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殊菩萨」洛桑陀美仁波切率弟子五台朝圣文殊智慧之旅圆满行(二)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20 18:4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殊菩萨」洛桑陀美仁波切率弟子五台朝圣文殊智慧之旅圆满行(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殊菩萨」洛桑陀美仁波切率弟子五台朝圣文殊智慧之旅圆满行(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洛桑陀美仁波切率弟子五台朝圣文殊智慧之旅圆满行(二)

  9日一早。上师先领我们去朝拜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南的凤林谷口。距塔院寺和万佛阁只有500

藏传佛教法师如何分级别

米左右。南面对梵仙山。北靠菩萨顶。地势优越。风景优雅。创建于元代。唐代重建。是五台五大禅林之一。里面供奉

佛教法师度职法式视频

着文殊菩萨的真像。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其中主建筑文殊阁殿阔5间。进深3间。两层歇山式。是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华所在。

  殊像寺入口处【梦里不知身是客】拍摄

  寺院内非常开阔。院内树木葱郁繁盛。花草欣欣向荣、长势喜人。举步走上石阶。赫然跃入眼帘的是康熙亲笔题的匾额“瑞相天然”四个金色大字。迎面的左侧是由几根红色廊柱环抱的“望佛亭”。

  殊像寺牌坊【梦里不知身是客】拍摄

  【梦里不知身是客】拍摄

  一进正门。我就被视野左侧那一块朱漆书写的“缘”字大石所吸引。而映入眼帘位于寺院正中的雄伟庄严文殊大殿上的楹联更颇有禅意:

  微笑拈花。佛说两般世界

  拨观照影。我怀一片冰心

  【梦里不知身是客】拍摄

  走进文殊殿。大殿内有一尊文殊菩萨驾骏猊塑像。高约9.87米。肃穆庄严。如出神工。面容宁静。生动传神。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来五台不来朝拜文殊的真身就太遗憾了!当你诚心膜拜时。就能看全这尊最高的文殊像。其中。狻猊高3.95米。狻猊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张口卷舌。双眼圆睁。面部、腰间、腿上呈蓝底白点。颈上长满深绿色的穗缨。它雄壮敦实。精神抖擞。作行走姿势。好似要腾云而飞。在五台山所有的座骑中。数这一只塑得最鲜活传神。狮子背上的文殊菩萨。两耳垂腮。双目平视。双手微举。身后的一片黄亮。真好象是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

  在大

佛教法门派真一法师

殿里。上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这尊佛像的故事:“当年皇帝要来五台山。在塑造这尊文殊像时。菩萨坐骑和菩萨身子早已塑好。只是菩萨头部几经塑制。难以塑成。这天工匠们歇下闲谈。斋堂的

佛教法师讲不净观图片大全

师父也出来和他们商量塑像之事。师父手里还拿着一团和好的荞面。忽然。他仰头叫道:“你们看。文殊菩萨显圣了!”大伙抬头一看。只见天空有一朵五彩祥云。文殊菩萨骑着狻猊。现了真容。一时间。那师父急中生智。忙用手中的荞面捏制头像。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隐去。工匠们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理想。这时。皇帝已到。无奈。就把那位师父捏制的荞面头像安放了上去。没想到。荞面头像和身子极为相称。待皇帝走后。师傅欲取下荞面做的头像时。此佛像开口讲话:“无需重新再做了。就用这个头像吧!”随即。头像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这是文殊菩萨的殊胜显现。此佛像与文殊菩萨无有任何区别。”

  文殊菩萨像的背后。是一尊倒坐的观世音菩萨。围有悬塑。上部表示崇山峻岭。下部代表海水流波。中间塑有善财童子、净瓶玉女。听经龙王及唐僧师徒取经等等。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悬塑的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这一长48米。高6.8米。面积为326.4平方米的彩色悬塑。反映了这些罗汉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像。

  因此。在彩塑中。就有山、水、云、路、溪涧、石洞、棚舍、殿堂、花草、树木、一叶飞舟、旋涡激浪等物。这就描绘出了他们的苦行。表现了他们的法力神通。这一巨型彩色悬塑。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景多变。给人一种上下几千年。纵横亿万里的博大之感。是一幅有动有静。色彩绚丽。刻划逼真的山水画。

  其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悬塑的形状。如山洞里倒垂下来的冰岩冰棱。支离参差。又象镂空的大浮雕倒嵌于殿顶和墙壁。加上蓝、绿、红对比鲜明的色调。把整个大殿装饰得姿彩斑斓。罗汉图中有“多闻第一”著称的佛陀大弟子阿难。有足智多谋名驰遐迩的迦叶。还有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妻子耶输陀罗。儿子罗侯罗......五百罗汉中有做腾云驾雾状。有做降龙伏虎状。有做一苇渡江状。还有做禅定安坐状。无论是何等形态。他们的耳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认真聆听文殊菩萨讲经说法。

  在殿内柱子上还蹲有一尊罗汉。仔细瞧看原来是济公和尚。据说罗汉们要升天国的罗汉堂了。入堂那天。是按贡献排位次。济公本应坐在一个好的位置上。但由于他来晚了一步。所有的坐位都被印度来的罗汉占据了。他只好蹲在柱子上了。

  正殿的背面。排列着几块功德碑。都是为修寺建院的善信而立。最显著的是。中间有一宽大石碑。上有一副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头。”道出了文殊殿中观音菩萨像倒坐的缘由。

  汩汩而流的般若泉

  在殊像寺外牌的前面。有一股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泉水。名为般若泉。“般若”是梵语。为“智慧”的意思。据说。据说这泉水冬天不结冰。水中冒热气。夏天却十分清凉。饮此泉水能长智慧、去愚痴。所以。不但佛门把这里的泉水列为供佛的“净水”。还把它作为贡品。清代帝王朝山礼佛。也专饮此水。因此。善男信女们来到这里。都会用瓶盛上泉水带回去与亲人共享。

  相传。唐朝时候。有个僧人叫慧潜。在大白塔盖了几间草房。念经修行。那时候。僧俗人吃水。都得去很远的地方去挑。冬天。滴水成冰。路上白花花一片。象铺了一层玻璃。挑水的人经常跌倒在地。为解除人们的苦难。慧潜每天夜以继日在山坡上打坐念金刚经。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感动佛菩萨。送来神水。

  原来。在慧潜以前。已经有两个僧人念过经。求过水。第一个念经的。熬过了风吹日晒。度过了霜打雨淋。念到九千九百九十八天晚上。忽然有两只老虎扑来。他吓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念经了。当然也就没有念出水来。第二个念经的。念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天晚上。天上突然下来一尊凶神。披发执剑。用剑尖指着僧人的鼻尖说:“你要再念一句。我把你劈成八瓣!”僧人不敢再念。只好作罢。当然也没有念出水来。这慧潜是第三个念经求水的。现在。九千九百九十九天已经过去。风吹日晒。熬过了;霜打雨淋。度过了;猛虎恐吓。经住了;凶神威胁。顶住了……

  

佛教法师在什么寺庙

这天晚上。是第一万天的晚上。一个皓白胡须老人向慧潜走了过来。慧潜仍端坐在那里。一字一句念着金刚经。老翁问:“法师念经几天了?”慧潜正在念经。不能答话。只微笑着向老翁点了点头。不管慧潜答话不答话。老翁说:“法师大概知晓。泉水涌流之日。正是你圆寂之时。再有半个时辰。《金刚经》就诵完了。您也就圆寂了。法师修炼多年。无果而寂。您要掂掂轻重啊!”说完。老翁拄着拐杖怏怏离去。

  慧潜正处在生死关头。他只要停诵金刚经。九千九百九十九天的工夫就会全部废弃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天。二十七、八年呀!他没有再想什么。继续念下去。不多时。随着“嗡嗡嗡”的声音。一股清香的泉水涌出来。慧潜高兴得“哈哈”大笑。可是。就在他笑出声来的时候。却坐化在那里不能动了。给人们留下一个“哈哈”的笑脸。

  清香的泉水流了很多很多年。后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般若泉。

  烈火不燃的“善静室”

  明代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净处修建了一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

  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汉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那时。寺内有个因失恋而来这里削发为僧的年轻人。他精通内典。常与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引起流言。在京城的康熙听见后。以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惟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静室无恙。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议把它改名“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有文殊菩萨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318487.html

以上是关于「文殊菩萨」洛桑陀美仁波切率弟子五台朝圣文殊智慧之旅圆满行(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殊菩萨」洛桑陀美仁波切率弟子五台朝圣文殊智慧之旅圆满行(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35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