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鉴真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04 06: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鉴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鉴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鉴真

  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代高僧。医家。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或;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编辑本段出生及受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2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09年。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在实际寺受具足戒。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715年。他回到扬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前后有四万余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编辑本段六次东渡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编辑本段六次东渡·壹  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编辑本段六次东渡·贰  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编辑本段六次东渡·叁  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编辑本段六次东渡·肆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编辑本段六次东渡·伍  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编辑本段六次东渡·终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编辑本段日本宗师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

云南保山佛教法师有多少

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佛教法师治疾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763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编辑本段评价·佛教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编辑本段评价·医药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

苏州市佛教法师

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1]:  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 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 花椒、吴茱萸  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鉴真在中、日两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其去世的消息传回扬州的时候。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在日本。鉴真也享有国宝级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1980年。在邓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扬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编辑本段五问鉴真东渡  唐代高僧鉴真十年东渡。赴日传法。建唐招提寺。以“一衣带水”比喻中日两国。堪称促进文化交流的巨匠。鉴真的生平介绍并不难找到。但是。其中对于鉴真东渡以后在日本的情况。记载并不很多。而中日文献中。即便是鉴真的东渡。也颇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鉴真。在这位高僧的生涯中。似乎有五个话题。可以视作“谜”来解一解。  ■谜之一:鉴真到底东渡了几次?  鉴真东渡。历时十年。第一次东渡。日方纪念鉴真的文献《挑战与挫折的十一年———六次渡日大作战》中记载是天平15年(743年)。鉴真借拜访天台山之机前往日本(当时唐玄宗爱惜鉴真才德。没有批准他东渡的要求)。鉴真的弟子向港口的官员报告前来邀请鉴真的日本和尚实为海盗。于是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第二次东渡则是743年年末。购买了军用船。鉴真一行包括工匠等85人从扬州出海。在狼沟浦遭遇

佛教法师的称呼

巨浪。危急中鉴真镇定自若。高诵经文———这对于海潮未必有什么作用。但确实安定了众人的情绪。终于将船驶回;第三次东渡在744年。当地倾慕鉴真的士绅不愿他冒险出发。再次举报日本和尚荣睿和普照是海贼。于是俩日本和尚又被捕。经过鉴真搭救。才以“病死”为名。脱

音乐佛教法师

身逃走;第四次东渡在744年。由于长江一线出海控制较严。鉴真前往福州出航。这一次他的弟子再次向官府报告师父的计划。鉴真被官府送还扬州。日本和尚逃亡;看到弟子和崇拜者因为爱自己而阻挠东渡。鉴真花了几年时间做通他们的工作。于748年第五次东渡。这次很不幸。遇到飓风。船被吹到了海南岛。历时一年才返回扬州。负责邀请的日本僧人荣睿病死。鉴真也因病双目失明;753年。65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乘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终于到达日本。  中方文献内容大同小异。但有鉴真七次东渡的说法。其中多出的一次东渡。是在743年年末。有人认为当时鉴真于12月乘船东下。在狼沟浦遇险后。返回下屿山。第二年曾经再次出发。结果在桑石山海面再次遇到暴风。只得退回。因此应算作两次东渡。  究竟鉴真的东渡应该算六次还是七次呢?在日本。我采访了日本教育学者滨崎昭先生。对此。滨崎先生的解释是双方在史实的认定上并无歧义。采用不同数字是文化背景造成的。日本。七的发音为“XIQI”。与“死”的发音接近。不太吉利。而六则是吉利数字。因此说鉴真“六次东渡”。中国的“七”并无这样的发音避讳。而佛教有“七级浮屠”的说法。所以使用了“七次东渡”。也是吉利的意思。  ■谜之二:日本为何执意邀请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前。已经有洛阳大福先寺的道睿禅师等唐朝僧侣受邀东渡。日本为何还要执意邀请鉴真呢?而且。到达日本后。鉴真的地位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东渡僧侣。无论其来自中国、印度还是百济。他为何获得如此尊崇的地位呢?  这是因为当时日本从唐朝邀请高僧东渡传法。主要是为解决日本僧侣戒律不严的问题。日本民间普遍采取自誓自愿的方式出家。对于戒律的理解也五花八门。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宣布自己是和尚。而且没有什么戒律约束。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和尚当得也太自在了。日本当时官民都对佛教很推崇。但对这样随意的僧侣又觉得不能信任。于是。就产生了严格戒律。用受戒的方式规范僧侣的要求。  大多数僧人都要经历受戒的仪式。不过。由于派别不同。受戒的内容也很不相同。一般僧人常受的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而最为严格的大乘佛教徒。要受二百五十戒。称为“具足戒”。也只有自己受过戒的僧人。才可以为其他僧人受戒。这种严格的戒律日本当时无人了解。所以决心到中国聘请高僧。鉴真与其他赴日僧侣不同。他是一名真正受过“具足戒”的僧人。而且在赴日之前。已经为四万名僧侣受戒。正是日本方面寻找的理想对象。   今天日本的佛教流派中。大多数都不排斥吃肉娶妻。而鉴真创建的唐招提寺中的律宗寺僧。依然是日本除临济宗总坛以外仅有的严守戒律的僧侣。这也算是鉴真给日本佛教界留下的一大遗产吧。  ■谜之三:鉴真是怎样东渡成功的?  鉴真在748年东渡失败后。因为年老体弱。虽然积极筹备再次东渡。却有五年时间无法成行。这时。日本僧人普照带来了好消息———日本向唐朝派来了第十次遣唐使船队。  这使鉴真萌生了随其一同前往日本的想法。但是。唐朝政府继续坚持不同意鉴真东渡的决定。日本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不敢带鉴真一行去日本。以至与其部下发生争吵。最后。副使大伴宿弥仲马吕安排作了折中处理———鉴真不乘较大的藤原座舰。而与大伴宿弥仲马吕乘副使坐的船。这样万一被唐朝发现。也可推脱藤原不知情。  出航顺利。但是东渡途中。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由于当时航海水平的限制。遣唐使能够平安航行往返中日之间的。也不过50%。这一次藤原的船队也碰上了风暴。结果鉴真乘坐的副使座舰。得以闯出风暴。以半漂流的状态到达日本。较大的藤原座舰。却被风吹到了南方的越南中部。结果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论打仗当时日本人是不行的。大半船员丧生。藤原仅以身免。返回长安。和他同难的还有一个人很有名。就是李白、王维诗中提到过的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  ■谜之四:鉴真东渡有没有犹豫?  从日本流传的鉴真弟子所著文献看。鉴真对于东渡。有过两次犹豫。  第一次犹豫。是在748年船只被暴风刮到了海南岛导致东渡失败以后。不过。鉴真当时的犹豫并不是后悔东渡。而是因为这次漂流使他产生了新的想法———海南岛已经是中国当时的最南端。根据当时的地理知识。鉴真明白这里大约是中国从海上去印度最近的地方了。所以。他怀疑是不是佛在指点他前往天竺佛国深修佛法。如此。自己不该向东。而应该向西!  但是。因为长期师奉鉴真的日本僧人荣睿。在这次东渡失败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临终还请求鉴真务必东渡。鉴真感其至诚。遂不再思考天竺之行。  第二次犹豫。是到达日本后。鉴真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的确。他受到日本皇室乃至平民的极大欢迎。两位天皇和一位皇后经他受戒。并任命鉴真为“大僧纲”。总领日本佛教界。日本政府竭力推崇鉴真的精严戒律思想。然而。鉴真满意之余却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原来。当时佛教正日益为日本官民各阶层所接受。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又有大批劳动力或真或假地出家为僧———僧人是不用承担田赋和徭役的。日本政府希望通过鉴真带来严格的戒律。提高成为僧人的门槛。从而达到减少僧侣数量。避免劳动力流失的目的。这和鉴真希望在日本弘扬佛法无疑是南辕北辙。  看到自己被利用的鉴真。曾经表达出一定的消极想法。有日本文献称他甚至一度有归国之念。只是。以七旬老病之身。又怎能回得去呢?  然而。这位高僧很快就表现出了他一贯的坚韧不拔精神。他放弃了个人的地位。离开佛教的中心东大寺。不再担任大僧纲。只接受了“大和上”的尊号。与日本佛教界达成接受自誓自戒的协议。自建唐招提寺。通过普及知识。建立贫田院周济平民等方式扩大佛教影响。并创立了日本佛教南六宗之一的律宗。继续自己弘扬佛法的事业。唐招提寺很快因此成为日本佛教圣地。  ■谜之五:鉴真最后的时光是怎样的?  鉴真到达日本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而且已双目失明。由于不能见物。鉴真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  但是。《奈良新闻》2004年10月29日有一则新的报道。认为鉴真到日本后。双目可能还存在微弱的视力。其依据是757年。鉴真为借经卷曾经向当时的奈良东大寺出具了一张借条。这就是现存正仓院的《鉴真奉请经卷状》。经过奈良国立博物馆的西山厚研究员检证。认为此文与中国所存鉴真相关文献出自同一人手笔。所以。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鉴真在东渡时。可能还保有微弱的视力。能够自己书写重要文件。但不能很好地阅读了。  不过。随后就有人提出。由于文献记载鉴真并不是最后一次东渡才失明的。而是此前五年就已经失明。所以在中国保留的所谓相关文献。也未必是鉴真的亲笔。很可能是鉴真失明后由其弟子代写的。  此外。日本的文献记载。鉴真在日期间从未有过哭泣的记载。总是以最和善的微笑面对信徒。  日本天平宝字7年(763年)5月6日。鉴真坐化于唐招提寺。根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当时鉴真双脚结跏趺坐。神态安详。死后三日。体温犹在。时人呼为真菩萨。  佛法云。大雄无畏。勇猛精进。大约是鉴真大师最好的写照。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683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鉴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鉴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282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