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法照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殊菩萨」法照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法照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岳衡山。师从承远大师受净土法。后始修念佛法门。(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永泰年中(公元765—766年)。登南岳衡山。师从承远大师受净土法。后始修念佛法门。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南岳云峰。偶于钵中感见祥云高山与寺院。涧溪北面有一石门。内中有一寺庙。题有“大圣竹林寺”金字。大师见此情景虽然清晰。然内心尚疑是自己的幻觉。过了一段时间。于用斋时。又在钵中睹见五彩祥云。楼阁台榭。还见文殊菩萨与诸圣众讲经说法。斋食用毕。景象方消失。大师咨询他僧。知是五台山的景象。遂萌朝拜五台的念头。然障缘甚多。未能成行。
大历4年结夏安居时。大师在湖东寺开办五会念佛道场90天。至6月2日未时(下午1---3点)。感应祥云弥覆。在云端中现出楼阁。阁上有几位梵僧。身高一丈有余。手执锡杖。经行修道。又见阿弥
大历5年4月5日。大师一行到达五台县。远远就望见佛光寺南边。有几道白光。6日。他们抵达佛光寺。境界果然与大师在钵中所看见的毫无差别。这夜四更。又有异光从北山下来。直射于大师身上。大师连忙进入念佛堂。请问刺史有什么吉祥?有一僧人回答说:“这是文殊大圣的不思议光。常常照注有缘众生。”大师听说后。随即身披袈裟。手持锡杖。威仪无缺;朝着发光的地方。向东北走了50里。见一座山。山下有一沟涧。涧北有一石门。门边有二位童子。年约八九岁。面貌端正。一人自称善财。一人自称难陀。引导大师进入石门。向北行走约5里。见一金门楼。走到门楼下。才看见是一座寺院。见一金门楼。走到门楼下。才看见是一座寺院。金榜题字:“大圣竹林寺”。与钵中所看见的完全一样。寺院方圆有20里。共计120处院落。每处院落都有庄严的宝塔。都是黄金为地。金渠流水。华台玉树。充满其中。
大师进入寺中。到讲堂内。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坐于师子
说完。文殊、普贤二位大圣。同时伸出金色手臂。为大师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快速的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当时二位菩萨各说偈语。大师听闻之后。欢喜非常。踊跃作礼。疑惑之网尽除。文殊菩萨又说:“汝可到诸菩萨院巡礼。以承受教授。”大师听从大圣教诲。一处接着一处。依次巡礼。请教各位菩萨。而后到七宝华园。见花开果满。大小如碗。大师摘取而食。感觉身意泰然。从园中出来。又到二位大圣前。作礼辞退。二位童子将大师送出寺门。大师低头作礼。抬头时。寺院菩萨就都不见了。大师心中怅然。悲欣交集。立了一块石头作为标记。
4月8日。大师到五台华严寺般若院西楼下安居。13日。大师与50余位僧人。一同前往金刚窟巡礼。来到无著大师拜见文殊大圣的地方。虔诚礼敬三十五佛。大师礼敬刚满10遍。就件脚下广博、庄严、清净。琉璃宫殿中。文殊、普贤二位大圣与上万菩萨。俱在一处。大师见到之后。深感庆幸、欢喜。随后。大师就与众僧回归华严寺。这夜三更。在华严院系楼上。大师忽然看见寺院东面悬崖沟壑边上。有5盏圣灯。大小一尺。大师心中暗暗祝愿。愿圣灯分为百盏。住立一面。圣灯果然如大师所愿。大师又祝愿。愿化为千炬。圣灯也如大师所愿。分化排列。行行相对。漫山遍野。圣灯激发了大师的热诚。独自一人。在深夜中再往金刚窟。心中有愿。愿见文殊大圣。走到半路。天已大亮。圣灯隐去。大师责备自己。举身扑地。忽见一位梵僧。身高七尺多。自称是佛陀波利。
佛陀波利。汉语的意思教觉护。是北印度?宾国人。唐高宗仪凤元年。他来朝拜五台山。感应文殊菩萨示化成老人。让他回印度取《佛顶尊胜陀罗尼》。来中国翻译流通。永淳元年。他取回梵文经本到长安。后来就隐居于五台山金刚窟。就在如今的永兴龙首岗。还有波利尊者的舍利骨塔。
当时佛陀波利尊者对大师说:“师父如此不辞劳苦。有什么愿望吗?”大师回答说:“愿见文殊菩萨。”尊者说:“若是志愿坚定真实。就把鞋脱下。我让你在咫尺之间得见大圣。”大师就脱下鞋子。闭目净思。顷刻之间已进入金刚窟内。只见一座寺院。黄金匾额上题着“金刚般若寺”五个大字。寺内建筑。都是用叫不出名字的珍宝装饰而成。光明闪烁。楼观繁复重叠。殿宇连绵不断。屏风精致。铃铎交鸣。院落大约有200余所。有的地方还有藏珍楼。里面供着《金刚般若》等一切经法。寺院中的人物。身形魁伟。不是人间所常见的模样。文殊大圣。在众人的拥簇之中。分外尊严。在大圣慰问劳苦并饮食之后。波利尊者将大师引出寺院。大师乞求留住寺内。尊者说不行。安慰他说。努力精进修行。再来就能留下了。大师回到原处。穿上鞋。回视波利尊者。已隐身去了。
12月初一。大师在华严寺入念佛道场。绝食念佛。发誓就此往生净土。到第七天初夜分。正念佛时。见一位梵僧。到道场来。对他说:“你所看见的五台山圣境。为什么不说出来?为什么不留传给后人?”说完就隐去了。大师心里有点惊奇。第二天申时(下午3---5点)。大师正在念佛诵经时。又见以为梵僧。约有80多
大历6年正月。江东僧人慧从。与五台山华严寺僧人崇晖、明谦等30余人。随从大师到金刚窟的处所。及大师立石标记的地方。瞻仰前日圣人的踪迹。大家都仰望圣人。悲从中来。就在大家徘徊之间。忽然听到清雅嘹亮的钟声。一声接着一声。历历分明。众人竦然起敬。都知道大师所看见的并非虚幻。大家都感叹大师、与大圣多生累劫的宿缘。才能这样幸运。同游圣地。因而在精舍屋壁上书写记录。好让一切有缘众生能够见闻。同发胜进的心。后来。人们在大师所见的“大圣竹林寺”金榜题字的地方。也就是华严寺南15里。在中台山麓中。建造了一座庄严、精致、秀丽的寺院。取名竹林寺。
至大历12年9月13日。大师与他的弟子8人:纯一、惟秀、皈政、智远、沙弥僧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童子如静等。在五台山东台。看见白光三四道。接着有五色云起。云上有一圆光。光为红色。只见文殊菩萨乘坐青毛狮子。涌现在圆光中
大师屡次见到灵异。念佛也更加精进恳切。在有一月夜里。大师在定中。见梵僧佛陀波利尊者对他说:“你的莲华已成就。三年后就开。|到这一天。大师对众人说:“我走了”。就端坐而逝。大师曾在并州用五会念佛法门教化众生。皇帝在长安城皇宫中。常常听到东北方有念佛声。派遣使者寻声找到太原(即并州)。果然看见大师在劝人念佛。便诏请入都。封为国师。教宫人五会念佛。唐代宗大历年间及唐德宗兴元年。皇帝又两次将大师诏请入宫。教五会念佛。人们都称大师为五会法师。大师所著的书籍。有《大圣竹林寺记》一卷。《五会念佛广法事仪赞》三卷。《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2/520822.html
以上是关于「文殊菩萨」法照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殊菩萨」法照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