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何建明教授:如何看待寺院拍卖烧头香的现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何建明教授:如何看待寺院拍卖烧头香的现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何建明教授:如何看待寺院拍卖烧头香的现象
最近几年,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和寺院的社会化转型,先后出现多家寺院拍卖大年初一烧头香的现象,引起了社会上的热议,甚至有不少的批评。批评者主要是觉得,寺院应该是个清净的道场,而不应该这么商业化。赞成者认为,拍卖烧头香并不是为了寺院所得
首先,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社会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改变,物质条件的改变之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灵性生活得到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在功名利禄和物欲横流的商海与官场中感受到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导致了精神的失衡、甚至灵魂的失落,开始追寻灵性的回归,要求回到传统,于是宗教、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便成了许多中国人追寻灵性回归的自然去处。这就必然带来到佛寺道观烧香礼拜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可是他不知道他可能已掉入科学主义与物质主义之深渊而不能自拔,或者是还处在灵性缺失的洪流之中。
其
其三,慈善事业是宗教的社会主体性的根本要求,也是被广泛接受的现代中国佛教三大救命圈之一,以拍卖烧头香的所得来做慈善事业,既有利于寺观道场的有效管理,也体现了现代人间佛教的慈悲精神。太虚大师所开创的现代人间佛教非常重视慈善事业,他的弟子和事业主要继承者,也是现代台湾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慈航大师,就曾明确地将文化、教育和慈善三大事业看作是拯救中国佛教、建设人间佛教的三大救命圈,这一理念得到海内外中国佛教界的普遍认同和接受。道场以烧头香的拍卖所得贡献于慈善事业,正是寺观道场自觉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现实需要、以现代形式开展慈善事业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四,烧香、礼拜、开光等等活动,虽然关涉佛教的形象,但是,这些毕竟都是佛教的形式方面,不是佛教的实质,借助这些形式来开展佛教和社会所亟需的文化、教育与慈善事业,并不违背佛法的根本,反而有利于佛法的传播、特别是正信佛法的传播,有利于引导人们对慈善等社会公益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关注。这里关健在于道场自身的动机是否纯正(即在拍卖中是否向公众作出合理合法的说明)、拍卖所得的款项是否进入合法的慈善事业机构(包括道场自己的慈善组织)。
我基本赞成寺观道场以拍卖烧头香的方式来做慈善事业,并不意味着我大力提倡佛寺道观等宗教场所和宗教界都要通过拍卖的形式来开展慈善和公益事业。事实上,近三十年来,社会对教界的看法一直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一方面,社会希望教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作出一些积极的形式化改变,建设现代型的道场和宗教形象;可是,另一方面,社会对教界一直持有一种狭隘的保守主义态度,即希望教界应当与世俗社会保持矩离而不能为世俗社会所化。其结果就是,积极适应社会而尝试改革的,遭受批评;坚守传统、甚至表现出浓厚的复古主义和迷信主义气氛的,受到肯定。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的佛教很难与时俱进,只会越来越落后。
实际上,现代人间佛教建设最为先进的台湾佛教界,早就开展过以拍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0902/t20090210_108181.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何建明教授:如何看待寺院拍卖烧头香的现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何建明教授:如何看待寺院拍卖烧头香的现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