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大安法师-专访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0 03:5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大安法师-专访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大安法师-专访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专访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记者: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邪知邪见。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法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当代年轻人,树立比较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请法师给我们重点开示一下。

大安法师:学佛,在八正道里面,首先要有正见。知见的问题,是我们学佛,迈好第一步的先决前提。作为弘扬佛法的法师来说,那首先自己要把知见摆正。但一谈到知见问题,它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

对宇宙人生的这种实相的把握,实际上,也唯有佛菩萨,才能够以他们的现量亲证来把握、来发现这个真理。我们一般人如果在心意识逻辑范畴内琢磨的话,都是越推越远,南辕北辙。

所以建立正

佛教法师谈祖国统一

确的知见,还是要以信心作为前导,解行并进,然后去深入经藏,理解佛经的如来真实义。当然,如来真实义就象浩瀚的大海一样。这种理解的程度也有浅深的不同。但,无论是浅深不同,但它就好象这个容器舀出来的水,应该是大海里的水,它有咸味,等同一味的,不能是其他味道的水;或者说,它是兑了

美国汉传佛教法师

很多水的牛奶,但它最终也有点牛奶的味道,不是其他的味道,就是不能变味。

所以这个过程,都应该采取“述而不作”的方式,这个态度实际上也是孔子治学的态度——述而不作。“述”就是“主述”圣人的教化,“作”这个事情是圣人的事情,“述”是贤人的事情。

我们这个时代的弘法人员,大多数也都是凡夫的身份,不是圣者的身份。所以他如果不能认知这一点,他要去作,就是他要去造作,他要去建立一套自己的东西,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所以,我们强调一个法师,在这个时代,一定要老实地给自己

佛教法器打法视频悟道法师

定位,那就是“述而不作”。

这样,我们就能够把如来真实义,传达出来、转述出来,也让众生建立这样的一个佛法这样的正确的参照系。从中,就是我们说是个“转凡夫的知见为佛的知见”。

这在佛门里面,就用“转法轮”的这样的一个比喻。佛是把自己的证悟的真理,转到众生的心里去。

但,往往还是有一个风险,我们一般的人去看佛经,佛经是由清净心流现的、智慧的名文。文字般若是从实相般若里面出来的。那实相般若、文字般若都是清净的,离开生灭的心显现出来的。那么,我们凡夫众生以生灭心来猜度如来真实义,这个不生灭的智慧都成了生灭的情识了。它又会出现这样的风险。

那怎么办呢?还得要借助那些有深刻证悟的、这些祖师的言教,来作辅助。比如我们在净土宗的弘扬当中,我们就把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著作,也以“述而不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由此你看我们东林寺的弘扬佛法的宗旨,就是以“净土圣言量”与中国十三代祖师的理论作为参照系。就是把“主线”和“辅线”建立起来之后,配合“解行并进”。我们凡夫众生由于我们分别烦恼太

中国佛教法师网

重,虽然没有智慧,但是如来的智慧我们是本具的。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0905/t20090523_121905.htm

以上是关于大安法师-专访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安法师-专访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699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