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何建明教授:宗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慈善也如此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1 22: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何建明教授:宗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慈善也如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何建明教授:宗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慈善也如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何建明教授:宗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慈善也如此

2008年11月20日,“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 在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拉开帷幕。会议期间,佛教在线的记者和《中国政协报》的记者就“佛教慈善”的话题共同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何建明。

采访对话如下:

记者:您对现在中国的佛教慈善有什么感受或者是想法?

何建明教授:我觉得通过这个会议,使越来越多的寺院意识到做慈善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是弘法利生的精髓,也觉得自己从中得到了法益。我觉得即使是做慈善,政教双方之间一定要互相理解,做慈善一定要有组织观念。比如说这次救灾,有的法师说政府不让他们去现场,觉得很委屈,觉得被边缘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解放军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救援时快速、高效。宗教界人士救灾不一定非得到现场,如果他们让你做哪方面工作,一定要听指挥,否则,会给当地造成很多负担。因为这不是古代式的救灾,这是现代化的救灾,要利用现代技术并且统一调动,才能够保证救灾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所以这方面教界一定要理解。这也涉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在各个行为方面要有规范的原则,相当于你在道场要遵守清规戒律,你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做慈善也如此。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政教关系的?

何建明教授:我们现在理解的佛教不是古代的佛教,是近代以来的佛教,近代以来的佛教首先面临的是政教关系的问题,宗教只是一个社会团体,政府不会管宗教,宗教只能跟政府相适应,古代有皇帝和地方官员保护宗教,供养宗教,给宗教划拨庄园等。近代以后就没有了,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古代和现代的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佛教必须适应现在的体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0世纪40年代太虚大师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时他提出来“和尚应该议政而不应该干政”,法师可以当人大代表,有发言的权利,有得到尊重的权利,这是公民意识。有些教界人士觉得现在政府把我们抛弃了,是因为政府不管我们了,所以佛教才衰落。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在政教关系这方面,佛教界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去埋怨?

何建明教授:是的,平时我们很多道场做慈善都是比较被动的,政府号召的时候,道场因为考虑到跟政府之间的关系敷衍一下。佛教机构如果想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就要把慈善长远化。如果有1000万的资金,不一定今年都用完,因为可能需要应急一些突发的灾难。平时可以采取帮助养老院、孤儿院等常规而长期的做法,这样信众和游客献爱心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社会进步,而不是仅仅做某件事情。另外做慈善有一个什么好处?他不在于你有没有素质,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爱心和佛心。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佛教慈善的?

何建明教授:我觉得对于所有的信徒、出家人和在家人来说做慈善都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才能真正理解佛法,你在修行的过程中打坐可能只是个人的感受,不是佛教根本的利益,释伽牟尼出家本身就是普渡众生的。慈善是佛教的最终目标,也是渡化众生的主要手段,每个人都应该这么做,如果你没有钱可以用你的行动来帮助别人。

记者:您认为慈济这种模式在大陆可行吗?

何建明教授:基本上是可行的,只要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跟政策协调好的情况下就可以,因为台湾的宗教基本上是自由的,没有人管。慈济可以做那么大,主要是跟社会很契合,不用看政府的眼色办事情,他们也是从政府不宽松的政策逐渐随着社会进步做大,他们没有去抱怨政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一开始就让你做那么大,所有的政策都是根据社会的需要逐渐推出来的,各种力量均衡后才给你这个空间。宗教界人士做慈善不要去抱怨,能够做就做,因为做慈善在现有的空间内可以做很多,做慈善绝对是好事情,你做得越多政府就关注你越多,就会替你考虑得越多。

记者:您如何看待慈善与传教之间的关系?

何建明教授:做慈善一定要淡化佛教观念,这是必须的,基督教也是一样的。慈善虽然是你弘法的手段,但是不能利用这个来传教,这是所有的国家都不允许的。所谓的爱国就是大家爱这个共同的家园,爱这片土地,如果不和谐,大家都过不好,外人就会乘虚而入了。

记者:今天研讨会上说到有些佛教慈善机构有一个合理不合法的现象,您怎么看?

何建明教授:有些佛教慈善机构是一种新的模式,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普及到这个范围,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埋怨,能做到哪就算哪?现在做的挺好,就继续做下去,不要管外面的事情。相关名分不是政府不给你,而是政府不知道给你什么名分,宗教局也希望给你一个名分,但是他不知道给你什么名分,一个名分弄不好会出乱子。这也涉及政教关系,你不能老是责问。我觉得宗教局其实是保护宗教的政府部门,是政府直设、长设的部门,如果没有这个部门,我相信很多佛教慈善机构很难长期走下去的。社会上真正的宗教信徒还是有限的,很多人对宗教有看法。太虚大师曾经提出来要有国大代表,每个县和省有一个代表,每个省有一个佛教代表,全国应该有一个佛教代表,但只是议政而不参政,他写得很清楚,当时有些人嘲笑他说“和尚想当官”。现在不就是这样吗,这样一来社会反而更稳定,宗教界也觉得这样很好。各级政府都有宗教界人士参与议政,甚至有的还直接当了政府的官员。宗教界不能老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要从社会的角度去考虑,你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你怎么来定位自己?你作为国民一分子怎么为社会作贡献?而不是希望社会给你提供什么条件。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和谐。(记者:奉音)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jjdt/jjdtnr/200811/t20081125_93770.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何建明教授:宗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慈善也如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何建明教授:宗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慈善也如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761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