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
祛斑佛教法师
三祖。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北周武毁佛期间。二祖与林法师为伴。护持经像。隐藏民间。并一度南下到舒州司空山隐居(后人在此处建有二祖师。元时被毁。现存有二祖石窟的遗迹)。在隐居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天平二年(535)。二祖遇见了僧璨。僧璨当时是个居士。关于他的身世。《楞伽师资记》用了八个字来概括--"罔知姓位。不测所生"。当时僧璨已经四十多岁了。并且得了很厉害的风疾。僧璨前来礼拜三祖。可能跟他身染重病有关。病苦的折磨使他感觉到自己罪障深重。必须彻底忏悔。于是他问二祖:"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二祖回答道:"将罪来。与汝忏。"僧璨沉吟了很久。回答道:"觅罪不可得。"二祖道:"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既然如此。我已经把你的罪障忏悔净尽了。从今以后。你当归依三宝。过出家人的生活)。"僧璨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你让我依三宝而住。关于僧。我今天见到了和尚。已经明白了它的含义。不用问了。但是。我还不明白佛和法的含义)?"二祖道:
中国最年轻的佛教法师
"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是心即佛。是心即法。佛与法一体不二。心外无法。心外无佛。僧宝亦复如此。佛、法、僧三宝。皆依一心而立。同体而异名。非内非外)。"僧璨听了祖师的开示。言下心意豁然。欣喜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今天我才明白罪性并不是一个实有。它既不在心内。又不在心外。又不在心的中间。它当体即是心的幻用。其性本空。觅之了不可得。就象吾人的心性本空能生万法一样。佛法原来是不二的。并非在心之外另有一个佛与法)。"二祖听了僧璨的回答。非常器重他。并当即为他剃发。收他为弟子。说道:"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佛教法师灌顶手印
三祖的法号僧璨就是这么来的。僧璨禅师悟道的当年三月十八日。即前往光福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风疾也渐渐地好了。并侍奉祖师两年多的时间。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禅师道:"菩提达磨远自竺乾(印度的别名)。以正法眼藏并信衣(指金襴袈裟。释迦佛传下的用以表示正法法脉之所在的证信之物)密付于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说完把祖衣交给了僧璨禅师。并叮嘱:"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僧璨禅师道:"师既预知。愿垂示诲。"二祖道:"非吾知也。斯乃达磨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代。正在于汝。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不是我预知有法难。而是达磨祖师传下来的般若多罗尊者所说之悬记--'心中虽吉外头凶'--中所预言。我根据年代推算。当发生在你所处的时代。你要好好思维我前面所讲的。不要陷入这场法难。我前世负有宿债。现在是该前往偿还的时候了。你要好生保重。以待机缘成熟。好把祖师的禅法和
蒙古人佛教法师
信衣传下去)。&
佛教法师和普通师父
quot;二祖付法完毕。即离开司空山。前往邺都酬债。僧璨禅师于是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大肆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韬光养晦。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今安徽潜县西部)之间。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据《楞伽师资记》记载。"璨僧师隐思(司)空山。萧然净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三祖僧璨大师寂于隋大业二年(606)。入寂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希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后谥"鉴智禅师"。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这篇短短的文字。我们既可以了解三祖当年的所悟所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树立起修习祖师禅的正知正见。《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可以说它字字珠玑。对禅修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如果我们能把它背诵下来。并时时任意拈取其中一句。细细品味。将会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利。现把全文附列于后。供读者参考:"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155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三祖僧璨大师悟道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