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印承法师:戒是一种保护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19 10:1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印承法师:戒是一种保护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印承法师:戒是一种保护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承法师:戒是一种保护


记者:作为一名中国佛学院的学僧,您觉得参加这个活动对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印承法师:我这次是第二次来到少林寺,而参加辩禅活动则是头一次,心情又紧张又欢喜。对我自己来说,通过亲自参加这一活动,一方面通过交流和对比,发现了自己在修行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督促自己要加紧用功;另一方面,这么多高手云集于此,让我看到了佛教的希望,给了我一种力量。

记者:机锋辨禅可以说是少林寺的一个独创,您认为这种形式对于现代人弘扬佛法方面,尤其是禅宗文化方面起的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印承法师:这是一种很活泼的形式。我以为没能进入到下一场辨论,当一位同学告诉我晋级时,已经下午一点了,我没做一点准备。其实真正的辩禅也没法准备,因为,在辨禅中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积累,一种生活真正用功中体验出来的,你才能很好的去完善,很好的去解答,没有的话,你去准备再多少,也是文字上的东西。辨禅只是一种形式,实质是要让我们将禅真正落实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心灵上、为人上、处事上得到一种提升。

记者:法师刚才也说了,在生活中落实佛法,

福建著名佛教法师是谁呀

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很难。

印承法师:说难是很难,但说简单也很简单。我们如何学才叫学佛呢?不是把《三藏十二部》全部学完才叫学佛,很多人对经教十分精通,但是不能落实到生活上。学佛就是跟佛陀去学,佛陀怎么做,我们就去怎么做。比如,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无法改变的事情,佛陀让我们学会接受,当然这种接受不是勉强接受,而是要运用智慧,真正从心里放下。而这个智慧从哪里来?就来自我们平时按佛陀教法的所学所修。

佛陀时代有一位马胜比丘,他的言行举止非常地好,因为他跟佛陀学,佛陀让他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他就真正地这样去做,威仪非常地好。外道见到他,非

佛教法师的心咒

常赞叹,就问他的老师是谁?他说我的老师就是世尊,释迦牟尼佛。外道说你的威仪这么好,那你的老师肯定也不得了,因此就开始追随佛陀了。他并没有用语言向这个外道宣说佛法,而是通过一言一行让这个外道真正地受了益,所以学佛很多都在于很小的地方,在于不经意的地方,只有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上运用佛法、落实佛法才是最关键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学了

佛教法尊法师简介

很多,但一遇到烦恼障碍,他没法降伏自己。

记者: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真正想把佛法禅宗运用到你的生活中,以戒为师,是不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印承法师:是的,在佛教里“戒”是最最要紧的,禅宗也是佛法,佛法的修学讲戒、定、慧,这是最初修学佛法的一个阶次。当然,真正修行圆满后这三位就成为一体了,戒里包含了定、慧,定里面也包含了戒、慧。但一开始要以摄心为戒,以戒生定,有定才能发慧,也就是说,没有“戒”为基础,就很难进入下面两个层次。

很多人认为戒是束缚,我却认为戒是一种保护。戒首先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精神上的一种保护。我以前看过一个禅宗里面一个公案,在清朝时,一个人以捕捉鹰卖钱为生,因为鹰的价钱很高,所以他拼命去捕鹰,久而久之他的容貌就发生了变化,因为相由心生,一个人每天心生杀意,就会在他的阿赖耶识里种下杀意的种子,不仅相貌也会变得十分凶恶,就连身心都会自然而然转到恶道中去。因此戒这种对外在行为的约束虽然和禅的明心见性没有关系,但是它为心性的修持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就好比祖师大德往往将道场建在深山老林中,往往在这种清幽的环境里更利于修行。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1008/t20100830_167307.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印承法师:戒是一种保护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印承法师:戒是一种保护;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656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