。遑论其他。盖修己或由胜行。而度人兼须福报。公之远业辉煌。亦其体力有以副之。迄今年登八十。起坐便捷。步履轻利。望之如五十许人。则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岂偶然哉?…… 雪庐述学汇稿八种。可分为三类。《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及义蕴》、《大专学生佛学讲座》、《佛学问答》、《弘护小品》四种属于佛学类;《内经摘疑抒见》、《内经选要表解》两种属于医学类;《诗阶述唐》、《雪庐诗文集》两种属于文学类。在《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及义蕴》一书之卷首。有雪庐老人所撰的〈弁言〉: 净土法教。都摄群机。三经并曜。若天日星。普遍法界。靡不照临。其间小本弥陀。收摄尤广。四法修习。无妨殊程。开端治经。罔不由始。惟此经言似浅显。义实玄幽。古德虞人不解。空游
抖音里佛教法师直播讲佛法
宝山。竞起宣扬。代有注释。抉微启密。奥旨大张。方知真实教体。即在斯中。不须别藉华严以赞之也。 尝取诸家注疏。周遍涉猎。或明乎心性。或圆其事理。或判科精严。或析句详尽。分枝吐芳。皆有独到。惜乎初学。力有未充。遍读则势所难能。择一又失其摸象。求其义句通诠。言浅旨备之作。愧余谫陋。而竟未获睹焉。 近人虽有直解、句解、白话等著。非伤之繁。即病乎略。其于启蒙之功。总未觉其尽洽。卢沟之役。避兵入川。时应净侣之邀。各地开演。因取疏钞撷补。作为范本。根虽等差。语尚契众。积久集其摘录。遂成卷帙。至经中未释之文。妄僭补足。间亦旁引他书。附加考证。名数则列表另疏。为免畏繁生厌也。 稿脱自视。堪补初机。久藏行箧。未正有道。岁庚寅春。侨寓香岛。复值邮路烽塞。贝叶绝源。宾主缁素。乃有印经提倡。怂恿付梓。俾公流通。爰出是编。权乘其乏。志在利生。讵计工拙?固知饾饤之诮。自不免于大雅。然凌华岳浮沧溟。以此小作梯航。似亦未始无补云尔。 庚寅暮春编者识于寄沤轩 在《雪庐诗文集》中。载有〈台中莲社碑记〉及〈创立台中市私立慈光图书馆碑记〉二文。录之如下。以见其创立因缘: 台中莲社碑记 自庐山诸贤肇基莲社。净土一宗遂大弘中夏。佛日固因以彰。而世风亦赖归淳焉。吾华之有台岛。若印之有锡兰。不但形同。且均为佛法之寄藏。惟台学习。淹入时潮。尚乎乘急。以致行解定慧。呈有不均之感。辛卯之岁。国内净业修士。麇集中台。播扬斯道。闾阎闻而欣之。景前迪后。乃有建社之倡。首由许克绥、朱炎煌两居士施赀。先购得绿川南湄民舍一所。继之净财齐输。不数月而庄严梵宇。涌出中逵矣!从兹修讲并进。恒无虚时。期年而四方多有慕之者。故南北名城。莲社竞起。不图十万佛缘。重见海外。夫江河之浩荡。实源滥觞之流。于斯盛美。宁无归欤?是以此次布施。有关风劝。似未可泥于破相。仅随其私德也哉。爰识因缘。以企兴乎来者。 创建台中市私立慈光图书馆碑记 窃以牖民淑世。自应取法乎圣谟。而往鉴前徽。要当征信于文献。是以宣尼深慨于杞宋。而求贽于柱下也。台中地绾南北。运协四时。炊烟连阡。人习礼义。而向有文化城之誉焉。近受欧风鼓扇。渐为物欲移趋。俗之浇淳。亦因之交争消长。关心世道者。莫不惙怛而忧之。审乎今之癓结。非患于庶而不富。而在于浸润邪侈。殆息乎圣贤之迹也。溯日据五十年间。凡言语文字。尝受管制。闾阎仅论孔孟医卜等书。余者多隳。光复后。虽设省立图书馆一处。势有供不应求之感。且也止以儒家仁义起抗物欲。古犹称难。况乎淑季。其不春风马耳者。几希矣!夫佛学世出世法。涵盖万有。普被群机。六度三空。可以摄仁智。四谛七聚。可以折顽强。五明萃科哲之精英。因果彻祸福之底蕴。以救时弊。较易鞭辟近里。纵不立见其功。依此识种。亦足缘生于来朝。复人性元明。实莫佛学若也。若得儒齐以德。佛攻其心。其庶矣乎。台中莲社诸君子。感于是焉。因有此馆之提倡。惟是韦编贝叶。首在搜罗。东壁库厨。宁不有所?遂谋于各界贤达。咸乐输财以成之;即购柳川西湄旧第。度其势。狭者广之。卑者崇之。通其塞而填其洼。涂其剥而髹其枯。俨然输焉奂焉。而经香连栋以絪缊。文光腾壁以炳焕。三台佛教而辟图书馆者。亦自此始也。更于每周设席宣讲。月时剞劂布护。人或挟书于途。或弦诵于户。往来熙熙然。容态彬彬然。於戏。是乃文化城之旧观欤?抑是其新象欤?然能使物欲窒。浇漓淳。礼义重见于今日矣。如谓旧观也。固可;如谓之新象。亦无不可。叙事已。并录乐输诸善士。鑴于金石。俾来者仰其盛德。咸知有所兴焉。 老人文宗两汉。诗绍盛唐。于文章矩矱。篇什格律。都有深刻研究。加以他少治申韩之学。故其位诗为文。法度谨严。气象奇崛。不作寻常平淡语。亦不落前人窠臼。是书卷首。有周邦道居士序文曰: 吾师李雪庐先生。葄枕载籍。著书满家。于经学、史学、文学、法学、佛学乃至医学。莫不淹贯。而戴仁以行。抱义以处。栖栖皇皇。席不暇暖;是诚博综渊懿。瑰琦隽伟。坚苦卓绝之耆硕矣! 师于佛。初从南昌梅撷芸大士学唯识。次学禅。次学净。次学密。而最后皈依印光大师。专修净业;意谓三根普被。九界同归。契引群萌。度登彼岸。未始有胜于此匡庐遗迹也! 当代弘扬净土在家大德。屈指推江易园、丁仲祜、许止净、夏莲居、范古农、江味农、李圆净、聂云台、黄涵之、徐蔚如、王博谦、战克德、朱铎民、蔡念生、毛惕园、方心五诸氏。师声应气求。嘤鸣其间。东渡瀛壖。勇猛精进。遂为灵岩龙象。二十年来。讲经说法。广作佛事。几无虚时虚日…… 师融通儒释。深积义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恪承印祖遗教。而以文字般若。宣流法音。不废觚翰。一九六八年戊申季冬。师庆八秩;学佛同人。裒师平生著述八种。都为《雪庐述学汇稿》。印行以寿。蔡念生居士既以大文弁首。兹《诗文集》杀青。则命邦道赘序其端。自省弇陋。辄不胜惶悚! ……师诞生稷下。泰岱竣峙于其南。大河荡潏于其此。明湖漪漾于其中。两间扶舆磅礴浩瀚雄深之气。孕毓钟凝。故风度高骞。威仪严挺。其发为诗文也。每如峰峦之峬峭。巉崖之劚削。波涛之滂沛。金镠之璀璨;复或渟蓄如渊。幽邃如谷。静嘉和雅如琴瑟。蕴含不尽。令人玩味于无穷。盖中正雄健。敦厚温柔。既雅擅阳刚之美。亦时揽阴柔之胜;岂非所谓随缘肆应。不倚不偏者欤?…… 郑胜阳口述·于凌波笔录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500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李炳南居士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李炳南居士简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