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年高僧之:以戒为师的济涛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百年高僧之:以戒为师的济涛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年高僧之:以戒为师的济涛法师
济涛律师。俗家姓梁名书香。出家後法名仁培、字济涛。他是辽宁省锦县人。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出生。济涛少壮时代。曾参加军旅。在东北军中。由基层干部而至升任营长。
那时是国内军阀混战的时代。如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到二十年这段时间内。两次的「奉直大战」。及东北军挥军入关。组织「安国军」。取代北洋政府。以至于国民革命军北伐。东北军撤出关外等战役。他都参加过。据说在一次战役中失机兵败。他愤而欲自杀。遇到一个老和尚为他说法。因而获救。并由此信了佛。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略军窃占沈阳。而东北军仍在华北参加内战。不能卫国保土。以此使他深感世事无常。风云幻变。一切如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这位二十九岁的带兵官梁书香。脱下军装。投身於龙江锺灵寺。依经一老和尚剃度出家。在寺中礼佛读经。研究教典。忏悔昔业。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哈尔滨极乐寺传戒。济涛到极乐寺受持三坛大戒。取得比丘身份。哈尔滨的极乐寺。是民
老任了六年住持。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退位。由协助他创办极乐寺的定西法师继任。所以这次传戒。定西法师是得戒和尚。以此因缘。成为後来他们同在香港芙蓉山创建东林寺。弘传净土的远因。
济师受戒後。到沈阳般若寺担任职事。并学习天台教乘。作解行并运。自益化他之本。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日寇侵华战争事败投降。翌年济师到青岛湛山寺。依倓虚老和尚学习天台教仪。是时国共内战复起。由东北、华北延及江南。三十八年战局恶化。青岛亦岌岌可危。虚老和尚受香港叶恭绰、王学仁诸居士之邀。到香港去办华南学佛院。这时定西、乐果两法师在青岛湛山寺。他两人准备到宁波观宗寺祭拜祖
这时。虚老和尚在叶恭绰、王学仁诸居士的护持下。于香港荃湾弘法精舍。创办了「华南学佛院」。定西、乐果两法师到佛学院任教。学僧们也入院受学。济师也在弘法精舍任职事。三年之後。华南学佛院首届学僧毕业。定西法师想带领学僧到山中结茅念佛。而苦于没有地方。这时南天竺寺住持茂蕊法师伸出援手。他把芙蓉山的一块一万四
定西法师带著学僧们在芙蓉山念佛清修。也应各佛教团体信众礼请。到各处讲经说法。由是道誉日隆。芙蓉山也信徒云集。施舍不断。於是东林净舍後来改名为东林念佛堂。由原来的数间木屋。也改建为宏伟庄严的大雄宝殿。至此。东林念佛堂又改名为东林寺。由定西老法师出任住持。济涛法师担任监院。常住众日增。东林寺也成为一处名闻遐迩的净土道场。寺中订立规约。以持戒念佛为主。十馀年如一日。各方称道。
在这十多年中。东林寺由创建到开拓。定西老和尚主要的助手。就是济涛法师。事实上。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以至於建筑施工及监督等。也全是济师所经办。
民国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五月。定西老和尚示寂。济涛为老和尚助念治丧。一切如礼。并受众公推继任东林寺住持。同时 虚老和尚也为他传法授记。为天台正脉第四十五世法嗣。济师於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到东林精舍。五十一年接任东林寺住持。连任九年。在这前後二十年中。他弘法任事之馀。深入律藏。钻研「四分」。至此他深感自己虽已受具戒。而实未得戒。他发心拜「占察忏」。求清净戒体。恳切至诚。蒙佛加被。业障消除。清净轮相现前。得净戒品。此後他发愿继弘一大师遗志。持律弘戒。劝四众学律。
民国六十年(一九七一年)。他辞去东林寺住持。由香港来到台湾。驻锡南投埔里观音山圆通寺。建立男众静修道场。住众持戒念佛。过午不食。自恣诵戒。结夏安居。一切悉如世尊遗制。他在寺宣讲比丘戒法。僧众和合。可谓道场清净。正法住世。六十二年。他应屏东东山寺天机尼师之请。主持结夏安居。讲比丘尼戒。前後三年。开台湾寺院讲戒之风气。在东山寺讲戒期间。听戒尼众一百二十馀人。男众二十三人。结夏时全体参加。是结夏人数最多的一次。法喜充满。盛况一时。
以后他复在高雄佛教堂。台南湛然寺两处讲在家菩萨戒。在高雄阿莲乡三聚精舍讲比丘尼戒。法筵所施。四众蒙益。他提倡印行南山三大部《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羯磨疏济缘记》、《戒本疏行宗记》。广为流通。以扩大影响。他曾发心要创办一所律学院。惜以机缘未熟。未能如愿。民国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年)。他年已七十五岁。在观音山因地滑跌倒。腿骨跌断。他自知行将迁化。不愿就医。预写遗书。嘱托后事。每日唯佛是念。惟净土是归。虽断腿处不觉有何痛苦。
事为台中南普陀寺广化法师所闻。赶到埔里观音山。至病榻前恳切相告曰∶「长老!您不能走。您若走。吾国律宗将中绝矣!长老且留下来。我与您合作。您为主。我为副。合力创办一所律学院。培植僧材。续佛慧命。」
办律学院。是济师唯一心愿。他闻言精神一振。曰∶
「我已年迈气衰。无能办事。你为主。我为副。」
两人彼此谦让再三。广化不再与争。曰∶「我不敢与长老抬杠。我听命于您。您命我如何办。我就如何办。唯一的要事。是先把您的病治好。」(抬杠。是争辩的意思)济老闻之大喜。一改其不住院。不打针吃药的主张。立命打点行李。翌日即到台北住院。无奈住院七日。病况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他坚主回观音山。静候往生。回山之后。在其往生前夕。广化法师又赶到山上。济师在病榻上。命弟子将其生平著作。搬到病榻前。给广化法师检视。那一大堆手稿。多是有关律藏的札记纸片。大者盈尺。小者寸许。皆法句嘉言。弥足珍贵。广化法师知其心意。说∶「长老放心。这些稿件。我代您整理。将来书成流通益世。不使您老心血白费。」
济老闻之。两眼滚出豆大泪珠。面现感激之色。未几。于是年(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二日(戊午岁十月十二日)。在广化法师率领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坐逝。荼毗后。三十二齿全存。得五色舍利数百粒。
济老往生后。广化法师不负亡友所托。即住在观音山圆通寺。假济老禅房为书室。为其整理《遗集》。经数月之力。在大堆遗稿中。爬梳整理出《济涛律师遗集》一钜册。都四十余万言。排版印刷行世。
济老一生。教观总持。绍律南山。教宗天台。行在净土。他日常笃於学问。无间寒璁。除孜孜於研究教诲外。尤重行持。暇时结跏跌坐。修观念佛。从不与人谈笑。以其浪费光阴也。他孤寂成性。澹泊耐苦。安心奉道。不与世俗人交往。这固然是持戒修律的结果。然亦未始不是他法筵不盛的原因吧!
济老所遗留的《济涛律师遗集》。是他生前阅藏的札记。全是逐阅逐录。并加上个人的读经心得。记录在大小不等的纸片上。济老往生后。由南普陀佛学院院长
这本书的精华。在首章〈护教匡时〉一章中。广化法师的序文。对于此章特别加以介绍∶
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此则古今中外凡有佛法处。莫不皆然。唯独日本于明治维新后例外。在其本土及其统治地区。自行新政以来。僧尼共住。比丘度尼。视为常事。其实日本亦有清净修行道场。余曾闻先师兄振光法师。早年游历日本时。步行二点多钟。去参礼日本有二百余比丘清净修行之道场。据说此种道场。不喜外人参观。交通不便。鲜为外人所知。
台湾佛教过去受日本统制五十余年。遭受日僧同化。亦皆「比丘度尼」、「僧尼共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回归祖国。那是本当纠正此种非法风气。乃因大陆变色。长老大德播迁来台。惊魂不定。全力从事世界僧伽大会。及华僧大会等公务。无法兼顾纠正此种陋规。及至有人──如济老辈。披阅《大藏经》。发现「比丘度尼」、「僧尼共住」皆为非法。但此时长老大德们已剃度一大群比丘尼弟子。且皆僧尼共住久矣!失却纠正机缘。诚可叹惜。
《大藏经》对于「比丘度尼」、「僧尼共住」是怎么说的呢?《遗集.护教匡时章》说∶
佛告诸弟子∶「汝慎莫妄度沙弥尼。女人姿态难保。悦在须臾。以复起恶念。譬如水泡一起一灭。无有常定能见人根。观其大行。早见宿罪。今以尽度。便得道者。急当度之。自非菩萨、阿罗汉。不可度尼。」以律论文证四众同一寺住。比丘请比丘尼为监院。比丘于尼众寺舍陛座为住持。比丘尼做比丘僧寺住持。皆大违佛制。以愚教故。不自觉知。更重增不无知罪。
〈匡正时弊章〉另一段经文曰∶
僧尼同住违经戒∶《佛说四辈经》云∶「佛言∶『若有女人。出家除发为道。以去爱欲。当专精静处。不得与出家男子同庙止。若行师受当有等类。不得独往禀受。常当晚出早还。不得妄出庙宿止。但得教受女人。不得教受男子。所著衣服。不得刻缯帛彩色 芬。不得轻言戏笑。不得贪财宝物。戒行清净。名为出家道人。若轻言戏调。未语预笑。心志不寂。意行秽浊。恶口骂詈。轻言不节。不能静处。 慢自大。不自检敕者。虽复出家。故是***。非出家子弟也。』」
济师在此段文字后有「札记」曰∶「引文证成四众道非法。我国僧尼违教者多。」济师并不是徒事空言。律人而不律己。他住持的埔里观音山圆通寺。就是一处静修男众道场。他一生不度女性出家。他是依律而行的。如何才能匡正这种时弊呢?广化法师在本书的序文中说∶
希望我国全体僧尼。联合起来。匡正时弊。如法修行。既往不咎。对已经剃度尼众之比丘。照常竭诚恭敬。但力劝今后莫再度尼。亦劝有志出家之女众。莫求比丘剃度;对已经僧尼共住之寺院。照常大力护持。四事供养。不可或缺。但力劝今后勿再修建四众共住之道场。此种作风虽稍嫌迟缓。幸能平稳改正。十年二十年后全功矣!
「比丘度尼」、「僧尼共住」。是日本佛教遗留下的陋习。台湾光复之后。未能及时改正。沿用至今。以致积非成是。习以为常。到了见怪不怪、理所当然的地步。事实上。这是违背佛制的。何时佛门中有领导佛教龙象出世。作狮子吼。振聋发 。来纠正这陋习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2735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百年高僧之:以戒为师的济涛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百年高僧之:以戒为师的济涛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