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者的身份。为这种传统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到家乡的大云寺拜佛。他当时就对父亲说自己要出家。父亲为此而惊喜。立即表示同意。于是鉴真便在十四岁时从智满禅师出家。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两年后鉴真到达长安。在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学律藏及经论。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古天竺固然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到
这年。出海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但由于鉴真手下弟子们意见分歧。错过了时机。第二年十二月。第二次东渡。但出海不久。船只触礁受损。只好折回。第三次东渡。由于有人报告了官府。受阻未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派弟子预先购买船只。并率众秘密南下。以“巡礼佛迹”为名。准备第四次东渡。不料留在扬州的弟子们出于对师父的爱护。向官府呈递了阻止鉴真东渡的文书。于是官府派兵拦截了鉴真一行。并护送回扬州。这样又过了四年。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没想到船只出海后遇到狂风巨浪。失控迷航。剧烈的颠簸使所有的人都呕吐不止。几天后船上的淡水喝完。一连五天五夜大家滴水未进。鉴真不愧佛门高僧。在这生死难卜的境况下。他十分镇定。每天只靠嚼几粒生米维持。到第七天才逢喜雨。大家痛饮一番。基本恢复过来。然而漂流了十四天以后。大家才发觉靠岸的地方不是目的地日本国。而是偏离日本国更远的海南岛南部。鉴真一行过海到了广州。准备北上。再次东渡。这时鉴真大师由于劳累过度。加上南方炎热。患了眼疾。医治无效。不久后竟双目失明。接着。日本僧人荣睿不幸病逝。鉴真得力的弟子祥彦又在途中死去。几次东渡先后受阻受挫。已损失三十六位中国和日本僧人的生命。但这一切劫难并没有使鉴真退缩。三年后鉴真一行经长途跋涉回到扬州大明寺。鉴真仍在酝酿新的东渡计划。
天宝十二年(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到扬州。向鉴真大师致礼。再次表示邀请大师赴日传法的意愿。鉴真不顾自己已六五高龄且又双目失明。毅然同意。这年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大师一行(除大师外。还有大师的弟子法进、昙进、尼智首以及优婆塞潘仙童等)乘搭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做第六次东渡。从沙洲黄泗浦出发。于十二月二十日中午顺利抵达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国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终于实现了东渡的
日本僧俗人众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高僧。第二年鉴真一行被迎入日本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天皇亲自为下诏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和尚)。”同时授予“传灯大法师”位。四月。鉴真大师在东大寺筑坛举行隆重法会。为圣武上皇。孝谦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余人传授了戒律。大师成为日本戒法的开山祖。鉴真大师后在东大寺大殿西侧建成戒坛院。接着又主持了兴建奈良唐招提寺的规划工作。招提寺仿照唐代佛寺的建筑制式规模。采用唐代先进的建筑工艺流程。于天平宝字三年(759年)建成。该寺殿堂建筑结构精巧。气势宏伟。成为传布和研究佛教律学的主要道场。鉴真大师多才多艺。他不仅是德高望重的佛门权威。而且在佛像塑制艺术、医药、书法、文学等方面均有很高修养。与鉴真同去日本的弟子及绣师、画师、玉作人。也为日本人民贡献了他们多方面的才智。
唐肃宗宝应元年(763年)由于长期积劳。鉴真病重。五月六日。大师双腿盘空。面向西方的祖国圆寂。终年七十六岁。当年。大师以六十六岁高龄。且双目失明。在十二个年头中。六次东渡。五次失败。终于实现多年夙愿。他在日本传法传艺。最后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大师虽去世。但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发展中日友谊事业上所作的贡献却永垂青史。他胸怀博大。品德高尚、饱经风霜。百折不挠的崇高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6/1577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