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圣严法师-杨仁贤:追思圣严法师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1 13:3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圣严法师-杨仁贤:追思圣严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圣严法师-杨仁贤:追思圣严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仁贤:追思圣严法师

一代高僧圣严法师于2009年2月3日下午辞世,尽形寿献身命,留给世人无限的追思与感念。恶耗传来,只见法鼓山法师、义工与工作人员各个眼框湿润,神情凝重。虽然不舍,但每人仍是尽心忙碌著为这位伟大的精神导师办好这最后一场庄严荣重的“佛事”。

来到台北农禅寺追思会现场,只见法师、义工与信众们,分别身穿素色袈裟与黑色海清,整齐分坐在佛堂两边,专注且一心的唱颂佛号:“南无阿弥佛陀”。没有庸俗的挽联、花篮、奠仪等丧事礼仪,只见“寂灭为乐”四个黑体大字,横挂于佛堂前,为一代高僧下了最后的注脚。

晚间12点多,现场人数不仅没有消散,反见络绎不绝的人前来悼念。没有吵杂的声音,更没有拥挤,赶来参加法会的人们,井然有序的进入会场,现场只有口中高昂且整齐一致的慈悲佛号,庄严的追思

佛教法师说不要吃肉

会里只有“感动”与“殊胜”。

风雪中的行脚僧

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的圣严法师,曾获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他自己曾不

遵义佛教法师排名榜名单

讳言地说,回顾过去,自己其实是充满了颠沛流离、众多艰难考验与生命转折。对于自己的身体,他也说,自幼体弱多病且家贫,也曾经因穷困只能吃树根维生。

他曾开示说,不论闭关苦修、日本留学、美国弘法,还是开创法鼓山,他总是坚持自己的理念,努力不懈,最后在无路之中找到出路。他也时常以自己的经历来勉励信众,好好珍惜生命,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心怀希望就一定有出路。他的教诲,贴近生活,接近真实,总能引起他人的共鸣与认同。

因为大悲,法师抱着病体在2007年亲身拍摄宣导影片,劝导世人珍惜生命。2008年,法师更大力宣导“心六伦”运动,期望导正日益庸俗的社会风气。对笔者来说,他是一位真正“人间佛教”理念的实践者。因为法师的亲身实践,中国汉传佛教的法脉才能够在台湾开启新时代,生生不息,破除人们对佛教的传统误解与谬论。

人间净土

法师以“人”为本,表现对“人”的关怀,还原佛、菩萨以“人”的本来面目,以佛教慈悲的道理来改良社会,希望让佛教成为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助力之一,让自太虚法师及印顺法师以来所倡导的“人间净土”理念更加成长,茁壮。

太虚法师在《人生的佛教》一书中说:“以合理的思想,道德的行为,推动整个的人生向上进步,向上发展,就是菩萨。”圣严法师在《找回自己》也说:“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显耀家族的虚荣、富贵,而是在你所做的实质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而且充满希望的。”两位大师以正面、积极且乐观的说法,充分表现出佛教的积极性、普遍性、利他性与生活性,深具现代意义

中国佛教法师名称大全

。大师的佛陀本怀,笔者至今仍深深受教,时有启发。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记得法师还说过:“常常发好愿,让人常常保持起愿心,使能逐步走向目标。虽然不能立即如愿,但若能逐步累积,即使抱著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心态,也能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法鼓山“人间净土”的志业就是在这股愿力中开展出来的,让人感动。

圣严高僧的大悲精神与人道典范将长存于世间。法师语:“今生做不完的事,愿在未来的无量生中继续推动,我个人无法完成的事,确请大家共同推动”。阿弥陀佛!互勉之!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0902/t20090206_107063.htm

以上是关于圣严法师-杨仁贤:追思圣严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圣严法师-杨仁贤:追思圣严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738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