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出家」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
我出生在一个极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双方家境均差。 庆幸的是母亲是在一个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且遵奉东方传统道德的家庭中长成。 这可能与外婆家祖上极有关联。 因李氏门中有两位“先贤”。 但却不知是哪一代为清朝帝王的老师。特受皇上恩封为“武状元”。 故推测我们这个家族在历史上。也曾经显赫辉煌。盛极一时。
外婆讲。她的祖上乐善好施。家风极正。饥馑年间。开仓放粮。设立粥棚。救灾济难。正是由于祖上阴德之庇佑。至太婆时虽家道跌落千丈。但却依然能依“以德报怨。以善待人”的祖训教诲子孙。实属可喜可贺之事。至外婆与外公结合后。家风依然正统。尤其对女孩子。诸如女红刺绣。频笑投足。坐姿站立。侍亲待客。乃至端碗持筷等等等等。均在父母严教之中。外婆共生三男三女。母亲属长。童蒙养正。故深受大益。
我的母亲从小性情温良。诚信明礼。待人宽厚。心慧手巧。她也有与佛门一特殊因缘的趣闻。除了她在战乱中出生在庙里外。后来她出世未久。外公从上海请回了“二十四孝”图及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画像供奉。外公、外婆、太婆却惊奇地发现。婴儿时的母亲越长越似画中的观世音菩萨。至几个月时则更像。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挺觉奇妙。
母亲一生除性情柔顺外。还对诗词书画、戏曲艺术等有广泛的爱好。因母亲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并无几多文化。故被人笑称为“才女”。虽说是“戏称”。也算是善意的褒奖吧。
1958年。家境更加窘迫。姊妹增为6人。14岁便被迫辍学当了童工。母亲孝顺听话。离开了学校。 用稚嫩的双肩。与父辈分挑起生活重担。毫无怨言。接下来。几十载风雨坎坷、命运多舛的工人生涯。从没摧折过母亲对知识、对人生真谛的渴求与向往。她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命中的苦总也似断未断。
梦中的月总也欲圆难圆……”
在另一首诗写道:
曾经
生命之途
雷电霹雳
曾经
岁月煎熬
狂涛压顶
阳光啊
何时才能灿灿
月光啊
何时才能溶溶……
仍须我
牙关咬紧
拼一死
把人生的舵儿来把定
她在诗中痛呼:“天上的雷暴啊!求你帮我劈开生命的枷锁;地心的毒焰啊!求你帮我烧毁人生虚幻的昌荣……”她又在一篇《思悟》的散文中写道:“纵观像部大书似的我的一生。翻开哪一页。都有强烈的风暴。而在风暴中所选择的个个渡口。也都留下了我奋力的挣扎与无奈的沉浮。然而到达彼岸。仍有一大段模糊朦胧的距离。但还须向前。向前。虽然比不上那些永垂不朽的生命。但我依然会虔诚地圣徒般地一步一长跪地向前向前。”母亲一生中忍辱负重、思悟人生、达观向上、永朝光明的个性。从中略窥一斑。
1997年。历经了几十年磨难酸辛的母亲。终于迎来了她命运中的曙光。那年六月首登“峨嵋”便喜闻佛法。佛陀的教诲如甘霖雨露。滋润了她干渴太久的心田。她如获至宝。泪如泉涌。尚未皈依。便在当年发心吃长素至今。如今。她已是决心在今世“了脱生死”的三宝弟子。我相信。也祈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加被我的母亲能永脱生死苦海。莲位有名。圆满她的菩提大愿。
我于佛法的修学。是在参军之后。受益于母亲的度化。学佛不久便适逢部队裁员五十万。我告别了已晋级为中尉军衔、七年之久的部队生涯。转业地方。虽然工作条件优越。工资待遇优厚。精神上却越感生命的苦闷与窒息。渐次萌发了出家之念。出家。也可说是我宿世的因缘。但也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没能离开过母亲的教诲与正确的导引。她说:“出家。非同小可。你要考虑成熟再作定夺。开弓没有回头箭。死。也要死在弘法路上。”感恩佛菩萨的安排。不久我便与当今禅宗大德体光老和尚结上了缘。也感恩师父慈悲。两次接见便答应了作为我剃度师之请求。于1999年7月间。我辞去了收入可观的工作。在母亲的协助下。布施了昔日绝大部分的衣物。整理了简单的行装。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老母亲勤苦了一生。只有我一个女儿。可毅然如约送我至江西省云居山净居寺。于1999年阴历8月28日。正式落发出家。师父赐法号妙容。字清明。
失去父亲后。我们母女俩有长达十年之久的相伴相依。闲暇时。我最爱听母亲讲起我幼儿时的种种轶趣。听着母亲描述。小屋里不时腾起串串笑语。因太不同于多数的孩子。也着着实实让年轻时的妈妈吃足了“苦头”。
常听人说“月子娃儿。丑似驴”。可母亲说我生下来却不是满头皱折的丑八怪模样。而是印堂饱满白净。小鼻梁秀挺。红润的面颊上有两个小酒窝窝。接生大夫说:“哟!这可是个漂亮妞啊!”但被称为漂亮妞的我。后面却有桩桩让人啼笑皆非的挠心事发生。
先是从我呱呱坠地就啼哭不止开始讲起吧。整整一百天的夜哭不曾间断。我是夜里哭白天止。母亲说。我一气能哭四个小时的记录也有过数次。尤其在夜间。前后两三排住房的叔叔阿姨们。全受过我的哭声之害。现在想我实在无法去体会父母亲是怎么样的一种耐力。才熬过这三个月之久的日日夜夜。可母亲天性大度。总诙谐地说:“我们家的女高音独唱又开始了。”也曾有人建议写张黄条子贴出去。什么“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念几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因母亲感到纯属无稽。故没写。当然也没贴。那我就更似有理地照哭不误。连夜的“女高音”不管你爱听不爱听。硬是“唱”足了一百天后才渐止。父母与邻里们终于可以享受夜晚的宁静了。但我啼哭如此长久之因。从无人深究。更没有看过医生。我现在想。极可能是觉得这个世间太苦太苦才卯足了劲哭泣的吧。
妈妈说。我稍大些时。似乎更招人喜爱了。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红红的唇。更喜人的是那双玻璃球般亮闪闪的大眼睛。任谁见了都忍不住会逗一逗。可我偏偏不能逗。连父母都不能逗。何况外人。大凡这个时期的婴儿是一逗就笑。我是
接着到了照百岁像的日子。我更让大家扫兴。母亲说一家人节日般拥进了照相馆。摄影师娴熟地安排完毕。“小主人公”已被对准了镜头。照相师傅拿起一只拨浪鼓高声笑着喊着。鼓声咚咚地摇响着。连父母也在旁边帮忙似的哄笑着。如此欢快的气氛可能“百岁”的孩子大都会被“感染”。可我就是不笑。照相师傅又换了件玩具。我还不笑。再换了件玩具。我还是亮起奇怪的眼神。硬是不笑。他的“招术”用完。只好按下了快门。脸上也没有了笑。好像我“超人”般的“定力”。反倒“感染”了他似的。我扫了大家的兴致。把“恒顺众生”的教诲忘得净光净光。
母亲说我的小脸总不朗。“万千心事”般地天天皱着眉头。加上不允许别人逗弄。阿姨们很快给我起了个挺难听的别号——“小阴毒儿”。这种现象母亲说延续到两岁半左右才渐渐改观。
今天的我已成方外。悟此事。是否是过去世中“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的偈子。以及“哀痛”自己又一次的不幸轮转。在“阿赖耶识”的显现。似乎只有这样解释。才觉合理。
14个月。我入了托。在托儿班又进一步得以“证实”。母亲几次偷偷地观察。我都默然地独自坐在一边。看着眼前木地板上那群也才刚来世间未久的小伙伴们。有嘻笑着的。有哭喊着的。有会爬的。有会跑的……这种极其嘈杂的场面。好像令我无法承受似的。小眉头皱得更紧了。有时。也会有个别的小朋友主动凑过来。安慰我的“孤独”。我会一把把人家推开。宁愿一个人干坐着。似乎这样才好过些。我好像根本无法融入这个乱哄哄的小群体。为此事。阿姨们断定说:“现在是个‘小阴毒儿’。长大一定是个‘大阴毒儿’。”
然而。默然无语的“小阴毒儿”偶尔也能帮助人。妈妈说。一次一个小伙伴的饼干掉落。我主动蹲下去捡起来。仰着脸。举起了他的饼干。可惜这个小家伙“悟性”太差。以善为恶。弯下腰猛一口咬在了我圆鼓鼓的脸蛋儿上。委屈的我泪人儿似的。之后。更不乐意合群了。
虽然“小阴毒儿”“毒”得令人费解。但对小动物却爱之有加。妈妈讲我11个月左右。有位阿姨捡来一只死小鸟逗我玩。我盯着这只一动也不动的小鸟。好久好久不敢去碰。好像我下了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勇气。才慢镜头般地伸出了小手。轻轻地碰了一下死小鸟的羽毛。马上触电似的缩回了手。更奇怪的是还把这只碰了死小鸟的手高高举过了头。抬起脸看看周围的“观众”们。母亲说。我脸上的表情复杂。似怕。似惊。似悲。似怜。小嘴巴叭咂叭咂。稚嫩的小圆脸。像喝了口酸醋似的。眼睛鼻子小嘴皱成了团。有人叫着:“怪了。怪了。她知道它是死的。扔了吧。快别让她难受了。”大家
母亲说我还有一条令人“头大”的事。从小就精神出奇地足。睡眠极少极少。中午是从不午休。就是随母亲早班六点左右起床。中午还是不会睡。幼儿园午眠近三个小时。那我就在小床上辗转反侧近三个小时。老师们对付我“失败”后。只好撒手不管任其自然了。
3岁左右。我的智力渐开。美丽动听的童话故事陪伴着我的成长。故事中的人物舍己为人、真诚善良的品格滋润、渗透着我幼小的心灵。每每讲到他们命运的关键。我会更加不知困倦地追问下去。直问得工作紧张了一天的妈妈。在迷迷糊糊中“狼拉狗。狗拉狼。狼腿拉到了狗身上”地乱了“套数”。母亲说:“你的精神头太足了。我真想叫你每天吃片安眠药呀。”
我的记忆力、想像力、形象思维的能力都较高。学习根本不费劲。汽车尾部上。我会认得学过的数字。墙上的标语。也
更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听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不知为何。天生就会乞讨。夏天有时候妈妈还没有下班回家。到了吃饭的时间。宿舍楼的邻居们因为天热。就把小饭桌放到院子当中。一家一家的饭桌离得并不远。每到这时候我就端着一个小碗到院子里。站在一家小桌旁。不声不响地看着人家吃饭。这家人就把微笑的目光投在我这个莫名其妙的小乞丐身上。有人问我:“你是肚子饿了吗?”我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们就夹一点菜放到了我的小碗里。如果不够我吃的。我就又不声不响地站到另一家小桌旁。有的人就开玩笑地说:“看。小要饭的又来了。”引得大伙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直到我觉得够吃了为止。这样的事在我四五岁时经常发生。让我年轻的妈妈着实想不明白。不可思议。
由于聪明好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办事能力也随之加强了不少。幼儿园时。5岁左右常被老师“指派”办这办那的。成了幼教老师们的小帮手。对于“跑腿”从来不疲不厌。到上了小学。这种能力更得到了较好地发挥。我成绩优秀。热爱集体。办事能力强。小学6年。年年被评为校三好生。年年是校少先队大队委、中队长。全然不见了幼儿时“小阴毒儿”的一丝踪迹。但中午不睡的习惯。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我会办事。也总当“头儿”。傲气也渐大。班主任为了杀杀我的“傲劲”。有一学年。故意把我原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的资格降为区级。为此事。她特地找到我母亲协助。母亲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谁知事后校长竟狠狠批了班主任一顿。 现在想来。深感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师恩难报。内心惭愧疚歉之情。每每想起。铅石似的沉重。
回忆起少儿时代。父母工资都还微薄。我口袋里的钱。基本上是父母工作极忙时留给我的中餐费。可小同学们在一起。两毛、三毛。我有求必应。有借无还也绝不追“债”。待我长大工作、经济独立后更甚。一百、几百。上千的衣物。 只要别人喜欢。就送给她。出家后看似愈演愈烈了。
联想我近30年的人生阅历。也许过去世真地曾为“方外”。因痛悔自己的一念之迷的轮回之苦。所以才会长啼。才不喜欢留发。才不喜欢嘈杂。才不喜欢人逗弄。才会乞讨。才会慈哀死亡。爱惜小动物。才会布施。 根本不把身外之物当一回事。种种的猜测。或许这就是全部正确的答案了。
很多人问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出家?”他们想不通。费思量。只好归于“情场失意”、“事业失败”、“被生活遗弃”、“精神受刺激”等等。甚至于昔日的朋友大动干戈。骂我自甘堕落。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地来归劝。世人对晨钟暮鼓的生活误解太深。仅限于“青灯古佛为伴”。认为我的选择非理智、不正常、神经病。
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出家前的我。同别人一样过着色彩缤纷的生活。
幼年伴着母亲童话故事成长。小学、初中、高中最大的乐趣便是读书、藏书。我的书柜放满了世界名著。我喜欢摘抄书中的名人名言。从中领悟真善美的真谛。把古圣先贤的警句作为我进步的座右铭。勉励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初中时。喜欢《奥秘》与《飞碟探索》。满脑子都是费解的问题——“别的星球上有外星人吗?”。“天到底有多高?”。
初中毕业那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因升学不顺。喝农药自杀。照片上她年轻稚嫩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似乎还想跟我嬉笑交谈。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生命如此脆弱无常。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活着不是为了痛苦。活着又怎能不痛苦!我看到周围身边的同学们为了升学竞争而痛苦呻吟;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匆匆忙忙。一张张疲惫紧张的脸上写满了烦躁与虚伪;年轻的少男少女。则加入狂热的追星族。以奇装异服来哗众取宠。我在想:那些尘世喧嚣、嘈杂无序、激烈竞争的背后。是否也有许多孤独的心灵在凄凉地呼唤真情的抚慰呢?“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刻苦读书。努力拼搏。奋斗终生追求的生活是什么?”“金钱又是否能带来真正的快乐?”“那海誓山盟。信誓旦旦的爱情又能维持多久?”我很孤寂丧气。心灵悲哀地呐喊:“我该怎样活着呀?冥冥中可有心灵的回应?”
这种厌世的感觉很快被考大学的竞争所掩盖。但却转化为更强大的激流隐于心底。我想以“绿色军营”的新鲜和军事化的管理来改变我颓废的生活态度。可惜“好景不常”。一跃成为女军官的我慢慢厌烦于这种行尸走肉、酒囊饭袋的生活。厌烦于生活在虚伪无聊的人际关系网。厌烦于无休止地重复……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寻欢消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 昨天等于今天。 今天又等于明天。没有差别。我悲哀地感觉到我就这样无奈地一步步走向死亡……
鲁迅曾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但金钱、名誉、地位、常人眼中值得奋斗终生、拼搏不已的东西。在我看来却毫无意义。我失去了对它们的占有欲和激情。那么我活着去追求什么呢?我像一个忧伤的流浪汉。凄苦地祈求张望。回顾茫茫。双目哀哀……
我又试图高消费。穿高档时装。用高档化妆品。把自己装扮得很漂亮。 穿梭于灯红酒绿、美酒咖啡之中。却更惨地发现自己像个可悲的小丑在扮演不属于自己的角色。
而后。我寄情于山水。把大自然当作一付良药。对治我心灵的“不正常”。我醉心于《桃花源记》那世外桃园的生活。痴心要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那种以山为伴、以松为侣、云淡风清、神定气闲的生活。让我神往。
在山上我接触到寺院和出家人。踏入庄严肃穆的道场。那颗狂躁不安的心竟平静悠闲了许多。望着那一位位身着僧袍的宛如世外仙人般洒脱清静的僧人。我不由生出羡慕恭敬之心。暗自揣摩:什么时候。我也能穿上这“仙袍”该多好啊!
因缘巧合。我双亲皈依佛门做了居士。由此。引我走上学佛之路。非常感谢母亲。使我人生发生重大转折。母亲耐心地讲解。我又阅读了一些佛教入门的书籍。我感到大梦初醒。脱胎换骨的喜悦。过去困惑的问题在佛经中找到了答案。从未有过的轻安喜悦使我激动不已。
我虽然是个医生。但只能解决病人一时之苦。而死亡之苦。却无法摆脱。生死大事。根本问题。束手无策。佛陀是无所不能的大医王。是世上最高明的医生。什么样的病。都能对治开方。我要学佛!我要做佛!我难以抑制这种冲动。更无法克制对佛陀无比的感恩和五体投地的恭敬。
我自知无量劫来。罪业深重。因此做居士后努力布施。把所有的钱用来供养佛像。印经书。放生。布施寺院。甚至借钱也要去做。现在回想当时执着于布施。不禁莞尔。我认为我已找到世间最珍贵的宝藏。于是把过去积集的世界名著、邮票、名人字画通通布施不要了。
我感动于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愿力宏深。历
世间人。有的把出家人当做行骗的乞丐;有的认为是逃避社会责任躲在寺院养尊处优的寄生虫;有的看做是装神弄鬼的巫婆神汉;更有甚者把出家人视为武侠小说中的功力盖世的大侠……每每此时。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痛不可言。这份痛。加快了我出家的步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或许是冥冥之中上苍安排。不久。我就遇到80岁的剃头老恩师。师父自幼出家。一生苦行。年轻时在山上修行以草为食。春夏秋冬。只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百衲衣。日中一食。随遇而安。不求名利。甘于淡泊。那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深受虚公上人的称赞。师父一生无求。我决定用自己的血来抄经供养师父他老人家。作为弟子出家决心的表示。感恩师父不计我罪业深重。慈哀摄受。又是我深明大义的母亲。亲自把我送去师父座下剃头。母亲笑道:“小时候。你不喜欢留头发。经常剃光头。这次可是永远的光头啦!”我清楚母亲的寓意:她是要我一定把这条路坚决走到底。不能回头……
师父曾问我怕不怕苦。我说:“不怕。”因为近7年军队的生活。已经磨炼出我坚强无畏的意志。但当作为小沙弥尼的我面对“挑大粪”(出坡劳动项目之一)时。不禁犯怯了。城市的女孩没挑过水。扁担都没用过。更别说大粪了!又脏又臭。溅在身上多恶心!转念一想。又觉得是菩萨专门以此来破我对色身的执着。我想起过去我在医院烧伤科工作时。每天接待的都是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的被烧伤的病人。他们有的过去曾经亭亭玉立、貌美夺人。有的曾经伟岸挺拔、英俊潇洒。但转眼间。便会被大火夺去性命。甚至烧得人鬼难辨、无颜见人。色身这样无常。何足如此爱惜。我把自己当作被烧坏身躯的活死人。愉快地担起大粪。劲步向前……很快。我就适应了砍柴、烧柴、做饭、耕地、种地、担水、挑粪等等出坡——这种在城市已不复存在的劳动。我体会到劳动也是一种“美丽”的禅。它打破你的执着。磨炼你的心志。减少你的妄想。增加你的福报。我不禁对诸佛菩萨感恩涕流。
我深感自己罪业深重。障闭心智。慧根浅薄。回想师父他老人家要我发大菩提心。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羞愧万分。一次偶然机缘。我来到雪域高原。被他们全民族的信仰所震撼:不计其数的人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儿童。三步一拜、五体投地虔诚朝拜。天气的骤变。茫茫雪山。缺水少粮。风餐露宿。却阻挡不了朝拜的步履。渴了捧一把雪水。饿了添一口糌粑。诚敬之心。换来圣洁之乐。又岂是常人之心所能体悟。苦修不苦。极苦之中便有极乐!
回到内地。感慨无限。较之雪域高原。我们内地的修行人何谈修行。简直是在享福。物质高度发达的背后往往是精神文明道德的沦丧。懒惰、放任自流、 不求精进、 贪于享受、嫉妒障碍。把一件僧袍当成保护伞。令贪、嗔、痴、慢、疑躲在里面肆无忌惮地蔓延。
我深感自己是个地狱种子。毫无修行。恶习累累。赖佛穿衣。无以为报。愧为释子。菩萨往昔劫中“剥皮为纸。折骨为笔。以血为墨”。妙容没有福报。更无智慧。仅以一颗菲薄之心。斗胆发愿。用我的血来恭抄佛经。愿我抄血经的功德。回向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愿法界一切众生共证菩提。圆成佛道。愿宇宙和平、众生皆乐。
我无法像智诚大师那样割舌为墨。“十指连心”。我愿刺指为墨。抄写《华严经》。如今。我完成的血经有《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无量寿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尚未完成的还有《华严经》和《法华经》。一生何求。出家是我必然的选择。无怨无悔。坚定不移。
荣华富贵、虚名浮利、亲情、友情、爱情不过是过眼云烟。梦幻泡影。娑婆世界皆苦无乐。是我们客居的旅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都是流浪在娑婆世界的佛子。可曾听到弥陀慈父声声的呼唤。殷殷的期盼?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漂流在外的人啊。当您累了。倦了。困了。别忘了早点回家。
——忏悔尼妙容合十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0/298204.html
以上是关于「出家」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出家」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