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守培法师终身一味平怀,本色风光,从不改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日军」守培法师终身一味平怀,本色风光,从不改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守培法师终身一味平怀,本色风光,从不改变
守培法师(1884—1955)。是一位忠直、恭俭、悲愿宏深的禅和子。他一味本色的君子风范。在民国时期的十大法师中。极为教内外大众所钦仰。法师修行受用、学识涵养方面的成就。也为当时大众共相称叹。
法师十三岁时。便已能独立支撑门户。那时他出家不久。恩师三乘法师前往焦山参学。管理寺院的一应事务悉数交由守培法师承办。从师父离开的第一天起。法师便兢兢业业支撑起了寺院的门户。他事必躬亲。日夜操劳。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为护持常
岁月迁流。日月如梭。法师在常住的锻炼下也愈趋成熟。十九岁时。自念道业未成。无常煎迫。向师父请求。进入终南山住茅蓬静修。作为出家人。法师对本分大事的请求得到了师父的应允。获准以后。即星夜赶往终南山。作住山参禅的一切准备。法师自传云:“余欣然随师入山。此山进口行九十余里才到茅棚。山景清幽。隔绝人世。真修道之处也。余同行三人。共住一大茅棚。时当八月中秋。”然而。三人共住。粮草先行。于是为了求得清净用功的机缘。法师做出更大努力。短时间化齐粮草。一心用功。自传云:“佥云:此山九月以后。霜雪连绵。山路雪塞。断绝往来。住山者必先将一冬粮草备齐。余即向同行者商量:一冬粮草等物。皆由余筹备。一冬烧煮各事。皆归汝等负责。商定后。余于半月间。奔走往返。已将粮草等备足。余即放弃各事。专心办道。乃至饮食亦听他人所予。”因缘具足。守培法师开始一心用功。也就是在这段因缘中。法师终于悟明心地。自传云:“置身于度外。抱定念佛是谁四字话头。昼夜坐行。心不异缘。眼不交睫。如此者二十余日。攀缘之心力已尽。幻妄之境界亦转。此时对于念佛是谁。不成话头。于念唯观念。于佛唯观佛。于是唯观是。于谁唯观谁。各各独立。要想念字与佛字联合。乃
自卢沟桥事变以后。国家愈发地不太平。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战局由沿海地带直接逼近中原。难民们纷纷逃离家园。向中原或西北纵深地带躲难。江南城镇相继陷落。镇江地处京沪之交。日军之来指日可待。大寺庙之住持相率逃避。1937年冬月。镇江陷落。日军先头部队对其所至。焚烧杀掠无所不为。后方民众莫不谈虎色变。不久镇江南郊之竹林寺、江心之焦山定慧寺相继被烧。当日军进犯超岸寺时。守培法师命超岸寺僧众及学生等全体躲避。而自己只身迎匪。面对杀焰冲天、气势汹汹的大队日军。法师拒守山门。直言怒斥兵匪暴行。喝令不得以兵戎冒犯佛门净地。此举激怒了日军领队
守培法师平日生活异常俭朴。头必自剃。衣服自盥濯。粗菜淡饭。从未一谈口味之好坏。室中陈设。除桌椅外。别无长物。外埠讲经。乘车只坐三等。守老的徒孙隆根法师在回忆录中写道:“老人于生活上、行持上、著述上、训育上。也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老人日常生活的衣、食、住。都很简单朴素。记得老人返回来时。未携冬衣。入冬亦未新置。但着曾师祖遗下又大又硬的旧棉袄。系上一根带子。就这样地过冬了。在饮食上。老人和我们一样。没有个别的私食。在卧房中。也没有特别的布置。被窝一床、蚊帐一顶而已。尤其老人早晚出入房中。三年未曾用过灯。至于剃度、洗衣、清洁。都是老人自理。从未要我们做过。并且时常入厨帮忙佣人。可是我们要去帮手。老人每每挥手令去。在行持上。老人除陪同我们早晚殿外。日必朝夕礼佛半小时。餐后在佛殿经行数十分钟。起身睡前必静坐一小时。其余时间。或看经。或撰写。或练字。或做事。终年累月。没有暇时。”但凡拜读过守培法师《解深密经》及《天台四教仪》著述的人。都无不惊叹老人学术理论的严谨、广学宏辩之精密。然而如此伟大的鸿篇巨制。居然是在入厨帮忙、劳作无暇、一被一帐、粗棉过冬的简单生活中一一完成。作为禅和子一味平怀的修行本分。真如旃檀香林。愈沉愈香。
法师的淡泊既平实又清高。他厌恶虚荣场面。
法师毕生苦行。待人接物谦卑而宽和。从十岁小沙弥直到七十二岁示寂为止。终身戒品精严。日用行常之间于律仪无一不躬行实践;法师生平言笑不苟。从无一语涉及嬉笑或呵斥别人。居常沉静渊默。但在说法讲经时。则又宏论滔滔、一泻千里、辩才无碍。不求名闻。绝不希图一丝虚荣。像弘一大师非大众同样食者不食。守老是终身行之如一日。至于剃头洗衣。操作缝缀。事事躬亲。不假人手。百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风规。守老行之若素。
佛宗法师记云:“侍者常常问他要衣服洗。但都被拒绝了。他的衣服从来没有给他人洗浣过。都是将早晨的洗脸水拿来再洗衣服。这不是不爱洁净。实在是爱惜涓滴。并且还说:只有物污水没有水污物呀!早晨漱口时。他不用市面上通
老人晚年。寺庙多成工厂。僧人尽为劳动。老人摇纱为生。注解大经、大论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才得以完成平生几部巨著。后以体衰多病。于1955年夏圆寂于镇江玉山超岸寺。
守培法师终身一味平怀。本色风光。从不改变。法师坚守禅门遗风。务求佛教的真精神。精进不懈。坚持探索。其品行质朴真实。其为人毫不雕饰。真可谓“冻岭生云沧桑短。寒梅破雪香韵长”。是真正的“行为世范。学为人师”!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9/485779.html
以上是关于「日军」守培法师终身一味平怀,本色风光,从不改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日军」守培法师终身一味平怀,本色风光,从不改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