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应基于宗教神圣性的公信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公信力-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应基于宗教神圣性的公信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应基于宗教神圣性的公信力
继成都新都宝光寺以99万元拍卖烧头炷香,把拍卖所得款捐给了贫困生之后,各寺院纷纷效仿。春节期间,一些寺院拍卖的除了头炷香外,还有新年祈福的“撞钟权”、吉祥开光号码等等。很多善款最后基本上都以捐赠的形式捐给了需要的机构或人群。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主任、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佛教在线特约评论员张文良教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过年回到家乡河北省赵县,我在大年初二特意去柏林禅寺拜见了明影
内蒙古佛教法师有哪些人
法师。法师告诉我,大年三十到钟楼撞钟的香客很多很多。大家排着长队,秩序井然地依次登楼撞钟,为自己、为家人祁祷好运。还有许多香客来自石家庄、邯郸、唐山等周边地区。柏林禅寺除夕撞钟已经成为当地的新风俗。今年由于人数太所,为了满足所有信众的愿望,撞钟的时间一直延长到了大年初一的凌晨两点,直到大家全都尽兴而归。我问法师是否收撞钟费,法师干脆地说“不收”。近些年,有些寺院拍卖大年初一的头香或撞钟权,以这些善款做慈善事业。为做慈善事,广开方便门,本来无可厚非。但我觉得柏林禅寺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寺院是清净之地,和尚是尘外之人。寺院的香花钟鼓都是圣物,拿它们去达到另外的目的,哪怕是慈善的目的也是不妥的。寺院做慈善最大的优势是其基于宗教神圣性的公信力,所以如何保持和强化寺院和常住的宗教品格才应该是僧众的着力之处,它实际上是寺院最大的无形资产。只要寺院的品牌树立起来了,不愁慈善捐款不源源而来。如柏林禅寺2007年与河北省红十字协会合作,建立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基金。登高一呼,响者云集,大家很快就捐善款近千万元共襄盛举。大家知道,柏林禅寺从一开始就不收门票,也从来不搞拍卖之类的花样,但作为清修道场的名声成为其从事慈善事业的最大资源。寺院的拍卖活动表面看起来有所得,但因为它折损了寺院的神圣性,长远来看肯定得不偿失。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0902/t20090205_106863.htm
以上是关于公信力-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应基于宗教神圣性的公信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公信力-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应基于宗教神圣性的公信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