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智悲佛网

  • 佛教讲经-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6 08:3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智悲佛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智悲佛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作者:证严法师

人不能没有宗教信仰。一个人若没有

佛教讲经的顺序

宗教信仰,就好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漂流的舟船,没有指南针,不知何去何从?在风平浪静时,还觉得平安无事,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没有指南针指示方向,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就会惊惧惶恐,不知所措。

所以,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宗教信仰;如此,即使突然遇到危险或坎坷的环境时,仍能稳固地掌握人生之舵,平安地度过各种惊涛骇浪。

因此,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样是信仰,却有不同的目标。现在的社会,人心非常复杂,有许多迷惑人的教团。我们若不能选择事理究竟圆满的宗教,也一样会迷失,无法走出邪道,趋向光明正大的康庄大道。

我常常说,“无信”与“迷信”两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无信之人,心中对宗教一片空白、全无概念,只要用理事圆融的道

中国大型佛教讲经

理来感化他,就能使他依正道而行。就像一张洁净的白纸一样,写上端正的字体,则字字分明、清晰可见。若是迷信之人,他已经误入迷途,即使以正信去教育,他的心仍会迷惑不清

蔡礼旭佛教讲经

、徘徊不定。

当今出现许多非正信的宗教,亦即是没有究竟教法的新教团。若有人想要入教,就必须立愿发誓,例如说“我既然入教,就必须遵守教规,否则会遭责罚”等各种毒誓。如此,他的心就会受到束缚。尽管后来他知道自己的信仰并非真正究竟的宗教,而且已了解佛教的教法是透彻、明朗的真理,是人生正确的方向,但是,他却因畏惧邪教毒誓而不敢接近佛教。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被迷信所缚,无法自在解脱。

所以,我才常常说,与其迷信不如无

佛教净土宗讲经说法

信。无信之人接受了佛教的教理之后,自然会萌发正念的道苗;而迷信之人,若要他转迷入正,则必须再花费一番功夫。因此,我们一定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信仰,不可因一念之迷而步步皆错。

有一对夫妻,年轻有为,是台湾新生代的企业家。这对夫妻问我说,他们想入佛门,但不知入佛门的初步基础。我告诉他们:“你们若想入佛门,首先在心灵上要有正确的了解。佛教是生活化的宗教,它能净化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并教导我们如何预防心中存有自私不净的欲念。而这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做起,进而感化自己的家庭,使社会和睦安详;若能做到这些,就已经进入佛门的初机阶段了。”

许多人都误以为佛法深奥难懂,而不敢去亲近。其实,佛教的深奥是后世人为的,并非佛教本身的教理有多么艰涩。佛陀在世时,也是依照日常生活行为所需的准则,以及待人接物的道理为基础来教导弟子。但是,为什么后人会觉得佛法很深奥呢?这是因为它源远流长,经年累月下来,由于人们对其尊仰、崇敬,难免有各种精深的描述。

如此代代相传,无非要使众生了解佛法是无上的妙法、是高深的道理,然后众生才会加以珍惜而保存下来。这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世人的心理,所以学者、专家才会费尽心思,将浅易的道理化为深奥的文字。若往上推溯到佛陀的时代,佛法并不是那么深奥,而是真正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教育,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人的道理而已。

因此,我们若能抱持“佛教是日常生活的教育、提升心灵的妙法”的心念,则进入佛门之后,自然能得知佛教的真正义理。

来源:中国佛教文化网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717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智悲佛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与其迷信不如无信 -智悲佛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jings/5677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