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憨山大师的一生:彻悟心性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憨山大师」憨山大师的一生:彻悟心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憨山大师的一生:彻悟心性
1575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妙峰大师从河东出发一起到五台山去。直至年底十二月十五日才登上五台山。塔院的大方法师请二位大师卜居北五台龙门。这是个最幽峻的地方。第二年的三月三日。大师在雪堆中拨出数间老屋。同妙峰大师住了下来。
在这里大师目睹万山冰雪。清凉皎洁。俨然是过去曾经羡慕的境界。感到身心洒然。如同进入极乐世界一样。
不久。妙峰大师独游夜台。大师继续留龙门修行。他在冰雪之中单提一念。人来了也不交谈。只看看而已。这样时间一长。看见人就像看见木凳一样。后来竟连文字也不识了。
到了初夏。大风猛吼。万窍怒号。冰块渐渐地消融了。大水冲击着山涧。奔腾的瀑流犹如惊雷一般。大师在寂定中受到这雷鸣般声音的干扰。功夫也受到影响。他去向妙峰大师请教如何才不受境界扰乱的方法。妙峰大师对他说:“境界的生灭变化。是从意识攀缘而生。并非从外而来。听古人说:‘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大师回来后。每日坐在溪流急湍的独木桥上锻炼。开始坐时。水声宛然。时间一久。动念时听到水声。不动念就听不到了。
一日。大师在独木桥上静坐。忽然之间忘却身体。一切声音顿时消失。从此以后。虽然声音如雷。再也不能扰动大师的静寂心境了。
大师住山的食物仅用野菜拌粥汤。这天。大师吃过粥在山坪上经行、摄心归一。忽然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然。犹如大圆镜一样。山河大地都影现其中。到出定时。智慧朗然,自觉身心了不可得。这时大师作了一首偈: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从这以后。身心世界湛然寂静。不再被声音和色相所障碍。从前的疑团当下
雪浪法师为了寻找憨山大师。谒少林、涉伏牛、上五台龙门。在冰雪堆里寻到大师。他准备与大师一同修道。誓共生死。大师却对他说:“人各有志。也各有缘。师兄的缘分在于宣扬佛法。续佛的慧命。不应在此枯寂终老。江南一带真正的禅法久已湮没。你可上承无际大师的法席。荷担嘱累;下可化导众生。作人天的眼
大师悟后。因无人请益印证。于是翻开《楞严经》来参证。大师以前未曾听过这部经。对其中的义理未尽明了。这时他以现量境界去观照经文。心识微起。立即觉了。不使落入分别思量。这样过了八个月。对全经的旨趣了然无疑。
因塔院大方法师被奸商诬告。大师为了解救他。一人冒着严寒到了雁平镇代郡胡顺庵公馆。胡原是平阳太守。现转任雁平兵备。对大师一向恭敬。他见大师到来。异常高兴地说:“我正考虑到山中。大雪寒冷难禁。已写好书信。正要派人去接师父。师父正巧来到。真乃诚心所感啊!”大师即告诉他大方法师被诬告之事。胡即请人放了大方法师。塔院道场才得以保全。
胡顺庵留大师过冬。朝夕问道。十分殷切。大师对他开示说:“密于事者心疏。密于心者事达。故事愈密。心愈疏;心愈密。事愈达。心不洗者无由密。是以圣人贵洗心退藏于密。”又开示说:“目容天地。纤尘能失其明;心包太虚。一念能塞其广。是知一念者。生死之根。祸患之本也。故知几知微。圣人存戒。”又开示说:“念有物有。心空法空。是以念若虚熔。逢缘自在;心如圆鉴。来去常闲。善此者。不出寻常。端居妙域矣。”这样大师信口说来。一个月后。胡顺庵已记录成帙。称为《佛法绪言》。并立即请人付梓流行。
当时有一位开府高公。移居到镇代郡。听说憨山大师在胡公馆里。就去对胡公说:“我家花园亭阁。虽已有许多题咏。现想再求高人一诗。请憨山大师题一首如何?”胡公答应去问大师。当他向大师转述了高公求诗一事后。大师却拒绝道:“我胸中无一字。怎能作诗呢?”
高公再三向胡公请求。胡公无法推托。只得苦求大师。还拿出许多古人名诗集。摆在大师的桌上。想借此引发大师的文思。大师偶然翻开诗集。正想构思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诗句即迅速而至。胡公出堂回来。已落笔写成三十首
大师恍然发觉:“这正是文字习气魔啊!”立即停了笔。只拿了一篇给胡公塞责。就再也不想诗文的事了。可是这时文思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不觉从前学习过的诗书辞赋。凡是曾经入过目的。都一齐涌现出来。逼塞着整个太虚空。纵使通身是口。也不能抒发心中的诗思。甚至于不知什么是身心。大师默默地自视内省。似乎有向上
第二天。胡公送高公回去。大师静坐独思:“我现在所发生的。正是中山法光禅师所说的禅病。可是有谁能替我治呢?”继而又想:“没办法。只有靠睡眠来消除禅病了。现在如果能安眠。对修行治障是有益的!”大师关闭了房门。强迫自己睡眠。开始时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忽然坐忘如睡。
吃斋时童子来敲门。怎么也敲不开。用木椎来撞。也不见里面答应。
胡公回来后。问大师为何还未出来。童子告诉他大师在房中已经五天了。胡公就叫打开窗门而入。看见大师身披纳衣端坐在床上。叫也叫不应。推也推不动。
胡公突然想起。过去在书房中设有佛堂。供案上摆有击子。他曾拿起击子问大师:“这东西有何用处?”大师说:“西域僧人入定。不能出定。用这一鸣。即能出定了。”胡公这时想:“师父可能是入定了。”他立即拿了击子。在大师的耳边敲了数十声。大师才慢慢地醒了过来。睁开眼看看。不知身体在何处。
这时胡公说:“我送客出去后。师父即闭门而坐。至今已五天了。你这五天是怎
大师这时想:《楞严经》中说“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佛经的言句的确不会欺骗人啊!
大师彻悟心性后。准备正月还山。就对胡公说:“五台山的林木。已被奸商砍伐了许多。文殊菩萨的道场将要变成荒山了。”胡公于是具疏文题请上司大禁砍伐。从此以后。国家在五台山修建丛林梵刹。都仗这大禁保卫下来的林木。否则就无从取材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27384.html
以上是关于「憨山大师」憨山大师的一生:彻悟心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憨山大师」憨山大师的一生:彻悟心性;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