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玄奘」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代。历史上。大凡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追溯其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他们的远大理想、信念。无不是在少年时期形成。并付诸了毕生的努力。
玄奘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玄奘“不是高雅正经不去阅读。不是圣哲风范不去习从。不与庸常稚童交朋友。不到百戏喧嚣的街巷去玩耍”。不幸的是。一直疼爱他的母亲在他五岁时因病去世。失去母爱对他的打击非常之大。好在还有父亲陈慧的精心呵护。
父亲淡泊名利、讲究操守。很早就淡出仕途、潜心三坟五典。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少年玄奘。不仅崇尚古代先贤。喜欢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意志坚贞。聪慧颖悟。是一个懂礼貌、有志气的孩子。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8岁时。玄奘和几个哥哥听父亲讲授《孝经·曾子避席》。父亲说:“古人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们授课。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讲着讲着。忽然提了个问题。叫他的弟子曾子来回答。曾子见老师要他回答问题。赶紧站起来。垂下双手。毕恭毕敬地回答了孔子的提问……”这时。玄奘立即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站到边上聆听。父亲问他干什么?他答:“曾子接受老师教诲时离开坐席。我现在听父亲教导。怎能安坐不动呢?”他的父亲由此感慨万端。叹言:“孺子可教也!”。从此以后。父亲给予玄奘更多的关注。不仅教他更多的学问。也时常向他讲说关于历代圣贤的人生及为人的故事。孝亲敬长、立身扬名、忠君报国。这些来自于中国儒家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玄奘的成长过程中都烙下了极鲜明的印记。也对于日后身为僧人的玄奘在人生处世及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玄奘十岁时。再次遭受了人生的巨大磨难。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失去了依靠。沦为孤儿。幸运的是。他的二哥长捷法师出家在洛阳净土寺。便带他到寺里生活。这不仅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帮助他学习知识
玄奘13岁时。隋炀帝下令度僧。因他年幼。未能入选。主持此事的大理寺卿郑善果见他站在公衙门口。就问他出家是为了什么?他回答“继承如来的业绩。光大佛法。”一个12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和才识。一下子感动了郑善果。他赞赏地说:“一般的通业易成。特殊的风骨难得。我想此子若得度。必能弘扬佛门的教化。成为伟大的人物。”于是便破格录取了玄奘。玄奘从此皈依佛门。
玄奘出家后在净土寺学习佛教经典。兴趣极为浓厚。很快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成为寺内突出的人物。但凡经文教义。只要听过一遍。稍加整理。他就能将师父所讲的内容发挥解析出来。很令大家敬佩。时间不长。洛阳佛教界都知道净土寺有一个名叫玄奘的神童。
玄奘15岁时。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洛阳是隋朝的东
玄奘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游学荆、赵等地。遍谒名师。广收博采。学业日益精进。后又二返长安。师从名师研
历史上。少年出家终生为僧者为数不少。但像玄奘那样信念坚定。事业有成。被誉为三藏法师的并不多。而集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与世界文化名人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且名垂千古的人。更是微乎其微。基于玄奘的杰出贡献。唐太宗称他为“法门领袖”。鲁迅称他为“民族脊梁”。梁启超誉他为“千古一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认为:“我相信。有史以来中国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是玄奘。玄奘的影响最大。”印度的专家说:“在到过印度的许多中国人之中。玄奘无疑是最伟大的一个。”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3804.html
以上是关于「玄奘」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玄奘」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