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年高僧之:得止观真谛的能阐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百年高僧之:得止观真谛的能阐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年高僧之:得止观真谛的能阐法师
得止观真谛的能阐法师(1922—2009)
出家参学
能阐法师。俗姓朱。名夫本。1922年生于济宁府汶上县。济宁府旧为运河重镇。南通江淮。北接京城。古人云:“闭则为锁钥。启则为通关。”因而此地。舟车交复;物货充轫。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既是儒家祖庭。“三孔”名扬海内;亦是佛家圣地。宝相、蜀山二寺闻名遐迩。能阐法师。世代为农。父母笃信佛教。诵经礼佛。乐善好施。在家乡有口皆碑。能阐法师自幼聪毓天成。慧根独具。三岁时。刚能呀呀学语。随母亲去蜀山寺烧香。听住持隆衔法师诵《心经》一遍。便能喃喃复诵全文。隆衔法师大为惊异。又将一些禅诗偈语。讲与他听。他立马脱口成诵。法师叹为天才。并预言说。此子若出家。定为法门龙象。
五岁时。能公入私塾。不喜儒经。但好佛典。。虽然如此。小自三字经。千字文。大至四书五经亦能烂熟于胸。为日后学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岁时,能阐法师出家学佛的种子在心中萌芽,于是恳求父母离家学佛,父母怜爱亲生骨肉,始时不舍,但见能阐法师心志坚定,信愿
1935年。天台巨擘,一代宗师倓虚大师来济南净居寺讲经。能阐法师随师叔前往听讲。会后。拜访倓公。公见其年龄不大。却谈吐不俗。且每语中的。深契佛机佛理。大为称赏。经过几日的观察。发现能阐法师慧根深广。堪为法器。便如获至宝般将他收为弟子。命为侍者。随后将其携至青岛堪山寺。
湛山寺是倓虚法师创建的最年轻的天台道场。规模宏大。声名远播。为弘传佛法。寺内开设了佛教学校。遍邀天下高僧大德执任教席。如慈舟法师、弘一律师、周叔迦居士等佛门尊宿。都曾来此讲学。能阐法师到此。如鱼得水。一边随侍倓公。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一边亲近诸善知识。询疑问难。承接法露。加上自己勤奋努力。佛学修养日益精深。
1941年能阐法师奉师父之命。前往周叔迦先生创办的北京佛学院进修。系统学习了“唯识学”、“因明学”、佛教史等佛学理论课程。三年后重新回到湛山寺。在寺内跟随师父倓公及师叔宝贤法师。学习唯识法相学。1945年某一天。能阐法师于止观禅堂打坐。定境现前。身心廓然得偈云:“寂寂常在定。默默观心行。六根摄在心。心摄果即证。”后将此偈奉于倓公。得公印可。并嘉之已得止观真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46年能阐法师开始了四方参学行脚的生涯。首先。他决意朝拜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从青岛出发。徒步西行。风餐露宿。历时两月。方至五台山。在登山过程中。一段奇遇。使能阐法师信仰更加纯诚。那一日。能阐法师行至山腰。天色已晚。见四处荒无人烟。没处借宿。只能勉强登山。不久便迷了路。加上粮水尽绝。饥渴难耐。只好找了个山凹。打坐养神。以待天明。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小灯缓缓走来。行到眼前。发现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样子俊俏可爱。一手提灯。一手挎篮。未及法师张口。小孩便道:“师父是否饿了。我篮中有饼。”法师道:“三更半夜。童子欲往何处?”“为父送饭。”“既为汝父送饭。我岂能食。”“无妨。家中尚多。师父吃完。我回家再取。”于是能阐法师便吃了些许。顿觉身心轻爽。自在无碍。及再看童子。踪迹全无。此时法师方悟。深山老林。荒芜人烟。怎会有童子。心中疑团不能得释。待到天明。寻径登山。至山顶显通寺。礼拜文殊菩萨。见其旁边侍童。与昨晚相见。一模一样。法师瞻时。似含笑意。至此。能阐法师方知是菩萨救难。感激万分。信心陡增。在五台山。能阐法师参访了青黄诸寺各大高僧。收益颇多。盘桓数月而去。
能阐法师离开五台山。便决意南下朝礼普陀山。普陀山乃是观世音菩萨道场。海天佛国寺院林立。高僧汇聚。能阐法师先后挂单法雨寺、普济寺。亲近圆照、融通、妙善等诸大法师。白日询经问道。夜间研习经论。淬砺奋发。废寝忘食。佛学造诣益加精深。数月后。法师在辞别前。礼拜梵音洞。见观音身像。放大光明。能阐法师心中法喜充盈。热泪夺眶而出。为报菩萨显化之恩。能公在菩萨像前。发下大愿:尽此身心。弘扬佛法。维护正教。
离开普陀。能阐法师继续南行。在粤地逗留几月后。1947年。来到香港。当时香港。佛法凋敝,寺庙稀少。没有容身之所。法师只好露宿街头。靠乞食维持生活。为了振兴香港佛教,经人介绍,法师进入了香港世界宗教研究所学习,全面系统的掌握了宗教理论知识。在研究所里。能阐法师是唯一位穿着僧装的学员。1949年能阐法师的师父倓虚老和尚也应邀来到了香港。师徒相见。欢欣不胜。能阐法师向倓老报告了当地情况。遂相约齐心协力。共同弘法。凭借倓老威德。及其两界弟子护持。香港弘法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先后创办弘法精舍。华南佛学院等佛教教育机构,又成立了香港佛教联合会。其中都蕴含着能阐法师的一份功劳。蒙冤受屈
50年。能阐法师闻听大陆已经解放。抱着爱国弘法的热忱。辞别恩师。返回祖国。临行前。倓虚大师亲书天台四十五代法卷付于能阐法师。指令其为天台四十五代接法传人,赐法名心道。不料。满怀欢喜的能阐法师刚踏入大陆不久。便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不白之冤。当时。大陆正处在“镇反运动”时期。由香港归来的能阐法师。身份遭到了怀疑。被投入监狱。接受审查。经过两年的调查取证。发现法师只是一个普通的和尚。并无丝毫越轨之处。便将他无罪释放。但勒令其舍弃信仰。接受思想改造。法师无奈。被迫回到家乡汶上。从此。再历次运动中。能阐法师都首当其冲的受到批斗。尤其。十年文革。人妖不分。是非颠倒。能阐法师受到非人的摧残和折磨。但是。在逆境中。能阐法师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边同乡亲们耕作劳动。一边偷偷持戒念佛。他将一件旧时穿过的僧袍。匿藏于床下箱子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取出抚弄一番。或披在身上。然后泪眼婆娑的念诵弥陀观音圣号。在长达三
躬逢盛世。重兴佛教
兴修迦蓝
恶梦终会过去.十三界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4年。心有余悸的能阐法师写信致赵朴初会长。询问有关佛教事宜。得到肯定回答后。已年过花甲的能阐法师脱去俗装。来到了济南千佛山。当他看到历经千年的兴国禅寺。残垣断壁。一片狼籍。香火不再。经像无存。又回首自己三十年来所受委屈。不觉老泪纵横。但是。性格坚毅的能阐法师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之中。而是发扬释尊大雄无畏的精神。立志尽此残年余生。修复道场。绍隆佛种。复兴佛教。于是。他在千佛山闭关一年。温习往昔所学。出关后。为了集中一切精力助兴佛教。他在佛像面前发下三桩誓愿:一不当方丈、二不收供养、三不收剃度弟子.
“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阐把计划的第一步定在兴复兴国禅寺上。在政府和四方檀那的护持之下。法师白手起家。四方募化。日夜操劳。率领僧众居士努力精进。从一砖一瓦开始。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到1987年。先后修复了除藏经阁之外所有的殿堂。千年兴国禅寺。遂重现了晨钟幕鼓佛号喧天的盛况。
1986年。山东省佛教协会成立。能阐法师被推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后又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能阐法师并没有把兴国禅寺的竣工当作责任的终结。他放眼山东。将整个山东著名寺庙的修复作为己任。因此。他直接参与或间接帮助先后修复了十几座寺院。其中包括。长清灵岩寺。淄川普照寺。阳谷海会寺。长清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朗卜禅师开创。它历史悠久。文物繁多。其中有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宋代罗汉像。有具有国际意义的息庵禅师道行碑。有千年的辟支宝塔。但直到1988年尚未开放。能阐法师心急如焚。虽多方鼓吹。但身单力薄。杳无结果。正当能阐法师一筹莫展之时。机缘来了。1988年。中国佛协副会长。响誉国内外的著名高僧茗山长老来济南治眼疾。能阐法师借此机会向茗山长老汇报了修复开放灵岩寺的想法。具体讲了灵岩寺的历史价值和国际意义。并陪同茗山长老参观了灵岩寺。茗山长老非常赞同法师的看法。答应鼎立相助。当日茗山长老写长信一封给赵朴老。希望协助开放灵岩寺。后在赵朴老、茗山长老和各级宗教门的共同关照下。经能阐法师的努力。灵岩寺很快得到开放。
1990年受佛安大师付托和合寺僧众的恳求。能阐法师出任兴国禅寺住持。
1992年初。淄川城一村高明升居士来千佛山恳求法师主持修复普照寺。普照寺原为玄奘大师再传弟子慧召大师所创建。年愈70高龄的能阐法师。立马应承下来。并很快提出了修建方案。在能阐法师感召及高明升大护法的努力下。六个工程队一起施工。不到一百天。一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崭新寺院出现在淄川城一村。1999年。受两序大众迎请能阐法师住锡普照寺。在普照寺。能阐法师事无大小。力求亲躬。加上多年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脑中风。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吓倒。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仍然为弘法事业操劳。
1998年。山东阳谷众居士有意修复号称华北五大寺院之一的海会寺。恳请能阐法师主持修建。法师不顾病体虚弱。点头答应。由于自己不能亲自前往。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仁修法师主持重修工作。仁修法师92年随能阐法师出家。持戒精严。年轻有为。深得法师遗风。在仁修法师主持之下。海会寺施工进程很快。至2002年。先后修复了山门、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大悲阁、方丈、僧舍等建筑。使这一规模宏大的寺院初具规模。2002年。能阐法师在海会寺升法王座。仪礼规整。场面空前。诸山长老亲临庆贺。在山东省佛教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海会寺在能阐大师的带领之下。逐步发展成山东一大丛林.
弘法利生
“利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能阐法师始终把利生作为自己的根本。他一生“教演天台。指归净土”“台净双修”。在千佛山时。由于佛教刚刚复兴。经像短缺。能阐法师只好倾其所学。上据佛理、下合实际。自行编写了许多宣扬
能阐法师秉承佛祖“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救世精神。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募捐救灾。救济贫困。兴学建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98年长江洪灾。能阐法师发动信众捐款10万余元;靠着自己的供养金。先后资助数十名学生完成学业;每逢过年过节。他都想着派弟子购买大宗生活用品送到贫困的残疾人家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能阐法师经常拿妙湛大师的话教导弟子,“勿
待人慈悯宽容。从不摆师长架子。这是所有亲近能阐法师的人的共同感觉。无论是亲传弟子还是慕名来访的生人。他都谦恭有礼。尤其晚年。慕名来访的信士很多。虽然法师年老体弱。痛苦不堪。但他都坚持给每一位来访者做契机契理的开示。直到来人欢喜信受而去。由于病弱。法师不能去斋堂吃饭。每当侍者为其端来粥饭。他都合掌还礼。以示感谢。
对于自己。能阐法师要求甚严。一举一动都为弟子做下了良好的榜样。他克勤克俭。寺内杂物无论轻重脏净。只要力所能及。便亲自去做。他的一件僧衣能穿十几年。一生拒绝穿上等面料。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节约资金修庙。他每天坚持吃一顿饭。不少弟子被感动的暗暗流泪。他没有一分存款。所有的供养金都用在了造像布经和慈善事业上了。他说:“佛门一粒米。大过须弥山。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分钱。把他用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能禅法师一生痛恨名缰利锁。功高不居。淡泊自处。毕生弘法演教。但力图埋名隐姓。他在一首诗中写到:“唯怕山不深。身为浮名累。”可以看出。这正是他一生处世原则的写照。
结束
回顾能阐法师的经历。我们不能不为他勇猛精进。勤学苦参的大雄无畏精神所钦服;我们不能不为他为法忘躯。爱国爱教的纯洁信仰所感动;不能不为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利生事业所激励。功追往圣。德迈时贤。惜我拙笔。不能述大师功德于万一。惟愿大师久住世间。广度含生。此为我等心香至祷。
2009年3月26日能阐法师舍报圆寂。火化时空中出现长时间的佛光。骨灰中出现许多舍利。
能公上人舍利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148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百年高僧之:得止观真谛的能阐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百年高僧之:得止观真谛的能阐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