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智顗(天台祖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定」智顗(天台祖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智顗(天台祖师)
智顗[yǐ]
(天台祖师)
智顗。俗姓陈。原籍颖川(今河南许昌)。东晋时迁居到荆州华容(湖北监利县西北)。智顗的父亲曾是梁朝的重臣。
传说。智顗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常在梦中看到五彩的祥云。就像飘浮的白云一样在她的怀中萦绕。每次想要把那祥云驱散时。就听到天上有神人对她说:
“这是前世的因缘。是大福德将要到来的征兆。不可驱走。”
后来。智顗的母亲又梦见把白鼠吞到肚子里。夫妇二人对此感到奇怪。找人去占卜。卜者说。这是白龙入腹的兆头。请不要惊慌。二人这才放下心来。
智顗出生的那天晚上。屋内光亮如白日。举家欢庆智顗的诞生。家人想杀猪宰羊。炖肉给众宾客。以示庆贺。但肉一下锅。火就灭了。点了几次。都是那样。人们感到很诧异。就在这时。有两个相貌奇特的僧人推门而入。对智顗的父亲说:“恭喜恭喜。你家里出了高僧。阿弥陀佛!”
说完。这两个人就不见了。
此后。智顗的父母发现智者双目重仁。在古代神话中曾有舜重仁的传说。这被认为是圣人之像。智顗的父母对智顗爱如掌上明珠。
智顗开始读书。就喜欢看佛经。日常的言行总要依照佛经的要求。而且他每天晚上都要打坐修持。常想着要出家学道。
梁元帝萧绎被人杀了。智顗的父亲丢官罢职。家道衰落。智顗由此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出家的念头更加坚定。
不久。智顗的父母相继相去世。办完父母的丧事。智顗投奔湘州果愿寺法诸法师门下出家。那年智者18岁。
离开法诸。智顗又向慧旷学法。慧旷是当时著名的僧人。精通律学和各种大乘佛典。20岁时。智顗随慧旷受了具足戒。不久。他又到湖南衡州大贤山。潜心学习《法华经》。
经过几年的学习。智顗已精通了几部重要的佛典。但智顗想。佛理的本源是叫人明心见性。可现在每天探讨些辞章义理。思想常常被这东西所困挠。怎能得到佛法的至道呢?看来只读经不行。还要学习修定之法。
此时。禅定功夫深厚的慧思正在光州大苏山弘法传教。智顗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赶到大苏山向慧思学法。
南北朝时期。因国家的分裂而形成了南北社会不同的风气和文化。南北两地的佛教。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南方佛教承东晋以来玄学化的传统、偏重义理;北方佛教。由于受当时北方民族粗犷少文的影响。比较注重禅定。
慧思曾从慧文禅师学法。成为一名禅定和义理并并重的大德。后来。慧思为糅和南北佛教。率领从徒南下。在光州的大苏山暂时住下来传教。
智顗一来。慧思就激动起来:
“你不就是过去和我一同在灵鹫山。听释迦佛演说法华经的那个人么?你我的缘份是前世所定的。”
智顗此时心中感动万分:
“弟子确实曾和法师一起。在灵鹫山中上听佛说法。难怪今日一见法师。弟子就觉得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呢?”
自此。智顗在慧思的指导下潜心修炼。
几年之后。智顗功夫大长。修定时。他只觉得心中清静平和。安适自在。进入到一种奇妙的境界中。
这期间。慧思常让代他讲法。智顗讲法滔滔不绝。辨析佛理。阐微掘幽。受到众僧的佩服。
一日。慧思把智顗叫去。对他说:
“我欲到衡岳隐居修持。你的学业已成。可以去弘法了。但唯有定力不足。要努力修持。你与陈国有缘。可以先到金陵去。定能成就弘法大业。”
在陈废帝光大元年。智顗来到陈的都城金陵。那年他三十岁。
智顗到金陵后。随即就开席讲法。智顗把自己从慧思那里学到的禅定之法向众人传播。受到修道之人的普通欢迎。金陵的高僧大德。纷纷抛弃先前所学。率弟子前来听智顗讲法。一时间。禅学大盛。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江南僧人空谈理义。不讲修持。使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智顗的禅定之法。给江南的佛教带来了新的东西。
也有些保守顽固的僧人。他们有的对禅定之法不屑一顾。有的则为自己的地位受到危胁而感到恼火。
一天。智顗正在讲法。忽然有人来报说。慧荣来访。慧荣是金陵城中的有名的僧人。精通佛理。善于辩论。人送外号“义虎”。众人所说“义虎”来访。知道他是来辩论的。都为智顗担心。
慧荣进来后。与智顗施礼毕。坐下问道:
“听说。法师道法超众。连朝中的大臣都对您毕恭毕敬。奉若神灵。我现在想见识见识。”
智顗对他只是淡然一笑。平淡地说:
“我才疏学浅。本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尽一份微薄之力罢了。”
慧荣得意地晃动着手中的扇子。正要开口发问。不料扇子却失手扔出。慧荣俯身去拾。惹得众生哄声大笑:
“过去的义虎。今天怎么变成了伏鹿?慌乱如此。还有什么可说
慧荣拾起扇子。面带愧色。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智顗想离开京城。到一个清净的地方修行。他对众弟子说:
“京城杂乱。对修持不利。我在瓦宫寺传禅定。第一年有四十人学禅。得法者有二十人;第二年一百人。得法者仍是二十人;第三年有二百人。得法者却只有十人。近来学法的人更多。得道的人却更少。看来。如此下去。与弘法不利。他决定离开京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弘法修炼。”
智顗曾做过一个梦。梦中。他看到有岩崖万重。白云缭绕。红日挂在一边。沧海无边。浪涛翻滚。在山上。一个僧人向他招手。智顗把梦中所见的地方描述给弟子们。弟子们说那是会稽山中的天台山。是圣贤们曾住过的地方。
智顗想起此事后。决定带领弟子上天台山。此事传出后。金陵的众人。都纷纷前来挽留。甚至连皇帝也传挽留。但智顗决心已定。没有再留下。
智顗没到天台山时。僧人定光住在那里。一天他告诉山中的人们说:
“有大善知识将要来到天台。我们应该种豆做酱。砍苇编席。来迎接他。”
智顗到天台山后。和定光相见。互相行完礼。定光说:
“大善知识还记得我两年以前在山上以手相招吗?”
智顗感到非常惊异。知道了与他在梦相会的原来是定光。此刻。众人听到山谷中有钟声响起。定光说:
“钟声是表示你们与这座山有缘。可以在此居住。等到国家太平。四方统一时。一定会有贵人为禅师建立寺庙的。到那时就会堂屋满山了。
众人当时并没有相信他的话。
一天晚上,智顗独自到山顶上去坐禅。正入禅定时。忽然狂风骤起。吹折树木。震雷翻滚。又有一群魔鬼围上来。纷纷向他喷火。智顗定心守静。不一会儿。这种景象就消失了。接着。智顗又感到身心烦痛。好象在被火焚烧。又见他死去的父母。枕在他的膝上。诉说哀苦。智顿下死心守定。即刻进入朗月如水。清静平和的妙境中。这时。从西方天空中有神人降下。对他的修行大为称道。
智顗住天台山后。四方道俗蜂涌而至。智顗于是大开讲席。一边讲经。一边传授众人禅定之法。
天台山所处的安乐县县令袁子雄。崇信佛法。一次。他正在和众人一起听智顗讲经。一会儿。他就看到有三道阶梯。从天而降。几十个天竺僧人。威严无比。每僧手中拿着香炉。绕着法师。转了三圈。又相继上前。礼拜法师。
袁子难当时发愿。为智顗改造讲堂。随即从府库中拨款。组织民工上山。把智顗的讲经堂改造一新。
此时。智顗的声名大振。陈后主几次三番派遣使者。到山中去请智顗到金陵弘法。但都被智顗谢绝了。最后。陈后主又让与智顗过去来往密切的永阳王陈伯智去劝说。智顗这才同意前往。
智顗入京后。被安排在灵耀寺。接着。陈后主请智顗到太极殿。让他坐上用白羊驾着的华车。一童子在前引路。众官员在殿外迎接。把智颜迎入东堂。
陈后主以国师的礼节来对待智顗。请智顗升座。为他和众大臣开讲《大智度论》。当时。管理全国僧人事务的僧正、慧暅、僧都、慧旷等京中大德都在讲席。他们不断地向智顗提问。智顗应答自如。
智顗讲完。陈后主从坐座上立起来。躬身施礼。群臣也纷纷向智顗表示祝贺。一时间。智顗荣耀无比。
不久。隋文帝带兵攻入金陵。陈国灭亡。智顗逃出金陵。到了庐山。想在那里静心修炼。
隋文帝崇信佛法。灭陈后。他传旨各地。召集大德到长安弘法。文帝也向智顗发出了邀请。智顗并没有前去。
当时。隋炀帝杨广受封晋王。任扬州总管。他多次致书智顗。让他到扬州去弘法。智顗还是推辞。杨广再请时。智顗为他推荐了几个大德高僧。自己仍然不去。杨广又致信智顗:
“弟子承先辈积有善德。所以能生在皇家。我不甘于在世俗的崎岖小路上行走。而想在大乘佛法的海洋中遨游。我坚信佛法。很想能够得到您英明的教导。禅师佛法渊博。持戒严谨。禅定高起。因而远近闻名。为众弟子所赞赏。弟子因此让人去请您。想在开皇十一年(公元519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总管金城殿设立千僧会。以便于开度众人。使他们信奉佛法。我在此盼望着禅师的到
接到这封信后。智顗向杨广定约四条。一、勿对佛法有过高的期望;二、所有俗人的礼法规矩。智顗可以有所不守;三、来去自由;四、想回山就回山。杨广一一答应。智顗于是动身到扬州去。
智顗到扬州后。主持了杨广为他举行的千僧法会。在法会上。杨广赠给智顗一个称号“智者”。智顗为杨广授了戒。给他起了个法名“总持”。
第二年智顗回到了他的家乡荆州一带。并在当阳建起了玉泉寺。
智顗回到家乡后。正赶上当地大旱。庄稼眼看就要干死。土地也裂开了口子。智顗发誓要为家乡消除灾害。智顗登上山顶。静坐入定。一会儿。天空中阴云密布。接着大雨滂沱。直下到沟平壑满。
荆州总管王积。听说智顗回来。就前去拜见。当时。智顗正高坐在法座上。神情严肃。不怒自威。王积一看。就感到浑身战抖。汗雨下。王积后来对人说:
“我久经沙场。勇震三军。不论遇到什么危险。都不会惧怕。不知怎么看到智顗大师。会令人如此恐怖。大师真是个神人。”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智顗回到扬州。这年春天。智顗
天台山上。景色依旧。只是过去住过的寺院。已显得破旧不堪。墙上布满了尘网。院子中长满了荒草。智顗为此颇有感慨。人生无常。世事易变的感受更加深刻。这点感受。使他更增添了弘法传法的紧迫感。
智顗一面整寺院。一面进行着创立天台宗的工作。当时。隋朝已统一了天下。南北佛教融合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智顗通过对不同学派进行研究。以法华经的教义为基础。进行着立宗的活动。
智顗第一次到天台时。见海边的老百姓以捕渔为业。便劝说当地的渔民。放弃杀生。改作耕种。在这次重建寺宇将成之时。就见祥云罩在上空。黄雀一起飞来。鸣叫不止。众僧出外观看。智顗对众人说:
“这都是百姓放弃杀生后。得救的鱼化为黄雀。前来谢恩。”
过后的几天。智顗在山顶上独自静坐。一次。他看到大风忽起。吹坏了山头的宝塔。又看见他的师傅慧思。乘风而来。要送他到有缘的地方去。智顗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常梦见死在天台山。智顗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不久。智顗就得了病。冬天。杨广又派人进山请智顗。同时带来了厚礼。智顗决定前去。
临走前。智顗画了张寺院的图样。让弟子们选好地址。依照这个图样建寺。弟子们见图样所画的寺院。殿堂高耸。房屋上百。雄伟壮丽。心中疑惑。问智顗:
“这祥的寺院。我们无力建成吧?”
智顗说:“
智顗抱病上路。走到西门石城时。病重而不能行。在病榻上。智顗写信给杨广说:
“因大王召请。我自知已不久于人世。为表
智者让弟子将他的衣钵道具。一部分敬奉弥勒佛前。一部分上交寺院。然后。大师坐在佛像前。停止服药。口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廿四日。智顗坐化。
第二年。晋王杨广在天台山南麓建寺。杨广即位后。赐寺为“国清寺”。意为“寺立国清。”
智顗死后。遗体被送回天台。后人在天台山佛垄建塔。其中有智顗的六角形肉身塔。此塔今日仍在天台山真觉寺中。
智顗创立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佛教派别。其影响长达千年。并且超越了国界。流传到日本。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7/568465.html
以上是关于「禅定」智顗(天台祖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定」智顗(天台祖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